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人类逍遥自在的“无何有之乡”究竟在哪里?——庄子与萨特之不同

2016-10-13 强光中 文明比较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常常有人将庄子与萨特(1905一1980)相比,比较最多的就是他们所提出的绝对自由的概念。那么,庄子和萨特在自由观上究竟有没有可比性呢?正如同庄子是古代东方哲学家,而萨特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一样,他们的绝对自由观念从本质上说是根本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在关于他们绝对自由观念的对比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庄子哲学乃至道家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本体论概念内涵之不同

 

同是绝对自由的哲学概念,它们同样来源于最高的存在本体,但概念内涵却是完全相反的。在庄子学说中,先天地而生的道是贯穿于庄子哲学的核心,人获得绝对自由的前提就是得道。而人识道、悟道、得道的过程就是丧失主体存在的独立性与确定性的过程。因而,庄子的绝对自由是一种近于无主体的神游,即人与存在的最高本体——道的绝对同一。个体意志同于大道,人得到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但个体存在的阵地却沦陷于绝对存在——客观意义上的自在之物当中。从本质上说,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过程,就是放弃人的自为存在的过程。人只剩下了精神上的神游,而现实中实体存在的人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丧失了肉体上的自为能力。虽然庄子的自由观念可以摆脱社会因素的束缚,主张不与官方的权贵势力合作,获得了相对意义上的社会自由,但这也是以放弃其自身的自为能力为前提的。

庄子式的绝对自由就是要个体意志无限回归到客观意义上的自在之物本身。同样是怀疑论、不可知论、否定论者,萨特却走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上——人的意志就是要超越客观意义上的自在之物,个体的自为存在作为意志的存在物,所拥有的自由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对于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完全相反意义上的肯定与否定,正是庄子与萨特绝对自由观念的根本区别点。庄子所肯定的,就是萨特所要否定的;庄子所有否定的,就是萨特所要肯定的。

萨特的绝对自由观念建立在他对存在的自在规律性彻底否定的基础上。

 

存在是不必要的。存在就是在那儿,这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东西出现着,彼此相逐相逢,但人们永远不能解释它们 .......这公园,这城市,以及我本身,一切都是无谓的。当意识到这些时,心里就翻腾,一切都在你面前浮动起来,于是你就想呕吐,这就是恶心,这就是那些混蛋们企图用他们的法权思想掩盖的东西,这是多么可怜的谎言啊!任何人也没有这个权利,混蛋们象其他人一样,完全是无谓的。(《萨特研究》,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318页。)

 

在萨特看来,存在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没有必然性。存在的定义本身向人们揭示了其原始的偶然性。

 

我知道我早已找到生存的答案,我的恶心的答案。事实上,后来我能知道的一切,都归结为这种根本的荒谬。(《萨特研究》,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332页。)

 

  绝对自由观念的来源是什么?一切都是纯粹偶然的,一切都是荒谬的,那么,又有什么能够限制人的自由权利呢?

萨特哲学否定了命定的一切,“存在”呈现出完全“虚无”的状态。于是,“绝对自由”并不需要任何庄子式先天地而生的“道”。萨特的绝对自由是“绝对”的。

那么,庄子与萨特自由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呢?

庄子过分强调人作为自为的意志存在与自在存在的同一性,而在萨特哲学里,正表现为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之间的异化。

在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下萨特的剧本《苍蝇》中的一段话——通过这段台词,可以清晰地看出萨特对于宇宙本体的根本立场。假如我们把朱庇特当作自在的存在或代表世界的绝对本体, 而俄瑞斯忒斯代表了自为存在的话,这种关系就再也明显不过了。

 

……

朱庇特      你这厚颜无耻的恶鬼,我不是你的王,那么是谁创造了你?

