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解码】周裕锴: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上)

云帆出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诗词解码】四川大学·周裕锴

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上)

        闻一多论诗的格律,分为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三大因素[ 闻一多:《诗的格律》,《闻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因而所谓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归根结底是各种语言因素的选择安排、协调组合的结果。在中国古代的近体格律诗中,音乐的美主要体现为语音上的平仄和粘对;建筑的美主要体现为语法上的工整的对仗形式;而绘画的美,则主要通过富有空间感、描述性、能唤起形象联想和想象的词汇来实现。


        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近体诗,每句由三组双音步的词构成,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反覆运算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同时,由于没有五七言诗那种单音步的调节,因而其两联之间的平仄无法形成粘的关系,与近体诗的声律相矛盾,不符合粘对的规律。这种节奏单调、平仄失粘的诗体是不适合吟咏的。唐代六言绝句如张说《舞马词》、刘方平《拟娼楼节怨》、王维《田园乐》、张继《塞姑》、韦应物《三台词》、王建《宫中三台词》、《江南三台词》等等,近半数为乐府诗,尚可配乐而唱。而在宋代,诗与乐进一步分家,六言绝句几乎全是无音乐伴奏的“徒诗”,其声律方面的弱点便暴露无遗。换言之,与五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是最缺乏音乐美的诗体。


        然而,也许正是由于缺乏音乐美,作为一种补偿,写作六言绝句的诗人便有意无意地在形式上强化其绘画美和建筑美。特别是到了宋代,诗歌评论家们更自觉地意识到六言绝句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审美特征。洪迈评六言绝句欣赏“清绝可画”(《容斋随笔·三笔》卷十五《六言诗难工》),叶寘评六言绝句推崇“事偶尤精”(《爱日斋丛钞》卷三),正可分别代表宋人对此诗体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两方面特征的认识。

        在唐人的六言绝句中,王维和皇甫冉的作品最受宋人推崇。刘克庄《唐绝句续选序》曰:“六言尤难工……惟王右丞、皇甫补阙所作绝妙。”我们要追问的是,在宋人眼中,这两位唐诗人的六言绝句的“绝妙”之处究竟是什么?王维诗存《田园乐》七首,全文如下:


出入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蹀躞鸣珂有底?崆峒散髪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村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未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舍黄粱夜舂。


        黄升《玉林诗话》曰:“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夜雨’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辋川闲居》评语:“右丞有六言《田园乐》七首,‘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举世称叹。‘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绿树高原’,与此‘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予独心醉不已。”我们注意到,《田园乐》组诗中最受欢迎的是“桃红复含宿雨”一首,这也是该组诗中最纯粹的风景诗。方回心醉的“山下孤烟远村”两句,也极具绘画性。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十五载皇甫冉三首六言绝句:


江上年年春早,津头日日人归。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钟声。


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云。

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关于这三首诗的特点,洪迈用“清绝可画”予以概括。事实上,宋人称赞王安石的六言绝句,也多半是欣赏“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样的极富视觉性的句子。由此可见,在“六言尤难工”的前提下,宋人眼中“绝妙”的作品应具有“清绝可画”的质量。


        上引王维和皇甫冉的六言诗还有个鲜明特色,即句子大多采用了对仗形式,而其中王诗对仗尤为工整,概莫例外。这意味着六言绝句对偶的精工也是宋人叹为“绝妙”的原因之一。

        尽管苏轼曾以王维五言绝句为例,提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著名论断(《苏轼文集》卷七十《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但是在宋代却很少有人学王维的五言。与之相对照,王维的六言绝句却有人数众多的仿效者。据李之仪记载:“鲁直(黄庭坚)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乃真知摩诘者。”(《姑溪居士前集》卷三十九《跋山谷书摩诘诗》)鉴于黄庭坚在宋代诗坛的影响力,王维的六言绝句理所当然应比其它诗体更受到宋人的青睐。黄氏看重王维六言诗的诗法固然与“因难见巧”的思路有关,然而其中也应包含着对其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认识。所以,宋代的六言绝句虽然风格多种多样,但王维那种重视觉描写和对仗工整的诗风始终占据着六言诗坛的统治地位。


