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没有耐心听下去这是没福德;听了后不能理解是善根不够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下247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观音广陈三十二应
底下经文所说的:【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是观世音菩萨证得的。这个是什么境界呢?等觉菩萨,寂灭忍中证得的。这个两种殊胜就是业用,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读了很多,你看每一位善友他所说出他证得的法门之后,一定要把这个法门的作用说出来。观世音菩萨在这个境界里面证得十方圆明,作用是什么呢?十方圆明有什么用处呢?这个两种就是殊胜的业用。
在一般说,像这样的业用,圆教初住就证得,证得我们叫相似的业用,有这个样子,但是没有观世音菩萨这么样的真切,没有这样的圆满。我们也可以像佛在经上常常用月亮做比喻,圆教初住菩萨就像那个初三的月牙一样,初二、初三那个月牙,等觉菩萨彷佛是十四的月亮,到十五就圆满了,快要圆满了,当然他这个两种殊胜是不同,这称为两种殊胜呢。圆教初住就证得这两种业用,有这两种业用,但是不能叫殊胜。好像这个初三、初四的月牙,虽有月光,那是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但是怎么样呢?照的亮度还不够大,还不十分明亮,这个情形就是这样的。
前面这是上合慈力,说明『本妙觉心』,这是「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我们这个经里面所讲的如来藏妙真如性。真性,无论是在果地或者是在因地,都没有分别。所以佛与众生是一样,真性上讲一样,根本就没有两样,所谓是在佛它不增加一点,在我们凡夫并不减少一点,不增不减。这是从什么?从理体上说,是如此。
从作用上来讲,佛的作用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他不迷,所以他没有障碍。凡夫的作用有了障碍,为什么有障碍?因为他有迷,迷了就有障碍,悟了就没有障碍。迷了的这个障碍,是真正的障碍吗?不是真正的。前面说过了,真正悟入的时候,豁然大悟啊,悟的什么?悟的是迷悟不二啊,这时候才一切贯通啊。迷悟是二,那个悟是小悟,不是彻悟。为什么?有能悟、有所悟,有能迷、有所迷,你能所没断啦。
所以在这个体上完全相同,正像我们经前面所讲的,我们的六根根性与十方诸佛如来的六根根性没有两样,完全相同;我们自己的智慧德相与十方如来的智慧德相也是完全相同,没有两样。可是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自己都不敢承认啦,给你说了,「哎呀,这个我不敢当啦!」非常谦虚、非常客气,都不敢当。该客气的时候、该谦虚的时候,不晓得客气、谦虚;叫你直下承当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开始来谦虚、客气了,这个错了啊。你之所以不敢当,就是你对于这个事实的真相不了解、不明白。观世音菩萨到这个时候是完全明了了,所以他直下承当。所以说是上合诸佛本妙觉心,这就是与佛同体了,真正证得一切众生六根根性与诸佛如来六根根性是一性无二性,这就叫上合。体上合了之后,用当然就合了。诸佛菩萨的用叫大慈大悲,通常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心,菩提心就是本妙觉心。直心是体,就是清净平等之体,与一切万法不二之体就是直心。深心,就是清净心,自受用,一切不染、一切不着,远离染着,这个心就是深心、就是清净心,《圆觉经》里面讲的净圆觉心。起作用呢,就是大悲心,大慈大悲啊。
这时候菩萨这个心的业用就是大慈大悲,予一切众生乐,拔一切众生苦。诸位想一想,他还会障碍众生吗?他还会为难众生吗?决定没有这个事情,总是尽一切的力量去帮助众生。帮助众生,诸位晓得,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目的总是在破迷开悟,而不是帮助他得到物质、精神上的享受,不是这个,那是世间法,那不是佛法。佛法帮助人的就是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之后自然离苦得乐,那是真正的离苦得乐,这个就是佛菩萨的事业啊。
那么这就是上同诸佛,与诸佛同体,下面呢?『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这个里头应当要补充一句话,你看「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下面也应该这样,「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本妙觉心」,这个意思就完全了。是不是这样?确实是这样的。刚才我说过,本妙觉心,生、佛、一切万法是一不是二。佛在《华严》里面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你看不但有情众生同一个本妙觉心,无情的众生也同一个本妙觉心。为什么呢?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依本妙觉心变现出来的幻相,体相同嘛,生佛同具此心啊,情与无情共一心。上合了,下面当然合;下合了,上面也一定合,没有说是合上而不合下,合下而不合上,没有这个道理。这个见性没有说见一半的,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说见一半的,一见就是圆满的。所以说从圆初住,刚才我给诸位说可,就是这样的境界。到寂灭忍,就是法云地的时候,这个境界才看到什么?看到圆满,看到究竟,看得十分真切,所以慈悲心才流露出来。
