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窗边故事
4月25日傍晚,上海市黄浦区,一名住在封控区的居民在逗他的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中国青年报 李强 | 摄影报道
过去的两个月,拥有一扇窗户,对住在上海的人们而言,多少是一份慰藉。
2500万人足不出户,能让人透气的窗,变得重要起来。光线照进来,眼睛望出去,微风吹进来,脑袋探出去。清早,人们从窗外听到的,不再是大上海的汽车喇叭声,只有阵阵鸟鸣。入夜后,一幢幢居民楼的窗户透出暖黄色或淡蓝色的光,万家灯火从未如此明亮。
在被封控后的首个夜晚,一位住在虹口区的居民无意间注意到窗外星星点点的灯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周围住了这么多人,平时这些人不知道多少都在外奔波呢。”现如今,路上没人没车,人们宅在家中,“上海这样的场景也是第一次见。”
进入封控的4月,一名大学生观察到,宿舍窗外那开得洁白如玉的花,原来是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在过去的大学四年里,她都未曾知晓这花的名字。一位总是早出晚归的女士,从未注意过窗外有一棵枇杷树,而此树开花结果已有20余年。她与邻居分享了近窗处能摘到的果子,并把这看作居家的日子里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走过4月,白玉兰、樱花、月季花开花败。居民区的窗外,梧桐树叶茂盛了,香樟也换上新绿。窗外的银杏,从冬天走出来时,尚是一树秃枝,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就这样,上海的人们在窗前与春天擦肩而过。
有人在窗前读书、喝咖啡、吹口琴,有人在窗前逗猫逗狗、运动健身,也有人在窗前刷牙刷锅、晾衣服,还有人打理花草、培育小葱。人们时而发现,当自己望向窗外时,窗外正数目相对。
一名年轻人在窗前观察邻居时,留意到弄堂里上下楼的两位老爷子,正趴在窗台上闲聊,其中一位打趣说:“我们的讨论方式最科学了,间隔1米距离,还通风呢。”
5月10日,上海市黄浦区,邻里之间隔窗相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9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正在阳台上直播,不远处的街角正在转运新冠肺炎密接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9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名女士正在窗边打电话,电话那头正在询问她最近的身体状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30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站在居民楼二楼,几名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从楼下经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8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给住在封控区的妻子和儿子送来一袋水果,将其通过绳子传递到窗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电视机里正在播报上海市120指挥调度席位紧急扩容的新闻,一名封控区居民靠在窗前向外张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26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名男子在窗边的健身器材上运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有许多故事,正在上海不同的窗外发生着。
一名新国博方舱医院的医生每天“两点一线”,早上从临时住处到方舱医院的班车上,会通过车窗,与站在自家阳台上的女儿远远地挥手。那隔窗相望的瞬间,是他离家两个月的日子里聊以慰藉的时刻。许多乘车路过自己家的本地医护人员,都会透过车窗,多往外看两眼。
在一处封控区边缘,一个男人会骑着自行车来跟他的妻子、儿子隔窗短叙。这是他们在封控期间,难得相见的时刻。男人在另一住所照顾年迈的母亲,疫情有所好转后,母亲所在的小区已是防范区,而他的妻儿居住的小区仍是封控区。一天下午,男人带来水果,通过妻子从二楼窗口递下的绳子,把水果送到家中。妻儿从窗口挤出半边身体,见男人戴着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又用绳子从窗口送了一个N95口罩下去。
疫情紧张时期,窗外常有120救护车飞驰而过,骑手孤独骑行,做核酸检测的人在雨中排着队。也有年轻人透过窗户看到,位于黄浦江东岸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顶部,一到晚上,就会亮起“上海加油,感谢有你,我们在一起”字样的灯光秀。
窗内,有时则是另一番景象。在那些闭店两个多月的商铺里,花草无人浇水,残枝败叶也无人打扫。鲜奶过期,板凳生灰,货品原封不动地摆着,无人问津。有人每年5月都有外出游玩的计划,今年原本计划游杭州,如今只能待在家中,泡一杯西湖龙井茶。
最近,上海的窗外开始发生变化。清晨,楼下传来割草机的声音,环卫工人返岗了。5月25日,一名大学生说,她闻到窗外飘来煎饼果子的香味,上一次吃还是3月初。一些公交车、轻轨复运了,虽然乘客并不多;防范区出门遛弯的人多了,尽管外出时间有限;还有人发现,窗外一条小河畔,有人支起伞,开始垂钓。
但时至今日,上海仍有很多人被封控在家,日复一日,同样的日出月升与同样干净的街巷,他们也看得有些腻了。一名看够了窗外风景的上海牙医说:“期待可以看到更多好景。譬如我可爱的牙套生、门诊家人们的笑脸。”
他们渴盼着窗外那熟悉的大上海归来,更渴盼着走出家门,去感受更开阔且自由的一片天地。
5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在一家关门的饭馆里,一名女士在做健身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19日,上海市黄浦区,一家位于淮海中路的电子设备零售店尚处于关门状态,店内植物枯叶散落一地,无人清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5日,上海市黄浦区,防范区的两名居民在一家临时营业的超市橱窗前交谈,超市内的工作人员正帮他们挑拣货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11日,上海市黄浦区,透过动物方舱门上的小窗口可以看到,一只流浪狗关在笼子里。一名动物方舱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这条狗大约10岁,品种较为名贵,一般不会被遗弃,可能是由于主人被隔离,无人照料,才导致其流浪。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透过上海地铁6号线的站台窗户望出去,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并不多。4月2日至5月10日期间,上海地铁仅有6号线和16号线提供运营服务,有少量医生、病人、送药志愿者乘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17日,上海市崇明区,在一辆复运的公交车上,窗旁的座位空着。一名乘务员告诉记者,试运行以来,乘客数量较少,早上和晚上乘客相对多,有时有三四个人,主要是去医院的、上班的,但有时也会空车往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5月18日,上海市黄浦区,在苏州河南岸一栋无人居住的楼房里,有一扇由画布装饰的窗户。画布前的窗台上,几盆绿植已经枯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9日,上海市黄浦区某封控小区,一只猫正隔着窗户向往张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编辑|曲俊燕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消博会 | 长租公寓 | 大湾区 | 时尚背后 | 燕郊骑手父亲 | 汉服梦 | 2021两会 | 外卖女骑手 | 就地过年 | 星火朝阳 | “云端”相会 | 鸭绿江畔 | 深圳40年 | 西藏生活 | 毕业生求职 | 洪水中的家园 | 高考在七月 | 羊城地摊 | 棒球女孩 | 五环打工姐妹 | 候鸟归国路 | 凉山春天 | 康复之路 | 金银潭ICU | 武汉重启 | 告别方舱 | 微博战疫 | 护肾小队 | 等待复苏
影像思考 2021荷赛 | 疫情中的摄影记者(上)(下) | 特朗普的35个封面 | 合影里的秘密 | 路见不平 | 如何“看”病毒 | 可视化调查 | 拍照时该笑吗 | 数字摄影半世纪 | 家暴照片 | 图像的秘密 | 肖像摄影 | 微光带你去看展 1 2 3 | 大学生看两会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i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新闻中的视觉 | 东欧摄影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 摄影愚人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20年度照片
漫画 小口罩大历史 | 合租生活 | 与2020一同离开的人 | 疫苗动物模型 | 十四五规划详解 | 70年图鉴 | 凌晨四点的北京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