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视点】李昊宸:回望中的热土——段维故园诗词探微

云帆出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云帆诗友会



【云帆视点】

回望中的热土——段维故园诗词探微

作者:李昊宸



段维简介

段 维,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心潮诗词》评论双月刊主编。





回望中的热土——段维故园诗词探微

李昊宸


01 内容摘要


近年来,诗人段维围绕其故乡湖北省英山县,创作了一系列“故园诗词”。诗人不仅延续我国古代田园诗的深厚传统,更独辟新径,以回望者的姿态,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英山故园。该类诗精于设象,擅用借喻与多边之喻;巧于造语,形成暗示性与自然感并存的语言风格。基于此,此类故园诗词,基本剔除了旧体诗模式化写作的痕迹,从题材、语言等方面,为当代诗词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02 关键词


段维 旧体诗词 故园 自然  
回望田园故土,抒发乡居情思,是古今诗词常有之义。如今,旧体诗词蓬勃发展,不少诗人词家致力于开拓田园诗的当代书写,诗人段维即其中一例。近年来,诗人回望英山县,借清辞俊笔,所作佳制颇多。其作胎息古人,含茹田园诗之妙趣,自铸新意,描摹英山田园,绘就一幅回望中的英山故园图景,自名为“故园诗词”。本文即通过综括段维故园诗词,详论诗中独特的设喻手法与语言风格,从而萦前吐后,评估诗人该类作品之优劣,窥探其为当代旧体诗词提供的宝贵写作经验。

03 正文


一、回望者的姿态——段维故园诗词概览


(一)故园诗与田园诗


段维故园诗词写作,根植于古代田园诗的深厚基础,故本文首先须对田园诗传统进行简要的梳理。“田园”一词与诗首次产生联系,见于唐欧阳询《艺文类聚》“田”“园”二类诗部收录陶渊明诗作,后经唐李白、皎然、白居易以及部分宋代类书之手,陶诗渐有“田园诗”之名,后世类书,将陶诗及唐宋相似诗作,归于田园之流。迨及明清,钟惺、王士禛等诗评家始拈出“田园诗”这一概念以品藻诗艺[ 刘蔚:《田园诗义界新论》,《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6期,第125—127页。]。
在研究内容上,目前学界以时代整体研究(唐代成果最多)及重要作家个案研究(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成果最多)双线推进为主。近年来,研究热点渐转向先秦、晋朝、宋元、明清时期田园诗研究,对唐代田园诗则进入微观透视,以挖掘田园生活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为主。在研究方法上,由传统的知人论世的单一化研究,逐渐过渡到多种研究方法并举,特别是吸收生态学、心理学知识,关注诗、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关系,甚至是比较中西田园诗差异,可谓形式多样,视域广阔[ 刘蔚:《新世纪古代田园诗研究综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59—64页。]。
新世纪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的田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更新与改变。受城乡发展不均所带来的冲击,早年闲适、淳朴的生活情调,越来越变成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在这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下,催生了一批“新田园诗”,此类诗或是怀缅儿时乡居时光,描摹一幅幅故园剪影,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情思,以曾少立(李子)描写赣南山区的早期试验词作为主;或是捕捉眼下田园生活的一瞬,使作品浸润“耕者的汗水,土地的清香”[ 李遇春:《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页。],从而绘就城市文明夹缝中的田园风情,以蔡世平所致力创作的“南园词”为主。可见,无论是描写昔日,还是醉心当下,回忆性的笔调,精巧别致的语言,时而流露的感伤情绪,都是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在诗人不断的回望中,“田园”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由最初的清新自然,转为单薄、飘摇却依旧温暖、醇和的“故园”。因此,这种异质文化夹攻下生长出来的“新田园诗”,或称为“故园诗”更为合理。
(二) 段维故园诗词概览
湖北省英山县是诗人段维之故乡,该地民彝醇厚,英才辈出,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清代举人萧宏梁、王铁珊,当代作家姜天民、熊召政、刘醒龙,均为一时文士名流,足见英山人杰地灵,洵为文府胜地。同乡熊召政为段维诗集《竹太空心叶自愁》作序曾云:
吾乡于自甘淡泊的境界中,亦有可资夸耀之处,这便是旧体诗词写作的普及。无论勤于稼穑的村夫野老,还是案牍劳形的的公门中人,大都以吟诗作赋为乐事。[ 段维:《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页。]
段维前后居此约有二十余年,耳濡目染,深得乡中民风浸润。且诗人青年时,长期劳动、学习于此,丰富的青春记忆,多年绵亘胸中,使其对故园情思愈发浓郁,为日后自铸韵语、抒发故园之思奠定深厚基础。
纵览段维十余年旧体诗词创作之路,所作故园诗词共八十余首,最早的《故乡纪事八首》见于2009年,此后间有试笔。2017年至今,创作量持续增多,特别是2020年初,因避疫居家,诗人围绕着抗疫、乡居、亲情等主题,创作大量故园诗词,命意、作法俱可谓渐臻圆熟。从内容上而言,段维故园诗词具备现场性与非现场性两种特质,前者淳朴自然,深得田园之乐,正见作者依恋故园之情,并及乡中人物景事;后者则或通过网络遥见,或追忆往事,往往情味俱见,题旨遥深,微见怨讽,体现着作者身上浓郁的文人气质。从体裁上而言,诗人早期所作,均以律诗为主,后偶有长篇宏制(长调、古体等)。2017年后,多作以绝句,捕捉故园景事于瞬息之间。
段诗此类作品所长,在于其精致的语言策略及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一者,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多样化的比喻技法,构象精巧,随物赋新,写幽细之景,成圆足之境;二者,诗人所操持的语言,极度贴近生活,时而糅杂口语、俚语,符合日常语言的节奏、思维以及说话人的身份气质,能够还原语言自然、生动的本来面目,部分诗作兼含暗示、象征意味,言多剀切,寄慨深微。
下文拟对此二者作详述。

