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名片】
匡廷云,植物生理学家,1934年12月29日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六十多年投身光合作用的研究,致力于揭开光能转化之谜,是我国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为国家农业、能源等重大战略提供基础性、前瞻性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我国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贡献。
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本文转自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栏目,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今天讲述我国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农业大学校友匡廷云院士的故事。
做研究时严格而敏锐的她
生活中优雅而从容
立秋过后的北京,暑气渐消凉风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掩映在香山脚下的一片茂盛草木中,穿过光生物学的实验室就是办公区,匡廷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这条走廊。
△在植物所的一次展览中,匡廷云为年轻人解说
初次见面,鲜有人将这位优雅的女士与科学家勾连起来——她穿一条长及脚背的喇叭裤,褶皱从膝盖处往下散开,上衣是素净的丝质衬衫,戴一副半框眼镜,笔直的身板完全不似一位88岁的老人。
匡廷云回忆,有一次在餐厅吃饭,旁边有人问“那位女士是画家还是作家,又或者舞蹈家?”身边的人笑道,“既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是科学家。”
△匡廷云院士和年轻的科学家们
穿上白大褂进入实验室,匡廷云就成了那个严格且敏锐的科学家。不久前,光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林荣呈的课题组有了新的发现,他找到匡廷云汇报进展:“她马上想到,别人在动物里研究线粒体的一些思路能不能放到叶绿体里来研究,非常敏锐。”
少年时立志学习农业
曾经实验总在深夜才能进行
匡廷云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2021年12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她和年轻的中国科学家韩广业、王文达等展示了大麦叶绿体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这为打造高产和抗逆性的饲草及作物提供了新技术新路线。
△高等植物大麦叶绿体中PSI-NDH的整体结构
匡廷云最初的选择却不是光合作用研究。将满15岁那年,苏联小说《萨根的春天》点燃了她对土壤农业化学的研究志趣。当时,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等院系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匡廷云唯一的志愿填报了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59年,匡廷云被国家选派,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系攻读副博士学位。回国时,她忍痛把喜爱的小说都留在了莫斯科,带回十多个箱子的科研资料。
△匡廷云(第二排右起四)在莫斯科留学
那时,植物研究所设在北京动物园内,白天,电车从动物园外叮叮当当驶过,仪表指针便无序跳动。匡廷云介绍:“白天要穿着棉衣在冰库里工作,叶绿体活性测定时,电车一开动,仪器跳动得很厉害,所以只好晚上12点以后动物园电车停了,再加个稳压器,这样才能做出稳定的数据来。”
结构图登上《自然》杂志封面
在国际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1986年,德国科学家在第七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上公布了一项光合膜蛋白原子水平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让匡廷云大为震撼。回国后她向曾任中科院植物所所长的汤佩松汇报:光合膜蛋白太重要,难度很大,且国际竞争太激烈。快90岁的汤先生当即拍板,既然这么重要,中国也要做,并立即决定进行学科交叉,由中科院植物所从生化入手、生物物理所从结构入手,开展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汤佩松
光合膜蛋白空间结构以“埃”来计算,这是比纳米更小一级的单位。德国科学家率先从豌豆中通过二维晶体三维重构解析了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3.4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尽管科学界迫切希望得到更高的分辨率,中国科学家却没有被寄予希望。匡廷云说:“德国人还没有到原子水平,他们的豌豆都是在人工气候室里培养的,非常均一,那个时候我们国内没有,我急得要命,只能从市场上去购买菠菜,后来我们组摸索了两三年,一次我们能分离出十几、二十毫克出来,而且纯度较高,所以我们就能做三维空间结构的研究。”
△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
2004年,匡廷云的团队与生物物理所团队一起,完成分辨率为2.72埃的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结构图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镶嵌在光合膜中的近三万个原子形成了一个正二十面体对称特征的空心球体。匡廷云自豪地说:“这是中国的结晶、中国的结构。在这之后,我们在国际上又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光合膜超大分子复合物的空间结构。”
△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晶体结构解析图登上《自然》封面
经历三次癌症仍放不下工作
做一辈子的“追光者”
当代精密仪器之下,大自然的秩序精妙绝伦;仪器之外的人生却有太多无常。2002年,匡廷云的丈夫、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地球化学家章申因脑瘤离世;2004年,匡廷云也被确诊为乳腺癌。
△匡廷云与丈夫章申
△2020年中国植物生理和植物分子生物学会授予匡廷云“终身贡献奖”
这里的匡先生也兼备创造性和想象力,能感知生物节律之美,又总能突破科学的前沿问题。采访的下午,有一场她的老师汤佩松先生的展览,匡先生指着两份手写论文原稿,目光炯炯,说道:“汤先生那时已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了,对国际上光合作用的进展还是那样地关注。”似乎忘记自己也是一位已至鲐背之年的追光者。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本文转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原文题目《先生丨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编辑:荆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