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韩非子:一个赤裸而又尖刻的功利主义者

2016-11-19 强光中 文明比较

对于研究中国政治,特别是研究从秦至清中国皇权政治历史的人来说,有一本书是不能不读的,那就是《韩非子》。

 

两千年来,韩非对于中国人政治生活的影响,远超出一般的常识了解之上。(余英时《法家的反智论》,选自《韩非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260页)

 

实际上,如果从哲学的理论价值方面来研究《韩非子》,简直没有深入下去的必要。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家劳思光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韩子之言,甚杂而浅;盖韩非思想中之基源问题仅是:如何致富强?如何建立一有力统治?至于心性论及宇宙论等方面,则韩非子实空无所有。就先秦思想全盘观之,则发展至韩非时,文化精神已步入一大幻灭、一大沉溺。盖依韩非之方向,自我即堕入形躯利害感一层面,而全无超越自觉矣。故就此义言之,韩非子所代表之法家理论之出现,不代表一新哲学系统之产生,而实表示先秦哲学之死亡。(劳思光《中国哲学史》第一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67页)

 

在劳思光先生看来,先秦哲学以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都悲惨地死在法家文化的魔掌之中。从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如此认识法家文化,虽然是以后事来说前事,但也确实是有相当道理的。

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出现,为何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韩非子》的作者韩非,是战国后期韩国王室诸公子之一。他的准确生卒年代已不可考证,因为其与秦朝丞相李斯同学于荀子,可知其生活的大致年代。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道: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所记载的内容为人们认识韩非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从文中提及韩非子作十余万言来看,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韩非子》虽然也有集体创作的可能,但其中大部分可以视为韩非所作,这大概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认识韩非子,要从其学说的总体方向来论述,既要看到群像,更要看到个像,没有必要在缺乏论据的情况下将其中的文章一一甄别。

韩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韩非子思想代表着王权专制主义文化在技术文明领域的重大突破,预示着王权专制主义文化即将达到顶峰状态。这是中国王权社会从西周以来长达800年无节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韩非子似乎看得更远,他从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进化论出发,将中国几千年文明社会总结为上古时代、中古时代和当今之世,得出了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的结论。意思是说,上古世代的人在道德上竞争,中古世代的人在智谋上竞争,当今之世的人们则在力量上较量。

西方人提及中国文化的早熟,并不是空穴来风,人们从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特别是法家如韩非子学说的研究中就能清楚地看出,中国人对于历史变化逻辑的总结,是那么赤裸、尖刻,让人无处躲藏!这是世界上同时代其他民族的文化大师怎么也做不到的。

韩非子认为,历史变化的逻辑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那些墨守成规、照搬古代先王政治措施来治理国家的人,就像宋国守株待兔的农民一样愚蠢可笑: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当今之世与古代社会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韩非子认为,古代人口稀少,资源充足,所以人们不必去争夺利益也能生活下去,而当今社会,人口众多,必然导致人们为了生存所必须获得的利益而争斗不止: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认为,古代物资匮乏,人们就是当了帝王也没有多少特殊利益可以得到。因为大家都一样受苦,当了帝王的人不仅不能获得特殊利益,还要带头受苦受累,所以才出现了古代帝王的禅让制: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栎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韩非子·五蠹》)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像大禹治理天下时,他还要亲自拿着农具带头劳作,累得大腿上也没有肥肉,小腿上都不长汗毛。这样的苦差,就是连当今的奴隶也不如。所以古代的人把天子的位置让出来,并不值得称赞。如今的县令,一旦死了,子孙后代都可以享受出门乘车的特殊待遇,所以人们才看重这个官职。韩非子进而认为:“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古代的人轻易地辞去天子的高位,并不是因为品德高尚,而是因为当时天子的权势很小;如今的人们争着当官或依附权势,并不是因为志趣低下,而是因为当官的权力很大。

