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染乐仍是苦
短视频:人生最大的一种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639xk2nze&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观经》没有说韦提希夫人是发大菩提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观经》里的六缘,厌苦缘、欣净缘等等,她就是觉得娑婆世界很苦,希望找无忧恼处、安乐净土、清净佛国,而愿意去往生,她不就是贪乐吗?这里很苦,厌苦求净土之乐,不就往生了吗?《观经》的缘起就是这样的。
厌苦缘,欣净缘。
以厌苦为背景而欣乐,即为清净安乐,非如世间染乐。世间染乐仍是苦,是所厌对象。
厌苦缘和欣净缘,用词都是很讲究的。
厌苦缘,如果按照名词的翻对,应该是欣乐缘,但是善导大师没有说欣乐缘,而说欣净缘。欣净缘,如果按照词语的翻对,应该是厌秽缘,秽净相对,“秽”是秽恶、染污。为什么善导大师不这样说呢?这就是祖师一字一句不可更改。
厌苦缘,如果说“厌秽缘”,“秽”,秽浊,染污。而我们并不觉得这里染污,“不是挺好吗?蓝天白云的”。根本就听不进,心里不知道什么是染污。但是说苦,讲“厌苦缘”,马上就能感受到,“太苦了!”韦提希夫人的儿子把她囚禁起来,这不是很苦吗?但是,我们心里对染净没有明显的感受,并不知道娑婆世界是染污的。
如果说“欣乐缘”,一般人想到的就是五欲之乐,因为不知道什么是佛法乐。所以说“欣净缘”,直指净土,这样就能把意义完整地突显出来。
为什么叫“欣净缘”?
以厌苦为背景而欣乐,希望求得安乐。
如果求安乐是以厌苦作为背景的,一切的苦都不要,这样所求的乐就是清净安乐。所以,一定要以厌苦为背景——苦集灭道。
如果一个人在滚滚红尘中,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苦,还在求乐,这个乐是清净的乐吗?比如抽烟、吸毒、酗酒,图财色名食睡,如果不是以厌苦为背景而求的乐,一定是造罪造业,永远堕落。
苦就是清凉剂,苦能泻火,让心清凉,消除热恼。
如果以厌苦为背景而欣乐,“娑婆世界太苦了,一切都是苦恼,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这样的乐就是清净安乐,而不是世间的染污之乐。世间的染污之乐仍然是苦,还是所厌的对象,是苦的,不是乐的。
韦提希夫人的案例说明,我们如果是欣净土乐而愿往生,一定可以往生的。
另外,在我们世间来看,很多普通人,哪有发大菩提心的?哪里知道极乐世界?只是觉得这个世界太苦,不愿意待;听说净土好,怎么个好法也不知道,反正这里苦是知道的。
像有的人,穷是知道,怎么发财还搞不清楚,还没挣到钱。反正穷是知道了,不愿意穷。不愿意穷,反过来就是要富,但是怎么富不晓得。
人如果天天饿,没吃的,想饱。但是怎么饱,还没饱过,因为天天是饿的。反过来,似乎知道,只要不饿就是饱。知道饿,也就知道饱了。(摘自《往生论注讲记》)
诵读:佛诚居士
灵 瑞 之 声 微 信 公 众 号
灵瑞寺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
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