        如果诗歌语言能唤起画面的联想和想象,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就可以称之为“诗中有画”。我们知道,诗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而画却是一门空间的艺术,二者本不能兼容。所谓“诗中有画”,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诗歌语言的描绘功能,也可称为“以画为诗”,它是相对于“以文为诗”(强调议论功能)、“以史为诗”(强调叙事功能)、“以词为诗”(强调抒情功能)而言的。所以可以说诗中的“画”是用描绘性语言虚拟出来的图画。如果我们分析这种描绘性语言,就会发现它与诗歌的词汇选择及其排列组合密切相关,如富有色彩感的形容词、表示具象的名词以及埋没语序的并置构词法等等。


        我们说宋诗人在形式上有意识强化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实际上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宋代六言绝句远比五七言绝句更爱采用如下的具有绘画性质的词汇类别和构词方法:


        (1)颜色字。诗中的颜色字能唤起一种具体的色彩联想。就唐诗和宋诗的总体风格来看,唐诗色泽鲜明,而宋诗设色清淡。然而宋代的六言绝句却是个例外,颜色字使用的比例很高。无论是写景、咏物,还是节序、题画,随处可见如下的句子:


绿实填房未满,黄茸绕壳方开。(文同《郡斋水阁闲居·莲子》)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

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鸟去苍烟古木,人归绿野孤舟。(张耒《登山望海》)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晁补之《季夏即事》)

蹇驴乌帽禅客,落日黄尘故关。(贺铸《题画卷后六言二首·关路逢僧图》)

黄鹂犹转夏木,紫燕才出春巢。(洪朋《绝句五首》)

引睡直须黄妳,曲肱正要青奴。(洪刍《阙题二首》)

一曲青林门巷,数声白鸟江村。(惠洪《即事三首》)

百斤黄鱼鱠玉,万户赤酒烧霞。(唐庚《题泸川县楼》)

翠竹碧梧入望,紫茄白苋供盘。(葛胜仲《六月六日大暑市中无肉庖厨索然作六言》)

故卷黄茅障尽,为飞碧玉簪来。(王安中《题颜持约画四小景·桂岭秋晴》)

莫恨青苔踏破,要令红柿分残(孙觌《六言赠鹤林山长老二首》)

截玉凝脂腻白,点酥粘粟轻红。(范成大《从圣集乞黄巖鱼鮓》)

远草连云碧积,繁花照日红酣。(范浚《春日行兰谿道中六言》)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杨万里《农家六言》)

秋色染成碧水,夜凉瘦落青山。(王阮《六言一首》)

陂外萦青缭白,风前骇绿纷红。(周孚《触目六言二首》)

几阵红侵野草,一团绿染庭槐。(叶茵《春去》)

池水平铺碧玉,灵山侧布黄金。(廖行之《寺居》)


        在刘克庄的诗中,甚至有四句全用颜色字者,如《左目痛六言九首》:“深碧非少林祖,暴赤疑归宗僧。何须近青藜杖,不愿如紫石稜。”又《春日六言十二首》:“宿露卷青步障,晨曦涌紫金轮。时平有戴白者,春晴宜踏青人。”据以上统计,有红、赤、紫、黄、青、苍、绿、碧、翠、白、乌、皂等十多种颜色。这就是《文心雕龙·物色》所说的“摛表五色”。


        (2)方位词。所谓方位词,是指置于名词之后、限定地点位置的词汇,如上、中、下、前、后、间、里、外、旁、头、底、处、端、角、梢、际、畔、边、东、南、西、北等等。这也是宋代六言绝句最常见的一类词,试举若干例如下:


平湖静处朱阁,垂柳深中画桥。((文同《郡斋水阁闲居·车轩》)

草际芙蓉零落,水边杨柳欹斜。(王安石《西太一宫楼》)

湖上澄波似鉴,林间曲径如村。(吕陶《用与可韵为湖亭杂兴十首》)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沈括《开元乐词》)

人在画屏中住,客依明月边游。(苏轼《忆江南寄纯如》)

麦浪遥翻陇底,云峰忽起空端。(释道潜《夏日山居》)

门外溪行碧玉,林梢日堕黄金。(前人《夏日山居》)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黄庭坚《子瞻继和复答二首》)

醉乡闲处日月,鸟语花中管弦。(前人《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

榆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唐庚《题泸川县楼》)

月在留云峰上,人行落涧声中。(惠洪《须臾月出叠石峰侧……为之诗曰》)

酒醒落花风里,梦回啼鸟声中。(孙觌《清明日与范季实诸人过胥泽民别墅小集》)

荒草冈头牧笛,急舂屋角炊烟。(邓深《冬郊》)

三宿翠微阁上,一程白帝城头。(何异《控巴台》)

