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9 初学的人多半是在逆境里头成就;传道的时代必定顺境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79

佛敕文殊拣选偈颂

我们再看下面一首偈:【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这首偈啊,诸位要特别地留意。你要问怎么个修法,我们要怎样才能够见性?文殊菩萨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归元』,就是归真、归本,『性无二』啊。我们现在没有归元,在凡夫地,我们的自性,跟归元之后成佛的那个自性,是一不是二,性上讲,不二啊。不但是自己在凡夫位跟在佛位上性是不二的,同时还要晓得,在一切万法上,也是不二的。我们还是拿梦境来做比喻,譬如做梦的时候,你在梦里头迷了,不知道在做梦;等到你醒过来的时候呢,哎呀你晓得你在做梦。你做梦的时候那个迷的心,跟你醒过来之后那个觉的心,是一不是二啊。整个梦境,就是你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梦境里面那些人物、山河、大地、虚空,它那个性,跟你的自性,是一还是二呢?还是一个嘛。

所以经上常给我们讲,一性一切性啊。一性,是讲你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迷了之后,变现出太虚空,变现出无量无边的世界,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一切物的自性,原来就是你自己的自性。一性一切性啊,一切性是你自己一个自性。所以佛在这一部经里给我们说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不是说出来了吗。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这些就是一切啊。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的本。所以,自性本来具足,根尘识大、七大,周遍圆融,不可思议啊,这个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啊。就像六祖所说的,自性本来具足,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归元,这个性呢,决定不二,就相信这个道理。

那么,二十五圆通里面,你就不能说哪一个殊胜,哪一个要差一点了,不能说了。为什么呢?不二嘛。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二十五位菩萨,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这就显示「归元性无二」。那么既然是归元性无二,法法平等,无二无别,为什么文殊菩萨给我们拣选呢?底下一句呢,「方便有多门」,拣选圆通,就是依据这句来的,方便有多门。为什么会方便变成多门呢?刚才说了,性是一个,你迷得有浅深不同,所以这个方便就不一样了。方便是方法,方法便宜就不相同了。

所以读华严,要会读,这一次我们讲这个华严,希望大家要特别留意,不容易听到的。全部华严经,我给大家交代得明白,只说自己一个人,没有说到自己外面一个人,通通是说的自己。五十一位菩萨,是自己,五十一位菩萨都是自己。我怕大家不明白,我举例子说,好像我们现在学校念书,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学从初中到高中,也是一年级到六年级,十二个年级;大学有四个年级,十二再加四,十六个年级;再加上硕士班跟博士班,再加个四年,二十个年级。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二十个年级的学生,通是你一个人,因为是你一个人经历的嘛。你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嘛,这二十个年级,是你一个人啦,不是讲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啦,你这个得要搞清楚啊。

那么你在小学,有小学的教学法,有小学的课程,有小学的方便法;到中学呢,又有中学的方便法;到大学,有大学的方便法。可见得,方便有多门啦,不是一个门路就守死啦,没有这个道理啊。一个方便门就死守啦,那就好像什么呢?你在学校念书,你念了一年级了,年年念一年级,就死在一年级里头了,不会再升级啦,那就是没有方便门了。

佛门一入门,五年学戒,你看看,这一个方便门,期限只定在五年啦。当然这个五年,又不是绝对的,是有伸缩性的。为什么呢?有根性利的,二三年就行了,他基础就奠下去了。根性钝一点的人,或者要十年,或者要十几年。我们看到观宗寺晒蜡烛的那个法师,持律法师,他就是十几年,他比别人更钝啦,用了十几年。所以五年是指一般人,一般大多数的人,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有伸缩性。由此可知,我们的修学要懂得方便有多门。

这种显示特别是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就做了一个修行的示范,表演给我们看,他五年学戒在哪里呢?在文殊菩萨那一会,本会,文殊菩萨是他的根本师,修福修慧啊。住在什么地方?福城。你们看看福城在哪里啊?你修福的那个地方,就叫做福城。善财童子要不要修福?要修福,居住的地方是福城嘛,福慧双修啊。文殊菩萨教他修根本智,根本智什么呢?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就是修什么呢?无分别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明了,不生分别,没有执著。在这个里头,没有我执,没有法执,这是根本智啊。

