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候鸟”们的风雨归国路

中国青年报 守候微光 2022-04-18

3月26日,从伦敦回北京的班机上,乘客多为留学生,几乎所有人都穿着防护服或雨衣,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Seven/摄



陈可艺 廖婧 宋欣然 杨雨桐 采访并文

3月开始,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确诊人数急速增长。各国防疫措施或严或松,但到3月中旬,几乎所有海外高校都将课程转为线上。
 
留下还是离开,成为了留学生们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根据外交部4月初发布的数据,在海外的160万中国留学生中,有约18万人选择了回家。因航班锐减,还有很多人想回而不能回。
 
对留学生而言,每年像候鸟般从海外回国并非陌生的体验。但今年春天的归家路,却风雨不断。


 01 

 等待一张名为“回家”的登机牌 
 
来英国留学才半年的Seven没有想到,回家,变成了一件要靠运气的事情。
 
原计划3月13日回国的她,13天后,靠着一张在机场候补上的机票,才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这13天里,她买了4次票,却无一成功。第一张票经由新加坡转机,没想到在出发前一天,她才得知新加坡已经不允许入境转机。后来的马航机票,在出发前两天被取消;埃塞俄比亚航空的票,因出发前3天中国颁布了“一司一周一航”的规定,又被取消。

无奈之下,她只能大胆选择去机场碰碰运气,这才获得了一张售价27000元的候补机票。而平时的票价,只需4000元左右。买完票40分钟,她就上了飞机。
 

为了买机票,Seven加了不少同地转机或同航班的微信群,每天交流航班与有关政策的最新信息。
 

4月16日,日本当天出发的航班几乎都被取消了,飞往中国的只剩下两班。朱泞畅/摄

 
各国政策时时在变,当地疫情又日趋严重,票价飙升之余,随时有可能“封国”停航,回家的路越来越“窄”。留下的人也有他们的难题,不少国外大学因停课对住宿生下达了“驱逐令”。
 
索尼就读的纽约大学通知从3月27日起网上复课,而在17日,学校通知宿舍将在5天后关闭,留下的学生将全部迁往一栋宿舍楼居住。好在纽约大学只规定大一新生统一住宿舍,所以影响到的学生范围不算大。
 
而哈佛大学的“驱逐令”导致了更多学生的忙乱。目前约97%的哈佛本科生都住在宿舍里。在3月10日,哈佛大学要求学生们在5天内搬离宿舍,留学生们不得不连夜找房、打包行李。

高昂的房租和紧缺的房源,迫使一部分留学生只能做出回国的选择,而稀少的航班数量和不菲的票价,又让他们进退两难。

索尼比较幸运,已经大四的她在校外租房,居住还是有保障的。然而去超市囤货的时候,看到空荡荡的货架,她还是有点担心。
 

3月14日,索尼去超市发现,所有的感冒药、消毒液、厕纸都没了,超市里人山人海,进门要排队,所有人都在囤冷冻蔬菜、意面、粮食、肉、瓶装水。索尼/摄

 
回与不回,索尼和室友一直在纠结。学校开学时间不定,回国后的签证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影响她读研时再次入境美国。但经历了两次机票取消的索尼和室友决定,只要最后的机票不取消,就回家。
 
 
 02 

 东拼西凑集齐登机“装备” 
 
选择回国的留学生都明白,国际旅途中的自我防护有多重要。普通口罩是绝对不够的,N95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成为他们的“回国必备四件套”。
 
但在疫情期间,要买齐这些防护装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搭乘第一班中国驻英大使馆组织的包机回国的17岁留学生刘冰瑄说,她的护目镜是化学老师送给她的。
 
而从加拿大出发的文媛为了买护目镜,在二手群里加了3、4个人都不靠谱,最后在学校的书店里买到了物美价廉的护目镜。
 

媛在书店买到的护目镜。当时二手群的报价已经到了30加元(约合人民币150元),而书店的只要8加元(约合40元人民币)。文媛/摄

 
从瑞典出发的Rui,由于时间匆忙,还没备齐“四件套”就不得不踏上归途。
 
在出发前一天,他只有一盒普通口罩,得知情况的朋友当晚就给他送来了一盒手套和两只N95口罩。出发当日,送机的学长将可能是仅有的护目镜送给他,说:“坐飞机比较危险,你先用着。”
 
在机场,Rui又碰巧得到同航班的朋友送的防护服。登机时,他已经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这个经历就像是在打游戏,你一路走,一路掉落不同的装备,感觉自己像是‘开挂’了,真的很感谢我的朋友们。”