俄瑞斯忒斯  是你,但是你不该创造一个自由的我。

朱庇特      我给予你自由是要你为我服务。

俄瑞斯忒斯  这倒有可能,但这自由却转而反对起你来了。不论你我,都对此无能为力。

……

俄瑞斯忒斯   我既不是主人,也不是奴隶,朱庇特。我就是我的自由!你刚创造我来,我就不属于你的了。

……

(《萨特研究》,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46页。)

 

庄子所强调的同一性问题在萨特的哲学中形同虚设,自在的存在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也就是说,对于这种纯粹抽象的同一性,对于绝对本体的客观性,他一刻也没有尊重过。宇宙的无限性,客观实在性完全为主体的有限性、主观自为性所吞噬、消融。这就是萨特自在与自为理论的根本实质。

 

(二)实现方式之不同

 

从实现方式上看,庄子的绝对自由观念是消极的、被动的,而萨特的绝对自由观念却是积极的、主动的。

萨特式的绝对自由观念是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相异化的结果,在存在的绝对性的沦陷中,主体超然独立于存在所丧失的阵地之上。人作为具有自为意志的存在体,得到了自由本身,主体是鲜活的存在者。

庄子在哲学的推论中得到了绝对自由,但完全失去了人本身,完全失去了人在现实中与自然、社会相斗争的阵地。庄子把人生的困境描述得十分详尽,人无论对于自然界,还是人与人类社会,以及人本身,其间的斗争都违反了道的本质。人只有得道才能彻底解脱。显然,庄子式的得道,其实只是得到精神意义上虚假的自由,放弃了人在现实世界里追求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超越意志,亦可认为是放弃了自我的独立性,失去了人在现实世界的自由。

关于人的自由,萨特提出了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不同于在世间事物那里的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因此我们称为自由的东西是不可能区别于“人的实在”之存在的。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为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存在与虚无》,[法]让—保尔·萨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56页。)

 

这一命题堪称萨特存在主义理念的核心,在这里,萨特所指的“存在”意指“人的存在”,即人的自然存在先于人的社会本质而存在。对于社会个体来说,个人的社会本质并非是与生俱来的。

在萨特看来,事物首先存在着,然后人们才去规定它的本质。比如某物之所以是一张桌子,就是因为人可以在它上面看书、写字、吃饭;在另一种情况下,它也可能作为一堆柴禾,或一种武器。所以事物的本质都是后置于它的存在,并且是人赋予它的。

  人自身也是如此——人首先存在着,没有什么本质预先规定着一个人,因此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但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形成自己的本质。人能做出什么,人就是什么。人做出多少,人就能实现多少。萨特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自己创造自己。

萨特从对绝对自由的推论中使人们获得了自由,找到了人本身。萨特认为自为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特别是在纳粹的烽火把萨特“孤独”的外衣烧成灰烬,破灭了他“独善其身”的幻梦之后,萨特终于从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中爬了出来。不幸的战争经历,让萨特的哲学思维更加成熟,使他变得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热爱自由,毕生都在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自由成了萨特哲学的主调。

庄子描述的人在精神境界上的绝对自由是远离现实世界的,自由是纯粹空虚的,人不能独立地创造自己的现实生活,甚至不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思想能够征服别人,而道家思想则征服了自己。

  什么是“坐忘”?进入了“坐忘”境界的人还具备人的本质吗?什么样的人才能“坐忘”呢?

  完全征服自己的人,也就是完全丧失自己的人!一方面他控诉了人的本质遭受异化的自然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哲学本身也起到异化人的本质的作用。自由走向了它的反面,自由否定了自由本身。

知识分子因为富有知识而应该受人尊重的,但被老庄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分子往往却成了脱离百姓生活并被人民群众所唾弃的特殊人群。这里不妨举一例说明。笔者记忆中曾经有一位生活于40多年前的信奉道家思想的乡村“隐者”,他一生未娶,不会劳动,也没有任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行为。村里的人们没有人拿他当回事,连我们这样的孩子也学会了取笑他。他住在类似于猪棚般的低矮茅草房里,全部家当除了一张床之外,便是和他生命一样重要的古书了。知识是仅仅属于他的私人财产,他从来也不知道如何与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民兄弟们共享。实际上,在农民兄弟们的眼中,他已经被归入精神异常者之流,甚至于不少父母私下里教育自己的子女千万别和他一样没出息。作为乡村隐者,也许他自认为自己是“真人”、“神人”、“至人”,不食人间烟火,但绝大多数村民却把他视为痛苦的象征。

