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年丨董国和:大饥荒中的大吃大喝风

2018-02-10 董国和 新三届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的《红尘冷眼》,是著名民主人士宋云彬的一部日记。这部日记共分十一个不同时期,《无愧室日记》从1960年2月记至1962年12月,前两年正是“困难时期”。但他所记述的宴会之频、酒肉之丰,尤其是出访中的款待之盛,真可称为“蝗虫”之行。


“蝗虫”语出陈四益的《臆说前辈》,他在回忆朱东润时说:先生到各地参观归来,“在课堂上讲到沿途受到的招待,感慨系之:‘我们这批人就像蝗虫,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而组织者是“想让他们看看人们怎样在勒紧裤带搞建设”,没想到却得此浩叹。


 

宋云彬因“嫉恶太甚”,“赢得头衔右派来”,但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有到各地参观访问的机会,这就与公款吃喝接了轨。他第一次出访到河南,时在1960年2月27日:“九时乘火车赴洛阳,阿平送我上火车。”28日“下午二时半到洛阳,住西工区国际旅社”;“旅社中饭菜甚佳,不免吃得过饱,有消化不良现象,吞服保和丸,殊少见效。”

 

“菜甚佳”为2月29日所记,3月2日则记云:“晚上有宴会,酒有多种、菜亦丰盛,以肠胃不好,不敢多吃也。宴会散后有舞会,我不会跳舞,当然不参加。”


 

3月2日,记有买生姜者一笔,此因“生姜在北京极难买到也”,可知北京的供应也是每况愈下。这次出访到16日“乘车返北京”,其间还参观了三门峡、花园口等地,沿途也都受到盛情款待。但因他“饭量大减”,款待文字着墨不多;而其中闲笔,却颇有深意:

 

“下午,参观管城红旗人民公社。看敬老院,敬老院隔壁(西大街二十七号)住一七十多岁之 36 40830 36 14988 0 0 3763 0 0:00:10 0:00:03 0:00:07 3762人,门口张贴一告白,中间大字书‘代写书信’,方有两行小字,其文曰:‘代写检讨、坦白、悔过各书,保证一定作用。’其人从前殆一讼师也。”此为3月12日所记,而在1960年5月10日,还有一则补记:


 

“上下午校《后汉书》。晚饭时,伯宁来,云裳亦在,余方饮酒,谈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如在郑州参观展览会,讲解员指陈列的七个大鸡蛋,谓是一只鸡在一天内所下,并谓现已跃进到每天一只鸡下十四个蛋,又如前年有人赴天津参观农村,谓一亩试验田产粮达十万斤,皆与事实不符也。伯宁不以为然,且戒余不得在阿庄面前说,妻亦从傍附和之,余大生气,大家为之不欢云。”

 

知此,既知大跃进为何还能继续升温,因有众多“伯宁”的“不以为然”;而这前车之鉴,则由宋云彬被“戴帽”而来;有了众多人被“戴帽”,才有了讼师的复活,由此“困难”也就更加严重。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为“戒余不得在阿庄面前说”,就用“参观访问”来改造他的“必须实事求是”,这就有了浙江的口福。


 

去浙江途经上海,1962年1月7日:“在上海大厦吃午饭,有煮干丝、红烧划水等,好极。”此行访问先到杭州,晚“八时二十分”到达,“副省长任一万”等官员迎接他们,“九时半,吃夜饭,有鱼头豆腐、红烧肉。”

 

1月19日:“晚上,田县长宴请我们,喝了好多杯山西竹叶青。”1月20日:“中午到宁波,宁波市委、市人委负责人请我们吃饭,有不少省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亦在座,大悲和尚、尘空和尚及杜伟、胡耕民等都跟我热烈握手。”


 

1月26日:“上午,参观金星制笔厂、上海塑料制品三厂,午饭与圣陶等同吃,饮大曲一杯。下午,不去参观,乘车赴苏州,苏州市政协秘书长朱公亮、市交际处钱伯仁、市人委办公厅何介雄来接,住南林饭店四号房。南林饭店苏州最高级之招待所也。晚饭在南林饭店吃。”

 

27日:“晚饭饮洋河高粱。”28日:“上午游虎丘,照了相;看留园、西园,也照了相。中午,地委罗运来书记、市委凡一书记和茅玉一市长请客,座有王亚南、吴强,他们都说宋委员海量,于是大家来劝酒,喝醉了。”


 

29日:“上午,参观城隍庙豫园,照了三张相。他们招待我们,吃了七种点心:糖粥、蟹壳黄、南翔馒头、八宝饭、鸭血汤、酒酿圆子、葱油面。同徐铸成一道回上海大厦,纵谈为乐。徐去而志行来,作长谈,留他吃夜饭,我又喝了绍酒。”

 

30日:“七时,偕圣陶父子及伯祥赴和平饭店,应金仲华之邀,吃晚饭,陪客有金子敦、周予同。”31日:“下午四时上火车,住五号车厢,一号铺,与曹杰同房间。晚饭菜甚佳,喝了一瓶半啤酒。”


 

此次沿途款待,比上一次更丰盛也更热情,宋云彬因胃口好,记述的就更详细更生动;而他的胃口好,则由于“处境顺利,心情愉快”。“三年困难时期”,香烟也按票购买,但照样有特供。他嗜酒也嗜烟,1960年6月2日“上午与千家驹同车赴劳动人民文化宫公祭林伯渠”,“家驹谓政协可配售香烟,归来特致函政协询问”。


但询问结果,却是“无回音”:“上星期四瞿瓞初语余,谓曾接政协电话,问余之吸烟情况。今见郑洞国,我问他配了香烟没有,回说配到了两条牡丹牌。看来政协不会配给我了,而中华书局配来的都是不能吸的次等香烟。事情就是这样的可恶可恨,我却有一个好办法,就此戒了烟,岂不是件大好事!”


