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条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爱有条件
///
修心八颂
朗日塘巴 造
第一颂 视众胜宝
愿我于诸有情众,
视之尤胜如意宝,
饶益满彼究竟利,
恒常心怀珍爱情。
第一颂“视众胜宝”,是全体八个颂的总颂。
“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
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看成如意宝,那也算是很好的了。我们一般人,因为是凡夫,没有证悟佛性,所以对于比如意宝还殊胜的众生的存在,我们是漠视的。
我们也分了几个层面来对待,但是其实无论对一般众生,还是对我们恩重的父母,以及对我们自身,我们都没有认识到佛性生命的尊贵,都把这个无上殊胜、超过如意宝的生命,以懈怠、荒废,甚至是危害它的心来对待。这样不仅不能获得成佛的利益,反而长劫在六道中轮回。
有句话说“人情纸薄”,就是把这么殊胜的生命看得很轻薄,再怎样珍贵的友情、恩情、亲情,遇到一点点蝇头小利,就被淡忘、漠视了。所以,这第一颂第一二句,如果从普通人角度来讲,要“愿我于诸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是难以做到的。
“饶益满彼究竟利”
我们普通人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不仅做不到,连想也想不到。可以讲我们对众生即使是小恩小惠也很难做到。短暂的、有限的、世俗的小小利益都难以做到,怎么能够“饶益满彼究竟利”?
利益有小利和大利,现在利益、未来利益,暂时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世间利益和出世间的利益,究竟的利益就是成佛。这些利益我们根本就谈不上。
世间有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当我们行善积德的时候,做一点善事很快就退心了。为什么呢?人心不足蛇吞象,没法做啊,这也是事实。还有人说:“你看,我跟某某人打了十次交道,九次都满了他的愿,就一次没有满他的愿,他就生怨嫌了。”这也是事实。
所以,主观的烦恼、客观的对境,都让我们很难做到。
另外,我们如果利益别人,是什么样的心理呢?不是“饶益满彼究竟利”,而是我们要给别人一点利益,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讲关系,看你跟我亲不亲,“你跟我八竿子扯不着,我干吗利益你啊?”那就不愿意。
有了关系之后讲条件,“我利益你是有条件的”。
讲了条件之后,第三还望回报:“我现在利益你,最起码你要对我好一点”。不要说我们一般人的关系,就是父子他也有这种思想——养儿防老,对你好是将来得指靠你:这是望回报。
第四点,就是自我夸大。给别人一点点小利益,就讲得像山那么大,“我当年对他恩重如山啊。”
第五点,生怨嫌。期望的回报没得到,或者没满愿。他投资十块钱,就想赚百分之五十的回报率,现在只有百分之十五,他就怨了;或者是回报的时间晚了一点,今天投资明天就要回报,不能满愿;或者人家没对他微笑,他心里又不服气了。
所以,我们这颗利益众生的心非常薄弱,这一句“饶益满彼究竟利”,是不可能做到的。
“恒常心怀珍爱情”
第四句“恒常心怀珍爱情”,这个能做到吗?也做不到。
人心无常,爱有条件,怎么能够恒常对一切众生心怀珍爱之情呢?那是大菩萨才能做到的。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热恋时的山盟海誓,换来的是冷冰冰的一张离婚证,这怎么能够“恒常心怀珍爱情”呢?当初好得不得了,山盟海誓怎么怎么样,你费心费力了吧?不要说别人,就这一个对象,都不能“恒常心怀珍爱情”,彼此都伤害。
所以人心是无常的,爱是有条件的,达不到条件就变了。变了不正常吗?不变才不正常呢。世间的小说、电影、诗歌,就讴歌永贞不渝的爱情、友情,因为这个非常稀少,所以拿来讴歌赞颂——菩萨对一切众生“恒常心怀珍爱情”,众生也不知道赞叹菩萨。
这是讲夫妻情爱很恩重的,也不能“恒常心怀珍爱情”。朋友呢,更不用说了。有两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生意场上再好的朋友,为了做生意,在钱财上反目成仇的多的是。
所以说我们对众生的爱心是非常薄弱的、有条件的、有限的,是变化无常的。所以,这一句“恒常心怀珍爱情”做不到。
如果能做到了,我们能把众生看成如意宝,要“饶益众生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那这个世界多好啊!哪里还会有杀盗淫妄种种罪恶呢?这个世界不就好了吗?你“恒常心怀珍爱情”,会去骗他吗?会去欺负他、会去逼迫他、会去杀戮他?不可能。
普通人基本就是这种心理,这样的态度。像这样的众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恶业众生,皆悉充满此娑婆世界”。众生的心非常的我执,非常的带刺。
偈颂的这些话完全跟我们普通人的心理不相应,但是菩萨发心就是这样,就是这么发心的。
来源 | 《修心八颂》圣净解第一颂
诵读|佛诚居士
☞真感情
☞淡的遐思
☞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