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实验的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朱永新 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生态环境决定生命质量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特征——守望教育的本真和田野
......

新教育实验的书香校园
——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作者|朱永新
新教育研究院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民间教育行动的新教育实验,将阅读作为改变教育生态的切入点,将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行动,力图在校园、教室乃至家庭,把阅读放在最基础的位置上,使教育回归本真。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行动哲学是新教育的标志之一。新教育人不仅积极探索阅读理论,同时自觉地践行着。


营造书香校园:阅读立校
 
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言:“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因此,怎么样评价阅读对于一个学校的意义都不为过。我曾经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基于此,新教育实验从最初的“六大行动”到如今的“十大行动”,都将“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各大行动之首。这是因为新教育作为一项基于教育行动的实验,将阅读作为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行动源头。
 
在全国参加新教育实验的3500多所学校中,营造书香校园往往成为它们参与新教育项目的首选,它们会将学校图书馆、年级图书广场和班级图书角建设作为首先予以重视和投入的方面。这一方面源于新教育重视将阅读作为实验的起点,另一方面它们认识到,阅读是孩子们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是孩子们不可规避的第一道门槛,也是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在图书室,还是在教室,乃至学校的走廊,书籍都能触手可及。

新教育人坚信,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书香的校园,只是一个教育训练的场所。我们相信,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为学校打下精神底色的一项最重要的活动。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宣言——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倡导共读理念:共同生活
 
早在2007年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就提出了“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理念。新教育所倡导的“共读”理念,是基于教育与学习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对话基础上的理解。最好的学习应该是充满着魅力的知识与学习者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是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习本身就该是一个共读、共写的过程,是一个共同生活的过程。阅读作为这种对话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共读便是教育过程中较好的选择。
 
在共读的实践中,新教育强调父母与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与伙伴,认为童年的阅读,决定儿童之间的差距。新教育主张家校互动、亲子共读,让学生和老师、家长都卷入共读中来,每一段时间大家共读一本书,一起交流和讨论,共同编织阅读分享的生活。通过共同的阅读,老师、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避免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新教育不仅倡导家庭阅读中的亲子共读,而且倡导校园里的师生共读,包括教师之间的专业共读,甚至是学校行政、教学、后勤人员的教育共读。在新教育的学校里,教师、学生、父母之间每天的共读活动,以及共读以后的交流,使得亲子、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得以实现,相互的认同接纳感增加,从而使得教育教学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过共读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形成坚持阅读下去的动力,不断地共同分享讨论和深入接触经典带来的愉悦与思考,从而建构每个人生命中必要的智力背景和基本的思维能力。这种必要的共读,让人能够得以真正窥得阅读的光芒,从疏离书本到渐渐喜欢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使专业阅读成为师生的重要生活方式。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年度主报告回顾

 
探索儿童课程:幸福童年
 
新教育一直主张,把最美好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
 
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儿童的躯体发育,而忽视了关心儿童的精神成长,以致我们现在的很多儿童成了躯体上的“巨人”、精神思想上的“矮子”。事实上,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刻骨铭心的,是历久弥新的,更是深入骨髓的。童年的阅读,是人生的底板。童年时的阅读,决定着人生的未来。让孩子们亲近书、喜欢书、阅读书,这就是打通了他们走进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通道。我们新教育团队重视给孩子们选择最美好、最适合、最生动的书籍,在他们心田播撒这些美丽的种子,并且希望这些美丽的种子,经过无数岁月,最终在他们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怒放出美丽的花儿来。
 
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团队一直在探索将阅读课程化,努力使阅读不再仅仅成为语文课的补充,而是学生各科学习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晨诵、午读、暮省”,就是我们的探寻成果之一。
 
晨诵,就是每天清晨用一首诗开启孩子生命中的新的一天。新教育晨诵,是扎根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突破式创新的现代课程,是一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坚实理论基础、清晰知识框架的渗透式综合课程。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用仪式感促使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营造出幸福、阳光的精神状态。
 
