查看原文
其他

5G,那5个G的泡沫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技术应用市场,也是热衷于创造光怪陆离的创新名词、并通过虚张声势而人不迷而自迷的庞大消费族群。人们对创新和“第一”之类执迷,到了顽固的一厢情愿的地步,如果有人哪怕一点犹豫,就可能招致口诛笔伐。技术创新名词的迷狂,最后仍然要通过实践来戳破。即使如此,也仍然抵挡不住自以为是的贪迷。

对任何所谓创新技术,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即使我们不懂技术本身,但需要多少了解或质疑,为什么来源于所谓发达国家的技术,最后却在中国喧嚣尘上、震耳欲聋?难道我们就一定比别国聪明到超越百年技术过程数据积累的历程?

要知道,在这些所谓创新技术过程数据,没有充分到足以支持响应速度的前提下,其价值指数结构是脆弱的。

一辆夏利即使装配法拉利的发动机,起跑之后,那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


有关5G,如同大数据、区块链等等一样,一波一波接一波来势汹涌。搜索5G关键词,满满的皆是“5G浪潮袭来、5G时代已经到来、5G网络箭在弦上”等等,一副如何你赶不上这一波,现在就完了的架势。中国资本市场本就是为消息市,更是推波助澜,作为圈钱的题材。有关5G的技术什么时候能“变现”?这些“相关技术”会应用到5G的哪些环节?商用的成本和收益周期,与这些“相关技术”真正换回“真金白银”有多远?
判断这些“相关技术”沾点边儿的股价,其“产品”体现在5G具体应用里的价值指标,占多大权重?

没人关心。

前有华为技术高管质疑5G,现有这该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业人士释义解惑,附录便于备参。


对话国际权威,揭开5G真相


嘉宾简介

国际权威:蔡亦钢教授


❶ 迄今拥有722个批准了的国际发明专利;

❷ 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该实验室曾获得八项诺贝尔奖)的资深研究员,主持了3G、4G和5G网络系统及应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系统开发;


❸ 因在通讯领域建树卓越,他打破纪录、连续三次获得“贝尔实验室发明家奖”。


蔡教授还是采访者的哈佛同学、前合伙人的父亲,因而除了景仰,对他更有一份由衷的信任。


采访者简介

上官华珍 Molly


❶ 云塘创始人,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前硅谷创投集团Polymath Ventures的合伙人;

❷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外聘教师,曾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PP项目副主任;

❸ 从九岁工作到政企学三界经历中不断重塑自我,热爱人才培养事业。


有时间的还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看过的人告诉我,ta们从这里找到了想要的力量。从客家农民到硅谷风投合伙人,她是如何跨越阶层?



以下内容来自于Molly对本期嘉宾的采访


Q

国内有关5G的分析报道越来越多。网络搜索5G关键词,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5G浪潮袭来、5G时代已经到来、5G网络箭在弦上”。让人觉得5G是一波即将袭来的浪潮,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想要再追回来,就真的很难了。您怎么看?

注: 5G(5th Generation)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

往前追溯,在1G网络,我们用大哥大,2G用小灵通,3G开始用手机打开网页。现在是4G网络,智能手机加移动互联网。

蔡教授:5G不是一波即将袭来的浪潮,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其实很多计划正在往后推,因为实现不了。

最大的问题是,5G太贵,技术研发和设备本身都很贵。应用得不偿失,而没有经济效益,运营商不会去用。在国内的话,除非中国行政强制使用。


Q

3G升级4G,引起一波换机潮。国内报道预测,5G也将引来一波换机潮。4G手机能用来体验5G网络吗?