篱畔黄花翠竹,雨后青山白云。(姜特立《山中》)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陆游《夏日六言》)

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豆蔻花间。(杨万里《宴客夜归六言》)

促织声来竹里,凌宵花上松梢。(洪咨夔《晚径》)


        方位词的意义在于使描写的对象空间化,增强诗句的空间感。从语法上来说,就是突出句子的地点状语,或干脆把叙述句变为存在句,即某处有某物、某事存在。

        (3)叠字。在宋代,六言绝句中叠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五七言诗,见于各类题材诗中。这是因为六言绝句为二二二节奏,双音步的叠字最宜于安排。江西派诗人汪革曾指责王安石诗“语失之软弱,每一诗中,必有依依袅袅等字”(曾季貍《艇斋诗话》引)。江西诗人作诗避免使用叠字,但在六言绝句里却是一个例外,他们同样会使用叠字。兹举若干例句如下:


湖上双禽泛泛,桥边细柳垂垂。(文同《郡斋水阁闲书·湖上》)

霏霏薄雾红暖,漠漠轻烟翠昏。(同上《湖桥》)

点点新萍帖水,蒙蒙乱絮萦风。(同上《推琴》)

弱柳低低舞岸,新蒲拂拂笼沙。(吕陶《用与可韵为湖亭杂兴十首》)

斜日半山隐隐,暮云千里蒙蒙。(前人《即事五首》)

百叠漪漪风皱,六铢縰縰云轻。(苏轼《梦中赋裙靴》)

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苏辙《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前溪淡淡日落,后山霭霭云归。(郭祥正《南丰道中六言》)

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黄庭坚《子瞻继和复答二首》)

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陈子高《暮春》)

冰缺涓涓嫩水,柳涡剪剪柔风。(释惠洪《和人春日三首》)

泯泯下窥软碧,洄洄忽作惊湍。(前人《临清阁二首》)

千里烟波渺渺,四时啼鸟匆匆。(洪朋《绝句五首》)

江柳风吹袅袅,池荷雨洗田田。(同上)

槐夏枣花纂纂,麦秋葚子离离。(洪刍《阙题二首》)

翠竹含风袅袅,青山照水重重。(孙觌《东塔六言二首》)

漠漠山云阁雨,离离涧草摇风。(张昌《游真源宫》)

淡淡晴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尤袤《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远岫依依落照,平林隐隐疏钟。(杜东《山行》)

焰焰水芝照影,娟娟风柳受梳。(陈造《罗提举见和再用韵四首》)

鹤外竹声簌簌,座边松影疏疏。(文天祥《山中六言三首》)


        叠字的功能不在于叙述,而在于描写,关于这一点,《文心雕龙·物色》有很精彩的论述:“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又曰:“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模山范水,字必鱼贯。”也就是说,叠字的功能在于写景状物。与此功能相类似,宋代六言绝句中还有不少双声叠韵联绵词。如彭汝砺的《拟田园乐》之一:“山色依云暗淡,溪声漱玉玲珑。”范浚的《冬日行兰谿道中六言二首》之一:“瑟缩鸦栖古树,联拳鹭立回塘。”赵蕃的《龙游道中三首》之一:“山连远近惨淡,水合东西渺瀰。”


        (4)意象并置。在诗歌中,所谓意象其实就是名词性的语言形象。而“意象并置”是指意象之间无句法联系或句法关系不明确的并列,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意象本身的形象性,使诗歌直接诉诸直觉、感性和想象。钱锺书先生指出:“唐人诗好用名词,宋人诗好用动词。”[ 钱钟书《谈艺录》,第244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的确,范温主张“句法以一字为工”(《潜溪诗眼》);潘大临主张“七言诗第五字要响”,“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吕本中《童蒙诗训》);罗大经主张“作诗要健字撑拄,要活字斡旋”(《鹤林玉露》甲编卷六),大都是指动词。不过,这是作五七言诗的方法,宋代六言绝句却不受这些规则约束,不仅无意于炼动词字眼,反而有意堆砌名词。因为与五七言诗相比较,六言诗二二二音步的句式更适合双音节的名词词组的并列,而较难设置单音节的动词(健字)和虚词(活字)字眼。所以,方回尽管在《瀛奎律髓》中一再强调五七言律诗需“句中有眼”,但对于六言绝句他却欣赏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绿树高原”这样纯粹堆砌意象的句子。以上所举使用颜色字、方位词和叠字的诗句,也有不少属于意象并置。再举数例如下: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沈括《开元乐词》)

