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调查如何还原弗洛伊德死亡真相
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目击者用手机拍下4名涉事警察在拘捕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图片来源:《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报道《8分46秒:乔治·弗洛伊德是如何在被捕后身亡的》网页截图
孔斯琪/文
5月30日,美国警察执法失当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事件发生后的第5天,《华盛顿邮报》在其 YouTube 频道上发布了一部7分44秒的短片,通过事件发生地附近的监控录像、目击者手机拍摄的视频和警方电话录音还原事件始末。5月31日,《纽约时报》也发布了名为“8分46秒:乔治·弗洛伊德是如何在被捕后身亡的”(8 Minutes and 46 Seconds: How George Floyd was Killed in Police Custody)的短片,不仅用已有的现场视频素材重现了案发时的时间线,还结合检方起诉书、目击者证词和专家意见,以多方的视觉、文字证据揭示了4名涉事警察的一系列失当行为如何造成了致命的后果。
点击观看
(视频含有暴力场景,可能引起不适)
事件发生后不久,一些路人用手机拍摄的现场视频就已传遍社交网络并引发广泛讨论。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抗议活动蔓延至美国多地甚至其他国家,这两家媒体制作的短片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读懂这桩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报道中用到的三样主要证据:目击者手机拍摄的视频、附近一家餐厅的监控录像和警方申请紧急医疗救援时的通话录音。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报道中用动画表明监控的位置,以及弗洛伊德开始所乘坐的蓝色SUV。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报道中显示涉事警察德里克·肖文(左)与杜·邵的投诉记录。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报道中显示,涉事警察肖文用膝盖压住弗洛伊德的脖子,弗洛伊德发出“我不能呼吸”的求救。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报道中显示,弗洛伊德被逮捕约20分钟后,一辆救护车赶到了现场,此时,他已经被压住脖子长达8分钟。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5月28日,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名身穿防暴服的警察从一条居民街上走过。John Minchillo/摄 ©美联社
这种结合了静态照片、各种来源的视频片段、动画、卫星地图等素材的报道形式被称为“可视化调查”(Visual Investigations),在近年来许多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的报道中时有出现。相较于传统图文报道,它更加新颖直观,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
2018年11月,《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团队发布了一部8分半钟的短片,试图用种种视觉证据和3D建模等技术还原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的经过。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官网首页。”法证建筑“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致力于利用技术手段还原恶性事件现场的跨学科团队。2018年获透纳奖提名。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充分可靠的视觉证据是可视化调查的基础。它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互联网上的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即UGC),例如民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照片或视频;二是监控视频、卫星图像等图像数据情报。在这个社交媒体空前活跃,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时代,昔日里难以求证的真相,如今似乎都能从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中找到线索。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目前业内尚未形成对于用户原创内容和开源情报的使用标准,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虚假新闻,媒体仍需具备足够的信源鉴别、核实能力。
大多数可视化调查报道都耗时颇久,从前期的调查取证到后期的剪辑、动画效果制作往往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2019年,《纽约时报》可视化调查小组对一名医务人员在加沙被杀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3D建模得以追踪子弹的路径,共花了半年时间才将这份报道完成。
社交媒体既是可视化调查视觉证据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增加了报道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布朗尼在接受世界报业与新闻出版者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and News Publishers,WAN-IFRA)采访时说,比起《纽约时报》官网,其 YouTube 频道上视频的点击量要多得多。他认为,YouTube 上的受众往往更国际化、更年轻,这让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传播优势,也意味着需要更多了解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
截至发稿,关于弗洛伊德如何在被拘捕后身亡的短片在《纽约时报》的 YouTube 频道上已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显示出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同时,《纽约时报》也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选择区别化的呈现方式。比如在以图片分享为主的社交平台Instagram上,编辑并未将长达9分半钟的全片直接放出,而是截取了标题前半部分“8 minutes and 46 seconds”制作了一张黑底白字的方形图片——这是检方起诉书中涉事警察德里克·肖文将膝盖压在弗洛伊德脖子上的时间,也是视频中最有力证据之一。以此作为关键词,更加容易引起读者注意,也更利于传播。
这张黑底白字的图片于6月2日发布,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当天人们在各大社交媒体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 话题下发布纯黑图片为弗洛伊德事件发声的一种呼应。
诞生于互联网浪潮下的可视化调查亦未放弃报纸这块传统阵地。6月2日,《纽约时报》将这部短片以时间线辅以文字的形式刊登出来,集中展现了视频中的关键证据。可视化调查虽然是一种新颖的报道形式,但对于那些保持传统阅读习惯的读者来说,这种“逆向转换”使它依然可以具有良好的接受度。
6月2日,《纽约时报》A24版整版登出事件时间线和视频中的关键性证据。图片来源:《纽约时报》电子版
资料参考:《NY Times’ pioneering Visual Investigations: behind the scenes》wan-ifra.org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长征路上 | 屏幕后的18岁 | 可可托海 | 在新疆支教 | 养蜂人 | 2019两会 | 代表朋友圈 | 家庭相册 | 乡愁 | 2019春运 |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摄影愚人 | 剧场摄影 | 木村伊兵卫奖 | 大学生看两会 |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