慈悲心就是本妙觉心的起用,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这个「悲仰」,悲是哀求拔苦的意思。一切众生都有苦难啦,总是要求一个力量来帮助他离苦得乐。所以这个世间众生无知,不晓得事实真相,求助于宗教的神明,哪里晓得宗教的神明还是众生,宗教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啊。宗教不教人破迷开悟,宗教只叫你在苦难的时候去祷告,去求神明保佑,这个是它的能事,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仰的意思,仰是希求,希求给予他快乐,悲是哀求希望他救苦,救苦救难,这是悲仰的意思。凡是迷失自性的人皆有这两种求,求拔苦,救我的苦难,再求给我的生活能更快乐、更美满、更幸福,求这些啊,这个世间人就是干这种迷惑颠倒的事情啊。所谓迷惑颠倒,就是他所求的没有正确理论的依据,又没有正当的方法,虽有求,到后来结果呢,还是一场空,这是佛法里面讲求不得苦啊。
有些人也知道自己这个求是求不得的,他也要去求一下,为什么呢?给自己精神上安慰安慰。他也知道这是迷信,也知道是没有结果的,他也要做,这个就是显示出一切众生内心的痛苦与内心的愿望。诸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的心情彻底明了啊,所以佛菩萨在世间,以种种善巧方便,诱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那么佛法,这个讲经说法呢,这是种种善巧方便里面一种最直截了当的办法,这是最直接的。这种最直接的方法接引哪一类人呢?就是根熟众生。要不是根熟的众生,你在那里讲经说法,他不愿意听,那就是根没熟;能够听得下去,听了有兴趣的,这根熟众生。这个熟也有等级的,这种熟,可以听经了,对于听经、对于佛经的研究有了兴趣,这是这一个阶段呢,他成熟了。
到这个地方,可以说观世音菩萨将他自己修行证果,以及获得两种殊胜的业用,全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文字不多,每一句话里面皆含无量义啊,而且可以说是修学最高的指导原理原则,不管你修哪个法门,这种原理原则统统用得上。所以诸位能够把这种原理原则用在念佛法门上,你这个念佛就是理念,你所得到的必定是理一心不乱。那么他成就了,等于在佛法里头毕业了。毕业之后干什么呢?毕业之后去享福去了。我们看看他那个福报怎么享法?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这个就是他的大用现前了,这就是他的享受。那么也许诸位要问了,哎呀,这个还是不要修成的好,这修成之后啊,到处去弘法利生,累都累死啦,这多辛苦呢!这一个念头呢,是以我们凡夫的心去推测佛菩萨的境界,哪里知道全错了,不是这回事情!这个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就是随类化身啦。是一种什么?是一种自然的业用,不是有心,也不是无心。虽然天天弘法利生,没有一天休息,像《行愿品》里面所讲的「无有疲厌」。我们凡夫工作太多了,疲倦,厌烦了,会有厌倦。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凡夫心,就是用的什么?生灭心啦,所以才有这个虚妄的现象。菩萨以不生灭心,所以他这个三十二应随类化身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与无作是一不是二,他怎么会有厌倦呢?!作与无作是二不是一,就有疲倦的时候,就有厌恶的时候;作与无作是一不是二,这个里头找厌倦找不到,没有了。
我们也是如此啊,如果你在讲台上讲经,说不是不说,不说不是说,说与不说是二不是一,你在这个讲台上讲的时候啊,会累、会疲倦,时间久了会受不了。假如你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坐在这里讲上十二个钟点,不累,愈讲精神愈好。为什么呢?没有疲厌。听经亦复如是,你要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坐在这里不会感觉到疲倦,连续坐上十个钟点也不会疲倦。听跟不听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啊,那你就会疲倦。譬如上课一样,我们定的是一个钟点,到一个钟点就不行了,就疲倦了,必须要去走动,休息一下,再接着来就受不了了。为什么?佛法常说「一切唯心造」,你那个心量只有那么大,只有那么一点钟,到一点钟不休息一下,底下就不能继续。
