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庄子之“道”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前进方向的?

2016-10-15 强光中 文明比较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在庄子看来,战国时代的中国可谓悲惨世界,人间地狱。显然,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走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既然走错了路,就要重新寻找。前进抑或后退?如何重建中华文明呢?

庄子清醒地认识到,人们陷入纷争、天下出现大乱的根源在于中华文明从根本上违背了的本质。庄子试图通过自己的学说将人们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再回到中华文明的元点,重新思考人类的命运。

在庄子看来,在空前混乱的社会之中,必须寻找到一种确定性的文化目标,一个全民化的统一的标准,一种人人可以参照的文化系统,这样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正是这样一个基点。

天人关系的真正主宰者,亦即文化的最高决定者。实际上,造成中华文明走入歧途的根本原因正在于的缺失——也就是说,中国式的神权过早地让位于王权,王权主导了天人关系的走向。在中国文化的创世纪,本应由神权决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却让人间的王权代替了。这样,一部分人,通常只是高居社会上层的极少数人,成了整个社会的统治者,他们获得了绝对性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并且决定了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此相应地,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也被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彻底撕裂了。

人欲是无止境的,为了争权夺利,中国社会陷入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空前混乱之中。因而,在庄子看来,只有回归到天人之间最为原始的关系之中,才能得以纠正中华文明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

庄子学说的独特性及其本质皆植根于此。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真正认识到庄子之的本质。

庄子为什么唯是从呢?

万变不离其宗,一切诉诸于。无论是一个个体,还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全人类都要回归于大道之中,一切同归于,天下统一于,从而使真正成为全民的共同意志,如同其他民族文化中的至上人格神一样,人与人之间才能拥有共同的利益区间。一切从文化发生发展的元点重新开始。如明媚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所有的人匍匐在的绝对意志之下。只有如此,天下才能出现无争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看似消极的道家学说,其实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道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华文明将有可能被改写成与印度类似的文明形式。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西汉初年,中国统治者用黄老学说治理天下,社会呈现出一派祥和的大好局面。特别地,中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没有受到皇权大一统的影响而受到摧残。而汉武帝之后的文化大一统形成之后,中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很快就受到了实质性的影响。这也足以说明,道家学说治理国家未必输于儒家学说。

无论是道家学说,还是墨家等其他学说,都是在与当时的主流文化相斗争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庄子学说绝不是偶然产生的思想,而是基于中华文明的实际发展而来的,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身就是对于王权专制主义下的强权暴政的反映。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思考,需要反思中华文明,需要寻找中国崛起的软实力。其实,当我们回到春秋战国时代,回到诸子百家论战的那些论题中,答案也许古已有之

 

庄子学说的核心正在于。庄子之所以如此强调,其目的是为了修补中华文明历史演进过程中被破坏了的天人关系,重新恢复世界的秩序。

 

夫道,渊乎其居也,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远,各有其具。(《庄子·天地》)

 

这段话的意思是,道,居处沉寂犹如幽静的深渊,运动中澄澈如清流。金与石没有它的配合,也将无从鸣响。所以,金与石可以发出声音,不敲则不响。除了道,还有什么能够对万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浩荡伟大啊!不知不觉地出现,无声无息地行动,万物都跟随着他走!这就是称之为实现了天赋本性的人。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却能见到光明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到万窍唱和的共鸣。所以,在无比深远之处,却能化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之中,却能产生精神。道与万物相接,虚寂却能满足万物的需求,变化无常却能成为万物的归宿。无论是大还是小,是长还是短,是高还是远,都能各得其宜。


庄子认为,道有天道、人道之分,天道虽然无为但却主宰了人道,不明白大道的人是悲哀的。

 

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

 

这段话的意思是,万物不需要过度地有所作为,但是本身又不能不有所作为。不明白自然的人,也就不能保持纯真的天赋本性;不能觉悟大道的人,没有任何作为可以行得通。不明白大道的人,真是可悲啊!什么叫做道?有天道,有人道。无所作为却处于崇高地位的,是天道;有所作为而劳累不堪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处于服从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差距实在太远,不可不分辨清楚。

天地虽然广大,其变化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天人关系之间,庄子强调的是一以贯之的。领悟了,才能了解世界的本质,才能有所成就。

 

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庄子·天地》)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与天相通的,是道;与地相通的,是德;在万物中运作的,是义;治理百姓所要做的,是事;才干有所专精的,是技。技要合于事,事要合于义,义要合于德,德要合于道,道要合于天。所以说:古时候养育天下百姓的人,无所追求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行变化发展,深沉宁寂而人心安定。《记》这本书上说:通晓大道这个根本,万事都能有所成就,无心于获取,鬼神也会佩服。

人与道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庄子认为,道像阳光、空气、水一样哺育着人类,人处于世界之中,每个人都应该领悟道,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道相对应。这样,每一个从自私自利的洞穴中走出来的人,就会拥有共同的意志与前进的方向,就能相忘于道术之中,世界自然就能平静安定下来。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这段话的意思是,鱼在水中相处合适,人在道中相处合适。在水中相处合适的鱼,游动于水池中就能得到充足的给养;在道中相处合适的人,漠然无所作为就能做到心性安定。所以说,鱼在江湖中可以互相忘记,人在道术中可以互相忘记。

如此解读庄子之,似乎令人费解。其实只要想一想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人治法治问题就能大致找到答案。人治代表着王权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王权专制主义社会制度下的法治源于王法;而天(道)治则代表着全民化的社会政治治理模式,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下的法治能够最大限度地来源于天(道),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全民化的共同意志。因而,天(道)治人治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没有了天(道)的绝对权威,中国政治只能陷入王权专制主义制度下的人治的循环往复之中。由此理解庄子之,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了。

好文章,靠人气!欢迎双击、添加、关注“文明比较”公众号!欢迎转发本公众号文章!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还有更多文章,您可能还会喜欢……       

庄子系列∣中国人究竟有没有“原罪”意识?人类逍遥自在的“无何有之乡”究竟在哪里?——庄子与萨特之不同人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庄子的自由之路世界这么大,你为何却成了井底之蛙?∣如何解读庄子之“道”?∣揭开大千世界如何存在的神秘面纱——庄子如是说∣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何而沉醉于庄子梦境中的化蝶之美?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战国时代“博士生”与“农民工”之间的较量?∣孟子——伟大的辩论家抑或诡辩者?∣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是如何“就业”的?∣中国古代教育的总病根出自哪里?∣孟子是如何看待女人的?∣人究竟有没有“天命”?∣儒家文化能够带来真正的和平吗?∣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是什么让中国古代君主的权力失去了限制?∣是什么让世代的中国人挣扎在人欲的苦海里?∣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什么?∣仁政为何是古代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政治梦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何排斥、痛恨孟子?孝何以成为儒家文化的两大根基之一?圣人是如何“炼”成的?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人性究竟是不是善的?孟子人学体系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如何解读孟子的“良儒”情怀?

∣墨子系列∣墨学价值如何助力中华复兴大业?墨学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墨子平等思想为何是治疗传统中国社会病的一剂良药?《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其他∣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学不好哲学?哲学史研究的精神境界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