二、构象精巧,造语独特——英山故园的构建


(一)精巧的譬喻方式


譬喻,是采象构境重要的艺术手段,一个准确、生动的譬喻,往往能令全诗境界全新、耐人涵咏。段诗所构建的喻句,往往形式多样,不一而足,或以最精简的设喻方式,传达最丰富的意旨;或把握本体与喻体间复杂多样的联系,抽丝剥茧,建立本、喻体独特而极具个性化的连接方式。


1.借喻


“借喻”一词,始见于元人范德机《木天禁语》一书,亦有“隐语”“譬况”“暗比”之称。20世纪上半叶,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依形式繁简程度,首次分譬喻修辞格为明喻、隐喻、借喻,以借喻为形式之最简、语义之最深。从明喻到借喻,陈先生认为:


譬喻越进了一级,用做譬喻的客体就越升到了主位。……譬喻这一面的观念高强时,譬喻总是采用譬喻越占主位的隐喻或借喻。[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65页。]


换言之,选取最适宜、最精巧的喻体,令喻体独立构成“自给自足”的喻指系统,藉此传达深刻幽微之义,是借喻之精要。段维故园诗词中,即时常运用借喻,既涤除文字芜杂之累,又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早期作品《故乡纪事·养鸭人》颔联云:“独把月宫肩左右,常将画戟赶东西。”其中“月宫”“画戟”实有所指,作者自注云:


月宫指放鸭人流动住宿的半圆形鸭棚。画戟指放鸭人手持的长竹竿,一头还套有小铁铲,常用来铲土抛向远处以驱赶鸭子或给鸭子喂食。[ 段维:《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页。]


二者想为乡中常见景致,作者日后忆及,信笔写就,的是故乡一幅生动剪影。诗人本意在贴合养鸭人,但“月宫”与“画戟”皆为古典意象,具有强烈的陌生化特质,用二词于此,自然别有一番韵致。“独把月宫肩左右”一句,既点明时间,又深得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之闲适情味;“常将画戟赶东西”则比竹竿为画戟,以画戟之锋锐,而为赶鸭之役,既有大材小用之戏谑意味,又隐约能见赶鸭人之特立威武,宛然有将军之风。二句一气读来,近似聂绀弩“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用大手笔稳摄小境,以郑重语反说细节,诙谐滑稽之中,支撑生计,行走江湖,自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江湖气”与“阿Q气”[ 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86—436页。]。上述数层意思,俱“月宫”“画戟”二喻词透出,诗人以二词说出这许多意味,省却无数笔墨,足见其选词之道,在于以精致准确为尚,务求一击中的。


段诗使用借喻,屡见于近年乡居所作,每每于描摹物态、体悟乡音中,透露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观老父并栽红薯种》云:“就中偶有调皮蛋,脑袋偷偷冲出来。”《观老父为并栽红薯种保暖》云:“一群混蛋谁知晓,安乐窝终非梦乡。”二诗题材相似,比拟方式亦相似,盖以“调皮蛋”“混蛋”喻红薯种,切合其形,亦暗含机趣。杜甫秦州以后诗中,常以“尔”“汝”称呼草、木、虫、鱼以及没有生命的事物[ 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237页。],弥见与物共情,段诗此处脱口而呼之,似长辈怜称儿孙,别有一番亲昵之情,较杜诗更为细腻,似不遑多让。


