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芝《阔园野天鹅》

爱尔兰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历史循环说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中不算稀奇,但多久一循环,说法不一。叶芝认为人类文明每两千年一循环,所据不过是经他的“导师”确认的假设。在1917年11月21日的“自动书写”会上,他提问:“我能假定一个循环平均历经两千年吗?”“神灵”回答说:“一至两千年之间,有时多一点儿。”又问:“在此体系中,基督代表什么?”回答说:“基督代表一得道者最近一次化身;这种情况约每两千年发生一次。”(注:George Mills Harper,The Making of Yeats's A Vision,Macmillan,1987,p.45.)按照这一说法,基督教纪年已至20世纪,所以它所代表的文明行将结束。此前一循环则是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叶芝认为,基督教文明属于阳性,崇尚物质,而其后的新文明必属阴性,崇尚精神,一如富于创造的古希腊文明。只不过诗中的“再度降临”是虚写,实写的是救世主再度降临前的破坏之神的降临。所以此诗所暗示的态度并非因灾难将临而悲观绝望,而是对破坏后新纪元的乐观期待。叶芝的这一信念实际上是勃拉瓦茨基夫人的预言的翻版。 
按照叶芝的神秘主义信仰体系,此诗首三行对应了螺旋锥体象征的形象变体。文明的发展从锥体的尖端开始,呈螺旋形旋转,“渐渐开阔”,到底部而“崩散”结束,然后从对立锥体的尖端开始反向旋转,开始另一文明的循环。至于有些论者说,猎鹰象征人性,驯鹰人象征人类;或说猎鹰象征人类和现代文明,驯鹰人象征耶稣基督等等,都似嫌着相。 
神秘哲学的知与行给叶芝早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象征和象征主义理论基础,给他的晚期创作则不仅提供了表层的隐喻,而且赋予了深层的哲学背景,从而完善了他自圆其说的个人神话。神秘主义实修方法则始终与他的文学创作过程有关。这些极具个人性的“隐秘”因素不仅决定了他的作品的外在风格,而且影响到其内在质地,从而使他得以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意识流”小说家的“自由联想”和超现实主义诗人的“自动书写”在叶芝那里都可以找到先例。因此,一般认为,叶芝的神秘哲学是为他的文学创作服务的,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其实,从上述情况可知,叶芝对神秘哲学越来越痴迷,以至走火入魔。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他已不满足于仅仅利用传统神话和宗教,而着手创造自己的神话和宗教了。而他创造的“新宗教”,即哲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The Wild Swans at Coole


The trees are in their autumn beauty,

The woodland paths are dry,

Under the October twilight the water

Mirrors a still sky;

Upon the brimming water among the stones

Are nine-and-fifty swans.


The nineteenth autumn has come upon me

Since I first made my count

I saw, before I had well finished,All suddenly mount

And scatter wheeling in great broken rings

Upon their clamorous wings.

I have looked upon those brilliant creatures,

And now my heart is sore.

All's changed since I, hearing at twilight,

The first time on this shore,

The bell-beat of their wings above my head,

Trod with a lighter tread.


Unwearied still, lover by lover,

They paddle in the coldCompanionable streams or climb the air;

Their hearts have not grown old;

Passion or conquest, wander where they will,

Attend upon them still.


But now they drift on the still water,

Mysterious, beautiful;

Among what rushes will they build,

By what lake's edge or pool

Delight men's eyes when I awake some day

To find they have flown away?




阔园野天鹅


树木正值秋之美,

林地小径干爽,

十月的霞光下,湖水

涵映一片沉寂天空;

涣涣的水面石头错落

五十九只野天鹅。


于我竟已十九秋了

自从第一次逐只点数;

而不待我一一数完,忽然

展扬高举,我看它们散开

绕着壮美残破的圆圈盘旋,

鼓其喧哗有声之翼。

我长久注视那些华采禽物,

而此刻忧心黯然。

一切都变了自从最初

当时,就在这霞光湖岸听钟鸣之翼彻响过头顶,

投足脚步比现在来得轻。


它们绝无乏意,依旧双双

对对在温存的冷涧

泅游,或者昂然登天;

它们的心不曾变老;

随意飘泊何许,激情抑征服

依旧对它们附着。


然则此刻在平静的水面荡漾,

神秘,美丽;

哪一片芦苇深处,它们

将在何许湖岸池塘营巢

教人触目惊喜,那天当我醒觉

发现它们已经高飞远离?

