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甫金:马利坦的“完整的人道主义”述评

2016-10-30 哲学动态

马利坦的“完整的人道主义”述评
陈甫金
雅可·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是现代西方新托马斯主义(又称新经院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利坦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以其卷帙浩繁、指涉深广的著述赢得了新经院哲学集大成者的地位,成为梵蒂冈罗马教廷核准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特别是他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至非洲许多国家或地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36年马利坦的《完整的人道主义》一书出版。这是马利坦社会政治哲学的扛鼎之作,它为新托马斯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构架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此外,马利坦还撰写和出版了《个人与公益》(1947)、《人与国家》(1951)、《历史哲学》(1957)等著作,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本文仅就其具有广泛影响的“完整的人道主义”思想略作述评。
一、完整的人道主义是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马利坦的完整的人道主义的出发点是他对人性的理解。他认为人具有自然和超自然的双重性质:“人是自然的和超自然的存在。”〔1 〕由于这种双重性质,致使人道主义一词变成了两义的术语,因此加上“完整的”这个修饰词是必要的。完整的人道主义与文明或文化同义。它是历史中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实质上趋向于使人成为真实的人”〔2〕,它服务于“完整的”人的一切需要,不管这些需要是肉体的、 感情的、智力的还是精神的。
马利坦明确宣称,完整的人道主义是“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其对立面是“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在他看来,中世纪结束以来的近代世界,一直在渴望人的地位得到恢复,要求享受被爱的权利。然而这种权利只有从上帝那里才能得到。“创造物(人)在同上帝的结合中并且因为人的一切来自上帝,必定会受到真正的尊重;这是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它植根于有人的根源地方,它是完整的人道主义,基督化身的人道主义。”〔3〕在1952年出版的《理性的范围》中, 马利坦进一步强调,当今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已遭到严重的幻灭,人们已经尝到了反人道主义的罪恶滋味,世界所需要的是新的人道主义,即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或完整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将承认人的非理性部分,使它服从理性;同时也承认人的超理性部分,使理性受它的鼓舞,使人敝开胸怀接受神的降临。”〔4〕
马利坦认为,现代世界的一个最严重的毛病是二元论,即神圣的东西与世俗的东西的分离。“被二元论(笛卡儿和黑格尔等)所创伤的基督教世界一直遵循着两种互相反对的韵律,一种是供教会和崇拜使用的宗教韵律,一种是供世俗生活使用的自然韵律。”〔5〕在他看来, 新的基督教世界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根据完整的人道主义原则消除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裂缝,“使参与世俗活动的人能够而且一定会象参与圣秩的人一样趋向神圣。”〔6〕
可见,完整的人道主义或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从哲学上看,是要把理性和超理性统一起来;从实践上看,是要把世俗的东西和神圣的东西统一起来。“区别为了统一”,这是马利坦另一部重要著作《知识的等级》书名的前半部分。显然,马利坦区别自然与超自然、理性与超理性、世俗与神圣,正是“区别为了统一”的原则在其社会历史观上的具体运用。在这种区别中,超自然、超理性、神圣性被突现出来,成为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奠基石。
二、完整的人道主义是对抗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完整的人道主义》一书中,马利坦以整个第二章的篇幅,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当时苏联的意识形态,成为完整的人道主义攻击的主要目标。在马利坦看来,共产主义是一种无神的宗教,因而也是最专横的宗教,其基本教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实质上是反对基督教及其上帝的宗教,它主张人的绝对奉献,取消思想自由,把个人和精神一并社会化,并声称对人揭示了生活的意义,回答了生活所提出的一切基本问题。无神论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完整的共产主义体系的基石。
这些攻击共产主义的言论已经把问题的焦点清晰地显示出来: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同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对立,就是完整的人道主义同完整的共产主义的根本对立。在《理性的范围》中,马利坦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共产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最后变种。……共产主义的人是完全屈服于社会团体中所体现的历史命运的。它诚然是对于人的信仰,可是信仰的是什么呢?是集体的人,这种集体的人剥夺了个人心灵的自由,使人从物质的演化和历史的矛盾中涌现出来,成为一个神。真正的人、人道的人成了这个吞噬人的巨大偶像面前的牺牲品。”〔7〕