此外,如《上巳节习》有“壳破白云生”,以白云喻溢出之蛋清;《老父开鸡笼》有“一时膝下多争宠,呵斥声中喜上眉”,以绕膝儿孙喻出笼之鸡;《洞仙歌 • 乡居自我隔离》有“院外小筠溪,独拨青弦,宫商调、千回百转”,以宫商调喻泉流之声……作者诗中诸多精妙的借喻,均作于今年年初,似乎是因居家避疫,作者反而能潜心属文,咀嚼涵咏,锻炼文辞,故而篇中借喻有新意,符合作者乡居时的感受,以最节省的语言,达到了执简驭繁、举重若轻的效果。诗人在借喻中,以精致的语词,传达对故园细微的感受。这种真而不枉、实而不浮的故园诗词,实得益于诗人始终追求打磨“内家功夫”,通过安排语言巧思,在当代同类诗词中,别开精巧一路。


2.喻之多边


钱钟书《管锥编·周易正义》提出比喻的“两柄多边”理论,论“喻之多边”云:


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denotatum)同而旨(significatum)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 钱钟书:《管锥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67页。]


钱先生此论,在本体、喻体、喻词三方关系网络之上,别立一说,对本体、喻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透视与剖析。盖比喻之成立,有赖于本、喻体间特性之相契,方能建立由本体至喻体意脉上的联系,然本体与喻体各有诸多特性,取其一则舍其余,着眼于二者哪点特性,是衡量、检验作者眼界的重要尺度。且古典诗词根基深厚,常见如明月、松竹、秋雁、杨柳等意象,经过无数诗人的使用,其新鲜度已大大折损,如何在譬喻中发掘常见意象的新特点,是横亘在当代诗人词家面前的巨大难题。


段维故园诗词中,多有佳喻,其中即屡见发明喻之多边者。前人诗中提及拐杖者,如“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倚杖听江声”(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曳杖寄彷徉”(陆游《曳杖》),或倚杖独立,有感于侧身天地之寂寥;或曳杖徐行,见舒徐容与之态,盖皆以杖作为陪衬,绝少专咏拐杖者。段诗不仅专咏拐杖(《题老父用“黄泥杂”依形自制的拐杖》),更自出新意,将拐杖能支撑人躯干的特性发挥至极致,引申出陪伴之意,将之比作母亲,云“训示敲山能震虎,衰颓搀拽似吾娘”,以示老父凄凄酸楚之独身生涯中,每每摩挲此杖,自有些许暖意。在拐杖与母亲二者之间,人为地建立连接关系,可谓巧思毕见。诗人在巧思之外,更以沉郁深婉之情覆之,如此写拐杖,则情思俱见,不会陷入构思纤巧,以至于情味寡淡之弊。与拐杖相反,古诗中写月者则林林总总,有借月抒情叙理者,有专摹月象者,有关月之譬喻更是姿态各异,不可胜计。到了段维《节前回老家看土砖房拆建初成步宋彩霞<元旦诗>韵有寄》一诗中,诗人不依傍前人,不作陈词滥调,不作“如洗”“如银”“如轮”“如盘”之比附,而是以“如婴”二字,摹写一潭月色。圆月与婴孩,二者初似绝无关联,然只作此一喻,而婴儿之稚、幼、小,正与月色之新、柔、净、纯,相映成趣,惹人垂爱。结合诗中暮霭横斜、泉声疏荡之景,复有此如婴之月色,诗人所居之境,真幽邃可想,有山村小隐之味。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此山不语看中原”(龚自珍《己亥杂诗·其八十二》)……山有人之情感,于古人作中屡见不鲜。段诗则一反其意,《偕妻回乡避暑》云“白头相守望,如对敬亭山”,以人比山,借敬亭山之肃穆、静默,形夫妻无言相望,似乡居生活中之一帧剪影。无亲昵之语,止如此静默中,见多年相扶相守之情,以无声胜有声,情亲毕见。老杜《羌村》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段诗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彼则悲喜互见,见乱世相逢之不易;此则吐属温雅,见相濡以沫之深衷。


此外,如《齐天乐•推自制小车陪老父打年货感赋》:“满月新丸,残阳老饼,人在其中吞吐。”《夏日桃花溪》:“泉依山绕舌,逗趣似乡音。”《观老父为并栽红薯种保暖》:“破竹弯如父脊梁,撑开地膜挡风霜。”《重九寄故园菊》:“篱边金簇拥,绕膝似儿孙。”诗中所及本体如残阳、泉流、破竹、金菊等,皆已是“诗中常客”,诗人却别出心裁,将其分别喻为“老饼”“乡音”“脊梁”“儿孙”,不仅巧思毕见,且所比喻体无不与故园息息相关,采象设喻之外,复能使读者涵咏之余,喉舌之间浸润乡音乡情。纵览以上多边之喻,本体、喻体本身皆属常见,所见巧思者,乃在二者关系的把握上。且诗中或以亲属为喻,或以乡间事物为喻,这种独特的喻象选择,可见这些故园元素,已了然内化于诗人胸臆之间,信笔写来,渐次流淌,一派纯真绝假之韵味。


