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8 你的因缘成熟了,佛一定现身给你说法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48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三十二应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四十七页第三行:【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以下是讲三十二应。说到三十二应,诸位必须要记住,这是两种殊胜里面开出来的。所以对于两种殊胜,就是上合诸佛,下合一切众生,这是菩萨显示出殊胜的德用。这些德用,如果我们探究它的根源,菩萨自己说了,由于他供养观音如来。前面也给诸位说过这个供养当中的意思,有法供养,当然也有财供养,财供养是得福报,法供养呢,是得智慧。

那么菩萨讲的这个三十二应身,三十二是讲的种类,每一个种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身,这是把它归纳为三十二大类。这个三十二大类呢,都离不开上合诸佛的慈心,下合一切众生之悲仰,都离不开。这个三十二应呢,也离不开法布施与财布施,都离不开。为什么?因为这个里面是法缘殊胜,殊胜的法缘,这个三种施都圆满,我们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施都圆满。三种施里面特别着重的是法布施,法布施里面又特别着重在自行化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今天这一段经文,说『若诸菩萨,入三摩地』,着重在「入」,入是什么?入是证入啊。假如要不是证入,那就不能现佛身了。我们晓得,示现佛身是度什么样的菩萨呢?大经里面常给我们讲,是度那一些法身大士。那么此地的「入三摩地」,就是念佛法门里面的理一心不乱,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这是入三摩地。此地这个三摩地跟《圆觉经》里面所讲的是一样的境界,《圆觉经》也讲三摩地,奢摩他、三摩钵底、禅那,也讲这个三种。这三种统统都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都是法身大士所得到的禅定。这样的人,当然观世音菩萨就要示现佛身为他说法。就像我们净土经里面常常讲到的,实报土是见阿弥陀佛的报身,这个地方就是示现佛的报身来度他们。这是度化众生里面程度最高的,是法身大士。

这些人呢,证得三摩地之后,并不就止于这个境界里,他还是要增进,『进修无漏,胜解现圆』,他还要把自己的这个境界往上面不断地去提升。因为入三摩地,我们可以讲圆教初住就入了,诸位晓得,从初住往上去还有四十一个位次,这才圆满成佛。它这个地方讲「进修无漏」,就是这四十一个位次的进修,全是真正的无漏法。无漏,平常我们也讲大小乘,这个地方是属于大乘菩萨,因为底下会讲到声闻、缘觉,那是小乘的,此地是讲的大乘菩萨。何况底下有一句叫「胜解现圆」,胜解就是最殊胜的、决定性的见解,完全没有疑惑,不为境界所转,这样才算是胜解。

我们看看现前我们佛教界里面,又有一些疑问现前了。记得在五十七八年的时候,曾经为《六祖坛经》有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争论,佛教的刊物、报纸上都有很多文章来讨论这个事情。最近好像又有杂志、报纸里头讨论一个什么,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又来争论这个问题。那么诸位想想,这个一争呢,就往生不了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争论的。所以聪明人老实念佛,他争他的,他说带业也好,他说消业也好,反正你是有争执的,你就不得一心。我们念佛什么?求一心嘛。一心里面没有争论,什么带业、消业,统统没有,那是你们的事情,呵呵,我们没有这个事情。心地清净才能得一心不乱嘛,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所以千万不要争!那个时候,争论《六祖坛经》的时候,也有几个老居士来找我,问我的看法怎么样?我是反过头来问他,我说《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合不合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哎呀,他说很合。我说那就行了嘛,既然符合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就可以了,管他是哪个作的,六祖作的也好,不是六祖作的也好,不相干嘛,何必为这个事情去争论呢?!这个理论、方法好,我们用这个理论、方法可以修行证果,这就行了,管他谁说的呢。