蔡教授:只有5G手机才能用5G网络。4G手机可以上5G非独立网,但是没有5G速度。我去年在北京,中国移动的高层告诉我,中国只建5G独立网。如果如此,4G手机是无法联上5G网络的。

5G绝对不是人手一个5G手机的事,更多的是应用场景,垂直行业要上5G网络,应用5G的技术优势。



Q

国内有关5G的报道描绘了万物互联的各种应用场景,如超高清视频、浸入式游戏、远程医疗等应用。比如5G让远程的机器人手术变得可行。

蔡教授:国内关于5G的报道绝大部份是虚假的。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白皮书相对可靠一些。

现在宣传的这些应用场景,大部分可以通过4G实现,5G的技术指标只是更高一些。5G还没有找到应用场景。 目前5G都是增强型移动宽带。


注: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5G愿景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和超可靠低延时通信。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增强型移动带宽意味着网速快。5G网速是4G的10倍以上。4G需要几分钟才能下载完的的电影,5G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Q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通过4G也可以实现吗?

蔡教授:机器类通信在4G网络也能实现,目前也只能用4G的标准。现在已有的5G NR标准,不能用于5G机器通信。换句话说,5G机器通信还只能用4G或是4.xG来实现。所以,研究5G NR-IoT作为5G机器通信的标准,目前已是当务之急。估计得两年之后,才会有NR-IoT的标准。



Q

中国知名人物高晓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大谈5G赋能。他认为相比于4G,5G具有高速率及1毫秒低延时的技术特征,将带来VR、AR、自动驾驶的规模性增长。比如在4G网络下,自动驾驶需装载各种传感器,成本昂贵得像坦克一样,只有到了5G才能降低成本。VR、AR因延时而产生的头晕体验差问题,也将被5G技术解决。

注:4G网络延时50毫秒;5G的技术指标是端到端延时1毫秒。

1毫秒什么概念?人眨眼的速度是300-400毫秒。以开车为例,4G网络的50毫秒延时,会来不及刹车。但以1毫秒的延时,就可以真的实现无人驾驶。

据中国VR公司影创科技创始人CEO孙立介绍,解决VR/AR延时头晕问题,及格线是11毫秒,良好体验线是8.3毫秒以内。

蔡教授: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技术困难很大。尤其是时延1毫秒,在端对端的时候,太困难。

我至今没有看到可行的方案,各个设备商都在吹牛。

自动驾驶汽车,目前是用4G。但是真正实现,确实仍然非5G不可。从我了解的情况,汽车制造商尚未有用5G的计划。

加上经济效益难题,VR/AR、无人驾驶的规模性爆发还有待时日。



Q

高晓松在他的5G演讲中还提出,5G让智能硬件无所不在,驱动应用场景的碎片化,实现对消费需求的精准理解。5G时代运营商必然要绑定内容供应商,提供内容+带宽的智能合同,正如他意料之中的AT&T对时代华纳的收购。

蔡教授:高晓松对于这些技术问题完全外行。智能硬件是笼统、虚伪的概念,现在动不动就冠以智能、人工智能等名,而实质根本没有人工智能的内涵。AT&T 收购时代华纳与5G更是无关。



Q

华为的任正非认为“5G内涵丰富,但作用被夸大了,因为网络结构不好”。您怎么看?5G的技术瓶颈在什么地方?

蔡教授:5G主要解决接入网的快速问题,但核心网是瓶颈。这是任正非所以说的。

华为正在提出解决核心网问题,我看了目前的技术方案,不灵的。



Q

核心网的技术突破是缺研究网络结构的数学家?

蔡教授:倒不是数学家的问题。核心网的架构,不是容易的,牵涉的面很广。华为目前提出的方案,将架构更加复杂化了。这有待大家慢慢的探索,既解决瓶颈问题又不要复杂化,通讯协议要少要简单。



Q

华为发布的天罡芯,宣称取得突破性进展,您怎么看的呢?

蔡教授:我没有研究芯片。但我知道通信方面的芯片技术是很广的,一两个芯片解决不了问题。5G基站单个或者数个测试结果都还行,一旦联网,那问题就多了去了。所以要耐心等二到三年。



Q

对话到现在,我的理解是,作为非通信专业的外行人,要追踪5G的突破性进展,需重点关注:核心网的技术突破、政府对运营商的政策、5G new radio (NR) 物联网标准的进展。这理解对吗?

