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一块注水"小鲜肉"来回糊弄,这就是我们的“蔡徐坤时代” | 鸣岳音频

拨惹尘 鸣岳几时有 2020-09-11

⇧ 戳一下,收听完整内容⇧


Who's talking


陈鸣 X 岳路平 X 周华蕾



蔡徐坤的微博动不动上百万条转发,其他明星不认识蔡徐坤,直接被成千上万条留言骂得体无完肤。


这种神奇的注水流量,针对单体的网络暴力超限战,直到最近随着“星援APP”被端才算给了个解释。



粉丝的辩护理由也很可爱,核心论点就是:“不论注水和脱水,我家坤坤都是流量最大的,你们说什么说呢?”


这一波的“流量整顿”对注水偶像和流量明星们伤害很大。


过去微博营销成本低,通过水军和删帖,可以给偶像及时“补妆”,人设容易捍卫。可是一旦流量明星迁移到 B 站、虎扑,人设马上会崩。


因为后面两者天生就是恶搞和解构的。diss 和 battle 都是必须完成的仪式。六小龄童、唐国强老师、局座、雷军都被鬼畜了,人家一笑而过。“蔡徐坤”团队却发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流量整顿"的动作是好是坏,我们不去谈。但在给B站发出律师函那一刻,“蔡徐坤”们的人设在民间舆论里就已经找不到立足点了。热情似火的爱,摇身成了网络霸凌,就不要到处嚷嚷互联网“正义”。



“小鲜肉”出来做“教父”,通常会遇到激烈的反弹。


比如嘻哈老炮就会问了,我们嘻哈这么有思想,吴亦凡凭什么来当导师?比如蔡徐坤,你就玩你的球,没事儿你代言 NBA 干啥?你够格吗?


不要去怪问的人咋就这么执拗。本来篮球、街舞、说唱这类文化就有很强烈的精神内核,这三个圈子都是要 battle 的,这是小众文化生机的由来,也是反叛的底气。“你们这帮涂脂抹粉的人,凭什么出来给我们讲 real ”,还真就只有街头声音,够格这么来发问。


虎扑用户大战机器人粉丝团


你看美国街头的街舞比赛,真的就跟霍元甲打擂台一样,非常残酷,要的都是硬功夫。中国的所谓的《这就是街舞》,那哪儿是街舞?同理,你代言NBA,你倒是先跟爷 battle 一下。


流水线生产的偶像从资本和流量角度看,是无比成功的。一个刷流量的APP,一年不到就收割了 800 多万,由此你也可见一端。


“蔡徐坤”三个字指向的,绝不是一个人,B 站的玩家虎扑的用户没有那么小气。“蔡徐坤”指的是镶嵌在这套偶像制造机器里面的那团肉而已。




吴亦凡逃出生天有其理由。


原先吴的人设在 B 站和虎扑,也遇到了跟此刻的蔡徐坤类似的挑战。但是“吴亦凡”团队明显进化速度更快,尤其是“大碗宽面”事件里,已经进化出自我调侃化解逆境的能力。


将《大碗宽面》的话题作品化,可以说这是“吴亦凡”这个牌子非常重要的战役胜利,战略性地扭转了形象。更重要是成功地和“蔡徐坤”拉出两极,引发了B站的“道歉”潮。




当下的中国社交网络,注意力稀缺,比这个更稀缺的一种资源叫做 REAL。


受众也不傻了,他们早厌倦了那种滤镜过度的人设。


因为 real 越来越稀缺,导致 real 成为一种商品。于是 real 被包装,可以拿出来售卖。于是所有人就会努力去演得“像 real” 。


这几年的综艺产品很多走的就是这个路子。比如《吐槽大会》,就是一款把 real 当成产品的节目。它帮助艺人优雅地卸下“浓妆”,换上安全的“淡妆”,它是娱乐工业成套“洗白”工具的一环。有污点?去上《吐槽大会》,程序性地、礼貌地给黑两下。小骂大帮忙,也是撒娇文化的一种。


《视觉中国》当时还没倒的时候,号称要去拍素“明星的素颜照”,其实就是淡妆,一种“安全”的、“可控”的、“薄码”的 real。


大家如此用力地 real ,以致于 real 已经成了 super real (超现实)。这就是流行文化最吊诡的地方。



哲学家波德里亚说:“海湾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因为战争是我们在屏幕里面看到的,是选择性的截图,选择性的后期剪辑。以至于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场战争的真实面貌。


他这是在用耸人听闻的表达,告诉我们要当心,我们生活在一个景观社会里面。


B 站阿婆主和蔡徐坤律师函之间的怒火对撼


波德里亚如果看到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应该会更抓狂,因为它不单是“景观社会”,它还是一种“注了水的景观社会”。好比一块注水猪肉,又被拿去打了玻尿酸。