(二)独特的语言风格


段维故园诗词不仅擅用譬喻,在喻句的建构上独具巧思,其整体语言风貌同样别具一格,一则通过暗示,拓宽语言的内部张力;二则使用极具生活气息的口语入诗,令全诗别有一番质朴、醇厚之韵味。


1.暗示特性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谓好诗当“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 (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6页。],梅圣俞亦谓诗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43—244页。],注重言外之旨,充分挖掘语言的暗示性,是旧体诗词重要的命题,段维此类故园诗词同样继轨前人,注重韵外之旨、味外之味的营造。由于诗人曾任职于高校新闻传播、政治国际关系专业,对时事政策的敏感与其理性、广阔的学科视野高度融合,使得其诗幽默、诙谐、新巧的语言背后,时时隐含着深沉的时政关怀,与国家政策、社会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深广、丰富的语言暗示性。


首先,段诗擅以个性化视角,反映国家、地方政策在英山的实施情况,如“绿苔如叶捧红字,精准扶贫示范园”(《老家见闻》)“八秩父亲何有幸,脱贫报表曰完成”(《节前回老家看土砖房拆建初成步宋彩霞<元旦诗>韵有寄》),借助一家一户的微观视角透视,反映在国家建设全面小康,推动脱贫事业的大环境下,乡中生活的发展与改观;《老屋二章》则通过故居的拆迁,从微观角度,透视在乡村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个体的酸辛与无奈。相较于一昧唱颂赞歌,这种独特的写作切口,更能够体现出作者作为一个“小写的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真切感受。


其次,诗人作有《除夕劈柴感记》《老瓮坛遐思》两首长篇,诗中屡次提到“文革”“封资修”“新时代”等政治语词,可见是诗人通过反思六七十年代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以重构当下生活,借回忆往昔,从而在特定的角度,拓宽时间的延展面。同时,诗中回忆性笔调的渗入,使得个人话语不断穿插于宏大叙事中,从而一方面消解了历史的郑重宏大,另一方面营造出一种冷峻的幽默感。特别是《老瓮》一诗,句式长短错落,气脉纵横,洪峰叠起,从家中老瓮视角,串联起自的无数个历史剪影,融亲情、家国情、历史评议、个人沉思于一体,数百字间,可作一篇故园小史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2020年),诗人因居家避疫,写作了大量的故园诗词,其中不少作品即反映了家乡乃至国家的抗疫形势,如“昼里太阳空晒背,圈中微信滥吹竽”(《庚子新正乡村景况》),正讽刺疫情期间,朋友圈、公众号上各类真伪信息的爆炸输出,淆乱群众视听,致使信息不畅,人心不稳;“桃橛驱邪红未发,山岚挽幛白权宜”(《诗兄八卦掌付疫中寄诗勉慰,步其韵答之》),借写“桃橛”“山岚”,既说明抗疫形势严峻,更深为受难者哀恸下泪,深见民胞物与之情怀;小令《破阵子•乡村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谓“截断城乡通道,隔离疑似车尘。若有红缨枪在手,敌后盘查形逼真。村村尽可军”,着眼于前期乡中严控疫情、排查患者,以类军事化的语言,渲染乡中紧张的抗疫形势,正见隐忧时局之心。


所谓“语非惟创始之为难,乃中的之为工也”[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75页。],能令常语饱含暗示、象征意味,当以创意为先,不求作浮藻之饰,务求有中的之语。当今旧体诗词创作量与日俱增,牵连时事,聚焦社会之作不在少数,然泥沙俱下,作古人陈腐语者多,情辞空泛者多,以称颂为美者亦多,绝少自具面目者。段诗此类故园诗词,无论是借写乡间景事以怀缅旧时,还是因小见大,管窥时政国事,包括最新的着眼疫情百态之作,不以用事为博,不以虚美为务,始终注意延伸语言的内部空间,以简约、含蓄为胜,含而不露,自得谐趣,暗含机锋,使读者获得多重阅读体验。


