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8 在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整个梦境就是三细相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78

佛敕文殊拣选 偈颂

第一百五十六面倒数第四行,请看经文:【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我们看这两句偈,这两句偈是从上面一首偈而来的。前面一首是把虚空于真如本性上比喻作大海里面的一个水泡泡,沤就是水泡。这个大觉海中,就是真如本性里面,空有这些名相,都不可得,正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如果说真如本性里有个空,那是有一物;有个有,也有一物;有一就有二,有一就有多,那就不是自性了。

那么这个空有从哪里来的呢?实在说,空有本来不生,而是由人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清净心,而虚妄发生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真实的,是妄相,不是实相。我们讲空也好,说有也好,都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个妄相呢,一定是先有空相,而后在空里面现这个有相,像唯识论里面所讲的,迷了之后啊,首先现出来的是业相、无明业相,所谓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啊。三细里面呢,第一个就是业相,像本经前面讲的「晦昧为空」。由业相再变呢,就是转相,转就是转变,从无相转变为有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转变为有相。那么这个相呢,我们就称之为境界相。所以是无明业相、转相、境界相,这个我们称之为三细相。

这个三细相实际上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为什么说它细呢?就是这个真实相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得到,所以叫细,不容易体会。虽然就摆在我们面前,难以体会,正如同我们做梦。我们把做梦的那个心,比作真如本性,比作这个大觉海。梦里面那个虚空,比作业相。梦里面的境界,比作境界相。从做梦的这个心,豁然变现这个境界,那个能变的就是转相,我们讲见分,所变的是相分。由此可知,在这个梦中,你也仿佛觉察到三细相,整个梦境就是三细相。在做梦的人,他决定不知道他是在做梦,他不晓得,他把那个境界当做真实的。几个人在梦中觉得自己在做梦?!如果自己觉得在做梦,他在梦中就不迷了,渐渐地觉悟过来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眼前所有的境界,就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的三细相。这个三细相范围非常之广大,包括了尽虚空遍法界十方无量无边的国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通通包括在其中,是你自己真如本性迷了变现出来的现象。那么佛把这个细相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怎么样呢?不相信。你们不要以为你们听了这么多年的经,你们出了家了,你们信不信?你们决定不信。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是信,你就是菩萨了;你要是信,你的心就清净了,所以你不相信啦。金刚经上说啊,「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要信了,你就明心见性;你要信了,你就得理一心不乱了,你的生死烦恼就一笔勾销了。所以你虽然天天在听呢,听了不信啊。你要说你信,那是口头上说信,实际上没有相信。为什么呢?因为你真正相信了,一定有一个现象现前,那就是平等心现前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清净心中所现之物,自他不二,万法一如啊,如果你要信,你这个心量一定现前。你在这个世间,还有人我,还有是非,那么这个境界没有现前,没有现前,就是不信。

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完全是一个人自悟的境界。佛境界,佛就是觉悟啊,觉而不迷的境界。昨天念的,「智入三界,平等本际」,那个是觉悟的人啊。那么每一个同修,都想开悟,都想觉悟,怎么个觉法?佛法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觉悟的方法,都是觉悟的门道。可是在基本上说呢?《弥陀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是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善根里面,第一个就是信,你不信,有什么办法呢!第一个是相信,第二个是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两条都很难很难,信解不容易啊。福德,福德是修行。古人学佛,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当然,首先你要得到因缘,这个因缘是什么呢?就是明眼的善知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这样的一个老师。换句话说,他指给你的这个道路,决定是正确的,不是盲修瞎练,不是自己没有把握,随便指一条路给人走,不是的。真正过来人,这个是因缘,这种因缘,可遇不可求。

有了这一个明师指路了,从哪里修呢?就是先信,信什么呢?信老师,老师不骗我,老师不会叫我上当。你对于这个老师要信得过,然后他所教给你的,你才肯干啦。现在人学道最大的困难就是,头一个,把老师打个问号,“啧,他恐怕不行,他有问题,他不可靠,他恐怕会害我。”这就糟啦。诸佛菩萨来教你,你也给他打上这个问号,这就是自己没善根,没福。所以要相信啊,要相信老师啊。

善根从什么地方去培养呢?从福德里面去培养。福德现前了,豁然那个人也变得聪明伶俐了,所以修福,你看重不重要!从前这个教学,世间教学,这是指我们中国,和佛门里面的教学,都是从修福做起。不但是小学重视在洒扫应对,生活教育啊,福报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出家人,五年修沙弥律仪,就是要学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生活教育,我们今天谁肯做呢?!没有人肯做啊。真正用功的人,在家的同修,我是劝勉大家,以《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这是印光大师提倡的,以这个来代替戒律。可以把这三样东西当做早晚课诵,要修一个阶段,总得学个三年到五年,把自己的基础奠好。这个不是背诵,不是我每天早晚念一遍,我就算修学了,不是的,是要照做。