电影《007:大破量子危机 》开头很有意思,幕后大BOSS先大规模买下明天的股票,然后他才开始操纵要炸空客的最新款飞机,结果第二天报纸就如他所计算,新闻就出来了,于是他赚了一大笔。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真相还没出来之前,他就已经下单了。这个reality本身完全成为一个操纵的真实。真实成了一种制成品,人类终于可以“倒果为因”。




蔡徐坤这种物种,它实际上代表着过去几年间中国的土特产“小鲜肉”。


这种产品的使用界面上“人畜无害”,每一张脸都长得一样,标准生产模具后面,其实是一盘算好了的流量生意。


通过不断拣选,保证它成品率,这是一个优化了的投资模型。


常有人说我们福建人骗术之 nb,有个朋友给我举了例子是推荐股票。他们会选 10000 个人打电话,说这支股票明天一定会涨,因为蒙眼胡猜猜中的概率接近 50 对 50,第二天就会有 5000 个人发现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如此反复,不断筛选下去,最后总有几个人发现,你预测的永远是对的。然后这个时候他就劝你把所有的钱放进来,一定会挣大钱,挣着了分我 40% 。


最简易的算法用到极致也是一套完美的成功术。只要成功了,总有人给你下跪,过程中的真真假假,并不重要。




今天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从电视的收视率,到微信的阅读数,到微博的粉丝数,中国的平台流量都是注水的。所有人依然会默默地认下这个事实。


对比之下,Ins \ YouTube \ Facebook 这些平台却在傻傻地管理它的真实性。他们像对待总统选举舞弊那么严肃地监视,不是说没有造假,而是说他们管起来真的当回事儿。因为如果有人舞弊了,公众就无从判断了。


糟糕的是很多大公司的 KPI 都基于虚假的数据。他们也知道采买的那些账号,粉丝是造假的,阅读数造假的,但是连造假的结果也是他们需要的,因为要去交差。


所以聊不聊“蔡徐坤”并不那么重要,我们这期音频,聊的是这种“互相糊弄”。


自从当了爹,我在生活里留意到一个细节,很多人被糊弄着长大,也在糊弄着教下一代。比如小孩摔倒在地了,过去把小孩扶起来说“不疼不疼,不哭不哭”。这真是好奇怪的,你摔一个试试,你凭什么糊弄孩子说“不痛”?又不是你跌倒?你摔倒的时候,别人过来跟你说“不痛不痛”你试试?


今天,我们对于流行文化或者甚至对于文化本身,已经感官全麻,感官钝化了。我们拿着超高清的手机屏,过着超低分辨率的文化生活。




我作为一个艺术生,听到 real 这个词,总觉得蛮苦涩。我一生在学院里接受的训练,这叫 Socialism Realism(社会现实主义)。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下乡写生,去训练素描、色彩,都要追求 reality,追求真实。


但当我面对这个非常不真实的世界时,real 摇身成了吴亦凡和蔡徐坤他们口中的《圣经》。


这是一种活色生香的虚假,一种高清分辨率的马赛克。




鲍德里亚说的“景观社会”,是媒介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了。我们今天说的“流量注水”比老鲍说的还惨。


“景观社会”嘲笑的是挂在墙上的风景画。我们今天的困境还在于,挂的这幅画居然还是假的。


深圳有一个大芬村,盛产各种史上名家油画的仿制品,其中有个工匠专门画梵高的《向日葵》,20 年里画了 1 万多幅。


后来一个纪录片导演就拍他画《向日葵》的过程,并把他带到了真正的荷兰,去看到了真的《向日葵》。他到了梵高博物馆的门口,发现地摊上卖的,都是他画的复制品,买家基本也是中国的游客。


也就是说中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了荷兰,他们怀着崇敬的心,见到了 real 的梵高生前用品,也见到了 real 的向日葵,最后他们会花很高的价钱,买走一个由大芬村的画匠制造出来的 faker,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


商品在亚欧大陆的两头周转,像极了一个永远都逃不出去的轮回。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鸣岳几时有?

每周四

陈鸣 岳路平

和你说说

流行文化

背后的



往期节目


第一季

 01 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02 “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03 《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05 双唇上的故宫

 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08 科幻的生产力

 09 《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10 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11 《小猪佩奇》的中国奇遇

 12 番外 新年电话


第二季

 01 生在中国,人到中年

 02 全球寒门大逃杀

 03 10万+洗劫的低智时代

 04 你用一生买包包,他用一生成为符号

 05 女性在职场

 06 大白话的威力

 07 阿丽塔背后的科技思潮

 08 赏樱背后的日本瞬间美学

 09 与孩子共享一块屏幕

 10 500年前的美学

 11 流浪大师是飞驰时代的后视镜

 12 大师荒芜的时代


第三季

 01 996的全名叫“过劳时代” 

 02 黑洞背后的“版权新经济”

 03 《权游》神剧难再神

 04 中国何时有《复联》?

 05 语言的“贸易战

 06 贝聿铭一生的双重密码

 07 创业《坏血》病

 08 为什么你总收到任正非内部信


吃好喝好

才能聊好

本节目由全家爱吃会员店

赞助播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