所以我劝他,他们争他的,我们好好的学我们的。现在这个念佛法门起了一个争论,咱们好好的念佛,根本就不要理它。那些文章看我也不要看,为什么?浪费时间,看了起分别、起念头。我们现在要修一心,尽可能的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分别、不生妄想,这样就好,心总是清净的。就是研究经教、听讲经,我也是奉劝诸位,不起分别、不起执着,这个样听法会开悟啊!这个悟就是这一句「胜解现圆」。圆是什么?圆是圆满。这个就是说明,智证将要到圆满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来与他做增上缘,来帮他一把,『我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帮助他成佛啊。那么在这个地方,也许有人要问,菩萨怎么能现佛身?诸位要晓得,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他成佛之后再退回到菩萨的地位上来,帮助佛弘法利生,那么这个是我们从本迹上来说,本迹里面我们从本上来说,他示现这个佛身呢,当然没有问题。

如果就事论事,从迹相上来说,只要你证得了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面没有差别,隐显自在。何况这个佛又有四教差别不同,藏、通、别、圆。那个藏教的佛就不必说啦,连初住菩萨位置还不到,所以圆教初住菩萨要以藏教佛的身分来出现,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通教佛,这是见了性,别教的佛只相当圆教第二行位的菩萨。那么,观世音菩萨居等觉位,示现别教佛又有什么问题呢?!所以这些疑问,诸位对于经教稍稍深入一层,自然就消除,这个疑问就消除。所以菩萨可以以佛的身份,来为一些小菩萨说法。这些小菩萨他念念当中啊,希望佛来度他,观世音菩萨就可以示现佛的身分来度他。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自己也有一个毛病,我们也希望佛来度我们,那观世音菩萨是不是也现佛身来度我们呢?如果观世音菩萨现了佛身来度我们,给我们说法,你就记住,决定是魔王冒充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因为我们没有入三摩地嘛,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嘛,观世音菩萨就现佛身来度我了,啧啧,这个佛是假佛,不是真的,靠不住。换句话说,你念佛要念到理一心不乱以后,你见到佛来给你说法,这个可靠。事一心的时候还不行,纵然是佛来了,阿弥陀佛来了,他也示现菩萨身分来给你说法。那么像我们现在业障深重,诸佛菩萨来示现什么身呢?示现我们人的身分来给我们说法。佛菩萨没有心啊,经前面说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菩萨完全没有心的,不像我们凡夫有心,我们要怎样怎样;佛菩萨决定没有,是随众生的心而显现这个境界,这一段我们晓得这个意思。

在三十二应里面呢,没有菩萨,为什么没有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居的这个地位就是菩萨地位,所以就不必说了。向上说一个佛,底下就讲缘觉,不再讲菩萨,因为他本人就是菩萨的地位。【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是缘觉一类的。缘觉有两种,一种出现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佛为他说十二因缘法,他开悟了,修行证果,这个我们称缘觉。还有一类的,这个根性很利的,出现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他也能开悟,这一类我们称为他独觉。可是经上也说过,好像前面我们都讲过,小乘的修行,我们讲初果,证这个初果须陀洹,从初果须陀洹之后,依照这个修证次第呢,必定是天上人间七番生死,就是七次往来证阿罗汉。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法的时候,他怎么办呢?没有佛法的时候,他的时节因缘到了,他就成了独觉。由此可知,证得须陀洹之后,对于破见思烦恼,证小乘的果位啊,可以说这个期限就决定了。好像在学校念书一样,大学四年一定毕业,只要你不留级,一定毕业。所以小乘证得须陀洹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必定证果。佛在世证阿罗汉、证缘觉,佛不在世就证独觉。

这一段是讲『若诸有学』,他还是在修习的位次当中,功夫到了极处,那就证得无学了。『寂静妙明』,诸位要晓得,跟前面佛所讲如来果地上本觉妙明不一样、不相同的。本觉妙明是讲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如果要在本觉妙明上下功夫,那是直截了当成佛,不经过二乘。这是在大乘佛法里面上上根所修的,像六祖大师,他那个修学的方法就是从本觉妙明上下手,因地心与果地觉相应,这是一生成佛。此地他求的是「寂静妙明」,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因定生慧,有定、有慧,寂静是定,妙明是慧,还没有圆满。虽没有圆满,将要圆满了,『胜妙现圆』,就是将现未现的时候,就是这个境界,将现未现的时候,菩萨看到这一个众生因缘成熟了。所以诸位必须要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佛给我们讲的,都离不开因缘,佛度众生也是如是,你的因缘成熟了,佛一定现身给你说法。所以你不要老是心里想着,哎呀,我遇不到好老师,我这一生遇不到善知识,完啦,完啦,一切都完啦!呵呵,那就真完了。你要果然诚心诚意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只要自己真修,到时候佛菩萨不晓得现什么身份,跟你、跟我们一接触,哦,或者是听他讲几句话,或者是看什么一个动作的时候,一下就开悟了!佛菩萨点化的啊,就是这个三十二应身啦。