杨 牧 译


读书人中对杨牧翻译叶芝褒贬不一。诗歌翻译,作为诗人对诗人作品的二次创作,能做到让读者领略原作的大体风格并能精准的转换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我以为杨牧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肯定,获得声誉亦是迟早的事。他用古典语汇与意境来翻译叶芝,这种努力是值得关注的,也是非常可行的。如果仔细玩味下杨牧自己的创作,你将对他翻译的叶芝心悦诚服。在他翻译的叶芝诗集中可以看到杨牧深厚的诗学素养。首先他自己的创作是向伟大的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致敬的,毋宁说致敬不如说师承吧,于是我们从他翻译的叶芝也可以看到这种创作倾向。印象深刻的是杨牧翻译的深The Wild Swans at Coole这首诗,杨牧的翻译于幽深中让我们明白叶芝的诗艺与诗境,不似某一些翻译如水般寡淡。深邃如叶芝,他的诗艺蕴含宽广的时空,深沉的思想。他擅长将古典意向赋予现代主义的深邃哲思,本诗就是其中的一首杰作。天鹅作为美的象征,作为神秘之物,诗人遇见了欣喜万分,他赞美、惊艳、追慕,这种对美的渴念竟至末了抒发出一种悲观情绪:美不为人停留,甚至是虚幻的,神秘不可明状。叶芝状景抒情,寓哲思于景物,天才又成熟的诗艺炉火纯青,让人惊叹。



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树林里一片秋天的美景,

林中的小径很干燥,

十月的黄昏笼罩的流水

把寂静的天空映照;

盈盈的流水间隔着石头,

五十九只天鹅浮游。


自从我最初为它们计数,

这是第十九个秋天,

我发现,计数还不曾结束,

猛一下飞上了天边,

大声地拍打着翅膀盘旋,

勾画出大而碎的圆圈。


我见过这群光辉的天鹅,

如今却叫我真疼心,

全变了,自从第一次在池边,

也是个黄昏的时分,

我听见头上翅膀拍打声,

我那时脚步还轻盈。


还没有厌倦,一对对情侣,

友好的冷水中行进,

或者向天空奋力的飞升,

它们的心灵还算年轻,

也不管它们上哪儿浮行,

总有着激情和雄心。


它们在静寂的水上浮游,

何等的神秘和美丽!

有一天醒来,它们已飞去,

在哪个芦苇丛筑居?

哪一个池边,哪一个湖滨,

取悦于人们的眼睛?

袁 可 嘉 译




库尔的野天鹅


树木展示美丽的秋装。

林中小道尽已爽干

十月夕阳,水面

倒映宁静的苍穹。

高涨的水面、小石之间,

天鹅五十又九只。


从我首次数天鹅到如今,

第十九个秋天已来临。

当时,没等我数完,

全体忽然飞升,

扑着翅膀,喧嚣,

回旋四散,不成圆圈。


观察这些美丽的动物,

此刻我心伤不已。

自从初次在岸边,晨曦中

听见他们的翅膀在上叮叮作响,

我脚步踩得更轻。

现在一切都变了。


兴致未减,恋人伴着恋人,

并游在冰冷友善的水中,或

双双飞入空中。

它们心仍未老;

无论飘荡何处,

热情壮志不减当年。


如今它们徜徉在平静的水面,

神秘、美丽。

但它们将去何处芦苇筑巢;

在那个湖边、水池,

赏人心目,有一天当我醒来

发现它们已飞去?