 上机后,全副武装的Rui。图片来自Rui的vlog截图
 
从芝加哥出发的小方则更加谨慎,她从香港隔夜转机,整趟旅程超过44小时。

除去装满各种个人防护用品的背包外,她甚至穿了两双长袜,过美国机场安检需要脱鞋,过安检后她扔掉了外面那双,到了隔离酒店后再扔掉里面那双,这样就不用考虑清洁消毒的问题。

小方的背包里装有3个N95口罩、5个KF94口罩、15个医用口罩,酒精棉片一堆,免洗消毒液一瓶,10条能量棒,以及吸管、雨衣。小方/摄



 03 
 
 归途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3月26日,伦敦希思罗机场,装备齐全的留学生。Seven/摄

从登机开始,每一步都得格外谨慎。
 
等待,变成了这趟旅途中最难熬的事。 纽约肯尼迪机场的航班全部变成现场值机,索尼排了两个小时队才拿到登机牌。机上满员,大概80%都是留学生,起飞后发的水和餐食基本没有人吃。与她同排的乘客全程不吃不喝,起飞前还向她叮嘱了一句:“坚持坚持别吃东西。

14个小时的航程,索尼在途中实在熬不住了。她担心自己不吃不喝加上舟车劳顿,下机时可能会因身体不适被集中观察,而集中观察则意味着更高的感染风险。
 
她决定吃点东西。摘下口罩,她用不到10秒钟把自己准备的能量棒塞进嘴里,喝了一口水,因为太着急还呛到了,但她还是立马戴上口罩才开始咀嚼。

从伦敦出发的飞机基本满员,多是留学生。Seven/摄

 

从伦敦出发的飞机上,乘客大多装备齐全。Seven/摄
 
3月22日,中国民航局、外交部等多部门发布公告,规定自北京时间3月23日零时开始,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指定的12个入境点入境。 索尼购买的机票是从纽约直飞北京,由于该政策,她在天津降落和隔离。
 
降落后,海关防疫人员上机统计申报情况,有一个人由于体温超标被带下飞机,其前后三排的乘客在入境单上被标记为密切接触者,索尼就是其中之一。
 
入关时每个人都测了体温、填报了个人信息,并且做了核酸检测。之后大家又开始排队等待,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要等多久。索尼本以为会飞回北京,等待3小时后却坐上了大巴车,去天津宝坻进行隔离。
 

海关的入境检测队伍。Seven/摄

 
到达隔离酒店之后,由于每次只允许一辆大巴车的乘客下车,索尼又在车上等待了两个小时。轮到她时,已是凌晨四点。隔离人员的行李被拿下车消毒,随后登记房间、拿口罩,排队爬楼梯上楼。
 
从降落到住进房间总共10个小时,索尼已经饿到没有感觉了。但在饥饿疲劳之余,一路上的工作人员让她印象深刻:“他们真的很辛苦,每个人都穿着全套防护设备,真的很闷却还要连轴转,我遇到的每个工作人员第一句话都会说‘欢迎回家’。”
 

边检人员的防护服上用油性笔写着“欢迎回家”。索尼/摄

 

上海浦东机场,乘客们下飞机后排队测体温、登机,等待回浙江进行隔离。Seven/摄
 
在香港转机的小方,为了避开国际航班的大批到达人群,凌晨5点在登机口附近的角落里站了两个小时等待登机。

这趟从香港飞成都的飞机满员,且大家多是从疫区国回来。没有防护服的小方选择在N95口罩外面再多戴两层医用口罩,告诉自己慢慢呼吸,多睡觉。

然而在路上已经度过了近24小时,她开始晕机,只能祈祷飞机快点到达目的地。
 
 
 04 
 
 出于防备的举动,让他住进了小汤山 

经过近16小时的飞行、转机和近4小时的机上等待,Rui终于进入了北京首都机场。走出舱门,他隔着N95口罩都能闻到消毒水味,所有的地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
 
尽管无明显不适,但Rui感觉自己有感冒症状,出于防备,他还是在入关申报表上勾上了“流涕”。
 
他没想到,这个出于防备的举动,让自己被当成了“重点关注对象”。拿着被盖上了“重点关注”印章的入关健康审查表,Rui随后被带上了救护车,目的地未知。
 

Rui的入关申请表。图片来自Rui的vlog截图

 
这是Rui人生中第一次坐救护车。“当时我还以为没几个人会像我这样被重点关注,结果到等待区域一看,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那是我整个旅途最害怕的时候,感觉疫情近在咫尺。”Rui说。
 
当救护车到了目的地,他打开手机地图一看,是小汤山医院。
 
在小汤山的3天,Rui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住在带观察玻璃的病房里,他做遍了各种检查。
 
