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观经》之三力、三观与调机(上)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微讲堂
2018/6/13
微妙法音随缘讲
堂堂正正往西方
《观经》是一部情节曲折、结构复杂、义理幽深的经典,探寻其内在的结构框架是理解经文义理如何展开的必要途径。善导大师是如何回答天亲菩萨所问“云何观,云何生信心”的呢?又是如何将昙鸾大师他力思想融入到《观经疏》中的呢?《观经》的“观”到底有什么幽玄深妙的秘义呢?今试论《观经》中“三力”与“三观”,兼论调机。
一、先立“三力”、“三观”之义
阿弥陀佛
三力者,即行者自力、释迦佛力、弥陀愿力。
三观者,即自力观、佛力观、愿力观。
阿弥陀佛
二、“三力”与“三观”文出何处
(一)自力观(韦提)
此中有通别二重。出“欣净缘”:“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前通后别,虽言“观”、“正受”有异,皆“止观”义无差。
(二)佛力观(释迦)
此中有权实二重。
1.出“定善示观缘”:“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
2.出“定善义·华座观”:“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前权后实,虽权实有别,皆“见”彼土胜境,如镜自照。
(三)愿力观(弥陀)
出“定善义· 杂想观”:“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
三、依经文结构释义
阿弥陀佛
(一)韦提请自力定心观
韦提突遇人生巨变,“真心彻到”,求无忧恼处。世尊光台现国,独显西方为胜,韦提别求往生,更请去行——“观于清净业处”。此虽通别二求,皆自力心求也。何以知?略有三解:
1、韦提身分高贵,骄慢心重(“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此隐有苛佛之意);
2、韦提素闻世尊自力止观之法,故有其请(若非素闻止观教法,当请如何得生,不会直请“正受”);
3、此韦提尚未言“佛力”,故知唯自力。故此时韦提所请为自力止观之法,即息虑以凝心之定心观。
(二)世尊破其自力,韦提入佛力散心观
世尊广开净土之机行,自说三福摄散心机。“令未来世一切凡夫,得生西方”。此一破韦提之自力机情。非唯其所请定观得生,散心修福亦可得生。
世尊复告韦提,前“光台见国”见彼国土非其自力,“以佛力故,见彼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又言“汝是凡夫……诸佛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此二破韦提之自力机情。韦提至此方醒悟,“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如《观经疏》言,“夫人领解佛意,‘如上光台所见,谓是己能向见,世尊开示,始知是佛方便之恩’”。故此时韦提明前所见极乐胜境乃是佛力加持,是散心观。以韦提虽非息虑凝心,但仍见极乐如执镜睹面故。
然此时韦提虽破自力,又执佛力。故言“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此意我以佛力观见,后世无佛力当如何见。
后十三观者,乃世尊一一口说,韦提无所见也,非观也,除“华座观”。
“华座观”弥陀住立空中,韦提见佛得忍,彻明佛心,完全领纳弥陀之救度,此就得生之心言,可说已领纳愿力。然犹执得见弥陀乃因佛力,此就因行言。故重请世尊,“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此华开莲现,华莲并存,虽意犹在华,终归莲成)
此虽权实二见有别,皆执佛力之散心观也。
注
“定善示观缘”领起十三观,以“光台现国”为体,此“光台之观”与“华座之观”一权一实,前权后实,以韦提得益分齐不同也。若就一经来看,定散为“为莲故华”、华座观弥陀住空为“华开莲现”、付嘱持名文为“华落莲成”。其“华开莲现”即是权实并现——于得生之心领纳弥陀愿力,如“真身观”言“见佛身者亦见佛心”(念佛义);若就为何能见弥陀身相,韦提犹执为释迦佛力(观门义)。此“华开莲现”权实并现,虽文有前后,义属同时;又,虽权实并现,废立之义已存,以莲现则华必落矣,故“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虽在经末,论其文义肇始,实在弥陀住空。
(三)世尊破其执佛力心,韦提入弥陀本愿力观。
世尊三破韦提执佛力之机情。开示向乃是弥陀本愿力成就,故言“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如《观念法门》言:即如《观经》下说云(意),佛赞韦提,“快问此事”,“阿难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愿力故,见彼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此“忆想”已非仅止观之观。因前光台见国,非定心,散心见故(散心见依报);又十三观世尊一一口说,无所见故(忆想、忆念依正);又弥陀在空而见亦散心故(散心见正报)。
(四)三心转入称名
向来已明自力、佛力二重之观,更入愿力。然上言“宿愿力”、“成就”皆未言明,故下更说。“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是“宿愿力”,“即便往生”即是“成就”。以“三心”入“信心”,“信心”归入“称名”。至此,众生自力之心、佛力之心扫荡净尽,唯入本愿心海。此后更层层说九品机法,终尽称名救度至极。又至“下品下生”,不论定心、散心,唯称名之机矣。
至此,向“佛力观”当明,“忆想”者非唯止观之观,亦可是定心观,亦可是散心观,亦可是散心之听闻、思惟、忆念、想念等,以此皆入本愿称名,成就往生。此即《往生论》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五)结归一向专称
世尊四破执情,恐人复执“三心”,犹从自心中求。故结归称名,入一向专称,以行立信,仰唯弥陀他力而已。
又,此上就机情层层渐次展开,若就法体而言,望佛本愿之义者略说如下:
韦提通请所求,世尊密意别选极乐,即佛愿力也。
韦提别请去行,世尊自开三福,即佛愿力也。(破定心,开散心)
韦提光台见国,世尊神威加持,即佛愿力也。(破自力止观)
韦提见弥陀住空,世尊、弥陀遣唤一致,即佛愿力也。(明往生唯在弥陀)
又,以此义故《观念法门》言《观经》十处“见佛增上缘”
1.“观经·序分义·欣净缘·通请去行”——唯愿如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2.“观经·序分义·定善示观缘·劝修得益之相”——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
3.取“观经·序分义·定善示观缘”与“观经·定善义·地想观”之义合——我今因佛力故,见彼国土。
4.“观经·定善义·华座观”——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即二菩萨。
5.“观经·定善义·像观”——闭目开目,见一宝像。
6.“观经·定善义·像观”——想二菩萨及诸光明,了了而见。
7.“观经·定善义·真身观”——但当忆想,令心眼见。
8.“观经·定善义·真身观”——八万四千相好自然见之。
9.《观经》观音、势至、普观、杂观、九品——“一生起行,乃至七日、一日、十声、一声等,命欲终时,愿见佛者;若现生乃遇善知识,行人自能心口称念弥陀佛:佛即与圣众、华台来现,行人见佛,亦见圣众、华台等。”
10.“观经·流通分”——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此皆佛愿力观也。
至此,一部《观经》从自力破入佛力、复从佛力破入愿力,从三心结归入称名,虽八万四千脉,一叶遍见矣。(待续,明天推送下部)
诵读:佛龙居士
我 要 赞 赏
(长按扫码,赞赏作者,支持念佛)
灵 瑞 之 声 微 信 公 众 号
灵瑞寺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