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拥有一条完美的城市天际线?
又是一年即将过去,在结束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新一酱抬头看了看天。
我们总是愿意在诸如跨年这样的重要时刻,花上几分钟思考人类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诸如最理想的城市,以及城市的未来(戳这里说出你的想法)。
在所有的思考,天际线究竟应该长成什么样,是其中最视觉感的一个。它是每座城市最鲜明的视觉标识,是城市在垂直面上的生长空间,也是城市集约高效充分地利用有限土地的本质的最重要表现。
最近也有一轮热闹的关于怎样的天际线才是理想的讨论,但由于对天际线的审美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争论最终并没有太多结论。同样热爱城市的新一酱想,也许将天际线量化出来可以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你一定会猜,新一酱又要算一次城市的身高了。
不不不,这回新一酱静下来仔细思考了下,城市的天际线并不仅仅与建筑的高度相关。它在视觉上是所有建筑外形的集合体,那么在实体空间中也应该是3D的,也就是我们应当把它们在土地上占有的面积一并考虑进去。
于是新一酱选择了6座城市中的12个顶级商圈来做案例: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上面的商圈卡片的重点是标明了新一酱在每个商圈的研究对象,即以商圈中心的地铁站为圆心,划出的0.5平方公里圆形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些建筑物底部占用的土地,它们占0.5平方公里总面积的比例意味着这一视野范围内的建筑密度。算上建筑物的数量,你也可以知道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占地面积。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当然我们也一定会把高度考虑进去。以下,新一酱又准备了一套这12个商圈从正南方向平视所能看到的天际线,并计算了各个商圈内的平均建筑物高度。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更接近你对几个著名天际线的视觉印象?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即使商圈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类似,数百个建筑之间不同的身高差异也会使得天际线在高度上显示出不同的参差感。
比如北京的国贸和大望路这两个相邻的商圈,平均建筑物高度仅相差不到4米,但国贸高楼与低矮建筑之间的高差更大,而大望路的楼高则差距更小——随着国贸东北角新的一片中央商务区即将建成,国贸的建筑物高度标准差还会进一步扩大,更接近上海陆家嘴的水平。
完整地浏览完12个商圈的建筑物面积和高度数据,你是不是心里已经开始默默地给它们归成了几类?
像陆家嘴那样隔几年就刷新一次上海最高点的区域,不仅在高度上绝对突出,各栋超高层建筑底部的占地面积也相对更大,投射到地面上就是一栋楼一个block,街道也因而更宽。
而像北京西单、上海静安寺、深圳老街等商圈,还保留了大面积的胡同、里弄等传统建筑群落,甚至对新建的现代建筑设定了限高要求,因此天际线相对低矮。
为了验证自己的直观感受,新一酱又进一步对12个商圈的建筑物高度和面积做了聚类计算,得出的结论如下:
以深圳华强北为典型的高低错落的中心商圈,通常都是那些原本就是城市传统市中心的区域,但在近些年也新建了一批超高层建筑。因此既有大量的低小建筑,也有一些占地面积大且楼层高的建筑从天际线中突显出来。
而如果对传统市中心的空间形态改造较少,则会成为像西单那样更多聚集低小建筑物的区域。在这些商圈区域里,你能看到的天际线整体偏向低矮,不太瞩目——上海静安寺和深圳老街的现代超高层建筑较多,相对偏向上一类型。
上海陆家嘴这样从一片空地上全新建造的CBD,将城市中绝大多数的超高层都聚集在了一起,因此也形成了最具辨识度的天际线。
不同的城市人对天际线的审美偏好并不相同,但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些更完美的天际线的话,新一酱觉得身处城市中的感受更为重要,比如抬头看到的天空有多少。
下面的这套图展示的是站在12个商圈的中心点能看到的天空模拟图,蓝色的代表天空,阴影部分就是建筑物。我们还计算了你能看到的天空的面积占到视野面积的比例,以及最逼仄处你需要将头抬高多少角度才能看到天空。
你可以用这个灵魂画师的作品来理解它在垂直面上的构成:
另外新一酱发现,从数据的相关性来看,你能看到的天空面积占比与周边建筑物的总体积相关度最高。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向右滑动可以查看同城更多商圈)
好了,看完这些图表和数据,你对自己更喜欢怎样的天际线,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了呢?
新一酱的美编大大又手痒了,于是把12个商圈的三套图都连了起来,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大家。
新年快乐哦!
文/沈从乐 数据分析/张鼎 视觉/王方宏
点击关键词 看我们做过什么
12306 音乐节 旅游 Kindle 琅琊榜 中超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