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马利坦不能无视共产主义意识的真理性。他承认,马克思曾以无比有力的方式向世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社会阶级的异化和人性的丧失,这是贯穿马克思全部著作的“巨大真理的闪光”。〔8 〕共产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消除功利体系,消除金钱增殖的原则”,恢复工作的尊严。然而他又歪曲说,马克思从基督教信仰中借用了某些重要方面,如对革命抱有弥赛亚式的信仰,就很像基督教对上帝之国的期待。他也承认和肯定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但肯定却是为了批判:“社会主义在19世纪却曾是人的良心和人的最宽大的本能为反对声闻于天的疾苦的一种抗议。要建立控诉资本主义文明的讼案,并且反对着一点也不肯饶人的强权而去唤醒正义感和劳动尊严,这是一项巨大的事业;社会主义有了这项事业的创见。它领导了残酷艰苦的斗争,在这个斗争里,付出了无数的牺牲,表现了最令人感动的人类品质,对穷人的忠诚。它爱护过穷人。唯有明白了在这许多方面我们是要感谢它的,才得有效地对它进行批判。”〔9 〕马利坦要用完整的人道主义去统一和“综合”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我们相信我们称为完整的人道主义的那种人道主义是能够在一种根本不同的综合里把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所肯定或预觉的全部真理挽救过来和加以推进的”〔10〕。他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看成是对天主教特别是罗马教廷的严重威胁,认为共产主义通过改造基督教某些因素如共有共享、信仰和牺牲精神等,接管或抢夺了主持社会公正的罗马主教的一些重要地盘,致使基督教遭到“可悲的失败”。
完整的人道主义的另一个支撑点是所谓反对极权主义。马利坦在其著作中惯把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将二者视为极权主义的两种典型形态。而其矛头所向却更多地集中在共产主义方面。在他看来,共产主义最严重的错误是从根本上渺视人格和持久地倾向于官僚专制。共产主义是非人道的,因为它要求人们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时必须服从集体主义利益而放弃个人最深刻的精神渴望。这里,马利坦完全抹杀了法西斯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区别,对共产主义及其人道主义作了最大的歪曲。事实表明,马利坦的完整的人道主义正是一种从理论基础到政治制度全面对抗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这一点上,马利坦和波亨斯基是一致的,同样以坚定的反共立场而知名于世。
不过,在指出完整的人道主义的反共实质的同时,还应当肯定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起到的反对法西斯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意义。不能否认,抵制和反对法西斯主义确是马利坦构想完整的人道主义学说的动因之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利坦便在教学和演讲中针对当时德国思想界的专制主义倾向提出了批评;30年代初期,他公开反对和谴责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在写作《完整的人道主义》一书时,更是清楚地看到了正在增长的法西斯主义对人道主义和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尽管他错误地把这归结为“政治哲学衰退的表现”和现代对“统治权”这一概念的误解和滥用。这种反法西斯主义的坚定立场曾遭到当时法国天主教大多数人的非议。难怪科普利斯顿在其《哲学史》中认为马利坦“从政治上看,他一直是左派而不是右派”。〔11〕
三、现代新基督教的理想及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利坦力图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人道主义进行一次总清算,并在他提出的新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基督教理想王国的蓝图。他认为这意味着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又把完整的人道主义称为“实质性的改造”。
按照马利坦的看法,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精神支柱是“神圣的帝国”这一理想,而现代基督教的理想则是“创造物(人)——上帝的恩宠使人同上帝结合——的神圣的自由”。〔12〕神圣的自由源于亚里士多德—托马斯关于自由的主张,这种主张是建立在完整的人道主义之上的,它考虑到了人们对精神的渴望。
因此,对于完整的人道主义者来说,新基督教首先应当使世俗社会成为一个共有共享的、人格主义的社会。就是说,一切人都被规定着指向一个目标——世俗的公共利益,而每一个个体的精神价值都是指向公共利益的本质要素。世俗社会应当“鼓励每一个人向物质的、智力的和道德的生活水平成长,鼓励人们进一步赢得作为一个人的充实的生活,赢得精神上的自由”。〔13〕这是由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矛盾所决定了的;人们从事着单个的人必须服从的共同工作,然而对人格的最深切的渴望,即“对人的永恒秉赋的渴望却优先于共同工作并给共同工作指明方向”。〔14〕