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同上)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乙宫壁二首》)

翠霭光风世界,青松绿竹人家。(游酢《山中即景》)

深谷清泉白石,空斋棐几明窗。(惠洪《山居四首》)

荒草狭蹊山路,断桥流水人家。(范浚《冬日行兰谿道中六言二首》)

瘦马羸僮道路,清泉白石山林。(陆游《六言杂兴》)

柳院竹亭茅店,云芜风树烟溪。(陆九渊《子规》)

绿树秋千红索,白云春静青山。(韩淲《二十日赵园》)

流水白云芳草,清风明月苍苔。(文天祥《山中六言三首》)

归鹤苍山云际,故人锦字天涯。(陈普《野步十首》)


        每一联十二个汉字几乎都由名词组成,其中大多为意象性名词,几乎没有一个名词(意象)对另一个名词(意象)是语法性的修饰语。每联并置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里都很容易唤起一幅具象的图景。意象并置的结果是埋没语序与意绪,功能是表现性的,而非表达性的,它偏向于呈现空间的画面,而非展示时间的流程。


        综上所述,由于颜色字、方位词、叠字和意象并置手法的使用,宋代六言绝句较其他诗体更富有描绘性的特点,因而较易唤起读者的视觉性、空间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绘画感。唐代作六言诗最多的诗人王维,其七首诗中有四处颜色字、六处方位词、二处叠字;宋代第一个大量创作六言绝句的诗人文同,其二十六首诗中有八处颜色字、二十四处方位词、十二处叠字。这两位分别在唐宋时代六言绝句创作上具有开创性和典范性的人物恰巧都是画家,这有理由使我们相信六言绝句“清绝可画”的美学特点的形成绝非偶然。


作者简介

        周裕锴,男,汉族, 1954年6月生,四川双流人。1984年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3 年 5 月晋升教授。 1994年2月在职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具有教授身份的博士生。 1997年6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学会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 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参看更多:

【诗词解码】张海鸥:诗词创作的思维纹路和叙事方式

【诗词解码】刘能英:创作近体诗必须过“七关”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上)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中)

【诗词解码】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诗词创作琐记(下)

【诗词解码】熊盛元:卢象贤《黄龙山人诗词选》读后

【诗词解码】云帆名家段维畅谈意境联的构成方法

【云帆视点】高昌:诗要“活色生香”

【云帆视点】高 昌:好编辑是媒体的脸

【云帆视点】刘梦芙·近代名家诗词分论(一):黄遵宪思想与“诗界革命”论衡

【云帆视点】陈仁德:诗词思想性之我见

【云帆视点】星 汉·我说诗词热

【云帆视点】杨逸明·写诗三则

【云帆视点】杨子怡·古今诗坛“老干体”之刍议

【云帆视点】诗词名家刘梦芙访谈录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李树喜  范诗银  周笃文 刘征 

刘梦芙 魏新河 周燕婷 高昌 林峰 雍平 星汉

熊盛元 胡迎建 刘庆霖 宋彩霞 潘泓 段维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沈华维 蔡世平 英子丁欣 方伟

金水 刘能英 武立胜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李子

李葆国 无名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阿朱 屈杰

郎晓梅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包德珍 刘道平

杨强 何智勇 吴化勇 曹辉  赵京战  钱志熙 天许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鉴水 深南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王旭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赵秀敏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赵英 张栋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曹阳 郭七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韩倚云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何芳 何强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白鹤

张明新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吴瑾 诗影同春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枫叶 于钟珩 刘念魁 李昊宸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白秀萍 老墨 崔德煌 孙文

木樨 玉蟾 韩保汇 蔡红柳 李梦痴 月白 刘冲霄

曹继梅 时玉维 安儿 陶永德 非也 何鹤 郑邦利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马峥嵘 周路平 黄莽

善同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何乃政

张奕 朱思丞 田幸云 曹谦 潘松 彭中文 邓寿康

蒋世鸿 张庆辉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汪良忠 刘燕 戴爱琴 啸汉马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昨夜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风马驴 程良宝 武建东

程裕祯 小雨 孙才 唐云龙 李如意 熊华禄 蒋有亮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郑晓京 哈声礼 张海燕

陈楚明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田野 王映锦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谢郎 周向东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陈越 文森

金锐 顾青翎 苏小隐 毛谷风 王瀚林 段兴朝 子乙

秦凤 土土 白衣卿相 小乙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供稿:中山大学 张海鸥;编辑:璐雨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