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噬血细胞综合征?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

噬血细胞综合征主要分为原发性(遗传性)及继发性。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存在明确基因缺陷或家族史。后者可由感染(主要为EB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获得性免疫缺陷(如移植)等多种因素引起。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


1.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病年龄一般较早,多数发生于1岁以内,但亦有年长发病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多为发热、肝脾肿大,亦可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症状。发热多为持续性,亦可自行热退。肝脾肿大明显。皮疹无特征性,多为一过性。约半数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明显肿大者应与淋巴瘤鉴别。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发生于晚期,可有兴奋性增高、前囟饱满、肌张力改变及抽搐,亦可有局部神经系统体征。肺部可为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与感染鉴别较困难。常见的死因为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及DIC等。


2.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1)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严重感染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常由病毒引起,但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及原虫感染亦可引起。其临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表现外还存在感染的证据。

(2)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等可在治疗前、中、后并发或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由于原发病可能较为隐匿,特别是淋巴瘤患者,故极易将其误诊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3)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儿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系统性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慢性风湿性疾病的基础上,患者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表现。

噬血细胞综合征检查

1.血常规

多为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较为明显。

2.生化检测

早期可出现甘油三酯升高,转氨酶及胆红素亦可升高。常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病情缓解时可恢复。乳酸脱氢酶常常升高,极度增高者需除外血液/淋巴系统肿瘤。血清铁蛋白可明显升高,可作为诊断及监测病情的手段。

3.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可见到噬血现象,早期噬血现象不明显,多次骨髓涂片有助于发现噬血现象。此外还应行骨髓活检术,进行骨髓病理检查以除外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4.凝血功能

疾病活动时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有效凝血功能恢复。可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延长,纤维蛋白原可明显降低,D-二聚体可升高。

5.免疫学检查

可出现NK细胞数量及功能的降低,细胞因子可溶性CD25、IFN-γ、TNF增多。

6.影像学检查

胸片可见肺浸润,头颅CT及MRI可见异常如脑白质异常、脱髓鞘改变、出血、萎缩或水肿等。

7.脑脊液

细胞中度增多,一般为5~50×10/L,主要为淋巴细胞。脑脊液蛋白增高、糖降低。部分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但脑脊液未见异常。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

目前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现广泛使用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2004年诊断标准,满足以下2条之一便可建立HLH诊断:

1.符合HLH的分子诊断

PRF1、UNC13D、Munc18-2、Rab27a、STX11、SH2D1A或BIRC4等基因突变;

2.满足以下8条中的5条诊断标准

①发热;

②脾大;

③血细胞减少(影响2或3系外周血细胞):血红蛋白<90g/L(新生儿: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L,中性粒细胞<1.0×10/L;

④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油三酯≥3.0mmol/L(≥2.65g/L),纤维蛋白原≤1.5g/L;

⑤骨髓、脾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细胞现象而非恶变证据;

⑥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根据当地实验室指标);

⑦铁蛋白≥500μg/L;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U/mL。


噬血细胞综合征鉴别诊断

首先必须区分先天性亦或是继发性,特别是将前者与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区分。其次必须严格除外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由于本病具有阶段性,早期患者可不表现出所有特征,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可多次复查骨髓或是反复进行相关检查可有利于早期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疾病进展迅速,建议尽早行骨髓移植术。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较为复杂。一方面必须针对原发疾病治疗,例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需行化疗,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需抗感染治疗。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应使用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方案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HLH-2004方案治疗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方案以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及环孢霉素为基础,分为前8周的初始治疗期及维持治疗期,另外加以鞘内注射。急性期使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缓解病情。

如果治疗困难、失败或疾病复发,可考虑行移植术。





新冠疫情仍未结束,情况时有反复,加之冬季气候寒冷,为了方便全国的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家属),王昭教授将在线上长期举办免费答疑活动,欢迎广大患者(家属)报名参加!




自2021年1月5日起每周二下午1: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王昭教授
在线解答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疑问
为患者下一步诊疗提供指导


欢迎有问诊需求的广大患者及家属参加

答疑活动长期进行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联系人:小布(微信号:swgej-v)



参加活动需准备如下资料:
初发病时血常规、发病时骨髓形态、免疫分型、染色体、基因筛查,每次化疗的方案、化疗后骨髓结果、CT片子


专家简介




王昭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多年来致力于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国内较早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的学者之一,在HLH的临床诊疗方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主持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并参与噬血细胞综合征国际指南的制定。同时擅长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以及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


带领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研究项目,并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重点专业团队负责人、登峰人才团队负责人,第一完成人获得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主编《噬血细胞综合征》、《组织细胞疾病》专著等。


社会兼职:

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噬血细胞综合征执行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组织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委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常委、总干事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Haematologica》、《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相关阅读: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