所以佛菩萨对我们看得比什么都清楚,我们自己看自己看不清楚,佛菩萨对我们看得很清楚。佛菩萨念念都没有舍弃我们,真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太大太大了,几个人晓得?我们用妄想心去求佛菩萨,去巴结佛菩萨,佛菩萨不会来的,不会来。诚心诚意去修学,到必要的时候他一定来,没有必要的时候,他眼睛里面也看得清清楚楚。

那么这个是紧要关头了,功夫快要成就了,差这一点点就要突破了,好比是证缘觉果的时候,就差这么一点点,古人所谓是画龙点睛,这个龙已经画好了,眼睛还没点,你画好之后,他来教你点睛,这一点,龙就活了,到这个时候才来啊。所以一切法里头通通有时节因缘,诸位果真是诚心真实的修学,你在这个修学过程当中,你能够觉察得到,诸佛菩萨、护法鬼神天天照顾你,照顾得无微不至啊。这个就是时节因缘成熟了,成熟怎么样呢?菩萨就现一个独觉身,这就是辟支佛,独觉、缘觉这两种都叫辟支佛,来给他说法。他一听佛说法啊,他就开悟了,也就证得辟支佛的境界,『令其解脱』。这是讲菩萨现独觉身。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个『十二缘』就是十二因缘。刚才讲了,缘觉他是出生在有佛法的时代,不是没有佛法的时代,像我们现在是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还是有佛法的时代;独觉是出在什么?没有佛法的时代,灭法这个时代。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虽不在世了,我们以今天来算,末法还有九千年。这个九千年当中,如果从这种修学的方法来说,佛菩萨还会现缘觉身给他说法。

到释迦牟尼佛法灭了,弥勒佛还没有出世之前,这个当中有五十六亿万年没有佛法,世间没有佛法。那么在这一段期间当中,譬如在现前的这些初果的学人,到那个时候他这个修行功夫到了,天上人间七番生死,他这个修证功夫到了,诸佛菩萨就会示现独觉身来度他。所以在目前我们这个九千年之内不会有独觉,有缘觉,不会有独觉。因为还有佛法,佛法还在世间,那么就只有缘觉,没有独觉,这一点我们也要晓得。

这个修十二因缘呢,也是属于小乘,这一类的人比修四谛的根性要利。由四谛、三十七道品入门修行证果的,往往习气不断;从十二因缘,这是比较聪明,能够断习气。十二因缘呢,在此地也不必多说,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到生缘老死。『缘断胜性』,这个胜是殊胜,「胜性」就是他真正觉悟了因缘性空,所以他证得无生之性。

像大乘经里面讲的,万法因缘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龙树菩萨是从因缘里面觉悟到一切万法无自性,这个理事都圆满地现在眼前,『胜妙现圆』啊。这个时候这个修十二因缘的人,也等于说是功夫快成熟了,快毕业了,那么观世音菩萨很慈悲,立刻给他现缘觉身来帮他忙,为他说法,他得到解脱。这个解脱都是属于小乘的解脱,而不是究竟的解脱。

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阿罗汉跟辟支佛,虽然佛常常是喝斥他们,所谓是焦芽败种,但是绝对不会有定性的阿罗汉。所谓定性就是不会回小向大的,这就叫定性,不可能有的,不可能有这个定性的。那么经里面常说,哎呦,这是定性的,那是骂人的话,释迦牟尼佛骂人的话,不是真的。