周 英 雄 译


一九一八年左右,叶芝诗的象征主义技巧有了长足进步,格调渐趋硬朗峭拔,诗艺更为炉火纯青。他创造了自己的一套象征主义体系。《库尔的野天鹅》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一八九六年叶芝重游爱尔兰,认识了葛瑞格里夫人,她是继茉德·贡之后对叶芝的生活及创作产生重要作用的又一位女性。夫人照料他的生活并影响了他的创作,有几年叶芝居住在葛夫人在库尔的房子,库尔附近幽美的园林、湖泊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
天鹅是西方人的爱物,向来与纯洁、美丽、安宁等词眼连系在一起。那么叶芝笔下库尔的野天鹅又是怎样一番情态呢?起首第一节展示了库尔公园的秋景。树木、林间小道、夕阳、水面倒映的苍穹,是天鹅出场的背景。在水面小石掩映下,五十九只天鹅怡然戏水。诗人由远及近,象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再把天鹅以特写镜头突出,顺理成章,游刃有余。
诗人看见库尔的天鹅不自今日始,今景往景,今情往情, 自然勾起一番回忆。诗人三十二岁首次到库尔公园,距今十九年了。十九年前的那个秋天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那天不待“我”数完,天鹅“扑着翅膀”,一飞而散。诗拥有较字面更深更广的内在涵义。在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的宙斯变形为天鹅,人类历史从此发端,天鹅这一动物身上著上了神秘的色彩。至于“回旋”的观念,在叶芝的宇宙观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天鹅回旋上升,衔接水与空气两大元素,因而它毕生受困于地面的人类幸福。人生受时间无情的考验,天鹅却象征大自然亘古不息的力量,永远是那么神秘如谜,美丽动人。
阔别许久又见到美丽的动物,照理说诗人应感到愉悦,但作者却“心伤不已”,是对十九度春秋流逝、物是人非而伤逝怀旧?还是痛感当时社会文明与基督精神的相悖?抑或伤悼美丽幻梦被时光无情碾碎,慨叹美丽难驻?笔者的意见趋向于前两点。一九一六年茉德·贡的丈夫过世后,叶芝再次求婚遭拒,第二年叶芝与海德丽斯结婚。婚姻于叶芝,不但意味着苦难的结束,更是其哲学新取向的开始。当时爱尔兰的独立斗争进入紧张阶段,处于外在事件和内心情感的交互激荡下,叶芝的诗作突然出现一股新颖而出人意外的力量。
再看第四个诗节。一幅多么逼真的天鹅畅游戏水图!野天鹅们身上洋溢多少激荡的活力!一忽儿戏水,一忽儿飞入天空,何其自由,何其舒畅。诗人笔下的天鹅生气贯注而带感情色彩。“无论飘荡何处,/热情壮志不减当年”,这是作者思维的合理演绎, 野天鹅们已成为生机勃发的生命气息的具体象征物。天鹅豪青“不减当年”,尽管此鹅非彼鹅,这么写有悖物性,但切合诗性, 因而真实可解。
诗人在这首诗的结尾,感叹天鹅的神秘、美丽,但对天鹅们的归属存下一个大大的疑问。人生无常,天鹅却勃发了亘古不息的生命力。总之,这首诗礼赞了穿透尘嚣的生命活力,充分表现了在堕落的世界中奋斗的难能可贵的道德价值。作者对当时的所谓文明强烈不满,他渴望有什么超凡的力量给奄奄一息的世界以有力一击,同时,诗人在诗中还透露了对未来世界的兴趣。(余 长 新)




