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念弥陀,好坏不生忧喜
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三编卷二·复刘慧焯居士书)
有人念佛极愿寂静,有一点声音就心里烦躁不安,不能适应,只想跑到安静的地方躲起来。从好的方面来说,他念佛上了路子,只愿意念佛,不愿意受一切干扰;但是过于厌喧求静,而不懂得随遇而安,本身就已是病相,久久不改,将来无可救药。应当静闹一如,随缘念佛。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修净土的人,只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的目标,不贪神通,也不贪感应、境界,所以很稳当,没有什么境界。如果天天想见境界,就会见层出不穷的境界,甚至睡都睡不着,老是让你看见,苦恼不堪。所以,大家这方面要知道,不要追求这些。
越分欲得,反为堕落魔外之本。(三编卷一·复吴思谦居士书)
什么叫“越分欲得”呢?不是你的根机、你的本分能得到的,比如想成圣,想马上得到神通,想之过切,累世冤家就会乘虚而入,变化种种境界,让你一见就欢喜,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就入了魔。一旦入魔,佛祖现前也拉不回来,因为受魔摄持,自以为得道得通,全体邪知邪见,偏在佛法正道之外,对佛祖诚言绝不信受。
这也是因为凡夫器量不够,果然是法器,对这些不贪图,稳稳当当,只求往生成佛,这个人就有大器量,就有大定力,就是大根机。他不会东看西看,随风倒浪,东西飘摇。他内心很稳定,“我就求生西方,千事万事都不能动摇我。你说得再好听、再美妙,我不被你动摇!”这就是有善根,这就是有定力。
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三编卷一·复谛醒法师书)
有人写信说总是见到境界,感到很苦恼,大师就回信说:这是因为他没有真实摄心,只是念佛作场面的功夫,稍微一静下来,内心就有杂念,现出种种妄境。如果真实摄心,一句一句,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必然能够消业障、增福慧,不可能有过多的妄念,不可能有妄境来显现。
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如明来暗自无存,正来邪自消灭。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譬如恐强盗来,自己先将家中护兵移之远方,令勿在家,则是替强盗作保护,令其了无所畏,肆行劫夺净尽耳,何愚痴一至于此!(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有人偶见境界,又不能分别,怕是魔所现,所以吓得不敢念佛。大师开导说,这时更要认真恳切念佛。
魔境、圣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
见到境界了,到底是入魔的境界还是念佛相应的境界呢?怎么分别呢?有的人就不能分别了,往往把魔境当作好的境界,“我见到佛了,佛在我耳朵边跟我讲话,天天给我讲,佛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其实都是入魔境。师父跟他讲再多,搬来经典他都不听,“我家的佛讲的,你讲的不对”。
是魔境还是圣境呢?就看和经教所讲的吻合不吻合。
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
果然是那种很殊胜的圣地境界,心里当下清净,没有躁妄心,没有执著心,没有贪图欢喜,觉得了不得那样的心,当下心里清凉、清净,这就是善境界。
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
或者贪图欢喜,或者起躁妄心,或者起取著心,这样就不是圣境界,是魔境界。
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勘此,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
见到境界,如果真的是佛菩萨,光虽然非常明亮,但是不刺眼,而且没有影子;如果是魔所幻现的,光会刺眼,也会有影子。
同时,用经中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来对照,如果把这个正念提起来,果然是佛的境界,会越来越清晰,心也会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清凉。如果是魔的境界,正念思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魔相就消失了,就没有了。
总之,是真佛还是假佛,这样来分辨:
一、看是否合乎经教。
二、看是否引起心境躁妄。
三、看光是否耀眼。
四、看能否经得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勘验。
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能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三编卷二·复杨典臣居士书三)
修行人心里要稳定,要有主张,见好的境界不贪图、欢喜,见坏的境界不生恐怖、忧惧。这样的话,不管见好境界、见坏境界,都会成为助缘。为什么?见好的境界不贪图,说明可以更有进步;见坏的境界不害怕,自然魔退,魔退就道业增长。
如果不是这样,见好的境界就贪图、欢喜、狂热,这个时候,反而退堕下来,只能如此;见了坏的境界就害怕,被它吓住了,就成为障道之缘。是助道之缘还是障道之缘,在于心是不是稳定。我们只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好坏不生忧喜,这样自然很平淡,很平常,很平实,实实在在,都有进步。(摘自:《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诵读:佛龙居士
◎佛的微笑
灵 瑞 之 声 微 信 公 众 号
灵瑞寺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