蔡教授:核心网的技术突破,非近期可能。NR-IoT,也至少得两年。

经济效益问题,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问题,设备装备的造价也是个问题,开发应用场景是一个问题。


我去年一直在指导5G端对端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的研究,尤其是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场景。现在看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工业自动化对可靠性低时延要求很高。目前世界各主要5G厂家都尚有很大的距离。



Q

设备装备的造价问题是卡在哪里呢?

蔡教授:装备造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5G基站采用多出多进等许多新技术,造价就高。5G频率高很多了,信号幅射距离短了,基站要布得更密一些。诸如此类,很多很多问题。

高可靠性低延时的性能目标更是加倍了造价。

现在国际标准动不动就是6个9,99.9999%的可靠性。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做到6个9的可靠性,甚至5个9也做不到。



Q

5G的发展,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蔡教授:对于5G来说,最缺的是开发5G应用场景的人才。仅有5G网络,而没有应用场景,则5G网络等于虚设,投资打水漂了。



Q

开发5G应用场景听起来需要复合能力,即熟悉业务需求,又懂5G?对于非通信专业出身的人,需要对5G掌握到什么程度呢?

蔡教授:这取决于什么应用场景。比方远程医疗手术,研发的人既要懂5G基本原理,更要懂得医疗器械。

对于非技术背景出身的人,也完全可以创造出新的5G应用场景,配合专业人士开发技术。

创新很重要,不能停留口号上,而是要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概念和产品。



Q

最近5G概念下的产业链 股票都上涨了,那这些股价是虚高了?

蔡教授:绝对虚高。




基于蔡亦钢教授的观点,我们为下面两张常见的5G图做了注解,方便同学们提纲挈领地抓住5G演进的观察要领。






近期阅读:

“隐形冠军”何以崛起?越南会不会赶超“中国制造”

中国大学亟待基于“未来”的教育转型和升级

佛系世界的“特金会”,最好的协议就是“未达成协议”

吹的玄乎其玄的5G其实就是一道公式

百年轮回:华为5G折叠屏手机欧洲发布意味着什么

嗨,混猫,听着!一直往前,勇敢点!

有必要为翟天临喊冤!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不讲理”?

“难道游泳是为了穿游泳裤吗?“——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中国大学有多少真博士和假博士、伪博士?

谁有资格办大学?兼论马云的“艺术”侮辱了谁?

当“知识”也可以傲慢:光华们,翟天临们

非经典对话|博士和放羊娃的中国人生观

学府或青楼

流浪中国四十年

《流浪地球》是什么在流浪?

悖逆常识和逻辑的标本:华为的野蛮生长

美国国家制度“立国原则”:人性本恶及不信任“任何个人”

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是谁把生活做成了产业

2019:在扯淡和扯蛋之间

川普这老头儿,很“中国”!

华为的冬天以及秋后算账的那些事儿

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

从零维到十维空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世无“国学”,奸佞谬之

中国需要承认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任正非的玄机:华为的倒下是肯定的

当每个人都争相做“百度”的备份

李光耀是不是错了?

文明的救赎:趋炎附势与认知美国

崔新生:所谓智囊,除了小聪明,鲜有大智慧,应对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乏善可陈?

崔新生:规则力博弈,中美贸易持久战的底牌

崔新生:特朗普的“美国”,会不会重续麦卡锡主义的前尘

崔氏指数 l 指要:中国选择与美国对标本身就是战略迷失







崔氏指数Cui Value Index® 2019年发布指数:

工业遗产指数

首此提出“将工业遗民带入工业遗产”

为中国工业遗产建立可投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标准


一带一路文明指数

人类不同族群文明对标互鉴引擎,提供竞合赛道的路径、模式和决策参考


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