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近代科技革命为何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016-12-28 强光中 文明比较


 科技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并不是只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就可以实现的,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及其相关制度等系统性变革的问题。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发生的突变,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科学革命主要产生于知识领域,它体现为人类在获取自然科学知识能力上的提高,即在更多地拥有某个领域知识的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技术革命指的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方面发生的突变,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不可能离开科学革命,没有科学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技术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因此,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研究的更加深入。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创新,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从而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台阶。


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中国、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有在西方,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因此,正是这种科学与社会的联合、科学家与匠人的联合,大大促进了科学在西方世界的空前繁荣……毋庸置疑,哲学家和匠人在某些时代确曾一道工作,制作出复杂的历法、导航设备和古代的日常仪式。然而,实情仍旧是,直到近代以前,发展趋势始终是朝着分离——朝着思想家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方向进行。西方的伟大成就是使这两者结合起来。掌握实际知识与了解潜在原因的结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推进了科学的发展,使科学成为今日的支配力量。(《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80页。)

 

那么,促成西方思想家与劳动者相结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虽然从古希腊以来的纯粹的科学研究对于西方科技革命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它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整个西方社会,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有闲阶层垄断性的学问;而工匠用于养家糊口的手工业技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西方的文明结构,不能直接导致后来的工业革命。综合西方科技发展的史实来看,能够促成两个社会阶层结合起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这个结合点上。科学与技术不仅是实用性的,而且能够带来实际利益,并且最终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文明社会。

1500年以来,西方人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科技的发明——其中有很多的成果是从中国等其他民族文明成果的转化中获得的,变成资本追逐下的一个可量化的目标,社会变化在科技的推动下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态势。因此,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社会政治制度,它把科学技术捆绑到资本的战车上。换句话说,没有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支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科技革命也不可能发生于西方文明之中。在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目标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成了那个时代的共同主题。

西方地理学和航海术密切相关的天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发生。早在希腊化时代,主持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埃拉托斯尼(约公元前275—前193)就计算出地球圆周为24700英里——距实际数值仅相差250英里,直到18世纪才得到订正。他还画了一张标明纬度的世界人口居住图,根据大西洋潮水的涨落推断出诸海相连,欧洲、亚洲和非洲组成一个巨大的岛屿。这一科学理论后来推动着冒险家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使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6、17世纪,哥白尼(1473—1543)、伽利略(1564—1642)和牛顿在各自研究的领域都有极为重大的发现。他们的理论不仅在科学领域,也对传统西方社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与之相似,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远洋贸易引起对造船和航海业的巨大需求。为了制造罗盘、地图和仪器,出现了一些新的、有才智的、数学上受过训练的工匠。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举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采矿工业的需求引起动力传送和水泵技术的进步。这是重新开始关心机械原理和液压原理的起点。同样,冶金业是化学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和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要找到和提高分离、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就必须通过痛苦的实验。但是,这样做时,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其中包括氧化和还原、蒸馏和混合的原理。最后,这些领域里新知识通过大学和印刷品得以促进和流传。其中,印刷品在提高识字率和传播新思想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81—482页。)

 

大学的参与使那些单一的、分散的、琐碎的技术发明演变为具有普遍联系的、分类集中的、条理清晰的体系性的科技创新与创造。这些成就给了科学家或者说是哲学家以更大的信心,使他们坚信自己是一个新时代的先驱。

科技革命对提升国家竞争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政治的力量开始参与其中。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1630—1685)颁发特许状,成立“伦敦促进自然知识皇家学会”。皇家学会的成员已意识到在技师与科学家之间进行合作的好处,开始协调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有可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

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的结合,使西方文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能够解释在近代西方文明之外的其他文明中不能发生科技革命的原因——虽然科技在某些方面是有用的,并且能够带来实际利益,但由于缺乏适宜的土壤,没有以逐利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支撑,科技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在中国这样的技术发明大国,技术发明一般集中于统治者和主流社会关注的核心领域,除了满足农业人口生存需要之外,它集中体现了统治者的意愿,因而,在中华文明中,科技只能起到从属的地位,不可能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更不会主导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科技革命的意义并不仅仅发生于科技领域,它先是在西方,然后在整个人类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文明之中,打破了人类精神领域的框框教条,特别是对神权思想的打击更为彻底。比如地球是不是圆的?地球与太阳谁围绕谁旋转?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中世纪神权思想不被打破,西方科学就没有持续成长的空间。天文学否定了地球、太阳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达尔文主义也否定了人类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的中心地位,神权思想在西方社会的统治开始动摇。科技革命使西方在技术上对近代世界的霸权统治成为可能。西方科技文明铸造的压倒性优势推动着世界上其他民族反思其传统文明。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热血青年高举“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礼教及其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科技革命对产业革命具有持续不断的影响力。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升,进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起到的杠杆作用,对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推动着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物质文明的进步构成了社会变化的主旋律,诸如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成了鲜明的时代性标识。

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它几乎使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决定性影响。科技革命包涵着对宇宙普遍认同的规律性认识,以及通过物质的方式改造社会和改善生活所得到的普世价值使一切民族的传统文明无法与之对立。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科学技术同样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后的满足感,但也给人类未来的生存带来了危机。

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让西方人从海外贸易、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中积累了大量资本,资本的力量推动着西方人从事全球性的弱肉强食的游戏规则,“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65页。)正是资本这种让人无法拒绝的东西使人类各民族的文明无可逃于天地之间,被迫进行着科技时代的生存竞争。回顾历史,人类曾经历过四次重大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和铁路时代,电力、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时代,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时代,而目前是第五次技术革命,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标志的。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脚步登上了月球,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图谱,但也发生了使无数人丧失生命的两次世界大战,核灾难的阴影更是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人类的头顶之上。

当今世界,人口膨胀、生态破坏、气候变暧、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正在考验着后现代的新新人类。面对种种危机,我们是否还需要来一次保卫人类生存环境的科技革命?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韩非子系列∣解读韩非子的悲剧人生  大秦帝国短命的文化根源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荀子系列文字狱的由来∣∣等级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 ∣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 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

∣墨子系列∣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哲学(史)∣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

∣历史∣∣近现代西方文明何以后来居上?∣海洋文明为何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温床? 古代中国为何发展不了资本主义?  ∣奴隶社会为何不是人类历史的必经阶段?古代中国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吗?∣中华文明的特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如何实现的?∣大一统之路——中国古代部落文明是如何消亡的?∣稷下学宫是如何“催熟”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诞生在哪里?∣古代中国为何实行不了禅让制?——从燕国的政改悲剧说起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历史“周期律” 历史悲情意识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中国崛起系列∣]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交流论文:当下的中国应该向世界传播什么样的文明价值观?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