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张底片中的“剧场精神”
艾伦·里克曼在《冬季结束时的探戈》表演中,1991年,伦敦皮卡迪利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孔斯琪 / 文
3月27日是每年一度的国际戏剧日(World Theatre Day)。这个节日由国际戏剧学院(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于1961年发起。每到这一天,来自全球的戏剧专业人士、组织、院校以及戏剧爱好者都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庆祝,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价值和重要性。
V&A博物馆“伊万·凯恩克:在这一分钟”摄影展现场。(图片来源:本次展览设计师Jon Abbott的社交账号)
近日,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也正在为一名剧场摄影师举办个展。这位摄影师名叫伊万·凯恩克(Ivan Kyncl, 1953-2004),他出生于捷克,1980年移民英国,曾为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英国皇家国家剧院、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和巴比肯中心等剧院工作。他一生中拍摄了超过500部戏剧、歌剧和音乐剧,留下了10万余张底片,这些底片于2018年被V&A全部收购。
本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回顾了伊万的戏剧摄影生涯,也向我们展现了20世纪英国剧场中的珍贵瞬间,其中包括了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 )等著名演员的身影。
凯特·布兰切特在《Plenty》表演中,1999年,伦敦埃尔伯瑞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成为一名剧场摄影师并非易事。英国戏剧导演泰瑞·汉斯(Terry Hands)曾在为《卫报》撰写的文章中写道:“在英国,戏剧正式演出前通常只有一次彩排,灯光、服装甚至是演员都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本身就为剧场摄影师的拍摄带来极大的困难。
并且,虽然戏剧是一种充满动感与激情的、“表演感”极强的艺术门类,但剧院的市场部门和报纸编辑往往更青睐那些清晰度高、场景完整的照片,所以我们常见的戏剧剧照大都是静止的,画面中的演员们站在舞台的一侧——你甚至很难分辨出这是何时何地的何场演出。
《生日派对》,2002年,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Julius Caesar》,1991年,斯特拉特福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基于以上原因,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剧场摄影师大都以“摆拍”的方式拍摄剧照。而伊万·凯恩克并未给演员预设站位和造型,也从来不从观众席的位置拍摄那种传统剧场摄影中的静态剧照。他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漫步在剧场的空间中,二楼的包间外,后台的幕布旁,甚至舞台上观众看不到的角落……他躲藏在这些旁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以刁钻的角度拍摄舞台和演员。
《Mojo》,1995年,伦敦皇家宫廷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海鸥》,改编自契诃夫的原著,2003年,奇切斯特音乐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三姐妹》,2003年,改编自契诃夫的原著,伦敦国家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洋娃娃》,1999年,伯明翰话剧团。伊万·凯恩克 / 摄
他还尝试以实验的方式拍摄戏剧舞台上的场景,在慢速快门下形成模糊的影像。这些作品与传统剧照中清晰冷静的图像截然不同,而是营造出一种动势强烈的紧张氛围,给观众带来震撼和不安的感觉。它们不仅客观地呈现了舞台上当时的情境,更体现了摄影师本人在现场观赏戏剧时的真实感受。
《清洁》,1998年,改编自莎拉·凯恩的原著,伦敦皇家宫廷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马》,1997年,改编自彼得·谢弗的原著,莫尔德克洛伊德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伊万的黑白影像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以独特的角度或环境衬托出剧情的氛围,强烈的明暗对比凸显了演员瞬时的情绪。他对戏剧和表演本质的领悟、对氛围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被许多人誉为“捕捉到了真正的剧场精神”。泰瑞·汉斯认为,伊万所拍摄的一些戏剧照片“甚至可能比实际的现场效果更好”。
《一名检查员的来电》,1992年,伦敦国家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Electra》,1988年,伦敦,巴比肯中心。伊万·凯恩克 / 摄
本次展览中还设计了一块显示器,以每秒一张的频率展示了伊万在60个城市拍摄的剧场照片,这些照片的播放时长共计一分钟,与展览的名称“在那一分钟”(In The Minute)相呼应,也表现了伊万捕捉瞬间情境的独特能力。
《你好与再见》,1988年,伦敦艾尔米迪亚剧院。伊万·凯恩克 / 摄
V&A现代与当代表演高级策展人西蒙·斯莱登(Simon Sladen)表示:“伊万·凯恩克的摄影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英国舞台的一部丰富的编年史。它不仅描绘了戏剧的发展历程,还捕捉了这些经典戏剧作品的本质、氛围和情感,让我们在终场谢幕多年之后仍能以影像的方式与它们相见。”
本次展览持续至2019年7月7日。
曲俊燕 | 编辑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