2.自然质感


自民国以来,传统的诗词语言受到白话、俗语的极大冲击,胡适为白话文学编史,钱钟书专论“俗语出诗句”[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601—603页。],归根结底,乃是为了剔除古奥、陈腐的语言范式,凸显其自然质感,还语言以“本来面目”。这里提到的“自然”,并非描写大自然,而是指体现语言真实的、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即还原其“自己如此”的本真状态,不作过度的人为矫饰,田园诗之祖陶渊明诗中即有此特质。段维的大多数故园诗词立足于描摹故园风物、乡民生活,从内容上来讲,与传统田园诗差别不大,惟多以俚语、方言入诗,脱口而出,不假藻饰,符合乡人的口吻与身份,较古人更为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语言的自然质感,可谓是对陶诗的效仿与致敬,是对田园诗传统的反刍与重新确认,戴建业在《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中对陶诗语言的自然质感曾有详细论述,此处可引为注解:


“自然”就是不刻意地拼凑獭祭,随手拈来、脱口而出,来自天然的“直与”而非人为的“强得”;……是泯灭了任何针线痕迹,给人的感受就像花开花落那样自然而然;……是指句法、节奏接近于日常口语,没有人为地颠倒正常语序,结句清通而又顺畅。[ 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第281页。]


从语言内容上讲,段诗的故园诗词是充满烟火气的写作,诗中绝不故作高深,专务生字、僻典,而是大量使用现代语词,增强生活气息,拉近与读者距离。诸如“霸座”“兜售”“家长里短”“电风扇”“中暑”“小哥”“跑火车”“萌萌犬”等,这些源自生活的口语化词汇,用近聊天的语气娓娓道来,不仅通俗晓畅,且画面感极强。此外,段诗时而夹杂一些近乎俚语、方言的语辞,更加凸显语言的自然质感。《双调南歌子•儿时》云:“唇濡红纸代胭脂,多怎桃花散我白鹑衣?”以“多怎”表示“何时”之意,纯是俚趣之笔,是乡中小儿口吻,与追忆儿时的主题十分贴合;《偕妻回乡避暑戏题》:“啰苏两不厌,都当听评书。”《老石磙感忆》:“咿呀磙框语,哼唧自家腔。”二诗所用“啰苏”“哼唧”,近乎纯粹的口语词汇,消解了书面语严肃、整饬的特性。


从语言节奏上讲,诗人打破了古诗传统五言诗“2—3”、七言诗“2-2-3”的节奏链,以符合日常口吻的断句方式,形成疏散自然的语言节奏,读来明快如话,的是乡人声口。“狗打滚和猫闪扑,看如小伙伴回归”(《题老家门前水泥地中间小草坪》)完全打碎了传统的节奏型,以“3-1-3”和“2-3-2”的节奏对诗句予以重组,极为符合日常闲谈、说话的自然语言节奏。诗人《窖酒歌》云:“某某和某某,对对又双双。言罢微鼾起,皱褶了月光。”在诗句中直接使用“和”“了”这类语助词,且不避甚至有意的语意重复,质朴而别具韵味,真如对酒小酌后,信然赋作;《种豆歌》开篇云:“陶令种豆南山下,父亲种豆小院中。”显是有意对照靖节《归园田居》而作,然较陶诗而言,更见语言的弹性与活力,诗中“沙土虽干犹松软,遇少许水板作铁”“怪底前者草盛豆苗稀,后者勃勃惟见豆苗丰”等句,随意而断,节奏多样,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乡村语言的自由度与自然感。


朱光潜在《诗论》中专论古文与白话一节,认为,作诗文应当用“活的语言”,主张使用流行语言,不专事佶屈聱牙,所谓:


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特殊情思,现代语言是和这种生活方式和情思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承认古文仍可用时,我们主张做诗文仍用流行语言为亲切。[ 朱光潜:《诗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126—127页。]


段维故园诗词即如朱先生所言,在以古文为基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实践,将日常语言打碎、重组,熔铸为自然诙谐的语言体系,从而部分解放了旧体诗词中语言的桎梏,使其既符合故园人、故园景,也令读者乍读之下,倍觉亲切、新鲜,是其最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类诗。