那么五十三参呢,那就是方便有多门了,顺逆皆方便。每换一个方便法,哎,他的境界提升了一步。这不是明明表演给我们看的嘛,他是死守一个办法吗?没有。时时在换方法,每换一个方法,他的境界提升一次,要晓得这个道理啊。但是他有个基本不变的方法,那是根本法门,叫念佛法门,这是根本法。念佛法门代表一个什么呢?注意啊,代表的是无量觉。所有法门,都是帮助无量觉的,样样都觉而不迷,顺境里面觉而不迷,逆境里头也是觉而不迷,「顺逆皆方便」啦。

所以一部华严是佛门里面最完整的的教科书,谁是华严的当机者呢?那就看你信不信,你能不能理解。你肯相信,正如同佛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的,须菩提请教释迦牟尼佛,说释迦牟尼佛讲这样深的般若,「如来灭后」,有没有人能够「生实信」啊?实信就是真正相信,有没有人能真正相信?佛告诉他,「莫作是说」,你不能这样讲法,「后五百岁」,就是指我们现在了,斗诤坚固的这一个时代,第五个五百年,这个时候还有修福的人,持戒的人,他能相信。你们想想这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含义很深,不但对《般若经》能够生实信,一切经他都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但是得什么人呢?得真正修福的人,他相信;真正持戒的人,他相信。持戒就是修福,修福就是持戒,这样的人能生实信啊。那么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相信,福也不修,戒也不持,这个两样都没有啊;两样都没有,就不相信啦。

文殊菩萨此地的偈颂,也属于修学的纲领,修学的精要,与坛经里面六十句《无相颂》没有两样。经上讲性,多半是讲本体、讲真理,只有一个。讲方便呢,多半是讲方法,讲一切众生的机宜,那当然是无量无边了,所以说有多门。这个机宜不但是说一切众生了,就是自己也有不同嘛。今年一年级,明年二年级,后年三年级,那怎么会一样呢?不一样,程度不相同。学佛之可贵,贵在你自己的境界天天提高,好像念书一样,年年要升级,可贵在这里啊。不能留级,不能降级啊。

以本经来说,前面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境界,跟华严经五十三参一样,有顺境,有逆境。有的人在逆境里面成就了,有的人在顺境里头成就。可是这个话诸位要听清楚,你如果执著在名言,死在这个言语之下,你不会开悟。有人,那个人是谁呢?有人在顺境成就,有些地方提升,是自己在顺境里成就、提升。有人在逆境成就,有些时候是在逆境里成就自己。顺境、逆境,顺境里面的人、逆境的人,都是指自己啊。你要听错了,哎呦,哪些人在逆境里他成就了,哪些人又在顺境里成就了,你就把意思错会了。初学的人,多半是在逆境里头成就。我们举一个简单例子,像我们这一个人学佛,在一生当中,在你求学时代,是逆境。到你弘法的时代,顺境、逆境都有到你传道的时代,必定顺境,不会是逆境的。所以修道、弘道、传道,这三个阶段不一样啊。

修道的时候,你不吃苦头,你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怎么能够磨得掉?!叫你要刻苦,磨什么呢?磨你的贪心。叫你要忍辱,磨你的嗔恚心;叫你明理,磨你的愚痴心。要在逆境里头去磨啊,没有这个境界来磨练,你那个贪嗔痴,会无缘无故地就没有了吗?!哪有这种道理呢,没有这个道理啊!你没有在逆境里去锻炼,你就能有成就,自古以来,不要说我们娑婆世界找不到,到他方世界,你也找不到一个,所以要刻苦啊。

你们念《禅林宝训》,你看看禅林宝训里面那些先一辈教后一辈的人,你去看了之后,简直叫故意找麻烦,故意来欺负你,无缘无故地,天天找你的麻烦,天天欺负你啊。那是为什么呢?锻炼你的习气。愈是看到这个人有成就,欺负得越厉害。那里头有一段,我记不得名字了,有一个出家人去参学,同学轻视他,老和尚欺负他,把他赶出去。他是一心要求道,认为这个老和尚真正有道德、有学问,老和尚硬是要把他赶走。他没办法,住在那个庙门口走廊底下,偷偷地住在那里,不让老和尚知道,实际上老和尚清楚得很。洗脚水,往他头上倒下去,他都不走。到最后老和尚传位了,他要退休了,把这个住持的位置要传给他的徒弟了,传给他的学生了。大家都不晓得传给谁,结果是传给一天到晚欺负的那个人,传给他。大家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折磨,他都不退心,这个人道心坚固,佛门龙象啊,才能够领导大众,能够统理大众。

