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看两会
上周刚刚结束的两会是3月份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随着报道的呈现平台从纸媒、电视逐渐扩展到手机移动端,两会的报道形式也更为多元:除传统的文字报道之外,可视化数据图表、VR、H5等新型的视觉报道形式也成为各大媒体的主要选择之一。
微光在3月7日至17日以问卷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其对于两会新闻报道,尤其是视觉报道看法的调查,其中包括了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程度、接触媒介、喜爱的报道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共计回收了150份有效问卷。
被访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他们均为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本科生占多数;来自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电气工程学、财政学、金融学、软件学、计算机工程学等诸多专业。
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调查周期较短,收集到的问卷数量有限;受访对象来自的高校覆盖率不够广,且专业较为单一,以新闻传播学类本科生为主。
关注程度
大学生对于两会新闻的关注程度
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接触到两会新闻。微光对这部分接触到两会新闻的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程度分为4个选项,并进行统计。
其中,”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会关注“选项占48%,占比最高;38.67%的学生则是”碰巧刷到相关新闻就顺便看看“。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会对两会新闻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并且会首先选择与自己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解和接触。
接触媒介
大学生接触两会新闻所使用的媒介
从接触媒介的选择上,微信和微博已经超越了诸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关注两会新闻报道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比70.67%和69.33%。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于微信和微博的日常使用率较高,并且微信和微博具有分享功能,也更利于两会新闻在大学生之中传播。
新闻类APP/网站同样位于前列。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传播趋势,主流新闻媒体对APP客户端的开发和运营也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的重视。还有16%的学生会选择通过娱乐社交类APP/网站,如抖音、b站等来获取两会信息。
报道形式
大学生喜爱的两会新闻报道形式
从报道形式来看,文字报道依然最受大学生喜爱,占比54.67%。此外,照片图集、可视化数据图表、短视频等视觉报道形式也位列前茅,均占比50%左右。可见这四种报道形式的受喜爱程度差距不大。
大三学生杨洋更喜欢两会的文字报道,“文字的信息量比较大,看起来又比较快。”大二学生张绪延说:“对我来说,我更喜欢看两会的文字报道。比如比较传统的推送方式,先是说某某代表提了什么案,然后再放一下大家怎么讨论的,给大家呈现两面的观点。”
同时,照片图集作为传统的视觉报道形式依然受到大学生的认可。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问卷中询问了“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两会照片”,仅有约30%(29.33%)的大学生有印象深刻的两会照片。
在这部分受访的大学生中,有人用“庄严的”“很有气势”等形容词来概括他印象深刻的两会照片;有人记住了一些特定的视角或位置,如“人民大会堂”“会场全景”、“委员通道”等;有人描述的则是“记者们趴到地上整理文稿”、“记者冲进人民大会堂”、“外交部长讲话”、“外交部部长王毅握紧拳头”、“四川生态厅厅长”等具体场景。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建泉/摄
3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后。当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中排左二)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中排左一)在会上作两高报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峥苨/摄
对于两会中的摄影报道,大三学生王浩丞认为媒体更喜欢选用女性代表、涉及到两会重大议题相关的代表以及两会上媒体记者的照片。他尤其对于“部长通道”这一类的照片印象深刻,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是新事物、新形式,它本身就是两会的重点之一,所以对它的摄影报道自然也会比较多;二是因为在“部长通道”发言的人本身就涉及社会关注比较多的议题,所以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些人本身也有吸引关注的点。
视觉作品新形式
同时,随着手机客户端的兴起,H5、数据可视化等视觉作品形式也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关注。
比如说,大二学生张绪延就关注到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做的H5可视化作品《Who runs China?》。“多种图表的展示、SVG(可缩放矢量图形)的使用都是数据新闻的常用的方式。这种新闻叙事通过锚点动画的手段,让动画效果和手指滑动产生关联,简单解决了传统公众号的交互缺乏的问题。这种方式在外国媒体的报道中常有出现,而CGTN作为一个对外媒体,这样的形式并不创新。但是对于中国受众来说,不习惯看此类的图表,也许在传播效果上不会太好。”他说。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可视化作品《Who runs China?》
大三学生张怡然今年的两会报道主要关注的是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几个报道。
她印象比较深的是人民日报的《中国24小时》视频报道。该视频分上下两集,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24小时内中国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感觉挺新颖的”,她说。
人民日报视频报道《中国24小时》
另一个受到她好评的就是H5作品《一根线能盘出啥》,用口语化的表达和创意的画面串起了几个百姓关注的两会热点话题,创意感强。“但是整体感觉今年明显火的H5没有去年那么多了,传播力度上比去年会少一点。”张怡然说。
H5作品《一根线能盘出啥》(手机横屏观看)
张怡然还注意到了今年ChinaDaily的一个两会报道记者做的vlog,以记者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她的两会日常,让人感觉亲切又新鲜。“我觉得今年两会报道的视觉元素,尤其是视频用的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形式。”
ChinaDaily两会报道记者vlog截图
大四学生蒋浩田则选择在抖音上观看两会有关的短视频。抖音上的两会新闻很快很及时,有媒体制作的两会发言精简版,也有许多两会中的“小花絮”。这些短视频经过了编辑,将最重要的信息呈现给受众,提高了传播的效率。而抖音平台的娱乐性也使得花絮新闻生产更容易、发布更快。
抖音中的两会短视频
守候微光的两会视觉报道
此外,我们也采访了部分大学生对今年两会期间微光两个视觉报道的看法和评价。
首先是在3月15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发布的图集“讨论中国经济的政协委员”,记者拍摄了13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的政协委员的面部特写。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民营企业家:李彦宏 | 丁磊 | 刘永好 | 南存辉 | 叶青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王浩丞认为这组照片拍的很“亲民”,受众很容易接受。主题上是经济议题+政协,拍摄对象知名度高,构图简洁、有一定相似度,有“图鉴”的感觉,对人物的情态把握很真实。印象最深的是李彦宏的这张照片,即使他的情态不是这组图里最突出的,但是他的神态比较复杂。“我第一感觉是结合他的身份,有一种踌躇满志的感觉,但是又还是有一点愁绪。”他说。
此外,”青小豹漫说两会“将两会中重要代表、委员和官员的形象漫画化,并借助”青小豹“的形象将他们的发言简明易懂、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观众。
”青小豹漫说两会“系列部分作品 作者:程璨
张怡然很喜欢这种报道形式,她觉得这个作品很适合这种现在快餐式的阅读习惯。两会的信息繁杂,与百姓直接相关的还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知晓,漫画的形式寓教于乐,也能让广大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她说:“这种形式让两会观点变得生动形象接地气,看完有印象,漫画也非常精心。”
大学生们还在问卷中对两会的新闻报道提出了许多建议,我们从中挑选出了三条:
首先,从报道内容上来看,大学生更期待能看到政策落实后的跟踪报道:“希望可以追踪报道各部长承诺百姓的后续政策动作,让百姓更好的看到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会更加放心。”
其次,视觉类的呈现方式会使大学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两会内容:“可以多做一些可视化的报道形式,把复杂又庞杂的两会新闻转化成轻松易懂的内容。”
最后,大学生认为简洁直观的报道语言能够让人更好理解两会报道内容:“两会中所产生的一些重大决议将会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希望可以用一些老百姓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进行表述。”
项目组:孔斯琪、李鑫芃、宋欣然
孔斯琪 | 编辑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