 

这件“大好事”,记于1960年6月12日。10月29日他被“摘帽”,老友张阆声贺诗说“孟嘉仍是旧丰神”。而在11月24日,就记有“人事组给我十一月份一斤半高级油票”;此前在21日已记有:“政协服务组来电话,谓购煤事已解决。余不需购煤,问之彬然,始知人事组用余名义向政协请求,用来调剂缺煤之同事也。”这“用余名义”,正是“丰神”的最佳写照。

 

“丰神”如故,又可以发表文章了,这就有人来约稿。他于2月1日晚抵京,“二十多天的参观访问,相当劳累”。然而就在这一天,“中国新闻社寄来征稿信,约我写参观访问感”。此后在2月21日,他又记上一笔:“上午,偕彬然等赴南河沿文化俱乐部,座谈号码检字法,即在俱乐部午餐。昨天与潘光旦、费孝通约定今天下午二时半在民盟中央作谈话录音。”因中间有变,“五时许,民盟用汽车接我到文化俱乐部,我和潘、费作了谈话录音,谈的是这次访问苏州的一些观感,据说将由中央广播电台向台湾广播云。”由此可知,这次出访,他们还要畅谈“到处莺歌燕舞”。


 


“无愧室”所记市场供应贫乏的状况,也有多处。他迁居北京后,在1958年11月1日有此记述:“伯宁请吃全聚德烤鸭,下午四点定桌”,但“回家已九时半矣。全聚德以烤鸭著名,然近来每天分配到的填鸭子不多,供不应求。伯宁此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定到一只,然鸭身小,烤法亦不如前矣。”

 

此为全聚德之景,再看1958年11月13日之记:“云裳买来烧鸡两只,大不盈握,余谓鸟也,非鸡也,云裳坚谓是鸡,疑莫能明也。又买来熏黑鱼头一个,其状如蟒蛇头。”北京食物匮乏如此,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食物如此匮乏,宴会却依然是“水陆罗八珍”。1960年4月8日记:“大会讨论,张修竹、荣毅仁等发言。中午有熊掌,乃哈尔滨市委所赠也。生平第一次吃到熊掌,据黄洛峰言,烹煮熊掌须历六七小时云。”这是他在出席政协会议时,所品尝的口福。

 

邵燕祥在《公祭勿忘那些普通死难者》中写道:“例如包括我在内的,从那个年代活过来的城市中人,特别是大城市中人,当时是靠特别调拨的粮食得以维生,虽有小不足,饥肠辘辘,面有菜色,甚至浮肿,但不致命。我们的存活是以几千万人饿死为代价的,换句话说,几千万饿死和非正常死亡者是替代我们死去的。”而“其中许多死者已是没有后人的绝户”!



邵先生的反思振聋发聩。在一碗稀粥就可救一条人命之时,“无愧室”所记真可谓春秋之笔。在《红尘冷眼》序文中,罗以民说它“方配为正史作注脚”,信哉斯言。


原载 《炎黄春秋》2013年第11期

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昔年:反右运动祭

林蕴晖:高干右派——反右中的“党内战场”

胡治安:全国55万右派"摘帽"时的一波三折

沈乔生:五类分子的子女

杜欣欣:我的苦难深重的"右派"父亲

杜欣欣:母亲的歌

触目惊心:夹边沟"右派"分子的N种死法

高华:1950年代知识分子的累与痛

余习广:归国留美博士"右派"董时光之死

李大兴:右派刘雪庵与他的《何日君再来》

李榕:舅舅的故事

彭波:悼一群寻梦人的“老板”

杨大明:悼丁望

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吴昊:我所知道的林希翎

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

王友琴: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

王世浩:10岁那年我差点成为小右派

戴煌: 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丁东:大"右派"葛佩琦上访记

梅长钊:我的右派姐夫陈天佐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尹俊骅:父亲的右派档案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吴一楠:四叔的故事

何蓉蓉:母亲,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钱理群:发生在未名湖畔不应忘记的往事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今天?

吴兴华:“失踪”半个世纪的天才诗人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吴同:追忆钱锺书伯伯的点滴往事

田小野:温小钰老师的生前身后事

林昭挚友倪竞雄:她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

潘公凯:血墨春秋——寻找林昭的灵魂

彭令范:我的姐姐林昭

彭令范:林昭案卷的来龙去脉

爱说爱笑爱美食的北大女生林昭

甘粹:林昭与我的苦命爱情

堪比林徽因的一代才女赵萝蕤

 戴煌:巫宁坤先生回国落难记

范玮丽:老留学生巫宁坤的传奇人生

巫宁坤:最后的燕京大学

陈梦家: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耍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