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了那么多年的夜间经济,你关心过夜场电影在其中的重要性吗?
一个缓慢但正在发生的趋势是,中国城市夜间活力的持续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其中,夜场电影数量的增加功不可没。
大片上映的零点场甚至能在深夜时分聚集起大量的观影人群。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的数据,不久前《复仇者联盟3》上映的零点首映场(这个数据被记录在5月10日的票房数据中)票房达到了5923万元,在这一票房数据背后,是当天共有18649场午夜场上映了《复联3》,并且有超过150万人赶在0点走进电影院。当然,《复联3》的零点首映场数据依然没有打破《速度与激情8》创下的6270万元首映零点场票房记录。
零点首映场还只是夜场电影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为城市夜生活持续提供活力的是更多日常排片就在午夜时段的电影场次。矫情点说,那些在夜晚仍然闪耀着光影的放映机,投射出的不止是一部电影,也投射了城市和人的不安分与活跃。
在一个月前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新一酱综合了夜间公共交通、夜场电影指数、电子设备夜间活跃度、夜间智能出行指数、夜间外卖指数和夜间灯光指数等个维度,试图以城市在夜晚持续供给的服务设施、商业空间和每个城市人在夜间的行为数据来评价城市的夜间活跃度。在这一指标中,华东和华南城市的夜间活跃度整体较高,而成都、苏州、东莞则是新一线城市中排名最高的城市。
夜场电影场次数和电影散场时间是我们首次在夜间活跃度中使用的两个指标。2008年之后,中国电影票房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看电影这一行为逐渐渗透到城市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主流的娱乐消费方式。
电影院、酒吧和各种各样的演出场地,以一种有别于白日的面貌展现在城市人的眼前,在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之外,它们构成了城市夜生活的重要机体。在2017年,共有54个城市全年在22点上映夜场电影的数量超过3万场,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个夜晚,这些城市都有80场以上的夜场电影在放映。
而在夜场电影数量最多的深圳,每天上映的夜场电影数量要比这个数字还要高出13倍,达到了1078场。这也意味着,每个晚上在任意一家深圳的电影院中,平均都有6场夜场电影可供选择。
深圳当前拥有的电影院数量为182家,比上海要少44家,但夜场电影的日均场次数比上海要多284场。如果将影院数量和夜场电影场次之比作为影院的夜间使用率,像深圳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影院夜间使用价值的城市还有广州和苏州。
一线城市之外,重庆和成都的电影院数量和夜场电影场次数也都比其他新一线城市多了一个数量级——重庆的电影院数量比广州要多出54家,而夜场电影的场次数则几乎可以追平北京。
新一酱尝试寻找夜场电影场次数与夜间活跃度指数中其他维度变量的相关关系。其中滴滴夜间出行活跃度与夜场电影场次数两个变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呈高度正相关,其检验p值为2.2×10-16,显著相关(p值≤0.05意味着在假设检验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性)。
那些有更多夜场电影可看的城市,夜间出行的活跃度也更高。比如夜场电影场次数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只有武汉的滴滴夜间出行活跃度不在前十名之内。
我们进一步在城市内部来看两者的相关性——叠加城市夜间电影放映地点与滴滴夜间出行热力图,就可以进一步地探究两者的空间关系。从整体来看,已经成为日常娱乐场景的夜场电影与夜间出行的覆盖范围几乎一致,但两者的热点区域重合度在不同的城市中存在差异。
夜场电影数量最多的新一线城市中,武汉、东莞是两者在空间上匹配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夜场电影放映场次数量多的区域以及影院小规模聚集的区域与滴滴出行热度较高的区域高度一致;在东莞,两者在分布和走向均呈现了与城市发展一致的小组团的形态——东莞本身就是一个以主城区为核心,其他乡镇独立发展的城市,它也是中国少数不设区县的地级市。
成都的夜场电影沿道路网络在城市的各个方向呈放射式分布。夜场电影和影院聚集程度最高的区域仍然是春熙路这个成都能级最大的商圈,但在成都只有春熙路商圈和天府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滴滴夜间出行热区。
