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新四化研究:华为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

佐思汽研 佐思汽车研究 2022-04-26

2020年北京车展,华为各项汽车产品纷纷亮相,新四化布局逐渐清晰。

 

一般认为,华为汽车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将是博世。


华为汽车业务与博世差距巨大


佐思汽研选择了41项新四化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估博世、华为、百度、WAYMO作为新四化供应商的能力。



从最终得分可以看出,博世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博世已有30000名软件工程师的配备,并且2019-2022年间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将投资40亿欧元,自动驾驶工程师人数从2019年的2000人上升至4000人。可以预测博世的新四化供应商领头羊地位,在五年之内仍然是难以撼动的。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新兴造车企业四强,硬件上选择博世,软件和应用生态则已站队BAT。

 

国内传统造车企业中,上汽、长城、吉利、比亚迪等都在成立自己的智能网联子公司,试图将核心系统开发(如域控制器、底层和中间层软件等)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实上,传统造车企业对核心系统开发的介入,也在压缩传统Tier1的生存空间。传统Tier1正在大变革的时代寻求新的定位。大多数国内Tier1已经陷入亏损,前景迷茫。

 

惨烈的竞争之下,传统OEM都在寻求快速转型之道。某个Tier1一旦摸索出成功案例,会很快获得其他车厂的类似订单。譬如德赛西威的多屏座舱方案在理想汽车获得成功后,又很快获得来自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的多屏座舱订单。

 

华为虽然产品线比较齐全,但是除了T-BOX、V2X、MDC平台等少数领域外,大多数产品缺乏规模量产案例。华为也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门槛很高,也做出了六年不盈利的长期战略。

 

华为的现实对手是BAT


无论从客户关系、技术积累、研发投入、产品覆盖、量产经验等各方面,华为和博世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华为现阶段还不是博世的竞争对手。

 

华为和BAT一样,目前只能算是主流乘用车OEM的外围供应商,主要的量产合作依然在座舱和车联网领域。

 

在华为和BAT等国内厂商的推动下,中国市场的座舱和车联网技术应用已经领先国外2-3年。以此为突破口,华为和BAT正成为智能汽车的“增量”供应商。

 

由于中国更注重车路协同的发展路线,围绕智能交通、智慧化道路等衍生出路侧感知和决策的巨大市场。既然在车端感知决策无法和博世等直接竞争,那么从路侧感知决策获得足够的经验后,切入车端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华为近几年的现实对手是BAT、海康威视等车路协同的深度参与者。


华为如何胜出


参考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竞争历程,可以预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多数初创公司和二线Tier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将实现少数几家(可能是3-5家)智能汽车计算平台的寡头化竞争格局。计算平台寡头化之后,将导致零部件的标准化和即插即用化,以及软件应用生态的繁荣。

 

华为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最终的赢家之一,并且在自动驾驶集成企业和商用车车企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基于华为MDC平台,Momenta、禾多科技在乘用车领域打造了HWP、AVP等解决方案;希迪智驾打造了智能重卡解决方案,新石器打造了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元戎启行打造了港口集卡解决方案,踏歌智行和慧拓打造了无人矿卡解决方案。

 

2019年年初,宇通客车与华为签署合作备忘录,结合华为的MDC技术,及宇通在客车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打造客车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2019年4月,福田开启与华为的合作。福田汽车和华为将共同面向量产车型(包含重卡、中卡、轻卡、皮卡、客车和VAN),打造可量产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2019年5月,一汽解放与华为签署协议,双方将在5G使能车联网、智能驾驶、融合通信、云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2019年6月,江铃集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面向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布局电动化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

 

2020年7月,宇通集团与华为签约合作,双方将在车联网平台研发、智能驾驶、新能源、智慧公交、智能环卫车等领域展开业务合作,共同推进几大商用车场景的项目落地。

 

总体而言,华为汽车业务近几年的发展路线将是农村包围城市:主要通过扶持生态伙伴大量采用MDC平台,依靠5G和C-V2X技术的空中支援,依靠政府示范项目的演练,依靠1+8+N的全场景战略支持,让客户感受到华为计算平台和生态全面优于其他计算平台。

 

华为需要率先在商用车和专用车领域获得成功,再全力扶持2-3家本土乘用车OEM(譬如北汽和比亚迪)获得不错的销量后,就有望进入主流乘用车OEM的核心供应商行列。获得多家主流乘用车OEM的认可后,华为MDC才能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智能汽车计算平台之一。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8年。

 