午读,就是在每天中午(不仅是中午时分,也包括每个白天的某些教育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阅读那些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籍。新教育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新教育的“毛虫与蝴蝶”儿童阅读项目的研究,通过对低段的听读绘说一体实验、中段的大量阅读实验、高段的整本书共读实验的研究,使得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越来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教育治疗”效果。许多孩子都自觉地开始远离电视、远离游戏,整个精神面貌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观,也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
 
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梳理、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且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亲子、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新教育以阅读为主导内容的儿童课程,通过多年的实验,产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也激励了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校,也让那些父母亲们感动不已,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重视教师阅读:专业成长
 
与其他教育实验不同的是,从开展新教育实验之初,我们就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实验的逻辑起点。从新教育实验草创时期的“教育在线”网站开始,就不断汇集全国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他们通过互相交流获得成长,从而奠定了新教育实验开展的基础。
 
新教育对于专业阅读有这样的两点基本共识:第一,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第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都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发展阶段中的具体的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最需要他阅读的书籍。
 
新教育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如新教育种子教师团队,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等,凝聚了一群拥有教育理想和激情,渴望成长与发展的优秀教师。

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成长——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研制推荐书目:精神配餐
 
我们认为,倡导阅读的重要性是让人们重视阅读并开始阅读,而精心研制适合各领域各人群阅读的书目,则是引导人们该“读什么”的问题。基本书目的推荐对阅读推广而言,是重建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认同、提高全民族阅读水平的一项基础性的文化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利国利民、功在未来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2006年起,新教育研制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的童书书包,在研制书目的过程中,新教育尤其注重价值引领,强调阅读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根本精神和人类的基本价值。这些年来,新阅读研究所还为扶贫基金会、静新教育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天图教育基金会等提供书目和专家支持。

新教育推荐的九大书目——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以学科阅读提升全民阅读——学科阅读如何深入推进?

 
倡导精神扶贫:阅读推广
 
我们认为,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受助者获取资讯、增长知识、舒缓情绪,从而促进受助者自我调节、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实现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慈善。由此可见,阅读推广是实现公益慈善的有效途径,也是公益慈善活动一种的新的生发点和探索。这一点,对于教育公益尤其如此。
 
时至今日,新教育的阅读公益行动,仍在新教育共同体的各个团队中不断地开展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也能沐浴到更多的阅读之光。

朱永新:乡村教育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乡村教育的出路在课程、在阅读,需要热爱乡村教育的人
我们向天理宣誓——我们是儿童阅读的领读者吗?那么请我们先领读自己!

 
呼吁战略升级:全民联动
 
我们呼吁把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新教育认为,阅读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战略。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共同的阅读,是促使我们这个民族形成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是构建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阅读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探索,阅读推广是漫无边际的传播。新教育实验十七年如一日地推动阅读,至今仍在路上。我一直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中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我想,阅读更是让我们智慧、富足、幸福的精神之翼。有它的陪伴,我们将不断自我超越,永远朝向理想的高空飞翔。

阅读的高度,就是国家的高度——全民阅读造就中国人
对话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


什么是书香校园?现在有多少学校是书香校园?
从五个维度构建书香校园——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摒弃矫情与偏狭,五大元素造书香
聂震宁:关于书香校园建设之我见
书香校园须具备三大要素
书香校园3.0建设模式
朱永新:阅读立校,营造书香校园
林忠玲:书香校园六问
李镇西:学校明明就是读书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的反思——书香校园建设的五大误区
朱永新:怎样营造书香校园?
让校园书香四溢,功莫大焉!——用阅读改变农村教育, 助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向着书香校园的更深更美处——做一件让学校更美丽的事情
深耕|营造书香校园——朱永新:“书香校园”怎么造?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与人类伟大的精神对话
......
 
本文选摘自《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版。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