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旅游非正规就业者污名化研究

孟威 旅游学刊 2021-09-22


编者按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损,污名现象不可避免(Meisenbach,2010)。旅游职业普遍遭受着社会公众污名,其中非正规从业者因其低收入低门槛的特性更是首当其冲(郭为等,2012)。旅游职业污名是目前旅游业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研究重点。通常情况下,职业污名会引起受污群体的自我认同危机(Schaubroeck,2018)。然而,孟威学者笔下的旅游非正规从业者却呈现出“低污名、高自尊”的状态,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通过对海陵岛非正规就业群体长达10年的跟踪观察,孟威老师不仅刻画了多个群体强加给非正规就业者的污名,还从就业者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遭受污名时受污者的所思所感与应对策略,为我们揭示了旅游非正规就业者面对公众污名依旧保持高自尊的“秘诀”。本期佳文通过对旅游非正规从业者“低污名、高自尊”典型现象的解构,为职业去污化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期责任编辑:翁钰宁宋亚亚黎耀奇
1

作者简介


孟威(1980—),男,安徽阜阳人,博士,讲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治理、乡村旅游E-mail:36297006@qq.com



2


研究缘起


2009年,为完成博士论文,笔者在厦门鼓浪屿和阳江海陵岛两地进行旅游地治理方面的调研。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开始有了较多交集。笔者在街头观察、记录、访谈,摊贩在街头销售、服务、竞争,大家突然成了“同行”。同为街头工作者,我们互相观察对方并尝试接触彼此,摊贩会好奇地询问笔者一天挣多少钱,笔者也尝试了解摊贩在异地他乡的柴米油盐。那段时光留下很多美好回忆,至今,笔者仍与两位曾共同“混迹”鼓浪屿街头的朋友偶有联络。在笔者眼中,旅游非正规就业者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工不同,他们是伴随旅游业而生的独特群体,具有类型上的意义。他们不会选择工厂,而是追随旅游业“逐水草而居”;他们通常本分经营,但又会巧妙地寻找管理的漏洞;他们生活节俭,但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他们与当地人交往不多,但并不缺少朋友;他们可能不受当地人喜欢,但自己似乎并不在意。从研究者的视角看,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群体,特立独行又自成一体,极富研究潜力。




3


逻辑框架


从2009年开始,以阳江市海陵岛为典型案例,笔者开始了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长达十年的观察。十年间,笔者很幸运地亲历了一个海滨旅游地的演变,见证了非正规就业者从无到有、盛衰轮替的循环。笔者接触了案例地的各个群体,如政府职员、企业员工、居民等,发现他们对非正规就业者的负面评价具有普遍性,且评价内容较为一致,已经形成了一种群体评价。这些具有共性的、负面的评价,构成了本研究的现实基础。基于此,笔者将研究问题聚焦为:公众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有着怎样的负面评价,非正规就业者是如何应对?围绕此问题,笔者分别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正式调研和数次非正式调研,论文的逻辑脉络逐渐清晰,从典型案例中发现普遍性问题,进而借助理论工具、解构现象,达到推进理论发展的目的(图1)。



图2 阳江市海陵岛调研(2016年)



4


理论选择


对特定群体的负面认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早已形成诸多理论框架,如社会排斥、社会分层、偏见与歧视、认同和污名化等,都可以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工具。这些概念或理论的研究对象类似,并发展出各自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话语壁垒。以核心概念为例,污名多应用于特定疾病、身体异常上的研究,而歧视、偏见、歧视等多被用于身份、阶层研究。但这种界限的划分并不严格,污名与偏见、歧视、排斥等概念互相交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深化了专业壁垒,导致理论之间很难对话,也让笔者深感理论之繁复冗赘。经过对比审视,笔者最终选择从污名化视角研究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相比于其它理论,Goffman及其追随者的理论框架具有简洁、实用、可操作的特点,尤其适合基础理论的研究。Link等人的污名化阶段划分、Brewer和Gardner的污名应对研究与本文契合度很高。论文中提出的污名化变迁模型、自我污名与公众污名、污名应对等内容,都证明污名化视角能够为解决论文核心问题提供很好的借鉴。

5


研究伦理


在匿名评阅阶段,有位专家提出论文的伦理问题,她(他)提出“污名化研究有没有可能激发公众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偏见,加剧主客矛盾和冲突?有没有可能由于研究的开展对被访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初见这个问题,笔者感觉十分惶恐。污名化研究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破坏性,笔者虽无意激化矛盾,但客观上会不会伤害到受访群体?按照国外对研究伦理审查的要求,笔者做了自查(表1)。表1 研究伦理自查表


在对评阅专家的回复中,笔者从“研究受访对象有限,影响范围较小”、“会在短时间内对受访者有一定影响,但还达不到激化主客关系的程度”、“访谈带来的不良影响,相比于其日常遭遇的歧视,尚不足以达到对被访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评阅人接受了笔者的解释,论文才有机会同读者见面。但另一方面,笔者也深感国内社科领域伦理审查的缺失,应当引起研究者和学术期刊的重视。伦理审查是保证学术诚信的重要手段,从国外经验看,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项目在开题之前都应向所在的院校提交伦理审查报告,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之后方能开始研究。本研究虽未带来伦理冲突,但在程序上还是有缺憾的,同行应引以为戒。

6


理论发展


笔者在结论中提出,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在公众污名压力下,形成了一种“低污名、高自尊”的状态,保持了相对积极的状态。必须指出,这种所谓“积极状态”只是针对旅游非正规就业者而言,“公众-旅游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关系走向何方,仍是一个待回答的问题。笔者尝试定量化研究“公众污名-污名应对”组合,并将其引入到Doxey主客关系模型中,以提高其预测性功能。受制于篇幅,笔者计划另撰新文与读者交流,这里仅做简单图示(图3)。


引用本文

孟威. 旅游非正规就业者污名化研究[J]. 旅游学刊, 2020, 35(6): 66-77. 

MENG Wei. Stigmatization of informal tourism employees[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6): 66-77.

原文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kuoi/mobile/index.html


责任编辑 || 翁钰宁  中山大学旅游硕士研究生
                  宋亚亚  中山大学旅游硕士研究生
                  黎耀奇  中山大学旅游副教授
语音主播 || 宋亚亚  中山大学旅游硕士研究生
责任校对 || 宋志伟
技术编辑 || 耿悦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图片来源 || 作者提供






往期佳文

◣佳文速递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

◣佳文速递 | 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佳文速递 | 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特征与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佳文速递 |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演化识别

◣佳文速递 | 如何从共毁走向共生?——定制化旅游价值共毁鹤价值恢复对口碑传播的影响

◣佳文速递 | 儿童旅游认知的探索性研究

◣佳文速递 | 主-客位视角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

◣佳文速递 | 何为“表演”——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理论溯源、内涵解析及启示

◣佳文速递 |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佳文速递 |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概念模型、驱动因素与行为过程——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例

◣佳文速递 |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佳文速递 |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意愿特征与细分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佳文速递 | 本地旅游精英培育与目的地层面内在影响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

◣佳文速递 | 文旅融合四象限模型及其应用地

◣佳文速递 |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下

◣佳文速递 | 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行为研究——基于微信与QQ用户的资料分析

◣佳文速递 |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以哈尼梯田为例

◣佳文速递 | 声音营销力:目的地歌曲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研究——以歌曲《成都》为例

◣佳文速递 | 旅游产业网络拓扑结构演讲与旅游经济增长:阳朔案例

◣佳文速递 | 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