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扭鸣鸣”有

郝妙海 太原道 2020-10-10

当年,有一段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晋源有些乡村十分流行,它的几句词儿大致是这样:“打枣树,扭鸣鸣,扭下两根红大米。不够娘娘碾的吃,不够娘娘磨的吃,茅梁板上一根一根捏的吃”。其中的“鸣鸣”两个字,念作“mìmì”,是哨子的意思,在这儿,是指柳笛。它与枣树没关系,也与大米没关系,更与娘娘没关系,是孩子们春暖花开时自制的一种玩具。


 柳笛声声响,冯英杰绘


当冰雪消融,知春的柳枝吐出黄黄的嫩芽时,渠岸阡陌,街头巷尾,便会不时传来或高或低的“鸣鸣”声。用来扭鸣鸣的柳枝,须挑那些没有骨节,没有叶片,光溜溜的细枝条。拿镰刀割下后,左手持紧,右手拇指和食指从一头扭转树皮。扭醒后逐渐向后移动,直到把看好的一段枝条全部扭醒后,再将里面的骨质部分从粗的一头款款抽出,剩下管状的树皮,扭的过程便结束了。接下来,用剪刀将柳管剪成适当的短节,将短管的一头捏扁了,并刮去头上的表皮,露出里面白白的内皮,便可拿来吹了。这最后一着较难掌握,表皮刮不净或内皮刮破了都不能用。


 制作柳笛,钟源拍摄


为了让鸣鸣发出不同的声音,孩子们会选择不同粗细的柳枝,粗的可到比拇指一样粗,再粗就扭不动了。细的则可扭到比筷子还要细,太细就吹不响了。然后,根据粗细,粗得剪的长一些、细的剪的短一些。这样,粗而长的,吹起来浑厚,低沉。细而短的,吹起来清脆,高亢。一群孩子同时吹时,则或“呜哇”,或“吱呀”,十分动听。有些聪明的孩子,跳一管不粗不细的“鸣鸣”,吹时用双手将出口处包住,随着手的张合,同一个鸣鸣便发出各种声调来。还有更绝的,是在一节粗而长的“鸣鸣”上,用铁筷烙一些眼,几乎就可顶萧吹了。


 吹柳笛,渭北浪子拍摄


扭鸣鸣的季节性很强,当柳叶渐渐长成时,柳枝皮杆便紧密结合,扭不动了。而扭下的鸣鸣只要一天时间便干蔫了。因而,每年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享受到扭鸣鸣的乐趣。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郝妙海更多作品: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丢色儿”

郝妙海:儿时游戏打手背和拍手掌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几种玩具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草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瞎子逮拐子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东凉凉,西凉凉”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荡秋千

郝妙海:从乾隆年间《鱼鳞册》解读晋源吴家堡村史

郝妙海:几张特殊的老照片

郝妙海:绝迹的儿时游戏钓“河西”

郝妙海:女孩们喜欢的儿时游戏跳“窟联联”

郝妙海:讲究团结互助的儿时游戏“齐齐溜”

郝妙海:表达草民诉求的儿童游戏“天下太平”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打扳球

郝妙海:晋源的儿童游戏“簪簪簪”

郝妙海:老鹰捉小鸡,几代人共同的童年游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丁悠儿”

郝妙海:晋源话里的“藏门门”

郝妙海:晋阳湖赞

郝妙海:通往晋祠的那条“汽道”

大年初一烧懒香

晋源的隔年捞饭

过年说说天地爷

晋源的“年气气”

记忆中的“忙年歌”,一部实用的春节生活指南

太原童谣:雁儿雁儿排溜溜

晋源的土地爷洞洞

郝妙海:远去的水西关

郝妙海:太原的苇

郝妙海:社家鼓,太原锣鼓的根

郝妙海:“拉锯、扯据”,温暖的儿时回忆

郝妙海:乡村事筵,从未走远的浓浓乡俗

郝妙海:从《太原县志》看村庄兴衰

郝妙海:“毛鬼神”是个什么鬼?

郝妙海: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郝妙海:夏日虫戏,太原的乡村故事

郝妙海:太原话里变幻多端的“圪”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