三、自然的尺度——段维故园诗词评估


(一)去模式化的立场


当下旧体诗词写作持续蓬勃高涨,旧诗创作群体与数量逐年扩大,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仅人们日常诗歌阅读的习惯被改变,旧体诗词创作更呈现出井喷之势。然而,庞大的创作量,只能说明诗词的普及,并不能反映艺术水平的成熟。恰恰相反,当代旧体诗词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真正能够比肩古人之佳作仍是少数,大多以陈词滥调自名,空泛的议论、抒情,使得诗词深陷古人窠臼。田园诗作为中国诗歌传统,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当代田园诗词,有着非常深厚的发展基础,经过长年累月地积淀,该类题材写作具有独特的意象群、成熟的写作范式以及广大的读者受众群体。然而,这种过度成熟,使得部分当代田园诗词,经常表现出一种模式化的创作“套路”:一方面,溪水、鸣蝉、榆柳等经典田园意象,不分节令地出现在诗中;农妇养蚕、耕夫劳作、老少自得其乐,模式化的桃源语境,恰恰消解了桃源的深广内涵;闲适、忘情、身远尘嚣,常见于古人诗中的情感基型,经反复重提后,渐渐失去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另一方面,叙写新生事物、图解时代政策,也是今人易犯的毛病。比如,古代没有现代耕作机械,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工具,没有便捷的通讯设施等等,部分当代诗作中,试图将这些新的生活元素揉进诗里,以打造所谓的“新式”田园诗,却破坏了田园诗本来恬淡清新的气息,这是当下部分田园诗日趋“老干化”的症结所在……总而言之,田园诗固然可写,但如何使已趋近饱和的田园风情重焕活力,是对当代诗人词家的一次重要检验。
段维一贯主张作诗要有“增量”,而形成“增量”的基础,即是在熟稔于诗词传统后,对模式化写作“套路”的祛魅与超越。段维故园诗词就内容而言,以书写故园所见所闻者居多,如写故园池塘、愿景、庭院,专题乡中菊花、园葱、红薯、豌豆、油菜花等农作物,虽较传统田园题材更为细致,但大体来说,与古人同类之作区别不大。所异者,乃在诗人站在回望者的立场,回溯故园经历,重忆故园景事,却能以情理度之,擅于对乡中素材加以整合、重构,运用独特的譬喻手法和别具一格的语言策略,有节制地表达,做到“言人人心中所有,道人人笔下所无”,进而重新建构作品中的英山故园。
具体来说,在技巧层面,段诗呈现出精致、新颖的特点,或采取借喻,或发掘喻之多边属性,使得许多譬喻往往别具匠心,能令读者瞬间领会其意,反复咀嚼之下,更是极耐涵咏。在语言风格层面,段诗的语言贴近生活本来面目,自然、活泼、清新,保留了田园诗“真”的宗旨,即使读者并非英山本地人氏,也能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某一帧画面,在各自故园中,找到相似的时光剪影,最大程度地消弭了作者与读者间不必要的语言壁垒,实现“共情”效果。当然,这种“共情”是建立在描绘故园独特景象基础上的共情,而非单纯复刻古人诗胚,表达千人一面的“泛情”。
(二)回归自然的尺度
按前文所述,段维故园诗词着意突出语言的自然原貌,以大量日常语词入诗,并以语言的自然节奏打破了古诗的惯有节奏链,总体来说,可谓是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试验。然既曰“试验”,则成功者可供人取法,粗疏者亦自当引以为戒。段诗部分作品引入生活用语,虽旨在还原生活的本真,然细加品藻,则稍嫌无味,仅为了凸显语言的生活化,缺少诗词的含蓄蕴藉之美,似乎是为用而用。如“嗓子比锣还要破,叫应家家深闭门”(《破阵子•乡村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鸟雀亲人,未觉周遭有危难”(《洞仙歌 • 乡居自我隔离》)“闭门陪父度元宵,满嘴火车听我跑”(《庚子新正乡居杂感之六》)等,虽有新词新语入诗,乍读之下,确能见作者用语巧思,能使人会心一笑,但似乎缺少真正值得咀嚼之韵味,难以令人唇齿留香,频频回味。这类直白而缺少加工的语言,在诗人今年作品中出现比例较高,是其凸显语言自然的同时,疏忽语言加工而暴露的微瑕之处,当为之一警。
当代致力于旧体诗词语言试验者不少,其中不少诗人已卓然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段维即其一耳。其故园诗词中偶有语句稍嫌随意直白,须注意“语言回归自然”的尺度,在凸显语言试验性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语言纯度的打磨。不过,对作者的评价,既要立足微观的作品个案,更要从宏观着眼,纵览当代诗词的发展轨迹,从而对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故总体而言,段维此类故园诗词虽有微瑕,但瑕不掩瑜,整体精致、独特的语言策略已足以示范当代作手,为此类诗词别开生面。
总述前文,段维近年所创作的故园诗词,以回望者的视角、精致的语言策略,勾勒、描摹其故乡英山县,其中对譬喻修辞格的使用以及自然、新颖的语言风格,体现了诗人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语言能力。这种新巧的作品,虽仍有疵病,时而伤于直露,但在当代良莠不齐的旧体诗词创作环境中,不仅是在形式上对传统田园诗予以更新,更是对淳朴、自然、天真的田园精神的呼唤,可谓别有创意,足为当下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写作经验。
(原载《文学教育(上)》2021年第2期。发表时略有删节改动)

04 参考文献

[1]段维:《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李遇春:《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3]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5]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6]朱光潜:《诗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7]钱钟书:《管锥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8]钱钟书:《谈艺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9]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10]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12]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13]葛晓音:《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年。