其次,新基督教世界还应当是多元的。就是说,“现代条件下的基督教政治团体,只能是这样一种团体:在其内部,信仰者和非信仰者一起生活,共同分享同样的世俗社会的公共利益。”〔15〕多元主义的目的在于既能维护基督教在新的政治制度中的发展方向,又能保证非基督教团体在这种制度下享受公正和自由。多元主义还应有其相应的经济结构。这种多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是企业范围内所有权的某种程度的集体化、革新的家庭经济原则以及村社区域的家庭所有权等等。有鉴于此,马利坦不赞成取消私有制,但却主张对所有权实行有计划的改革,以便保证“私人财物的使用必须服务一切人的公共利益”。〔16〕他提出,在企业经济领域内,新的政治秩序应尽可能地以共同所有权代替工资收入的概念。根据是:按技术向工人征税的不人道的做法应当由工人参与管理补偿。工人应当有更好的工作态度,而增加生产率应当是更符合人道的工作环境的副产品。“问题不是要扑灭个人利益,而是要纯洁它,尊重它,使它在整顿过的社会结构中同公共利益挂钩,……并且以共同享有和兄弟般的友谊从内部去改造它”。〔17〕
马利坦设想的这种共有的、人格主义的和多元的新基督教世界的蓝图,在《理性的范围》中描绘得更加简明而清晰:
人人都具有人的尊严,社会为了本身的利益预先肯定了这种尊严,也必须尊重这种尊严;每一个人,不管作为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是作为工作的人,都享有一定的基本权利,承担一定的基本义务。——公共利益先于私人利益。——劳动阶层有权进行社会变革,以适应他们在人类历史上达到成熟阶段的需要;群众应当分享公共的文化宝藏和精神宝藏。——不同信仰、不同思想体系的人必须互相承认有权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作同胞。——为了公共利益,国家应该尊重宗教自由和学术研究的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平等,使阶级偏见和种族歧视成为对人性和人的尊严的污辱,成为对和平的根深蒂固的威胁。〔18〕
这既是新基督教理想王国的宪法大纲,也是完整的人道主义在世俗社会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依据这样一些基本原则,马利坦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人道主义提出了许多批评。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最大弊端是只讲功利:“它是功利主义的,它的最高准则是功利”,“资本主义的文化就在于促使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征服物质的自然界。……他们只是为了发财而从事辛勤的致富工作。”〔19〕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一切事物的尺度必定是反人道主义的偏见,即只看重生产率、技术和金钱。而从人道主义文化看,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则是人。马利坦认为,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文化背景下,新的基督教世界不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道德结构以及经济的精神原则方面都要求根本的改革。这种改革甚至要求消灭作为基督教人道主义国家先决条件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财富实行社会主义的再分配。总之对于完整的人道主义者来说,“现代文明是一件穿破了的衣裳,我们不能在它上面补上新的布片。我可以说,它需要一次整体的、实质性的改铸,需要对文化原则重新评价。问题是明摆着的:必须获得充满活力的优先权——质对于量的优先权,工作对于金钱的优先权,人对于技术的优先权,智慧对于科学的优先权,人格上的公共服务对于个人贪婪无限财富或国家贪婪无限权力的优先权。”〔20〕
马利坦基于完整的人道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的批评,确实触及到了当代世界的许多重大而敏感的社会问题,如人权、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人与人、社会安定与世界和平等都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马利坦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提供的原则,除去其宗教神学的成分,一般说来还是积极用世的,其中不乏引人反省、令人深思的警世之言,给当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思考时代、审视人生以很大的启迪。马利坦提出的这些原则和方案,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种可以接受的改革思路。例如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基督教民主运动,就是在马利坦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
应当指出,马利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十分有限也十分肤浅的。一方面,他虽然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多所指责,但却以不取消私有制为前提,不敢触及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病——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另一方面,他又以政治制度同经济制度的严格分离作为批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好的,其弊端主要在经济方面而不在政治方面。他对美国的看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这种割裂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批评,当然是苍白乏力、无损于资本主义机体的。同时,这也就决定了他的新基督教理想王国的空想性质。无怪乎他一再强调,消除有产者,实现完整的人道主义,不能靠暴力手段,只能靠上帝的恩宠和爱,只能寄希望于福音的真理在世俗社会的逐渐普及。在《论历史哲学》(1957)一书中,他把理想王国的实现安排在“下一个历史时代”,即所谓“基督降生以来的第三个文明时期”(第一时期是基督教的古代,以中世纪瓦解为下限,第二时期即现代),而现在人类还没有走到第三时期的入口呢!把理想王国的实现推移到如此遥而远之的将来,足见其完整的人道主义不过是一种空想的学说而已。