庄子与萨特的绝对自由观分别代表着中西两大文明的本质特色,从中反映了族群社会结构的根本差异。以绝对自由为旗帜的萨特哲学在反对西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独断论式本体论的道路上走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其无节制的个体主义意识发展到完全意义上的极端,它分明是古希腊海盗式英雄主义逻辑在理性领域的代表。极端个人主义意识最终体现了反族群本体——反人类的思想倾向。萨特文学作品中表达的哲学主题,如以洛根丁为代表的“哲学人”在享受绝对自由的同时,却最终陷入了无法抑制的诸如恶心、焦灼、烦恼等人生困境之中,自由走向了它的反面,绝对自由的洛根丁最终失去了人类的家园,反而被自由所深深伤害。相反,庄子所塑造的“哲学人”则是“天人合一”的,人在逃离世俗社会、丧失主体意志的终极状态下获得了绝对自由,这种自由非常近似于印度式的宗教信仰。

也许,庄子与萨特绝对自由观念下的“哲学人”是完全可以坐在一起交流一番,他们可以相互以对方的思想入“药”,当两者“中和”为一体时,他们思想之中的“毒素”就可以消除了。

 

(三)思维层次之不同

 

庄子与萨特在理论思维的层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庄子与萨特相距2200余年,前者处于人类文明的开创期,而后者则处于现代人类文明的成熟期。庄子探索世界本原的方式属于反思前的我思哲学,是一种感性的直观认识与理性的直觉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庄子学说在思维层次上含有人类原始思维的特性,如万物有灵论等低级思维方式在庄子哲学中比比皆是。庄子哲学中经常混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常常滑向相对主义的泥坑。当然,庄子哲学思维主要是通过寓言等形式来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哲学思想通过文学的形象思维表达出来。其哲学并非标准形态的哲学,而是文学化的哲学,这一点倒是与尼采哲学的风格十分相似。

萨特的哲学是反思后的我思哲学,其哲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性。萨特哲学是以西方2000多年哲学史的积淀作为其哲学思维背景的,是非常成熟的哲学思维。萨特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其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同样对西方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文学与哲学是迥然分开的——文学就是文学,哲学就是哲学。当然,古代东方与现代西方进行哲学思维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古代的庄子很难做到把文学与哲学分得那么开。

从哲学思维的阶段上来划分,庄子的本体论哲学相当于思维领域里的意义联结与逻辑联结两个层次,而萨特的本体论哲学则相当于思维领域里的秩序联结与制度联结两个层次。

庄子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必须以道为师。作为世界存在的本原与本质的道如同一座高山,是无法翻越的,人只能仰望这座高山,人何必要自寻烦恼地攀越这座大山呢?而萨特作为现代西方哲学家,他能够站在一代又一代西方哲学大师的肩膀上,在理性主义的演绎中翻越了这座高山。虽然那座高山的存在是同样的“虚无”,庄子所看到的是上山前的景象,而萨特看到的则是下山后的景象,两者同样具有本质的区别。

通俗地说,庄子看到的上帝(道)是活着的,具有无边的法力,人必须完全依靠它才能得到自由;萨特看到的上帝(存在)是死了的,人必须摆脱它的法力才能得到自由。

 

(四)时代背景之不同

 