每次要量体温时,医护人员会先把体温计放在病房入口的缓冲区,等缓冲区关闭后,Rui才能去拿体温计。当他被带出病房做检查,想上前问医务人员一些问题时,医务人员会做出一个拉开距离的手势,表示“不要离那么近,站在那里说就行”。

Rui量完体温后,通过通话设备询问医务人员自己何时能出院。图片来自Rui的vlog截图

所有隔离病房都带透明玻璃,医务人员常常透过玻璃用手势或写有字的纸张来传达信息。图片来自Rui的vlog截图

 
经过3天的煎熬,所有检验结果都出来了——没有感染。Rui终于松了口气。
 
 
 05 
 
 隔离生活的苦与甜 
  
在酒店隔离,一人一间房,没有任何人的陪伴。有人收获了惊喜,也有人不得不应对意料之外的问题。
 
3月28号入境后,索尼在天津市金融培训学院进行为期13天的隔离。虽然硬件条件不如其他朋友住的大酒店,但饭食却让她赞不绝口。每顿都是三菜一汤,一星期菜色不重样,隔离完的她居然胖了8斤。
 

索尼在隔离点的饭食。每天除了三菜一汤,还会有当地政府免费赠送的天津小吃和水果。索尼/摄

 

索尼在隔离点的居住条件。索尼/摄
 
索尼说:“因为长期吃不到正宗中国北方菜,到了之后第一顿早饭其实只是大饼、馒头、煮鸡蛋和小米粥,我却吃得感动到流泪。”
 
作为“全朋友圈最暖心的隔离点”,索尼在这儿不断地收到惊喜。在统计了大家的过敏史后,当地政府为大家赠送了鲜花,当地图书馆为每个人赠送了一本书,医护人员为每个房间发放了关注心理健康的小卡片。
 
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会给隔离人员过生日、送蛋糕,有的小朋友还拿到了玩具。工作人员称自己是“班主任”“文艺委员”等等。要离开的时候,大家都很舍不得。
 

索尼所在的隔离点工作人员为即将离开的隔离人员定做“毕业”横幅。图片来自隔离点工作人员

 
4月1日,在重庆隔离了5天的文媛也收到了一份礼物——一支带有包装的白玫瑰,这是由抗疫爱心人士给所有隔离人员的礼物。随花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印着鲁迅的“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卡片上还注明鲜花包装已经消毒。原本不想在社交网站上透露太多自己回国消息的她,也忍不住为此发了一条朋友圈
 

  

文媛收到的白玫瑰和随花的卡片。文媛/摄
 
然而,迎接留学生的不是只有善意的玫瑰。Rui是多个视频平台的创作人,粉丝过万的他,在发布了自己归国全程的vlog之后,收到了不少反对的评论。
 
“那天我只要一打开手机,新的批评就会涌进来,一开始我都看懵了。”
 
有人责备他在国外一路上感谢同学,回国后却没有感谢国内的医护人员;有人对他视频中一些防护不够严密的地方提出了批评;更多的人是脱离视频内容,批评他回国就是不为国人着想的举动。
 
Rui选择把手机关掉,反思了一天。他认真分析了一下自己回国的合理性,以及其中的问题。
 
最后他想明白了,“有些人的评论有道理,我确实有防护疏忽的时候;但是我全程大部分时间都做好了防护,还在小汤山隔离,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不能说我回来传播病毒了。我想想我没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这样想通了也就好了。”
 
和网络世界隔离一天后,Rui又打开了相机,在视频里和大家聊起了自己在隔离酒店的生活。
 
 
 06 
 
 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师生缘 
 
回到国内的索尼由于时差问题,经常在晚上上网课,有些课只能第二天起床后看回放。即使是这样的学习方式,课上也时不时有惊喜。

“白须飘飘”的C++老师经常会为自己选一些有趣的背景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有一次,一个同学在网课的聊天框里了“打”了个喷嚏,同学们纷纷发出“Bless you”(保佑你)的评论。这一刻,索尼仿佛感觉又回到了现实课堂中。

索尼上网课的画面截图。索尼供图

 
今年的回国之旅,或许会是许多留学生最难以忘怀的归途。它漫长难捱,危险万分,需要“披荆斩棘”。
 
风雨对候鸟而言或许也是一种历练,风停雨歇后,大家终于又看到了久违的故乡之春。但对于仍然留在海外的上百万留学生而言,他们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独自面对。
 
* 文中Seven、索尼、文媛、Rui、小方皆为化名
编辑 | 曲俊燕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长征路上 | 屏幕后的18岁 | 可可托海 | 在新疆支教 | 养蜂人 | 2019两会 | 代表朋友圈 | 家庭相册 | 乡愁 | 2019春运 |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摄影愚人 | 剧场摄影 木村伊兵卫奖 | 大学生看两会 |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