[14]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王翼奇著,刘梦芙校:《当代诗词丛话》,合肥:黄山书社,2000年。

[16]林继中:《试论盛唐田园诗的心理依据》,《文史哲》1989年第4期。

[17]刘蔚:《新世纪古代田园诗研究综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8]刘蔚:《田园诗义界新论》,《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6期。

[19]周秀荣:《近六十年唐代田园诗研究评述》,《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0]周秀荣:《田园诗辨义》,《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李昊宸,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承社社员,珠江月青年诗词学会副会长,获2017年全球华语短诗大赛特等奖,“花城印记杯”2019中华诗词大赛研究生律诗组优秀奖等,参与中国诗词大会、2017年青春诗会,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等刊。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参看往期精彩:

【云帆】2021 女神节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辛丑迎春大团拜

【云帆】庚子重阳节诗词大会

今月曾经照古人 || 云帆·庚子中秋节诗词大会

【云帆】庚子·七夕诗词大会

【云帆】2020·父亲节诗词大会

2020·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云帆】2020·母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2020 || 迎新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庚子迎春大团拜

【年度盛典】云帆己亥迎春大团拜暨平台创建三周年特辑

首届“云帆诗友历年佳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公示

【诗事快讯】云帆诗友会2019年会在庐山召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二)

己亥深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三)

己亥暮春·云帆庐山工作室雅集

已无峰可仰   且喜道能居 ——匡庐仰止八家吟

打开如下接,可赏段维先生更多精彩作品:

【当代诗人咏春天·第三季】段 维 卷(上)

【当代诗人咏春天·第三季】段 维 卷(下)

【诗词年鉴】段维 庚子诗词选粹

【致敬父亲节】把生活过成诗 | 段维诗词撷萃

【当代诗人咏冬天】段维 卷

段维:在2020“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词论坛” 开幕式上的讲话

【云帆头条】段维 || 校园诗词选(二)

【云帆头条】段维 || 校园诗词选

【诗词年鉴】段维己亥诗词删存(上)

【诗词年鉴】段维 || 己亥诗词删存(中)

【诗词年鉴】段维 || 己亥诗词删存(下)

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 | 段维诗词讲座文字语音实录(完整版)

一肩可否担寰宇,九死其犹任正非--段维 | 时政诗小辑

【云帆头条】段维诗词近作选

段维 己亥初诗词小辑

段维  戊戌楹联小辑

海天风正向云帆--段维 | 戊戌七律小辑(上)

五千年孕三千道,应在风云最上层——段维戊戌七律选(下)

【首发头条】段维戊戌七绝小辑

【云帆名家】段维七律近作选

小荷似举尖尖戟,备战隆隆雷雨前--段维七绝近作选

【云帆名家】江山谁肯分秋色--段维:七律选

【云帆名家】人间不老是诗心--段维七律选(二)

【云帆名家】段维:小令选

【头条名家】段维中长调选

【云帆头条】雁声疑点化,一字破空来--段 维五律选

【诗词解码】云帆名家段维畅谈意境联的构成方法

【云帆头条】雁声疑点化,一字破空来--段 维五律选

【首发】段 维·近作选

【云帆名家】段 维:跟风几朵偷逃税,却被炊烟一线牵

【云帆名家】段维:五绝诗选

【首发频道】段 维·炊烟风折叠,拾级上天宫

【首发频道】斯时生命如朝露,露里童心事未更 ——不言2016时政诗选

【诗词名家】段维·独柱半边天若铁,天涯拨号无人接

瘦驼·诗影:举头济济星为患,可否分流到玉京?

瘦驼滇南诗影:妆扮桃花面,光临玉镜屏

【云帆群友谈创作】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1)

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精心烹炼出诗的语言(2)

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精心烹炼出诗的语言(3)

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精心烹炼出诗的语言(4)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小乙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左启顺 袁晓宏 陈兴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崔德煌 半隐庐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王婷婷 牛应萍

收稿

小乙 吴巧 牛应萍 木兮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陈永正 刘梦芙

熊盛元 钟振振 胡迎建 魏新河 周燕婷 郑欣淼 钱志熙

方伟 林峰 高昌 段维 丁欣 江岚 金水 星汉 苏俊 无名

刘庆霖 刘能英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张海鸥 赵京战

萧雨涵 王蛰堪 半隐庐 崔德煌 崔杏花 唐颢宇 韦散木

抱朴书生 沈华维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徐晋如 屈杰

潘泓 李子 阿朱 金锐 天许 深南 谢郎 罗伟 崔鲲 千山

周啸天 包德珍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郎晓梅 李葆国

安全东 何其三 孟依依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唐双宁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徐中美 李兴来 李茂林

