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管师说||李利文:情怀比智商更重要

各位看官大家好


欢迎收看今天的《小G零距离》

我,是你们的小G



在今天的节目里

小G为大家邀请到了

一位腼腆又帅气的老师

他是谁呢?

【点击空白处观看今日节目预告】 


    答案揭晓!

好啦

请各位看官拿好小板凳和瓜子儿

公管TV之李利文老师专访

即将开播



抉择?


       从本科到博士,李利文老师一直都坚守对管理学的选择,不断深化学习。但他并非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了未来的方向,而是像我们大部分人一样,有着对未来的迷茫。大一大二时,除了认真学习外,李利文老师还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过去了两年,到大三时,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着急和迷茫。到底是要考研继续深造呢?还是要去就业?或者是考公务员?恰好班上考研风气浓厚,利文老师便懵懵懂懂地跟着班里的同学一起备战考研,最后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的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利文老师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抉择:是直接还是继续读博呢?毕业前,利文老师已经被一家事业单位录用,有了一份工作“保底”。然而,他还受到校内老师的学术熏陶和各类讲座的影响,于是利文老师再三思考下决定考博,最后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学博士。




出发



       在大学的十一假期间,李利文老师曾和舍友一起从湘潭骑车到长沙,整整骑了一个晚上。“本来是想骑到重庆,但是重庆太远了,而且我们是第一次骑,不敢骑太远,又没有熟悉路线的人带路,所以骑了一段比较近的距离。”对老师来说,这是一段有趣且印象深刻的生活体验,在夜空下,和好友三五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之间,充满了冒险者的气息,也是属于年轻人对生活的热忱。




相处

       作为学术指导,李利文老师在2019年4月参与了云南大学访学的全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的这种友谊可能是我们这一辈子也很难忘记的一件事情。”过去,他都是以学生的身份,和导师一起外出学习,而这次却是以老师的身份,在访学途中指导学生。这意味着利文老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他要从更综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办好访学活动,需要考虑更多事情。


       这是李利文老师为人师的第一年,距离他的学生时代并没有过去很久。当被问到对于自己的学生时代与如今的学生们有何不同时,李利文老师回答道:


      “我们读书的时候跟现在的学生相比的话,其实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在访学中,老师和学生们相处十分融洽,抛下了那些在课堂上面对面的隔阂,更加深入地接触到彼此。谈到网络上那些对“80后”、“90后”、“00后”的质疑,老师认为不能单纯地得出“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结论,而更多的是“每一代人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学术





谈及学术,有人认为那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在老师看来则不然。于他而言,做学术既可以是一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一种谋生手段,关键是要看自己如何取舍,想要把“学术”当做什么。他个人倾向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因此也不会感觉做学术枯燥


众所周知,做学术、写论文要确定自己的主题。论文主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往往需要反复推敲、反复斟酌,而论文主题则主要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论点和议题的集合,其主要反映的是价值潜力。就老师个人经验而言,论文主题确定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兴趣。在平时信息接受和知识汲取的过程中,他会关注自己的兴趣点,将自己的兴趣点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寻找科研中的选题。与此同时,兴趣还会引导他有选择性地过滤信息和接纳信息,以便更好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二是对已有研究的持续关注。因为已经有关于某些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他会持续关注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状况,而这恰恰促使他继续向这个方向纵深拓展。三是有意识地跨领域关注。因为学术研究是一个相互启迪的过程,有时候跨领域的结合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思路和创新,因此老师也会关注一些领域之外的事物。


由于新机制有一定的论文产出任务量要求,老师会有意识地加大写作力度,从而保持一定频率的学术性产出。他现在努力的方向是提高写作的质量,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对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反复地琢磨和论证,比如:捋一捋文章逻辑是否通畅、理一理同行可能会“攻击”的地方,以及听一听同行的建议和想法等等,然后再动手收集资料和写作,进而潜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


在老师眼中,做学术最重要的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一种情怀——与研究对象的共情和对现实生活关照的内在情怀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真正能够在科研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的人并不是智商最高的那一个群体,而往往是意志比较坚定、具有某些情怀的群体。因此, 对于真正的学术研究而言,情怀比智商更重要,耐力比智力更可靠



解压


       在这个人人都在奔跑的时代,压力也在不断追赶着跑在前面的人们。在读博士期间,利文老师结了婚、有了孩子,拥有了一个家。但结婚生子和博士论文、做课题等的时间相碰撞,让老师感觉压力巨大。在那时,利文老师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排解压力。跑跑步,出出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将自己从无言的压力中抽离出来;寻找外援,与他人倾诉;看电视和电影 ,转换一下被生活压抑的心情。如今,老师已步入职场。他认为,走上职场所面对的压力总归和单纯的学生时代是不一样的。面对新的压力,学生时代使用的排解压力的方式依旧在利文老师现在的生活中奏效。


       快节奏的生活总让人感到压力倍增,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如此。当感到生活的担子让自己喘不过气时,跑步、寻找外援、看电视电影 都能帮助人排解压力。像利文老师一样,我们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奏,大步向前走。



小G

好啦!今天的公管TV专访节目结束啦~

我还没看够呢!有彩蛋吗?

热心观众

小G

听说抓起小G抖一抖还会有惊喜!



李利文老师从进入大学到走上社会

总共走过了三座城市

他在湖南省湘潭市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上海市度过了研究生时期和博士时期

然后在广州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那些年

老师的足迹走过了三座美丽的城市

接受了来自三地的语言熏陶

So

小G激情抖落一则彩蛋

李利文老师的方言Disco



ROUND 1




ROUND 2




ROUND 3




靓仔疑惑.jpg

小G愣住.jpg


ROUND 4


小G

老师,下一道题是考粤语哦!


ROUND 5




ROUND 6



靓仔再度语塞.jpg

并表示广东话太南了



好啦

今天的公管TV到此结束

看完今天的节目

你有没有更了解腼腆

有才华有内涵的李利文老师呢?

小G给大家留了课后作业

你会是满分的小可爱吗?



Q:李利文老师夜骑的地点是?

√  认真上课的好孩纸

A.从湘潭到长沙

   再细心点

B.从长沙到湘潭

╳    ??是个猛人

C.从上海到北京

   老师的大学是在哪所城市呢?

D.从广州到深圳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文案∣莫烨莹 罗芷媛

记者∣莫烨莹 周原右 李宁凡

制图∣莫烨莹

排版∣刘婷婷

运营∣张慧雅

责编∣黄锘潼 邹卓君 黎籽言

审稿∣林曼曼


公管师说||刘晓洋:有态度,有温度,有风度

公管师说||姚华松:从重疫区致信学子们

公管师说||彭铭刚:教书育人的三大“秘诀”

公管师说||李双龙:从九州到广州,丈量生活与学术
公管师说||杨小聪:教师是个职业,而教育是个事业
公管师说||李强:大学学习需要保持兴趣和自觉
公管师说||张庆鹏:庆羡此年回,鹏展若高飞
公管师说||谢玲:潜心育人,与生同行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议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教学一线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王枫云: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姚华松:七嘴八舌话“地摊经济”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