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光中∣构建全球史观下的大思想史:哲学史领域的文明话语权之争

2016-10-23 强光中 文明比较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在'2016安徽省哲学学会年会暨“哲学与发展理念”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



这次我提交的论文是《印度佛教哲学初探》这篇文章,其实我对佛教哲学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但我觉得佛教哲学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文明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三大文明的共同交集,代表着人类逻辑思维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对于佛教文明,我们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历史定位呢?

佛教哲学是欧亚大陆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重要意义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提起佛教,人们总是易于将它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佛教哲学来说是极不公正的。关于佛教文明、佛教哲学的诸多概念、逻辑、思想问题,我在提交年会的文章中已经写到了一些,我所做的工作相当于以现代的哲学语境来翻译佛教哲学中的一些概念、逻辑和思想。我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人类的各种学问都是相通的,而佛教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座桥梁——佛教哲学为欧亚大陆哲学史,甚至从更广的角度来说,为整个人类文明架设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当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时,很多学问如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之间是天各一方的,而现在有了这座桥,它们都连到了一起,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十分兴奋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它重新确立了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文明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总体上说,人类思维领域经历了三次抽象一次抽象是神学逻辑和符号逻辑上的抽象,人类思维水平实现了从意义联结向逻辑联结的转向;二次抽象是神学本体论和哲学本体论的抽象,以犹太教等三大一神教为标志的宗教文明是神学本体论的抽象,以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佛教哲学等)是哲学本体论的抽象;三次抽象是近现代西方哲学在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吸收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佛教哲学等)等哲学本体论的优秀成果,实现了纯粹理性上的飞跃,其主要标志是理性逻辑与神学逻辑、符号逻辑彻底地分道扬镳,从而实现了以自身为目的的纯逻辑思维的重大转向。


纵观西方文明发展史,其思维领域每一阶段的变革都离不开东方文明优秀元素的介入。在一次抽象过程中,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甚至包括印度文明中的有关元素都曾影响到古希腊罗马文明特质的形成;在二次抽象过程中,基督教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理性思维潜藏在基督教经院哲学中;在三次抽象过程中,来自中华文明的自然神论或无神论、印度文明中的佛教哲学等都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走向,带来了持久的哲学革命。从一个相反的意义上来说,中国和印度的古代学说很难称得上是(标准形态的)哲学,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实现西方式的第三次抽象。

实际上,自笛卡尔以来的西方认识论哲学路线,直到现代西方哲学中各种形式的先验主义哲学,首先是受到佛教哲学的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佛教哲学,就难以自行产生近代以来的西方认识论哲学路线。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为佛教哲学鸣冤叫屈——佛教哲学仿佛是个小姑娘,在印度长大成人,到了中国成了媳妇,被中国婆婆改造了;到了西方生了孩子,却连个名分也没有。其次,西方哲学还受到了中国本土以道家哲学为代表的自然神论、无神论学说的深刻影响,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如同中国的“道”)以及预定和谐说(“天人合一论”)。中国哲学对于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近现代西方的政治革命,其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不过,这种局面终究是要被打破的,这涉及到文明话语权之争的问题。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人将有机会和能力在今后的岁月里从容地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高兴地看到,现代西方也有一些历史学家不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错误,正如汤因比所说的那样——

 

发现和探究人类精神中意识之下的深层部分的工作,在西方的历史还不那么久,弗洛伊德一代是开端。然而在印度,佛陀以及和他同时代的印度教徒们早已率先开始了探索。这先于弗洛伊德,至少是2400年前的事情了。近代西方探究并征服潜在意识的尝试还未跨出幼稚的初期阶段,而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却长期不断地进行了探索,进步的幅度也远在西方之上。在这个领域里,有许多经验,西方人必须向印度人和东亚人学习。我以前通过著书和论文,曾再三再四地要使西方的读者注意到这个历史事实。我希望这样做能有助于使现代西方人动摇并抛弃一个滑稽透顶的错误信念——现代西欧文明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其他文明而达到了顶峰。这是我毕生努力的一部分。(《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英]阿诺德·汤因比、[日]池田大作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18页。)

好文章,靠人气!欢迎双击、添加、关注“文明比较”公众号!欢迎转发本公众号文章!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还有更多文章,您可能还会喜欢……       

庄子系列∣庄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吗?∣庄子学说中活的灵魂是什么?∣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庄周梦蝶”——千古一梦为哪般?∣庄子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智慧?∣中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做一只温顺的羊与做一只凶恶的狼,哪一种选择更好?∣庄子之“道”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前进方向的?∣中国人究竟有没有“原罪”意识?人类逍遥自在的“无何有之乡”究竟在哪里?——庄子与萨特之不同人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庄子的自由之路世界这么大,你为何却成了井底之蛙?∣如何解读庄子之“道”?∣揭开大千世界如何存在的神秘面纱——庄子如是说∣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何而沉醉于庄子梦境中的化蝶之美?

∣孟子系列∣儒墨争鸣:战国时代“博士生”与“农民工”之间的较量?∣孟子——伟大的辩论家抑或诡辩者?∣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是如何“就业”的?∣中国古代教育的总病根出自哪里?∣孟子是如何看待女人的?∣人究竟有没有“天命”?∣儒家文化能够带来真正的和平吗?∣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潜规则的泛滥?∣是什么让中国古代君主的权力失去了限制?∣是什么让世代的中国人挣扎在人欲的苦海里?∣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什么?∣仁政为何是古代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政治梦想?∣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何排斥、痛恨孟子?孝何以成为儒家文化的两大根基之一?圣人是如何“炼”成的?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人性究竟是不是善的?孟子人学体系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如何解读孟子的“良儒”情怀?

∣墨子系列∣墨学价值如何助力中华复兴大业?墨学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墨学是如何衰微的?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墨子平等思想为何是治疗传统中国社会病的一剂良药?《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其他∣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学不好哲学?哲学史研究的精神境界当下国人历史意识中究竟缺乏了什么”元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