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事务||广东省社科联特聘顾问王永平教授应邀来讲



广东省社科联特聘顾问王永平教授应邀主讲咨询报告选题与写作



       为提升咨政谏言的能力与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4月3日,受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的邀请,广东省社科联特聘顾问、《南方智库专报》主编王永平教授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作了题为“咨询报告选题与写作”的讲座。讲座通过线上方式和线下方式同时进行。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教授、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长陈潭教授等10余人参加了现场听讲,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市委党校等10余所机构5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了线上听讲。



       讲座由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院长陈潭教授主持,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教授致欢迎词。孙延明副校长指出,今年2月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称,要破除论文“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这表明,以后对老师们尤其是文科老师们的科研评价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咨政谏言和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我们学校也要适应这样的转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好高校的智库作用、提高教师们的谏言能力、增强公共管理学者的家国情怀,尤为重要。所以,今天专门邀请广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南方智库专刊》主编王永平教授指导咨政报告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讲座中,王永平教授指出,可用四句话“迈开双脚搞调研,心思专用聚焦点,转换话语写报告,事实求是来谏言”来概括咨政报告的选题与写作。他指出,咨政报告“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领导干部,写进于群众心坎”,所以要写好资政报告,首要先扎扎实实搞好社会调研,因为报告的选题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实践和群众生活。其次,内容应该聚焦,一般聚焦到一个主题,不能面太广、点太多、目标太分散。怎么来聚焦主题呢?主要是“新、实、专、用”四个字。“新”代表新问题或老问题新情况,“实”是指实事求是存在的问题,“专”指用专业背景和学科特色来看待问题,“用”是指有实用价值、能转化为政策建议的问题。只有抓住了这四个字,选题才会更有价值。再次,要将调研发现的情况转换成政府的文件语言、工作语言,结合领导干部的阅读习惯来写作。当然,哪些语言更合适,也要视情况而定。不过,直白、简单、流畅,是对咨政报告语言的基本要求。最后,要根据现实,结合未来,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分析,分析时一般既要讲成绩又要讲问题,对策要具有可操作性,内容要具内参性。可以说,“文无定法,却有一定之规”是咨政报告的基本原则,“针对性操作性强”是咨政报告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是咨政报告的核心灵魂。



       讲座在王永平教授幽默、朴实的语言中落下了帷幕。随后,线上线下的参与者围绕报告写作中的具体问题,如怎么培养写作者咨政谏言的能力与素养、如何提高咨政报告被领导批示的命中率、如何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选题与写作、如何平衡咨政报告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关系等,进行了提问,王永平教授一一作了耐心解答。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团队成员已撰写各级各类咨政报告12份,截至目前已有5份咨询报告获得了省部级领导的批示,有多份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教授、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石桃教授、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利敏教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红军副教授、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惠副教授、《南方治理评论》副主编彭铭刚副教授等参加了现场会议。



文案|谢治菊
监制|彭铭刚


南国讲堂

第206讲:跨域水政治与尺度重构

第205讲: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第204讲:美国华人移民空间分布的新变化

第203讲:灾害治理的四个关键概念

第202讲: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

第201讲:社区的二重性与社区治理

第200讲: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第199讲:社会组织下乡

第198讲:台湾民主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第197讲:地方政府的政策能力第196讲:从自立世界民族之林到国际舞台中心第195讲:国家命运与中国政治学的蜿蜒绵亘

     


珠江会讲

珠江会讲||第1期:疫情之下的学术张望
珠江会讲||第2期:疫情之下的经济展望
珠江会讲||第3期:疫情之下的乡村图景珠江会讲||第4期:疫情之下的围城记忆
珠江会讲||第5期:疫情之下的青年言说
珠江会讲||第6期:疫情之下的青年担当
珠江会讲||第7期:疫情之下的智慧防控
珠江会讲||第8期:疫情之下的大国九问
珠江会讲||第9期:疫情之下的海外乡愁
珠江会讲||第10期:疫情之下的化危为机
珠江会讲||第11期:疫情之下的纽约观察
珠江会讲||第12期:疫情之下的田园网课
珠江会讲||第13期:疫情之下的舆情治理
珠江会讲||第14期:疫情之下的北京观察
珠江会讲||第15期:疫情之下的国际合作珠江会讲||第16期:疫情之下的生涯重塑珠江会讲||第17期: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护
珠江会讲||第18期:疫情之下的全球治理
珠江会讲||第19期:疫情之下的瑞典观察
珠江会讲||第20期:疫情之下的韩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1期:疫情之下的罗马观察
珠江会讲||第22期:疫情之下的美国观察
珠江会讲||第23期:疫情之下的狮城观察
珠江会讲||第24期:疫情之下的英伦观察珠江会讲||第25期:疫情之下的加州观察
珠江会讲||第26期:疫情之下的澳洲观察


疫期资讯

疫研征稿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辑刊征稿启事

疫期阅读

谷琶书苑||荐读:卫生政策与大国健康

谷琶书苑||荐读:公共卫生与健康城市

谷琶书苑||荐读:病毒、疾病与人类

谷琶书苑||荐读:阅读防疫,以读攻毒

疫期课程

谷琶课程||档案《1910:哈尔滨鼠疫》

谷琶课程||纪录片《下一次瘟疫爆发》

谷琶课程||美剧《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谷琶课程||电影《极度恐慌:致命的病毒》

谷琶课程||张文宏:《传染病学》概说

谷琶课程||沈洪兵:《新冠病毒及其应对》

谷琶课程||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

谷琶课程||邬贺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谷琶课程||温铁军:《疫情下的全球化危机》

谷琶课程||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

谷琶课程||李芒:《疫情之中话教学》

疫间有话

谷琶特辑||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

谷琶特辑||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不误

谷琶特辑||黄鑫:NCP疫情防控的GUPA进行时

南边报告||黄鑫:粤港澳大湾区疫情防控前期报告

南边评论||陈潭:强化制度治疫技术治疫全民治疫

谷琶特辑||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控第一线

南边评论||何瑞豪:彰显疫情治理的中国力量

谷琶视点||何瑞豪:这场战疫没有旁观者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乡村小组长抗疫的一天

谷琶视点||姚华松:一位黄冈籍学者的九点抗疫呼吁

谷琶视点||谢建社:社工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和优势

战疫者说

公管青年||张青:抗疫者说

公管青年||江焱:疫情有感

公管青年||马熠:一路有你,共待花开

公管青年||邵杰:等“春”来,人间万物鲜

公管青年||佚名:激荡湖面下的平静思考

公管青年||张颖:樱花烂漫时,愿春暖疫尽

公管青年||谭世杰:同心战“疫”,破晓拾希

公管青年||徐婉荧:明日当歌,期待再相逢

公管青年||孙嘉源:守望相助,情暖荆楚

公管青年||姜函希:坚定信心,拥抱生活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