诗 人 叶 芝 的 神 灵 与 欲 望

作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旗手,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用32部诗集和26部歌剧,让世界见识了爱尔兰伟大的文学传统,他自己也荣获“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之前,叶芝始终认为这个奖项很不公平,由他一手捧红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早在1913年就已获颁此奖,自己这位伯乐却苦等了十年,真是情何以堪!其实,负责诺奖评定的“瑞典皇家文学院”的评委们,之所以对叶芝犹豫不决,不是打压他的作品,而是质疑他的为人——叶芝不仅信奉以“通灵学”为中心的“神秘主义”,而且长期保持污浊不堪的性生活,与他同时代的爱尔兰文学巨擘萧伯纳私下调侃说,“没染上花柳病”已经是国际文坛颁给叶芝的最高奖赏。
19世纪60年代,面对现代科技对意识形态的冲击,欧美兴起一股信奉和研究“神力、秘术”的浪潮,社会史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信仰返祖”(beliefs atavism)。经过二十多年的整合,1885年,“信仰返祖”在英国和爱尔兰发展为“集科学、宗教和哲学于一体”的“通灵学”。当然,与所有违悖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一样,“通灵学”也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它不过是杂糅了东方藏秘、印度神学、西方神秘主义、柏拉图哲学、犹太“卡巴拉”象征主义、古埃及亡灵说以及瑞典“斯威登堡秘术” 的大杂烩而已。但时年20岁的叶芝却对之深信不疑。他不仅努力钻研“降神术”,还积极参加诸如“都柏林通灵学会”、“金色黎明秘术修道会”等神秘组织,并拥有“神秘哲学导师”头衔。1889年1月30日傍晚,叶芝正在家里潜心研读“玫瑰十字架教法”,一个“鬓边簪着苹果花儿的晶莹少女”茂德·龚娜(Maud Gonne),突然来访。当时的叶芝已经出版了《爱尔兰乡村神话和民间故事集》和《摩沙达》、《乌辛漫游记及其他》两本诗集,是爱尔兰的文学新星,常有不速之客登门拜访。尽管龚娜日后用言行一再证明自己只是慕名而来的一个普通访客,对叶芝不带任何情感,叶芝却自此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单恋漩涡,“苹果花”也成为他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象征,享誉世界的名诗《当你老了》就是献给龚娜的爱情宣言。
实际上,从两人第一次会面起,龚娜这朵“只属于过往传说的苹果花”就从未瞧上过叶芝——她眼里的诗人不过是个“衣着寒酸、又高又瘦的邋遢男孩。”令人费解的是,以后每当她遇到挫折或者心绪不佳,又总把叶芝当作倾诉对象,把叶芝撩拨得越发心神不宁;可当叶芝向她求婚时,龚娜又以种种借口推诿拒绝,求到第三次时,她干脆告诉叶芝:“你只是我的精神爱人。”但是,1898年12月7日发生的一次“灵异事件”,把他俩的“精神恋爱”推向高潮。根据叶芝自传《回忆》描述,6号晚上入睡前,为了与龚娜在梦中相会,叶芝特意用“天宫图”占了一卦,卦象显示他俩当晚的生辰命宫“处于三分之一对座”,有“洞房花烛夜”的吉相。夜里,叶芝果然梦见龚娜与自己缱绻温存,难分难舍。而在相同的时间,龚娜也梦见神灵卢赫(Luge)主持婚礼,宣布她是叶芝的新娘。惊讶与激动之余,两人风风火火赶到叶芝修炼密术的“英雄堡”叩谢神灵,并在里面举行了“灵婚”。所谓“灵婚”(Tesiro wedding),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结合,而是一种仅限于男女通灵者之间的“灵魂婚礼”,不干肉体什么事。他俩真正发生肉体关系要到十年后的1908年6月,当时龚娜刚刚丧夫,叶芝得知消息后从都柏林赶到伦敦安慰她,当天晚上他终于得到了龚娜的肉体。兴奋的诗人在诗中写到:“我的手臂曾经像荒芜的荆棘,如今,全部落的头号美人枕在上面休憩。”
“肉 体 的欢爱”持续了大约半年,茂德·龚娜还是在圣诞节前离开了叶芝,这次的理由更加匪夷所思——与叶芝同床,让她产生“性交恐惧症”。
如果仅凭对龚娜的一往情深和一首《当你老了》的千古绝唱,就把叶芝定义为坚定的“爱情守望者”,那就错了。实际上,就像坚持诗歌需要“二元”创作一样,叶芝对性爱的态度也是“二元论”——“精神之爱”与“肉 体 之 爱”是两码事!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他一边信誓旦旦的把龚娜当作“精神”上的缪斯,一边与其他女人打得火热,走马灯似的更换“肉 体”情人,甚至把手伸向龚娜的女儿伊秀尔特(Isolde Gonne)。1894年8月,他带诗友约翰生及其妹妹奥丽维亚回故乡斯利沟(Sligo)度假,住在当地一位富绅家中,叶芝被这家的一对名媛伊娃和康斯坦丝姐妹深深吸引。第二天晚上,他悄悄潜进花园,趴在两姐妹卧室的窗子上偷窥,这一场景恰被前来花园散步的奥丽维亚撞见,为了避免丑行泄露,叶芝只好死皮赖脸的追着奥丽维亚解释,没成想解释来解释去两人互相爱上对方。由于当时奥丽维亚已经结婚,而她丈夫又不答应离婚,他们只好选择同居。回到伦敦后,叶芝立即在“沃本大楼”租了一套房子,将奥丽维亚接过来。他们的第一次同床以失败告终——叶芝因激动过度而早泄,一周后两人再行房事,结果还是不成;到第三次,细心的奥丽维亚先给叶芝煮了一壶红茶,与他一边聊天一边慢慢进行,加上“温柔的鼓励”和“放肆的引导”,两人终于修成正果,用叶芝的诗句表达,自己以前只是“侵入奥丽维亚的灵魂”,现在则完全“进入她的身体”。
与奥丽维亚同居一年后,叶芝有了第二个情人——女诗人凯瑟琳·迪南(Catherine Dinan)。凯瑟琳相貌平平,却天生一股哀怨气质,其实叶芝对她的很大成分是逢场作戏,很快就心生厌倦,而每当叶芝提出分手,凯瑟琳就会肝肠寸断,还跑到“沃本大楼”自杀,结果导致奥丽维亚的离去,也让叶芝心灰意冷,一团外人解不开的三角乱麻却让凯瑟琳无意中破解。1903年2月21日,龚娜突然结婚,令叶芝猝不及防,他在日记中自暴自弃:“她拥有我的全部,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深陷情网,但我强烈的性欲必须得到释放。”打着“释放性欲”的旗号,叶芝先把歌剧女演员弗洛伦丝·艾莫瑞带回家,然后又与女子保健操教练梅波儿保持长期性关系。体操运动员出身的梅波儿不仅脸盘漂亮,而且具有“明快的光线”和“健壮的肉体”,性欲格外强烈,“每晚三次”的索爱令叶芝渐生恐惧,幸好她怀孕的谎言露了底,叶芝才将她摆脱。两人交恶后,梅波儿四处散布叶芝“性无能”,叶芝则以牙还牙,借长诗《幽灵》骂她是“吮吸男人精液的娼妓”。
1917年6月,年过半百的叶芝来到伦敦,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向丧夫不久的龚娜求婚,结果不出所料——再次被拒,不过这次叶芝很开心,他看中了龚娜的私生女伊秀尔特。风流诗人略施小计,仅用五首诗便把22岁的大美女诱入怀中。经过缠缠绵绵的四个月,伊秀尔特在10月主动提出下嫁叶芝,龚娜也答应了这门亲事,叶芝却玩起了暗度陈仓——他突然宣布将在20号这天与约翰生的女儿乔吉娜·海德-丽丝(Georgie Hyde-Lees)成婚!直到此时,龚娜母女才明白,叶芝对伊秀尔特所做的一切,不是爱,而是报复。




