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一篇给孩子梳理好!


通假字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 。(《马说》)


“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  (《山市》) 

“乌”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7、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8、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9、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0、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1、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2、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3、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4、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常见文言虚词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之”作动词,“到”。 

例句:送孟浩然之广陵。    


3、“之”作结构助词,“的”。            

例句: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例句:欲知其轻重。

这里的“其”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 


3、温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见的语气词】 


 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

也,语气词“呀”。


2、谬矣。

矣,语气词“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语气词“吗”。



古文翻译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 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 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 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我是梅子老师,我专注于小学教育!


近期热点分享:

每日一字No.1~No.10 | 辟

【每日一字】No.11 ~No.20 | 颦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完整版 | 提前备课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完整版 | 提前备课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高清教材定稿版课本新鲜出炉啦!

【暑期预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

【暑期预习】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

【暑期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盘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

【文言文解读】之一:《论语》十一则(附译文)

【文言文解读】之二:学弈·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解读】之三:矛与盾·郑人买履

【文言文解读】之四:掩耳盗铃·杨氏之子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五):关尹子教射•画蛇添足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六):精卫填海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七):伯牙绝弦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八):揠苗助长·滥竽充数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九):鹬蚌相争·截竿入城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孟母三迁·曾子杀彘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一):常羊学射·次非杀蛟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二):高阳应造屋·竭泽而渔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三):功名·目贵明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四):自知之明·对牛弹琴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五):鳝救婢·铁杵磨针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六):画蛇添足·凿壁偷光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七):守株待兔·疑人偷斧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八):伯乐相马·对牛弹琴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十九):望梅止渴·叶公好龙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朝三暮四·狐假虎威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一):名落孙山·画龙点睛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二):一箭双雕 ·自相矛盾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三):草木皆兵·朝三暮四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五):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六):江郎才尽·自相矛盾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七):郑人买履·熟能生巧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八):惊弓之鸟·按图索骥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二十九):黄香温席·鹦鹉灭火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犬救幼女·陆绩怀橘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一):孙泰·文徵明习字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二):智犬破案·狂泉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三):愚人食盐 ·水滴石穿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四):盗牛·雏燕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三十五):尔辈亦鹰犬·关羽刮骨疗毒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梅子老师的教育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