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演纪要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
2020年5月6日,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发表了《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记忆与建构》的线上演讲,这也是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举办的“福州大学社会学空中讲堂——旗山群学特别论坛”第一讲。
在本次讲演中,周晓虹教授从他率领的团队正在推进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的研究计划出发,对口述历史与社会记忆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概要地说,口述历史是个体生命历程独特的再现方式,它不是单纯的个体经验的简单累加,而因为个人的社会存在而具备了超越个体经验的属性;而作为集体记忆的表征形式之一,口述历史还受到个体遭遇不同社会事件时的生命节点的影响。
目前,周晓虹教授领衔的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正在举办以新中国劳模和女兵为访谈对象的“2020口述历史征文大赛暨口述史研习营”,邀请所有立志用自己的长辈及亲朋好友的个人生活史为共和国宏大的历史画卷补齐一角的朋友,欢迎参加。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即报名。▽
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记忆与建构
讲演 | 周晓虹
整理 | 蔡子扬
本文系周晓虹教授讲演纪要,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蔡子扬整理,未经讲演人审阅。同名论文可参考:《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口述历史的发轫与流行,既与英国社会史学提倡的“自下而上”的史学转型有关,同时也得益于现代设备和数字技术为我们带来的种种研究便利。口述史对传统史学的颠覆和修正,体现在为长久以来被排斥在正统历史叙述之外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有意义的叙事空间。他们的体验得以补充和修正传统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也提供了一种表达个体意见、感受乃至不满的渠道。宽泛地说,新中国前期“忆苦思甜”或者编撰“新四史”的实践,都能被称作口述历史的一种尝试。
生命历程的概念源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曼海姆将经历同一历史事件的群体做“代单位”的处理、《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对生活史和生命历程概念的引入,都成为生命历程传统的学术资源。在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这一里程碑性的著作中,这个传统得到发扬。埃尔德将“生命历程”界定为“一种社会界定的并按年龄分级的事件和角色模式,这种模式受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迁的影响”。他对生于大萧条期间孩子们生命历程的纵向研究,考察了个人生涯和历史在特定社会中的交织。在生命历程分析中,“转折点”和“轨迹”两个概念分别表示重大事件导致的人生转折以及这种转折带来的持久影响。例如,支援三线建设或者恢复高考都属于对生命历程造成重大影响的转折事件,而亲历者之后的人生就因为这些事件的持续作用而重新定向。
△
周晓虹在讲演中
口述史资料因回忆的真实性问题受到诸多批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说明口述史以及借此呈现出的集体记忆的合法性。
从建构主义的立场看,口述史体现的个人经验的主观性属于心理层面的真实,它反映了个人在社会表征和个体认同的作用下,理解并为自己的生命历程赋予意义的方式。
而口述史呈现的客观性,首先体现为口述史资料和传统史料一样都经历了选择、修饰、裁剪乃至扭曲的过程。进一步说,作为一种集体表征的口述史一经生成,就成为了一种具有传承性和突生性的社会实在。这种突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在社会结构和与他人的关系影响下形成的生命历程受到社会的建构;叙述和回忆的过程受到社会提供的框架或模式的制约;叙述者立足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回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现实重构的过去。
△
周晓虹访谈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生命历程的视角从时间向度考察口述历史的社会属性。
首先,转折点的概念呈现出个人生活史中的断裂性事件,这些事件被亲历者反复铺陈和强调,以至于构成了他们一生荣辱的重要标志。在对洛阳“一拖”亲历者的访谈中,他们无一不详细描述当时动员、培训、开工仪式乃至苏联专家的生活喜好之类的细节,这种强调正体现出来到“一拖”这一关键事件在他们生命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们还应强调,同一年龄段的、具有类似经历的“代单位”中的不同个体具有类似的群体意识,这使得集体记忆具有鲜明的代际差异。最早投身社会学恢复重建的77、78级学人,因为改革开放提供的生活机遇而对这一历史事件抱有高度的肯定态度,观点相比同龄人也更加开放。
进一步说,在不同的生命时点做出的回忆和叙述,会因为自身年龄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而呈现出不同的叙述意愿和风格。年长者通常都是口述史访谈的最佳人选,这不仅因为较长的生命跨度带来了经验的丰富与饱满,还在于个体的终极思考使得通过叙述激活过去、维持认同的任务更加紧迫。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史学家的使命,就在于帮助大众复述并重构生命其生活事件的历史意义。
福州大学2020年社会学空中讲堂
更多讲演欢迎参加
▽
梁漱溟纪念特别讲演 | 《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 | 《谢辰生口述》新书分享会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千古聚讼《兰亭序》| 对话舒国治 | 对话叶兆言 | 周文重大使讲演 | 五作家文学冷餐会 | 博物馆史对话 | 晚年柳诒徵 | 程章灿谈胡小石 | 民国知识人 | 王笛《袍哥》新书分享会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婚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叶圣陶孙女回忆姑苏叶氏文学世家 | 孙中兴谈爱情 | 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社会心理学会云南暑期班 | 杨国枢先生追思会 | 郑小悠:年羹尧之死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高欢藏品展特别活动 | 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新书对话会 | 2018共读南京之《南京城市史》| 中国首部书店话剧 | 四姝昆曲雅集 | 徐新对话刘成 |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琦教授品读百年越南 | 福克《两性》新书分享会 | 社会学十位长江学者聚首贵阳 |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之美系列讲演 | 谷岳南京分享会 | 谢宇教授系列讲演 | 对话: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精神 | 周志文《论语讲析》新书分享会 | “双十一”消费魔咒特别论坛 | 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特别论坛 | 茶叶:中国与世界 | 大学教授对话著名作家:中小学作文改怎么写? | 文学名刊主编南京见面会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五十讲》| 青年作家费滢《东课楼经变》新书分享会 | 仰之弥高:20世纪中国画八大家特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