饮食起居无不如是,那个一天吃一餐的,他为什么也精神饱满呢?因为他觉得一餐就可以了嘛,他就不必吃第二餐了,首先他在心理上就建设了。如果要是一般人看,那不行,一天三餐都还不饱,还得要吃点点心,那要到时候不吃就饿了。到时候不吃就真饿了,为什么呢?他心里面先就想饿嘛,他怎么不饿呢?!那个吃一餐的人他不想,他不想,他也不饿。可见得这个事情的确是万法唯心啦。观世音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最大的恩德就是救苦救难,这是观世音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德啦。那么这个大德从哪来的?必有所本,就是有所依据。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他是『供养观音如来』,观音如来是他的老师。这个供养里面,注重的是在法供养。什么叫法供养?依教修行,这是真正的法供养。他老师告诉他这个原理,告诉他这个修行方法,他就依据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哎,他也成佛了,这叫真正的供养。也就是我们世间讲的师承,他就是学的观世音如来啊,所以他自己的名号也叫观世音菩萨。
这是给诸位说明,这个供养里面,第一个是修法供养,第二是弘法供养,第三是传法供养,这在佛法里讲的真供养啊。自己成就的时候,像观世音菩萨,要这样做法;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帮助成就的人,这是供养。像我们现在自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呢,给大家来讲解、来研究这部经,我们帮助观世音菩萨弘法,帮助他修供养,就是我们自家修供养。诸位同修促成这个道场因缘,也是大家在这里修供养。凡是在这个道场,你来听经,是修供养,你出一丝毫力量,或者是你一点力量都没有,生欢喜心,听说这里有一个道场,听说有这么多人在这里闻经,心里很欢喜,这都是供养,这都得无量福啊。尽心尽力的供养,那个福报就更殊胜。这是十大愿王里面所讲的「随喜功德」,是随喜功德的供养。我们在此尽心尽力来促成道场呢,那就是十大愿王里面「请转法轮」的供养,那个功德就更殊胜、更不可思议。
此地这个几句话都是从纲领上说的,等于作文章啊,都是讲的题目。『蒙彼如来』,这个「彼如来」就是指的观音如来。『授我如幻』,这两个字是总纲领。所以将来啊,我们现在念到这个《四十华严》,还没到,现在我们才念到三地,这个十地完了,到等觉,等觉有十一位善友来代表,到等觉所修的,全是如幻三昧。在这个《四十华严》里面它所占的分量几乎是四分之一,给我们讲这个如幻的三昧。
这个地方我们简单的说说,所谓「如幻」是以清净觉心,也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的心。诸位要晓得,心里面才有一物就是不觉,就是迷。佛在本经里面给我们说过,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清净觉心是本觉,如果你里面再要有个觉,那就是不觉;清净觉心是本明,里头再加一个明,就是无明了。无明哪来的?无明就这么来的。你看看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头讲得很好,「本觉本有」,不会失去的,「不觉本无」,不觉就是无明,就是你心里面有东西,你心里面有东西,那个东西本来无。本无的你一定要执着有,这就是你的迷惑颠倒,将你本觉心迷失了。因为你执着有,你执着有我,那你着了我相,执着有人,执着有众生,执着有寿者,四相迷了,这叫基本的四相。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啊,如幻三昧不能证得,如幻的世界也不能证得,把这些假东西当作真的,一天到晚牵肠挂肚,于是就变现出六道轮回,这个东西讨厌啊。所以六道轮回是你自己变现的,是你自己在那里受。好比一个人做恶梦,谁给他的,他自己在作梦啊。他在梦里头遇到恶人,遇到猛兽,遇到魔鬼,自己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全是假的,自作自受。所以说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无量劫在六道生死轮回,叫自作自受,不晓得事实的真相啊,哪一天才开悟呢?!一切大乘经典的确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增上缘,实在说啊,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够。在台湾来说,因缘是有的,就是有这个机会。善根不够是什么呢?我们听了之后不能理解,就是听了之后不开悟,清净信心生不起来。福德不够,福德不够就是没有耐心,像这样一大经,一部经总要讲几年,没有这个耐心听下去,这是没福德。
这一次我到高雄,高雄《圆觉经》大概快讲完了,恐怕还有三次,顶多还有四次,这个经就圆满了。高雄佛教堂来找我了,找我讲什么经呢?他要求讲《楞严经》。我说《楞严经》太大了,一个月去一次讲五天,我说恐怕要讲十年。他说不要紧,我们有耐心。我说好,我来考考你们。开头的时候我叫他们登记,到这个经讲圆满的时候看剩几个人,有几个人有耐心?我说换小一点的讲,他们不肯,一定要讲大的,他说他有耐心,那就看看是不是真有耐心。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241 道理方法懂了不肯做,那你没福;肯做听不懂,那你没有善根
242 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也就没有慈悲心
246 顿悟也是从渐悟修的,是要功夫积到差不多这一下才能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