这样,韩非子将人性恶表现于物质领域的贪欲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这与儒家不言利、少言利以及道家主张清心寡欲的无为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韩非子以历史进化论的观点向世人表明,世界已进入暴力竞争的时代,力量的大小强弱是决定人们生存方式与生存质量根本性的衡量标准。在法家文化的推动下,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越发沉沦下去,中国人不仅丧失了自由理性的哲学思维,而且丧失了社会行为上的独立与自由。“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其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也批评韩非“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意思是说韩非主张用法严酷走向了极端,违背了最基本的人情。

韩非子所代表的法家学说是早熟的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让人看透了世间的一切,暴露出人性的本来面目。

 

有人说过,韩非的笔犹如医生的一把解剖刀,把社会上的种种病态一一剖开,把病痛血淋淋地暴露在你面前,使你感到心惊胆战,而他不动声色,仍是把表皮剥去,一层层把肌体中隐藏着的疾患抉发出来。(周勋初,选自《韩非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23页)

 

李泽厚在《孙老韩合说》中说,韩非的一系列论述“真可说是撕破了阶级社会人间世事中的一切温情美好的面纱”。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在这里,可以说是倒过来了:政治是军事的继续。人事关系就好像一场无情的战争,各人为着一己之利害拼命争夺,人生就是战场。从而孙子、老子那一套兵书也完全可以适用在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中。这正是韩非在思想史上的巨大业绩。韩非这一套在政治斗争中,如同《孙子兵法》在军事斗争中一样,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可行性。在两千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不是仍然有‘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之类的行为和理论吗?这一切在韩非那里早已有了淋漓尽致的说明。在后代社会的日常经验和人情世事中,为什么读韩非的书可以‘益人神智’,大抵也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去冷静地揭穿、看透那包裹着层层漂亮外衣下的冷酷事实和“世人的真面目”吧。(李泽厚《孙老韩合说》,选自《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98—99页)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法家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赤裸与尖刻都在表达着一种近乎愤怒的批判精神,然而,真正能够挣脱法家文化之锁的能有几人呢?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荀子系列∣古代中国的文字狱∣等级制度是如何催生官僚主义体系的?∣等级制度是如何体现权贵意志的? ∣等级制度为何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礼尚往来”的困境∣人应该如何去恶向善?  ∣性恶  ∣人性是恶的吗?  ∣中国人为何相信人力而不信鬼神? 荀子是一个“恶儒”吗?

庄子系列人过四十才识庄?∣天地间的大美,你感悟到了吗?  ∣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吗? ∣道家文化为何不能成为全民化宗教?∣道家文化是儒家文化的解毒剂吗? ∣庄子的爱与恨  庄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吗?∣庄子学说中活的灵魂∣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庄周梦蝶” 庄子的智慧∣无为学说中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庄子之“道”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前进方向的?∣中国人究竟有没有“原罪”意识?庄子与萨特之不同庄子的自由之路人如何成了井底之蛙?∣如何解读庄子之“道”? 世界是如何存在的?∣庄子梦境中的化蝶之美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伟大的辩论家抑或诡辩者?∣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是如何“就业”的?∣教育学说∣孟子是如何看待女人的? “天命” ∣儒家文化能够带来真正的和平吗?∣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是什么让中国古代君主的权力失去了限制?∣是什么让世代的中国人挣扎在人欲的苦海里?∣孟子的“理想国” ∣仁政学说∣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何排斥、痛恨孟子?圣人是如何“炼”成的?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人性究竟是不是善的?孟子人学体系的核心思想如何解读孟子的“良儒”情怀?

∣墨子系列∣墨学价值如何助力中华复兴大业?墨学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墨学是如何衰微的? 墨子平等思想为何是治疗传统中国社会病的一剂良药?《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哲学(史)∣∣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学不好哲学?哲学史研究的精神境界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基督教∣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中国崛起系列∣∣公元前84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30年与3000年:殷墟启示录∣中国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崛起中的中国何以能够摆脱历史“周期律”的阴影?∣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当代中国人的创造性活力 ∣中国崛起背后的基因密码 ∣中华文明的最大优势∣当下的中国为何仍然需要历史悲情意识的警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