这个三样东西,《了凡四训》,主要是建立信心,相信因果报应,是建立信心。修行呢,《了凡四训》是修的感应篇,了凡居士是修的功过格,功过格就是感应篇。我们图书馆印得很多,在哪个书里头呢?《德育古今》。你们看看《德育古今》一展开,文就是感应篇,感应篇后面,本文后面,就是功过格。了凡居士就是修这个,他修了十几年。这个每天啦,要展开来检讨的,今天,我有哪些过失,有哪些我做对了,有哪些我做得不对,要把它记下来,记下来比较。比较什么呢?哎,一天一天呢,过失少了,这是修福啊。出家人,就不要拿那个功过格了,用什么呢?《沙弥律仪》,就是二十四门威仪。怕麻烦呢,莲池大师有一个节录的本子给我们,我们图书馆过去把它影印出来,分发给大家了。拿这个东西,每一天来检点、对照自己的行为。

果然能够学上五年,我们大致上,无论是独居,无论是入众,入众就是跟大家团体在一块,我们的过失渐渐少了,福报的基础,在一天一天的奠定啊。这个样子,你去背诵经论,你才会开智慧。几时开呢?福到相当厚了,智慧现前了。绝对没有说是只背诵经论,不修福,会开智慧的,没有,没有这个道理。

这些我过去都曾经给诸位说过啊,讲过很多遍啦,不肯做,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没有法子了。你要是不肯修福,去背诵经论,到后来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呢,变成书呆子,食而不化。一生在那里背诵,背得很多,不懂意思,一生不开智慧,就是书呆子,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变成什么?狂慧。就这两种结果。所以古德教学生,福慧双修啊,避免堕在这两种不好的结果。这个两种不好的结果,变成书呆子,那是你可怜、愚痴啊,你一生愚痴啊,那是你自作自受,没话说。如果变成狂慧的话,会造许许多多的罪业,这个报受完了之后,来世多数都堕三途。诸位想想,这多么重要呢!我们《感应篇》,印过很多次,数量都相当之多,主要就是希望大家真正能在福慧上奠定基础。

时间,需要相当长,绝不是两三年就能成就的。我们看古德,你们诸位稍稍留意《高僧传》、《居士传》,或者你留意《二十五史》,你看传记里面,古人差不多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十年,才能够修到福至心灵,就是福德有基础了,智慧开了。儒家在《学记》里头也说啊,「七年小成,九年大成」。这个都是克期求证啦。还有一些,数量也占得不少,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境界,就是福德智慧现前的这个境界,才得到,有二三十年的啊。所以这个东西要有耐心去修啊,精进不懈,如果是懈怠、懒惰、敷衍、混日子,那是一辈子、一生都不会成就。可是你必须要记住,你这一生不成就,你来生必定不如这一生,这个是可以断而言之,可以下断言的,来生比不上这一生。尤其是出家人,来生决定比这一生差很远很远。为什么呢?这一生你现的出家相,你现的相是人天师范,你接受的是十方供养。古德常说嘛,「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出家人这一生不能成就,下一生决定在三途,这一点诸位要特别地留意。出家,不是一个轻易的事情。换句话说,不是往上升,就是向下堕落,要想出家保持这个样子,来生还这个样子,恐怕办不到,没那么简单。保住人身,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这一点希望大家要特别留意。

我们最近印的《安士全书》,今天送来了一部分,数量不多,只有一百多本,听说下个星期二可以全部送来,送来的时候,再赠送给诸位。照《安士全书》前面那个《文昌帝君阴骘文》来修,也好,那一篇东西,跟感应篇大致是相同的。这些是特别劝勉在家同修。出家,应当是以《沙弥律仪》为主,如果要用《安士全书》跟《感应篇》,那是辅助,宾主要分清楚。出家人修学的是,五年的功夫学沙弥律仪,才能把这个基础打好啊。

近代的模范,印光大师是一个,他老人家的文钞,流通得非常普通,差不多都读过。虚云老和尚是一个,《虚云和尚年谱》,许许多多人看了年谱,信仰佛法,生起了信心。他这个一部年谱,度了不少人。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在香港印了九版,印过九次。在台湾大概只印过一次,那是华岗的《中华大典》里面印过的,其他地方没有印单行本流通,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香港的本子。这个老法师的回忆录啊,值得一看,可以激发道心,不亚于《虚云和尚年谱》。香港那边印了九次啊,有它的道理在,这是我们的模范。

人家怎么修学的,怎么成就的,再想想我们自己。每一个成就的人,都是从苦难当中过来的啊,没有苦难的折磨,不能成就。现代人之所以没有法子成功,换句话说,经不起折磨,稍稍受一点苦了,心里就不满意了,就不肯学了,就在动脑筋想去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去了,他怎么会有成就呢?!所以一个明理,一个觉悟的人,一个开智慧的人,他的行持,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态度,跟在迷的时候不一样。这些呢,通通说的是我们自己本分上的事。我们心在境界里面不平,决定是迷,没有悟,没有开智慧,也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心量都是大的。心量大,才会有福报嘛,那心量小,哪里会有福报呢?!这个是一定的道理啊。不谈佛门的智慧,世间人也所谓是「量大福大」啊,量小福就小啊。佛的福报,圆满了,福慧二足尊,因为佛的心量啊,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的福报圆满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守住这个小心量,为什么不能把自己这个心量拓开呢?!