庄子和萨特虽然同是反政府主义者或是无政府主义者,但他们的社会行为的结果仍是大相径庭。

  庄子哲学侧重于个体自救,认为得道就是为了救已,而不是为了救世。身处战国乱世,任何哲学家都必须回答如何治世的问题,庄子也不例外。庄子以《应帝王》回答了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他认为圣人之治并不在于治外,而在于治内。统治者要把治世与治己相结合,得道与救世相结合。他大谈老子的无为思想,以无为为治世之道,而且以无为为帝王之德。庄子哲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只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只能让人民更加顺从统治者的意志。

  萨特是一位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直至晚年,他还重申他骨子里没有改变,“始终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他非常看重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独立精神和人格尊严。他以存在主义大师的形象凛然存在于法国乃至世界的政坛。他的精神是绝对自由的,绝对自由就是他批判法国政治乃至世界政治的有力武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曾有人向戴高乐总统建议,将猛烈抨击政府的萨特投进监狱,戴高乐回答说,人们并没有把伏尔泰投进监狱!萨特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名望都给他招来了无数的批评、责备乃至污蔑和辱骂。他承受着这一切,承受着人们强加给他的仇恨。无论萨特生前或死后,他都有许多的对手。但这并不妨碍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萨特的无政府主义时代。即使是今天,法国人仍然感受到他的思想对于法国政治的影响,萨特似乎还活着,并且还在发表着超然于世的观点。

  从庄子与萨特所生活的时代,从他们思想根源的分析中,也会感到明显的不同。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一生曾经历过无数次战乱与灾荒。那时,诸侯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淮河流域每隔三至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大洪水。洪水冲决堤坝,一泻千里,农民们辛勤耕种的庄稼连同村庄、道路顷刻间陷入一片汪洋之中。洪水过后,农民们曾经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已荡然无存,却留下了瘟疫的大规模流行。农民被迫离开家乡,四处乞讨,沦为流民。

  谁能左右洪水这种源自上天的力量?一边是饿馑枕道,一边却是血流成河。庄子布衣弊履,如“真人”一般来到苦难的人们中间,痛苦地哀叹道:

  “回到无何有之乡吧!

萨特生活在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他被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且不幸成了德国纳粹的战俘。在集中营里,萨特随时可能丧失生命,可是究竟是谁赋予了德国士兵那样的权力,可以轻易地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呢?战争带给萨特的创伤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战后,在自由的阳光照耀下,人们再也感觉不到曾经对准自己的枪口的存在。自由是多么美好!自由,不正是存在的曙光吗?孤独的萨特一辈子都献给了自由的事业。自由成了他人生的尺度,看待世界的尺度。萨特成了自由的象征。  

萨特离开我们了吗?直至今天,人们依然爱着萨特,他不正是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吗?萨特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上帝不是死了,上帝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好文章,靠人气!欢迎双击、添加、关注“文明比较”公众号!欢迎转发本公众号文章!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还有更多文章,您可能还会喜欢……       

    

庄子系列人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庄子的自由之路世界这么大,你为何却成了井底之蛙?如何解读庄子之“道”?∣揭开大千世界如何存在的神秘面纱——庄子如是说∣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何而沉醉于庄子梦境中的化蝶之美?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战国时代“博士生”与“农民工”之间的较量?∣孟子——伟大的辩论家抑或诡辩者?∣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是如何“就业”的?∣中国古代教育的总病根出自哪里?∣孟子是如何看待女人的?∣人究竟有没有“天命”?∣儒家文化能够带来真正的和平吗?∣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是什么让中国古代君主的权力失去了限制?∣是什么让世代的中国人挣扎在人欲的苦海里?∣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什么?∣仁政为何是古代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政治梦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何排斥、痛恨孟子?孝何以成为儒家文化的两大根基之一?圣人是如何“炼”成的?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人性究竟是不是善的?孟子人学体系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如何解读孟子的“良儒”情怀?

∣墨子系列∣墨学价值如何助力中华复兴大业?墨学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墨子平等思想为何是治疗传统中国社会病的一剂良药?《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其他∣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学不好哲学?哲学史研究的精神境界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