杭州和苏州则还有一些滴滴的夜间出行热点区域中并没有夜场电影出现,它们之中包含了一些大规模创新企业聚集区或者说加班热点区,也有一些是交通枢纽。
不过上图的这些重合并不意味着“散场后从电影院打车回家”的夜间出行热度就一定高。通常来说,电影院都布局在城市中重要的商业区,到了午夜,周边也还有夜间餐饮、酒吧、KTV或其他娱乐场所在活跃。上面提到的综合出行数据更多能反映的是一座城市整体的夜间活跃区域。
0点13分是2017年所有城市最后一场电影的平均散场时间。而在南方厦门、深圳、江门、珠海和惠州等城市,最晚的电影散场平均都超过了凌晨1点。在一堆南方城市中,你会看到还有一个乌鲁木齐,当然这座城市实际上与北京时间存在2小时时差。在上图之外,新一酱还观察了下夜场电影散场时间相对较早的江浙城市,其中电影结束最晚的苏州在0点48分也已经结束了最后一场电影的放映。
对于正在迅速成长的夜间电影市场来说,观众散场后如何安全回到家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在31个开通地铁的中国内地城市中,地铁停运时间通常要早于最后一场电影的结束时间——这些城市的地铁末班车时间平均值是22点41分,比它们的电影平均散场时间早了2小时18分钟。
考虑到夜场电影散场时分打车的体验也并不好——等待时间长并且有可能需要加价。新一酱这里想重点看一下城市内夜间公交的运营状况,如果它们恰好能载你到家,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体现。
上图呈现的结果是经过了以下计算过程的:首先新一酱从每座城市有夜场电影放映的电影院出发,选出了半径1公里范围内所有公交站,并根据22点、23点、0点和1点四个时间段,筛选出公交站上还在运营的线路。最终我们统计的是,这些还在运营的线路所停靠的站点的服务面积——同样也是半径1公里范围。将这些站点的面积加起来,还可以和整座城市全天的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做进一步的比较。
从结果看,遗憾的是,如果你生活在重庆、成都、武汉、东莞或苏州,你几乎找不到0点之后还能坐公交回家的电影院——重庆、成都和武汉还是新一线城市中2017年度夜场电影最多的城市。
夜越深,每座城市的公交服务能力都是在逐步衰减的。深圳的影院周边夜间公交覆盖率从22点的72%逐级降低到凌晨1点的3%。上海虽然在22点之后停运了大部分的公交线路,影院周边只保留了33%的夜间公交,但它是唯一一个在1点之后还有7%的夜间公交覆盖率的城市。
假如你就住在电影院附近,也许最靠得住的还是步行。电影散场,你走在午夜的街道上,切实地感受城市的凉风、灯光和影片落幕后尚未平复的情绪,然后拥有这一天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刻。不过,“注意安全”仍然是需要强调的事。
“城市夜间经济”是拉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也开始重视为城市增加服务于夜间生活的相关配套。
3月13日起,成都市陆续开通了12条夜间公交线路。在刚刚结束的2018新一线城市峰会中,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总编辑、编审李金兆分享了成都增设夜间公交线路的决策过程:
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李金兆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尽管成都的总分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是个别指标的排名不如其他城市,尤其是夜间公共交通这一项。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向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提出了进一步的数据研究需求,同时比对了当地政府的信箱、论坛等泛互联网数据,发现了早早停运的夜间公交系统是与这座城市活跃的夜间经济不相匹配的。
根据这一结论,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共同研究,并提交了《成都发展夜间经济亟待补齐公共交通短板》一文至市长办公室,很快得到了成都市市长罗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批复。成都夜间公交从发现问题到增设前后不到两个月。
李金兆在峰会现场分享成都的这一案例时称,“用数据支持政府决策,可以实现社会精准治理,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你可以在今天推送的二条中看到现场回放)
这也是新一酱对于提升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活的一点微小的工作,需要小小地骄傲一下!
文/项维肖 视觉/朱颖伦 王方宏
点击关键词 看我们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