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与不悟在信,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到时候,你自己当然就明了了。那个初学佛的人,那个问题太多啦,问不完的问题。每个人都这样子来问老师,那个老师可累死了啊。初学的时候用不着问,什么都不要问,就是叫你多看、多听,三个月、半年之后自然就明了了。能够提出个问题出来,总得要住个三、五年,才能提出问题。那么这两位尊者啊,代表是求学的态度。初学一定要多听、要多看,在这个里面才能够学习到智慧、德能。这是把四天王略略给诸位介绍出来。
我们再看看经文,经上说,这些种种形象,有情的是动物,陆地上走的、水里面游的、空中所飞行的,无情的是山河大地,气象变化。这些虽然是形形色色不相同,但是,无非皆是「前尘分别」之物。换句话说,我们眼根所见的对象,通是你眼所见的。什么叫「留碍」呢?留碍的意思,是你见到,你那个心啊,要仔细地看一看,这就叫「留」。你仔细地看看,多看几眼,这叫留。那么拿我们现在名词来讲呢,就是注意看。注就是留嘛,你把这个意住在那上面,这才能看清楚。「碍」呢,碍是障碍,虽然有的时候住,住也有障碍。这个意思是说,留碍于见呢。这是讲我们一般所说的这个眼识、五俱起意识,确确实实是有留碍的。如果要用见性见,给诸位说,见性没有留碍,眼识、五俱起意识有留碍。下面佛就教阿难尊者了: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于此」就是于能见、所见之中,在这个里面呢,去辨别哪是自?哪是他?自就是指的见性,见性是自,物象是他。佛的意思,先教阿难在一切境界相中,希望阿难能够随着佛的教导,自己在物象里面去观察、去分别。那么这样呢,才能够达到如来教学的目标,明心见性。诸位必须要记住,见性啊,是要自己见,不是别人能够帮助你见的。这个事情谁也帮不上忙,是要你自己见。
讲堂里面呢,常常提到见性,有一位同修写了一封信给我,信写得很好,答复不费事。他列出好几条,让我哪一条对啊,勾一勾,呵呵,这就答复他了。我也答复他了,好像昨天寄去的。他问什么呢?他说见性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出家人能见性?在家人能见性?在家人当中啊,又有已经结过婚的人能见性?还是没有结过婚的人能见性?哦,写了好多条。我拿着红笔条条都勾上了,呵呵,都可以见性。见性实在讲不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也不是已婚未婚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
那么诸位啊,好好地看看《六祖坛经》就明了了。见性是要修戒定慧、闻思修啊,不是这个出家不出家的问题。你出家了,出家了你不修戒定慧,不修闻思修,还是不能见性。在家人能够依教奉行,他也能见性。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佛,可见得,不一定要出家啦。
但是出家呢,真的有出家的好处。好在什么地方呢?出家人这个福慧双修啊,比在家人要来得方便一些,这个是确实的。你比如讲修福,这个修福实在是太重要了。诸位要晓得,没有福报的人不会有智慧。没有福报的人要有智慧,在佛法叫狂慧,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一定是从福当中求得来的。有福就有慧,福至心灵啊。在从前修福的机会是比较上多,现在修福的机会少。为什么呢?这个是与教育有关系。现在人不重视修福,而把修福当做什么呢,当做一种劳役,所以提到修福啊,谁都不愿意。因此,一昧向什么?向狂慧里面去追求。
那么唯有这个出家寺院里面,还能够说要求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是修福啊!所以出家,在这一个大的寺庙里面,清洁环境、烧茶烧水、招待四众,修大福报啊。而今天人什么样的一个观念呢?认为这些是寺庙主人把我当作奴婢、当作下人来用。要是请一个工人来做,一个月还有相当的报酬。出家人当然没有报酬,完全尽义务的,做的工作比请的工人工作还要重得多。这是什么呢?诸位不明了这个道理,他不晓得是修福。但是不懂得修福,他这一份工作,他做得就有苦。他有痛苦,他不愿意做,做一个时期,他一定去反抗了。
那个修福,还要有福之人才能修福啊。没有福的人,修福的机会到他面前了,他要把它舍弃,他放弃了,这是真正是没善根、没福德之人。所以从前世间法里面这个教学,学生就跟着老师,要给老师服劳役。老师家里面不会请佣人,老师家里面要是请佣人,那实在是大笑话,没有这个道理。家里面所有的琐碎事情,都是学生做。在从前甚至于是砍柴、挑水、烧饭,全是学生的事情。老师出去,还要替老师拉车,有事弟子服其劳啊。不但要伺侯老师,还要伺侯师母,甚至于师兄弟还要伺侯,那就如同家里面佣人一样,但是他是学生。他学什么呢?学生活的教育。他能够这样伺侯老师,他才能够孝事父母。他学成了回到家里头之后,他才知道怎样孝敬他的父母,怎样奉侍他的长辈,如何跟兄弟姐妹相处。所以是生活的教育啊,从小就修福啊。
修慧这一门就是背书啊。虽然六七岁,《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重要的东西全都背过了,这是求根本智的修养。这种教学实在是美不胜收啊。可是我们现在人疏忽了,去学外国人。外国人说实在话,头脑简单,机械式的头脑。纵然外国有聪明人,那个聪明的头脑,还是按照方程式排列的,总不如中国人来得灵活,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了啊。