自己迷,不知道自己迷,反而以为自己有智慧,这是错误的啊。自己迷,知道自己在迷,给诸位说,这叫始觉。你看起信论里面讲的始觉位,最初的这个始觉位,就是知道自己迷,这个人就开始觉悟了啊。因为知道迷怎么样呢?你就肯去想如何破迷开悟。最怕的是什么?自己迷,不晓得,还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自己很有智慧,这个就坏了。

这个两句经文里面,给我们说明了,由于我们迷失了澄圆之觉体,前面经文讲的,这样把自己的三德一变呢,变成了三种迷惑了,无明惑、尘沙惑、见思惑。现出的这个现象啊,就是根身器界,我们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好像是什么?你的心,心里头本来没有梦,你们想想心是不是本来没有梦?如果心里要是原来就有梦,那这个梦永远存在啊,梦不应该中断啊,睡着了做梦,醒了还做梦,才对啊,你心里本来有梦嘛。睡的时候,有时候有梦,有时候没有梦,醒了的时候,决定没有梦,可见得,你的真心里头原本没有梦境,我们真如本性亦复如是。真如本性里面本来没有这个虚妄的境界,这个虚妄的境界是自己迷了以后变现出来的境界。你迷得浅,变的这个境界,就比较善;你迷得重,变出来这个境界,就比较秽浊。十法界,从佛菩萨到三恶道,那就是对于自性的迷有浅深差别不同。迷得最浅的,是菩萨的法界;迷得最重的,是地狱法界,都是迷失了自性心现的境界啊。

那么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一个迷得轻,一个迷得重,他对于整个人生的观感,我们今天讲的人生观、宇宙观,它就不同,就不一样啊。世间人,他迷得轻一点的,他的人生观、宇宙观,就比别人要高超。迷得深的人,一生,醉生梦死。所以,我们不要谈十法界,就在同一个法界里头,我们邻近的、常常接触的这一个小小的层面,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究竟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佛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而佛法呢,最重要的就是这几部大乘了义的经典,像华严、法华、圆觉、楞严,这些经是究竟了义的经典啊。得一部,问题就解决了,就可以破迷开悟,就可以见性成佛。

那么经上给我们讲的,「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你信不信呢?这个沤就是代表什么呢?水泡泡,代表的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了,虚空都没有了啊,正是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所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禅家所讲的「粉碎虚空」,虚空都能够粉碎,这个就是此地「沤灭」的意思。『空』本来没有,哪里还会有『有』呢?!『三有』,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三有就是指六道轮回啊,就是指诸佛刹土,三界六道。我们把它比作梦境,梦境本无啊,觉了就本无,迷了就现妄相,我们这个境界相是妄相啊。所以诸位要从这个地方一下子醒过来了,心就平等了,真正醒过来了,就像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什么?没有来去啊。「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真正明白了,他的心平啊,他眼睛里面,万法一如,自他不二啊。对每一个人,就跟对自己一样。爱护一切众生,跟爱护自己一样。为什么呢?一切众生,原本就是自己,所以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自自然然流露出来了。这个不是勉强的,不是别人教的,不是别人劝导的啊,也不是自己发愿,哎呀,我要对人慈悲,不是的。是自然现出来的,一点都不勉强。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261 反闻就是不用心心所,舍识用根就是反闻闻自性

262 不分别、不执着是定,了了分明是慧

263  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

264  三藏十二部经典及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所说的全都是咒

265  无论是出家、在家,学佛先学舍身

266 广修供养就是舍身珍宝,难舍能舍,难行能行

267 佛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世界所接引的耳根最利的众生

268 对于一切法门不要生高下想,只能够说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269 为别人设想这个就是布施,为别人服务也是布施

270 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

271 一念心动了外境就是魔;一念心清净了外境就是佛

272 你之所以看到生灭是因为用生灭心看的。把生灭心舍掉了当下就是不生不灭

273 念经的用意是叫你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照久了就入实相般若了

274  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是不可能用心意识去知的

275 心里头如果还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就不能证得一心

276  十方净土是自己变现制造出来的,别人不能给你制造

277 你有“我要得到一点什么”这一念心,你不会开悟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魔王波旬(第六天魔王)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