 ↓ 点击以下标题  ↓ 可查阅相应热点文章。


张祥龙:现象本身的美(一)

张祥龙:现象本身的美(二)

张祥龙:现象学视野中的孔子

张祥龙访谈(上)|我是怎样走上现象学之路的?

张祥龙访谈(下)|现象学与儒学

张祥龙:中国传统文化的濒危讨论

张祥龙:海德格尔与孔子论诗的纯思想性——从“不可说”到“诗意之说”

张祥龙:“家”的歧异

最纠结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在此与彼之间

《颤栗与不安:克尔凯郭尔个体偶在集》书摘

用两个大脑走路有多难


婚姻的美好出路

《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小摘要|江绪林

绝望与信仰:深渊的确立与疾病的治愈

《致死的疾病》中的两则寓言

大哲学家系列之:柏拉图

我只关心一件根本的事情:让人们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深深震撼人类的心灵

哲学就是征途|《不要温柔地走进那段良夜》 狄兰 托马斯

虚无:灵魂深处永不止息的风

凡是可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哲学是一种祈祷

彩色影像|安东尼奥尼 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

尼采: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哲学家说过哪些屌炸天的话?

你还在反感“马克思主义”吗?

唐璜式爱情的加缪小传记读后感

加缪为什么不回应波伏娃的爱慕之情?

电影中值得背诵的八段经典演讲(视频)

关于极简主义

论洛克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洛克《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洛克《政府论》(下篇)读后

《政府论(上篇)》读书笔记

洛克哲学思想浅析

浅析洛克白板说哲学思想

李猛:洛克的政治哲学与现代自然法学说(课程笔记+讲座札记)

《革命政治 ——洛克的政治哲学与现代自然法的危机》读书笔记

潘知常 :鲁迅的绝望是来自心灵黑暗的在场者的声音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迅文集·杂文集·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复仇〔其二〕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死火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淡淡的血痕中

鲁迅文集·散文集·野草:这样的战士

孤独者精神的超越——鲁迅《野草·死火》解读

论鲁迅的孤独和悲凉

陈真: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

《语言、真理与逻辑》 ——艾耶尔语言哲学思想浅谈

A. J. Ayer 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简要

评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清晰和朴实成就最美的建设性

《语言、真理与逻辑》 内容摘要

悼念艾耶尔

哲学的历史演进

哲学家科普贴—A.J艾耶尔


摩尔G.E. Moore: 《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提要

当代哲学(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

摩尔:“某物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总是“开放”的

程广云、夏年喜:分析哲学的分析

刘钢:读《分析哲学的起源》

摩尔的常识哲学研究(一)

《G.E摩尔“外部世界的证据”》的翻译、阅读及问题思考

摩尔的常识哲学研究(二)


马丁·路德为何发动宗教改革?|陈浩武

马丁·路德的遗产|何光沪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下的宗教音乐

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马丁·路德:婚姻意味着牺牲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古希腊那些让人细思极恐的性爱巫术

关于古希腊夫妻性生活的闲扯


德国文学和歌德、席勒(一)

德国文学和歌德、席勒(二)

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评《席勒文集》中的几个剧本

关于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概念的理解

悬念——冲突 ——谈席勒《阴谋与爱情》的写作技巧

十字架下的狂飙——论席勒的《强盗》

简说席勒的悲剧《强盗》


注释:


〔1〕〔2〕〔3〕马利坦:《完整的人道主义》英译本, 伦敦和纽约1938年版,第10、2、27页(以下只注书名和页码)。
〔4〕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16页(以下只注书名和页码)。
〔5〕〔6〕《完整的人道主义》,第78、124页。
〔7〕《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421页。
〔8〕〔9〕〔10〕《现代美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 第134、170、170页。
〔11〕科普利斯顿:《哲学史》第9卷,伦敦1975年版,第260页。
〔12〕〔13〕〔14〕〔15〕〔16〕〔17〕《完整的人道主义》,第163、134、136、166、184、187页。
〔18〕〔19〕《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419、414页。
〔20〕《完整的人道主义》,第207页。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哲学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