推荐阅读:

罗伯特·勃莱诗11首

查尔斯·布考斯基诗7首

玛丽·奥利弗诗14首

苏阿德·萨巴赫诗3首

欧·艾·雷沙诗2首

萨义德《复活与灰烬》

尼·哈尼姆《请你再告诉我》

达格拉卡《地中海的诗》

罗伯特·布莱诗30首

勃莱诗10首

刘仲庐诗2首

陶金花诗4首

巴哈·扎因《迟延真实》

法德娃·图甘诗3首

珍黛妮·沙阿诗3首

马亨德拉诗3首

勃莱诗4首

叶维廉译保罗·策兰诗2首

丁尼生《鹰》

惠特曼《黄昏的和歌》

华兹华斯《早春遣句》

马杰农《我相思成病》

马斯特斯诗22首

郭沫若译华兹华斯诗4首

华兹华斯《致杜鹃》

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卡尔·桑德堡《雾》

华兹华斯诗10首

华兹华斯十四行诗6首

马林·索雷斯库诗11首

瓦夫什凯维奇诗10首

卡尔·桑德堡诗9首

芒达拉诗2首

穆巴迪亚特诗3首

达迪耶诗2首

威廉·华兹华斯《永生颂》

聂鲁达《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

惠特曼《哀歌》

惠特曼《从滚滚的人海中》

耶麦诗14首

桑托斯诗2首

索萨诗2首

诺洛尼亚诗2首

W·C·威廉斯诗13首

米开朗基罗诗6首

莱·马雷诗6首


漫把酒临风 看花对月 不言拄笏 无绪凭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