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竟有八分之一是穷人
10月17日是联合国消除贫困国际日,同时在澳大利亚,这一周也是反贫困周(Anti Poverty Week)。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最新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有八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研究的数据基于澳大利亚统计局2019-2020年居民家庭收入数据,将家庭税后收入中位数50%以下定义为贫困人口:单身成人每周收入489澳元(约人民币2218元)以下,以及由一对夫妻和两个孩子构成的家庭每周收入1027澳元(约人民币4660元)以下。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有331.9万人,占总人口13.4%。即在澳大利亚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穷人。在儿童群体中,有76.1万名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儿童总人数的16.6%。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澳大利亚爆发,3月,澳大利亚颁布禁令,宣布对本国居民外的所有人关闭边境,开始全国性的封城措施。在严格的新冠防疫政策下,经济受到巨大打击。2020年第一季度,贫困率飙升至14.6%。
不过,由于在澳大利亚政府在严格防疫期间,实行经济支持补贴、新冠补贴、求职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在2020年第三季度,贫困率下降至12%。随着防疫形势好转,2021年3月来时停止发放新冠补贴。2022年2月21日开始,澳大利亚也重新开放边境,迎接外国游客入境旅游。
不过,澳大利亚1/8的穷人仍是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单靠政府补助难以持续性解决问题。在澳大利亚开放边境之后,一个孟加拉国人从纽约飞往澳大利亚。这位孟加拉国人叫Shah Newaz。2008年,在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教授(Muhammad Yunus)的派遣下,在格莱珉银行工作了30年的他前往美国纽约。彼时的美国,正在遭受金融海啸的冲击,全美有七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Newaz选择了纽约皇后开始这个全新的项目,让低收入的女性组成五人小组、每周召开中心会议,提供1000美元左右的资金,通过做小生意摆脱贫困。项目一开始到处碰壁,很多人以为他们是骗子,在第一年只有几十个客户。Newaz一开始的策略是利用老乡网络,在孟加拉国移民中发展客户,后来才发现美国有一个巨大的贫困群体:讲西班牙语的拉美裔移民。
我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别访问了格莱珉美国在洛杉矶和纽约的支行,惊奇地发现大多数客户连英语都不太会讲,大多数的母语是西班牙语。不谙西班牙语的孟加拉国专家,甚至还需要通过翻译才能与他们交流。本以为美国国语是英语,自然人人都会,实际上一大群底层是新移民的英语能力仍然相当有限。
格莱珉美国逐渐壮大,也吸引了华裔女企业家、前雅芳总裁钟彬娴(Andrea Jung)加入,担任格莱珉美国总裁。尤努斯加上钟彬娴的网络,让格莱珉美国不断获得融资,与越来越多的银行、公司、基金会合作。如今的格莱珉美国项目,已经遍布全美24个大城市,服务16万低收入女性。客户群体从拉美裔移民社区也扩展到各个族裔。一周前,尤努斯教授还出席了位于纽约著名的黑人社区哈莱姆(Harlem)的支行13周年的庆祝活动。
尤努斯出席哈莱姆支行13周年庆典(图/YC)
在格莱珉美国蒸蒸日上之时,Shah Newaz又选择了另外一个新的挑战,就是飞往太平洋彼岸,在一个新的国度开始新的格莱珉项目。澳大利亚和美国很像,同样是一个移民国家,同样有巨大的底层人口,同样有爱家庭、爱孩子的母亲。在澳大利亚,他的策略是从移民和难民群体入手。第一个项目点就设立在墨尔本——具有巨大移民和难民人口的城市。
(图/Grameen Australia)
格莱珉澳大利亚的阿拉伯语广告(图/Grameen Australia)
截至目前,格莱珉澳大利亚已有60名客户。为这些女性提供的首笔小生意资金额度为1000-4500澳元(约人民币4500-20000元)。
2016年,Raghad和她的丈夫从伊拉克逃亡到澳大利亚。ISIS夺去了他们的房子,抢走了他们的钱,让他们变得一无所有。今年Raghad加入格莱珉,在异国他乡有了一群每周见面的好姐妹,还从格莱珉得到资金扩大她的家纺小生意。
Dalal通过格莱珉的资金,开起了自己的理发店,她想告诉姐妹们:“即便许多姐妹做了很多年的家庭主妇,一直在照顾孩子,但做起自己的小生意永远不晚!”
多年从事金融和贸易工作的越南人阮约翰,一直参与非营利机构的活动,帮助社会边缘群体。今年,他成为格莱珉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中心经理,他的目标是帮助维多利亚州的越南移民社区。
不管在哪里,面对贫穷,格莱珉不断在为底层人编织社交网络,用于对抗社会原子化。这个网络,从孟加拉国的乡村,到战后满目疮痍的科索沃,到贫富差距巨大的美国,到发展中的中国,到澳大利亚,让底层人互帮互助、战胜困难、分享喜悦。
Davidson, P; Bradbury, B & Wong, M. (2022). Poverty in Australia 2022: A snapshot. Australian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ACOSS) and UNSW Sydney.
Simmel, G. (1950).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 The Sociology of Georg Simmel. Wolff, K.H. (eds.) New York: Free Press. pp. 409-424
作者 | 无畏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