《2020年华为汽车新四化布局研究报告》目录

01

华为汽车业务总体布局

1.1 华为公司简介

1.2 华为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

1.3 华为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战略规划

1.4 华为智能汽车产品布局和合作伙伴

1.5 华为聚焦数字化平台基础要素

1.6 华为计算与通信架构

1.7  CCA和三个域控制平台

1.8 华为跨域集成软件框架和三大车载操作系统

1.9 华为车控OS

1.9 华为智能网联汽车合作伙伴

1.10 华为汽车应用成功案例


02

华为车联网、云服务和座舱布局

2.1 Hicar简介

2.2 Hicar的4S和开放策略

2.3 Hicar区别于互联1.0的屏幕投射方案

2.4 Hicar比CarPlay强大之处

2.5 Hicar搭载情况

2.6 自动驾驶云服务

2.7 高精地图和车联网云服务

2.8 三电云服务和V2X云服务

2.9 华为CDC智能座舱平台

2.10 华为5G智能座舱

2.11 华为4.5G LTE-V车载终端

2.12 华为以太网关

2.13 华为车机模组及智能座舱开发平台

2.14 华为超低反显示屏

2.15 华为智能座舱高清摄像头、座舱麦克风阵列模组


03

华为自动驾驶布局

3.1 华为ADS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3.2 华为自动驾驶路径:按照场景划分


3.3 华为MDC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3.3.1 MDC计算平台框架

3.3.2 MDC软件平台

3.3.3 MDC平台开发工具集

3.3.4 MDC硬件平台

3.3.5 MDC硬件平台:MDC600和MDC300

3.3.6 MDC300应用场景

3.3.7 MDC硬件平台:MDC610和MDC210

3.3.8 MDC Core 2.0


3.4 自动驾驶仿真平台Octopus

3.4.1 Octopus在湘江新区上线


3.5 华为感知层布局

3.5.1 华为77GHz毫米波雷达

3.5.2 华为激光雷达2.0

3.5.3 华为8M前视双目摄像头 超级鱼眼

3.5.4 华为毫米波成像雷达


3.6 华为商用车自动驾驶

3.6.1 赋能商用车和专用车自动化场景

3.6.2 华为商用车解决方案


3.7 华为自动驾驶业务总结


04

华为V2X业务布局

4.1 华为V2X业务简介

4.2 V2X车路协同主要产品

4.3 V2X车路协同主要产品规划

4.4 路侧车路协同方案

4.5 商用 C-V2X 解决方案 RSU

4.6 路边单元RSU 5201

4.7 路边单元RSU  6201

4.8 华为对全球智慧灯杆市场预测


4.9 华为通讯模块和T-Box

4.9.1 5G车载模组MH5000

4.9.2 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

4.9.3 华为T-Box解决方案

4.9.4 物联网平台OceanConnect

4.9.5 华为T-BOX 的应用


05

华为电动化业务布局

5.1 VDC智能电动平台

5.2 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

5.3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5.4 HUAWEI HiCharger

5.5 电驱动产品路线图




佐思研究年报及季报

主机厂自动驾驶策略 低速自动驾驶研究
汽车视觉市场(上)汽车视觉市场(下)
商用车自动驾驶研究 新兴造车智能网联
汽车MLCC研究报告汽车分时租赁研究
 汽车仿真研究(上)汽车仿真研究(下)
高精度地图产业研究汽车与域控制器研究
APA与AVP产业研究 车用激光雷达研究
车用毫米波雷达研究 处理器和计算芯片 
DMS驾驶员监测报告汽车功率半导体研究
HUD行业研究报告ADAS与自动驾驶Tier1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乘用车摄像头季报Q2
OEM车联网产品分析T-Box市场研究报告
汽车网关产业研究 车载语音行业研究 
汽车线束、线缆研究汽车智能座舱研究
人机交互产业研究 V2X和车路协同研究
汽车操作系统研究L4自动驾驶产业研究
专用车自动驾驶研究 计算平台与系统架构
毫米波雷达拆解研究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汽车高精度定位研究车载红外夜视系统 
 汽车OTA产业研究汽车IGBT产业研究
汽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特斯拉新四化研究
戴姆勒新四化研究
比亚迪新四化研究
智能后视镜研究
AUTOSAR软件研究
路侧智能感知研究
燃料电池市场和趋势
大众新四化研究
座舱SOC研究
线控底盘研究


佐思研究月报

车联网月报 |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V2X与车路协同月报

报告订购联系人:   佐思客服 18600021096(同微信)  廖棪 13718845418(同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