宋彩霞 冉长春 林丫头 凌泽欣 耿立东 师红儒 廖海洋

杨强 雍平 鉴水 燕河 曹辉 曹阳 何静 吴瑾 宁静 赵英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倾一阁 黄飞鹏

王玉明 何永沂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周泽安

汪冬霖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冯仲平 李增山

闫震 何革 李静 月白 楚成 慕白 郭七 郑杰 张栋 何强

楚家冲 陈思明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李荣聪 陈晓敏

杨子怡 陈楚明 李俊儒 楼立剑 徐俊丽 孔祥庚 马旭升

唐云龙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张银华

马建勋 祁丽岩 周维芳  韩倚云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刘泽宇 董学增 扈超峰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史外外史 观棋不语 落雪听禅 眭谦 晋风 胡晓明 曾真

梦烟霏 杨春杰 汪良忠 刘英明  李梦痴 白秀萍 许洁华

倪昌盛 张芳君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曹树友

杨新跃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邓荣森 曹继梅

楚凌岚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张建章

风清 孙文 尤悠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黄莽 小雨 枫叶

染清尘 朱思丞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沈鉴宇

南广勋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张力夫

张海燕 杨勇民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杨景乔 王柳华

黄金辉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周吉潭 孙临清

南风 非也 木樨 玉蟾 何鹤 曹谦 潘松 桐荫 安儿 月儿

王海娜 毛谷风 程裕祯 李如意 蒋有亮 哈声礼 陈雅国

周学锋 周向东 严锦尧 蒋昌典 刘太品 杨益安 傅筱萍

巴晓芳 柳金虎 汪时健 郭亚军 李正安 陶永德 王惠玲

孙才 张奕 雨虹 老胡 文裳 陈越 刘燕 晓梦 眉卿 王琼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刘红霞 段兴朝 孔祥金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邬小香 刘秦文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武建东 燕雁无心 天然 泰然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张琳 樊令 大凡 高寒 郑毅 于勇

王悦笛 翁寒春 杨名忠 熊天锡 黄启深 詹三霞 李晓明

潘乐乐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王永江 沈尘色 程章灿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李海彪 张彦彬 刘清天 周逢俊 钟子邦 张岩山 张伯晋

王少轩 胡平贵 横道子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李清安 余秀玲 罗小娟 李瑞河 黄小遐 洪君默 宋晓光

陈少平 林志雄 康永恒 吴汉林 何乃政 诗影同春 郁犁

周达 潜斋 南风 杨敏 樵风 田茂 李兵 梁风 刘军 周晶

静如 瘦竹 玲珑 吴楠 苏燕 文森 秦凤 苏声 秋宝 周秦

范义坤 布凤华 金嗣水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谢少承 梁二白 叶兆辉 蒋永桢 方跃明 张金英 陈金如

唐龙 胥奇 张洋 天放 静云、微灯 武斌 张雷 土土 小乙

安洪波 朱宁 玉启 蒿峰 鹿红丽 章剑钧 曹淑贞 曾继全

张青云 高语含 毛薆松 狐公子 紫菩提 卢金伟 袁绍藻

成文生 杨立新 赵清莆 梅玮峰 陈秋莲 魏丹 相看不厌

郑力 王一舸 六也 饶惠熙 韩开景 王惠维 曹国祥 吴容

胡长虹 向咏梅 梅凤云 蒋继辉 张颖娟 石晓玲 邱晓林

蒙显鹏 崔秀春 高志文 雨季 王聪颖 王改正 卓玉郎 

陈竹松 于虹霞 阙东明 徐吉鸿 吴长龄 周继舟 张建中

宋善岭 慧质兰心 芳芳 丰云 胡彭 紫筠 左云 戴庆生 

李文朝 吴洪滨 庄辉 健 李红星 刘正中 周红平 刘刚 

王国钦 云裳 青石 阿岑 祁连雪 方建飞 朱昌元 赵瑞松 

吴硕贤 邢建建 储昭时 郑登平 向志平 史耀华 陈金梅

马斗全 高朝先 何阳义 钟庸庸 肖芳珠 廖润昌 张幼鸣

卢冷夫 王少刚 郑安 楚雪 谢南容 王啸林 严秋林 秋词

张伟新 郭顺敏 蔡雨红 金越 程志远 卢竞芳 光头阿来

归樵 韩夫子 邓玉柱 郭子华 岳贵春 汪俊辉 杨树林

黄海涛 叶永新 白发科 王海燕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李昊宸:回望中的热土——段维故园诗词探微

刊头题字:魏新河;刊头动图:邓莉璇(马来西亚)

收稿:天风海雨;制作:小乙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





点击阅读原文,轻松购买《云帆当代诗词年鉴·2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