所以佛在经里给我们讲过,阿罗汉最迟两万大劫他也会回小向大,发大乘心;辟支佛,缘觉跟独觉呢,最低限度是一万大劫回小向大。那么诸位想想看,他在这个一万大劫、二万大劫当中,他停止在那里,不再进步啊,这是佛看起来是很惋惜的一桩事情。堕在无为坑里面,住在偏真涅盘里头,不肯再往前前进,是这么一个意思。他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觉悟了,这个时候舍弃偏真涅盘,学菩萨道,学大乘法。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这个『入』就是证,『灭』是果,『道』是指的小乘的三十七道品,依这个方法来修行,快要证得小乘的果位了,这个「入灭」就是证阿罗汉果。

【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们从小乘来说,三果以前,小乘断证的次第啊,我们在这个讲堂也跟诸位很详细地解说过。可以说是四果向以前都属于有学,到了所谓是断四谛惑,证人空,也叫做生空,证人我空,这个时候才叫做『得四谛空』,就是初果以后再往上进步,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这个东西都要搞清楚。在修行当中你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叫做见道,这个才算是见道。那么你就晓得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有断尽,道没见到啊,道在哪里?只是听说,没有见到。这是我们要真正提高警觉。我们有没有见道?见了道以后才谈得上修道,你连道都没有见到,你修什么?!

大乘道里面,要破一品无明才叫做见道,就是前面讲的三十二应第一应所讲的,要入三摩地才见道,圆教初住的地位。换句话说,初住以前,就是十信位,十信位没有见道。这一桩事情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得非常清楚,《华严经》,十信没有地位,到初住才有地位,所以《华严经》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通常讲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前面有十信,他十信,你在经上找,没有这个经文。为什么呢?没见道啊。初住见道,见道而后修道。

未见道以前,这个修道啊,都是盲修瞎练。所以在这一段期间,没有见道这个期间,古时候人怎么个修法呢?跟着老师,不离开老师。见了道之后呢,不必再跟老师了,自己走了。好比我们驾车一样,我们在这个市区里面走,我们想上高速公路,可是我们初来这个都市,市区的路都不熟,我们请一个人在前面带我们,我们跟着他走,就像老师一样,上了高速公路了,不要跟他了,自己可以走了,认识路了,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是根本的老师啊,就是亲教师、和尚啊。

那么善财童子在《华严经》里面所示现的,他在没有见道以前,他跟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领路啊。等到他见了道了,好了,他就出去参学了,不要再跟老师了,离开老师。从释迦牟尼佛你看看讲《华严经》,这是第一部讲的经啊,他老人家示现成佛,二七日中在菩提树下转大法轮,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一直到佛法传到我们中国,代代相传,我们中国人叫这个叫师承。

没有开悟以前跟一个老师,这一个老师他对学生要负决定性的责任,就是要以善巧方便诱导他开悟。根性利的,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的,三、五年开悟了,根性钝的,有二、三十年开悟的。那么还有一些不开悟的人,那是什么人呢?那是不肯依教奉行的人,那就不开悟。如果你跟到一个善友、善知识,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没有不开悟的。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231 用分析的方法来见到空,不是见到真空,不能见性

232 如果你自己是毫无信心,这就是佛法讲的业障太重

233 这个心量小就是染污的相;心量大就是清净的相

234 你能三世不妄语,这个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尖

235  今天举世学佛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迷惑颠倒的

236 先是净、寂到一个相当程度后就豁然大悟了,那就叫顿悟

237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娑婆世界众生

238  你心正、行正,无论走到哪个庙里,拜到的都是真佛

239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是发菩提心

240  佛是老师,魔也是老师,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

241  道理方法懂了不肯做,那你没福;肯做听不懂,那你没有善根

242 对外面境界看法不平等,你的心就不清净,也就没有慈悲心

243  看破放下要从布施下手。布施的目的意义就是破我法二执

244 当耳根一接触声尘决不落入思惟,有声无声必须无取无舍

245 修学的功夫境界要天天提升不能住,才会真正有法喜充满

246  顿悟也是从渐悟修的,是要功夫积到差不多这一下才能开悟

247 没有耐心听下去这是没福德;听了后不能理解是善根不够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