学佛一定要重视修福。修福就是为大众服务,无条件地为大家尽义务。所以真正懂得了,我们要尽心尽力为自己求福啊。样样要别人伺侯,养尊处优,那叫什么?那叫享福。你现在有这个环境去享福,你这个福报是前生的,你享尽了怎么办?福报是享得尽的呀。
中国人眼光看得深远啊,享福应当在什么时候呢?应当是在晚年。晚年再要做事,这是很辛苦的事情。晚年有人伺候,有人照顾,所以把享福放在晚年。青年、壮年的时候,一定是培福、造福,晚年才有福享啊。我们不能照顾大家,到年老的时候,谁来照顾我们,这个有因果报应的啊。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事事都能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尽心尽力,到了年岁老的时候,也有这个果报。别人都会想到你,你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帮你做。
那么我们看到西方人,这些外国人,年纪老了,孤苦伶仃,连儿女都不理他,它有道理,因果报应嘛。他年轻的时候,他不照顾他的父母,他老的时候,他的儿女凭什么照顾他呢?!小孩从小,就看大人就是榜样嘛。所以外国,儿童是享福啊,儿童的天堂。不像我们中国儿童,中国过去儿童的时候,那是要服劳役,没有外国那么样享福。可是你再看一看,外国老人可怜,中国老人享福。所以你只要把这个现象仔细去观察,去研究它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教学,确确实实是优于西方。
所以中国几千年来,可以讲得上是长治久呢。这个形成的因素,就是教育。那么这一层,我相信将来全世界,他们会觉悟,会向中国人学习,想想中国古老教学法,真正是有道理。
那么这是讲的中国人的教学,大主意就是在开悟。不但是佛法,我们中国世法,也是讲开悟啊。悟了才有真正的智慧,才于一切法都能通达明了,这才能办事,才能处理问题。所以学问不是靠记诵,不是机械式的。是确确实实能够叫我们从心灵里面觉悟,体会到宇宙万法的大道啊,怎样地使我们这个生活与理论融成一体,这是中国从前教学之道啊。佛法更不例外。楞严经处处都是指点阿难尊者悟门呢,教阿难就是教我们。佛虽是这么指点了,阿难还未必能够体会。请看底下经文:
【今吾将汝,】今天我带着你,这就是佛帮助他。【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这是佛帮助他,怕你不会,我在旁边在指导你。「择于见中」,这是拣择,就是辨别能见、所见之中,在能见所见之中仔细去拣择一下,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物象?「谁是我体?」这是能见呢。外面所有的形象那是所见。能见、所见,了了分明,这个时候就应当要悟知自己的见性。
话虽然这样讲啊,实在很不容易。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在我们理路没搞清楚。什么理路没搞清楚呢?这要讲到根本的道理。我们中国圣人也说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呀,这就是讲的根本道理。这个大道理不明,这在佛法里面讲呢,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心跟识是自己,万法是境界呀。但是,境界并不是离了心识有一个独立的境界,没有这个道理啊。境界还是自己心识变现之物,还是一家人,不是别人啊。
那么像这样的经文,我们在经论里面,可以说看得非常之多。一提起来,哪一个人不熟呢?它虽然是很熟,为什么我们还不能见性呢?我们在境界里头,依然迷惑颠倒呢?这个实在讲,这一句经文还不够熟啊,严格的讲是相当的生疏啊。熟透了它就管用,就能开悟。阿难在此地显示出的,就是不熟。像这些道理,阿难记得很清楚,七处征心,他就引用过不少啊。可见得阿难记得很熟啊,但是不明了其中的真实义啊。如果真的熟透了,他就有能力在一切法中,见到见精所在啊。这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啊。自己就知道了,自己就会了。
这种情形,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可以说看得非常明白。六祖坛经,得要中等根机以上,熟读这部书确实有大利益。我们看看禅宗,人家用的什么方法?只要学人对于佛祖教学的方法,能够深信不疑,循规蹈矩地去修学,一定有开悟的这一天。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啊,所以不能开悟啊。开悟的,哦,是有大智慧的人开悟,那错了。头脑简单的人开悟大有人在。所以古人讲,开悟最容易的有两等人,一等就是上机,为什么?他没有怀疑。他一听,道理就懂得了,没有疑惑,他容易开悟。再一个就是下愚,他什么都不懂,叫他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等人容易开悟,他也深信不疑。可见得,悟与不悟在信啊。
当中这一级的人,你要说他有信吧,他信得也不切。你要说他不信吧,他好像也很信仰的样子。这是相当不容易,阿难尊者示现的这个程度啊,就是当中这一级:满脑袋的疑问,成见很深,分别心很重。这是代表一个中人程度啊。他是菩萨示现的。主要就是教我们这些所谓半吊子,教我们在这个里面觉悟,我们的亏吃在什么地方?我们的障碍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不能自知自慧,自悟菩提。晓得了,晓得要改过自新啦,对于圣教决定没有疑惑,这是我们的起步,然后能够依教奉行,没有不成就的。(未完)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