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 | 导观佛宗入念佛宗,废观佛宗立念佛宗 ——试论“念观二宗”(上)
微妙法音随缘讲
堂堂正正往西方
善导大师(以下敬称大师)于《观经疏•玄义分》辩释《观经》宗旨言: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大师于《疏》末自言“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此“念观二宗”之判,即大师楷定诸师错解之一处重要释义。
一、二教二宗
古来诸师皆判《观经》以观佛三昧为宗,唯大师深入佛智,究明佛心,判《观经》以“念、观”二三昧为宗。借此“念观二宗”之判,便可看出《观经》具含释迦、弥陀二尊二教。释迦教即定散二善回向求生之要门,弥陀教即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弘愿;要门以观佛为宗,弘愿以念佛为宗。
要门行体即定散二善,然二善之中,定善为尊;于定善中,佛观为主,故取观佛为要门之宗。
弘愿总通四十八愿,别局第十八愿。然第十八愿唯示“乃至十念”之行,故以念佛为弘愿之宗。善导大师“四十八愿,一一愿言”“四十八愿,唯明专念”等释,皆明此意。
然有人滥解此文,以观佛为定善之宗,以念佛为散善之宗。如此解者,非但堕于一教二宗之失,亦违当段文义,全非祖师思想。
教者,教理,为能诠;宗者,宗要,为所诠。所诠既有二宗,能诠必有二教,一教二宗不应理故,一教二宗即无宗故。又,宗为尊、主之义,亦即唯一无二,乃能成宗。如一国必无二主,国异则主别;一教亦无二宗,教别则宗异。
然弥陀本愿摄化十方,普为一切善恶凡夫,犹如天子,主于中华;释迦要门娑婆一化,虽摄定散二善凡夫,还如诸侯,王于边国。中华、边国虽殊,同居一土之上;要门、弘愿二教虽别,俱存《观经》之中。
又,若说定善以观佛为宗,散善以念佛为宗,则大师此段释文应改为“今此《观经》定善文中以观佛三昧为宗,散善文中以念佛三昧为宗”。然今言“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正说明《观经》一部所诠定散二善俱以观佛为宗,不然何说“即以”?后言“亦以念佛三昧为宗”,显明《观经》一部既以观佛为宗,也以念佛为宗,不然何说“亦以”?
然此二宗隐显有别,观佛外显,此义浅近,故言“即以”;念佛内隐,义最深细,故说“亦以”。又,《观经》所主正在要门观佛,故说“即以”;旁通《无量寿经》弘愿念佛,故说“亦以”。
又大师于《观经疏•定善义》言:
《观经》定散文中,
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此文亦显明非仅散善以念佛为宗,定善亦以念佛为宗。以上二文合观,其义更明。
二、念佛为宗
前文已明定散二善俱宗观佛,此理浅近,诸师皆明;今当出文,更明二善亦俱宗念佛,此义最深密,唯善导独见。而分四重:一约真身观文,二约三心文,三约下三品文,四约付嘱文。
01
约真身观文者,定善十三观之第九真身观,直观阿弥陀佛真净报身。此观若成,见佛身相好光明唯摄念佛众生而不舍,以显此观归宗念佛。
此观为十三观之极尊,定散二善之归宗;此观既宗念佛,则定散二善皆宗念佛。如举国之内,以王为尊;王若归降,臣民自降。
02
约三心文者,世尊于上上品开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之三心,大师以此三心通九品,摄定散,辨定其为往生正因。
然此三心全同《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此“至心、信乐、欲生”为安心,下文“乃至十念”为起行。故借此三心,即能巧摄定散二善,归宗弥陀本愿念佛一行。
三心一言以蔽之,即是舍己归佛之信心,谓舍定散自力情执,归入弥陀本愿救度。此心真实不虚,说为“至诚心”;此心为求往生,说为“回向发愿心”。故知三心至要,在于“深心”,大师释为“深信之心”。
然此信心如何建立?大师详示二途,谓就人立信与就行立信,而归于就行立信。又于就行立信中分判正杂二行、正助二业,显明唯就“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之“正定业”建立必得往生之信,以“顺佛本愿故”,以此可知三心归本于一句名号。
故知,三心全以名号为体,而有摄众生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用。大师释“南无阿弥陀佛”名义言:“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能归之心,即是“南无”,属生边;所归之行,即是“阿弥陀佛”,属佛边。能归以所归为体,所归若真实不虚,能归亦真实不虚。众生若归弥陀,则能所一体,生佛不二,佛行成己行,决定得往生。
03
约下三品文者,世尊于下辈三品为一生造恶无善、临终将堕地狱之最下机说极善最上之念佛一法,此等众生仅一声、十声称念,便得罪灭,往生净土,暂滞莲胎,此准《观经》。若依《阿弥陀经》,则往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法事赞》言:“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可见,念佛具胜易二德,功超定散诸善,普摄十方众生。定散二善归宗念佛之义,至为明显。
04
约付嘱文者,《观经》付嘱文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释此文言:
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讫至经末,世尊不嘱定散,唯嘱持名,即是统定散诸善,归宗念佛一行,极成念佛为宗之义。
三、二宗权实
善导大师虽判“念观二宗”,并非等量齐观,而是以观佛为权(方便),以念佛为实(真实);导权归实,废权立实。
第九真身观为定散二善之极尊,大师释言“观佛三昧为宗”,此观若成,见佛身相好光明唯摄念佛之人。故知观佛为权,念佛为实。世尊开说此观,意在导观佛入念佛,摄定散诸行入一向专称,故言:
《观经》定散文中,
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又,大师于五正行中判观佛为助业(助成念佛之业),归宗念佛正定业。为令众生借此观佛之行而欣慕极乐依正种种庄严,生信发愿,求生极乐。如《往生论注》言“起观生信”;《观经疏》言: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
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
然往生因行,唯在称名,故大师唯判称名为正定业,释言“顺佛本愿故”。又言: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观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如此,借观佛之助业入于念佛正定业,即是导权归实。
善导大师释《观经》付嘱文言:
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定散二门以观佛为宗,一向专称即是念佛为宗。此文彻彰《观经》舍观归念玄旨,极成废权立实真意。
以上种种,皆显明观佛为权,念佛为实。大师判“念观二宗”,意在导观佛宗入念佛宗,废观佛宗立念佛宗。(待续)
我 要 赞 赏
(长按扫码,赞赏作者,支持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