所以是看准了这个继承人,就想尽方法去折磨他,把他的贪嗔痴慢磨得干干净净,这个人他是佛菩萨出世啊,非常毒辣的手段,成就一个人。不这样的折磨,诸位想想,大众对他,怎么能心服口服呢?!别人遇到这个境界,老早掉头就去了,天下丛林多得是,善知识有的是,我何必受你的气啊,掉头就走了嘛。他能够受得了,他有慧眼,他看得清楚。他晓得老和尚是来对治他的习气的,是成就他的。

法华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赞叹提婆达多,他自己说的,没有提婆达多,他成不了佛,他也度不了众生,称提婆达多为大善知识。我们几个人能懂这个意思呢?!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你们都念过,禅林宝训也有不少同学都看过。看过怎么样呢?都是他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不能直下承当啊。真正要想成佛,你得要求一个提婆达多,来帮你的忙啊。你要找不到这一个人来帮你的忙,你一生怎么能成就呢?!所以先呢,是逆境啦。逆境里头,把你无始劫以来这个坏脾气、恶习气淘汰得干干净净。

到弘法利生的时候,你做了法师了,刚才讲了,顺境逆境都有。有赞叹你、恭敬你、供养你的,也有毁谤你、破坏你的,这些境界都有。这个时候,顺境逆境都无动于衷,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成就自己啊。传道的时候顺境,传道是什么?传法,这是完全顺境。

那么由此可知啊,在我们修学的过程当中,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也是时时刻刻都要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法,才能够圆满功德啊。所以这个经文里头,顺境、逆境,全是自己常常会遭遇到的,不能不晓得经文里头的宗旨,他的大主义之所在。「圣性无不通」,圣性就是佛性,也就是觉性,顺逆境界的都通啦,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啊。不是说,哦,只有顺境才无碍,逆境就有障碍,那你就错了。障碍从哪里来?不信,障碍就来的。错会了意思,障碍来了。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生了分别执著,障碍就来了。分别执著,是迷惑颠倒,是凡夫法,不是佛法。所以你要学佛,哪有障碍呢?!学佛,无不通啊,无论什么境界,没有不通达的。

那么经文到这个地方,叙说出前面二十五门,门门第一,平等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在平等法里面又要选择,这两句话把这个理由说出来了,是因为方便有多门,这个就要选择了。文殊菩萨说的这个选择,只提一个纲领,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那就是告诉你,这个方便法是可以选择的,就给你说了这么一个原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会选择。你要有适当的选择,你就成就了;不会选择,就失败了。

像我们刚才举的禅林宝训这个例子,如果这个参学的学人,他做了一个不适当的选择,“我诚心诚意到这里来求学,你没有看中我,没有特别地照顾我、优待我,你这样地糟蹋我、侮辱我,算了,我就去了!”这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那就注定失败了。他如果一发现呢,哎,像善财童子,像释迦牟尼佛,把这个老和尚看成提婆达多,那是成就我的,再大的侮辱,再十倍、百倍的侮辱,甘心情愿在这里忍受,就平等心现前,清净心现前,这个选择对了,他成功了。

菩萨普萨拣选圆通,主要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宗旨。叫你要开窍,要会选择,选择对自己「圣性无不通」啊,这句话点醒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怎么会有障碍呢?!有障碍就不通啊,换句话说,你法门选择错误了。能够选择一个适当的法门,就一切通达了,没有不通达的。这个样自己才能成就,才能够成就无量功德、无量智慧,才能够度化一切众生。念经要开智慧,要开窍啊!死在这个经文里头,那就糟啦!

下面呢,这就是要讲到拣选圆通了,可是诸位要记住这一个纲领。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活活泼泼的,就怕你死在句下,就坏了。分别文字,执著文字,不通义理,那这个经念得就没用处啦。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261 反闻就是不用心心所,舍识用根就是反闻闻自性

262 不分别、不执着是定,了了分明是慧

263  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

264  三藏十二部经典及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所说的全都是咒

265  无论是出家、在家,学佛先学舍身

266 广修供养就是舍身珍宝,难舍能舍,难行能行

267 佛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世界所接引的耳根最利的众生

268 对于一切法门不要生高下想,只能够说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269 为别人设想这个就是布施,为别人服务也是布施

270 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

271 一念心动了外境就是魔;一念心清净了外境就是佛

272 你之所以看到生灭是因为用生灭心看的。把生灭心舍掉了当下就是不生不灭

273 念经的用意是叫你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照久了就入实相般若了

274  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是不可能用心意识去知的

275 心里头如果还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就不能证得一心

276  十方净土是自己变现制造出来的,别人不能给你制造

277 你有“我要得到一点什么”这一念心,你不会开悟

278 在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整个梦境就是三细相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魔王波旬(第六天魔王)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