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相关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尽管大多数COVID-19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已有研究发现2019-nCoV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胃肠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同时在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发现了2019-nCoV病毒RNA,这些结果表明2019-nCoV或许能够在胃肠道中主动感染和复制。本文总结了COVID-19的胃肠道和肝脏表现、相关的可能致病机制,以及COVID-19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9-nCoV属于β冠状病毒家族,其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进入细胞。随着COVID-19病例数和疾病复杂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相关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同时可能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或消化道出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用于生成胆汁和解毒,肝损伤也是COVID-19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此外,已有研究表明,既往患有胃肠道或肝脏疾病与COVID-19共同作用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一些COVID-19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潜在机制包括通过ACE2引起的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免疫介导的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肠-肺轴的功能紊乱和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相关损伤等。肝损伤主要由直接病毒感染、药物细胞毒性和炎症免疫反应引起,其他可能机制包括低氧性肝炎、机械通气引起的肝脏充血和肠屏障功能障碍。COVID-19与胃肠道和肝损害密切相关,管理和预防COVID-19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对控制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十分有限。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的观点,以期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COVID-19的胃肠道表现
虽然发热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是感染COVID-19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但也有研究报道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一项对138例COVID-19患者的研究显示,COVID-19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3.6%)、腹泻(10.1%)和呕吐(3.6%)等;值得注意的是,14例(10.1%)患者首先出现腹泻和恶心,然后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欧洲一项纳入417例轻中度COVID-19患者的研究显示,厌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26.8%),但厌食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部分原因可能是味觉功能障碍,COVID-19患者出现味觉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88.0%。
胃肠道疾病会影响COVID-19患者的预后。我国一项研究分析了1 590例COVID-19患者资料,结果提示18例有恶性肿瘤病史,COVID-19患者的恶性肿瘤患病率高于中国总人口的恶性肿瘤患病率。由此可见,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比一般人更易感染2019-nCoV。COVID-19高危人群还包括炎症性肠病(IBD)患者。IBD患者更易感染2019-nCoV的可能原因是IBD患者的回肠和终末结肠炎症部位ACE2表达增加。活动期IBD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这可能是易感染2019-nCoV的高危因素之一。高龄和住院的IBD患者也需要高度重视。另外,IBD患者频繁就医会增加接触感染的风险。口服免疫抑制药物维持治疗的缓解期IBD患者,也需要慎重防护。
二、COVID-19的肝脏表现
COVID-19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39.6%~43.4%,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和低白蛋白血症。少数患者总胆红素水平略有升高。汪姝惠等对132例COVID-19肝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72例(54.5%),女60例(45.5%),中位年龄为62岁(26~88岁)。这些患者大多表现为轻度肝损伤,入院时ALT和(或)AST水平升高(40~80 U/L)。只有少数患者的总胆红素(9.8%)、直接胆红素(13.6%)和间接胆红素(6.1%)水平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约1/4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5 g/L。Parohan等分析了3 428例COVID-19患者资料,其中1 455例为重型病例,其血清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由此可见,COVID-19严重程度增加会加重肝损伤,提示肝损伤严重程度可能可作为COVID-19进展的指标之一。
COVID-19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相互作用。一项纳入2 780例肝脏疾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占42%,两者是常见的肝病。重要的是,已有肝脏疾病的COVID-19患者病死率更高,特别是肝硬化患者。此外,合并肝脏疾病的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较低,且原有的肝脏疾病加重。肝移植合并COVID-19的患者在肝移植后出现的一系列代谢问题(如高血压、持续性肾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和体重增加)可能是COVID-19进展至重型的诱因。此外,肝移植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额外考虑可能存在COVID-19加重的风险。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建议将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视为COVID-19重型的高危人群,应优先进行核酸检测。
三、COVID-19胃肠道损伤的相关机制
研究表明,2019-nCoV通过与ACE2结合进入细胞。临床研究显示ACE2在胃、十二指肠和直肠腺上皮细胞中大量表达,这可能促进2019-nCoV侵犯胃肠道细胞,触发胃肠道炎症。部分COVID-19患者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肠上皮细胞中2019-nCoV RNA阳性,胃、十二指肠、直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病毒核蛋白染色。有研究者对3例因COVID-19死亡的患者进行了微创解剖,结果显示部分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这些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2019-nCoV可能直接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综上所述,2019-nCoV可以侵袭表达ACE2的肠道细胞,导致吸收不良、肠道功能紊乱、肠道神经系统激活,最终导致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此外,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反应在COVID-19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19-nCoV感染的细胞通过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促进免疫细胞的积累导致过度反应。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2019-nCoV感染可触发COVID-19患者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而引起全身性反应,导致胃肠道症状。
我国有限的病例系列报道提示,部分COVID-19患者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比例失调且丰度减少,但并无确切的证据提示肠道菌群失调确实与COVID-19患者发生胃肠道症状有关。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COVID-19胃肠道并发症密切相关,具体机制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四、COVID-19肝损伤的相关机制
如上所述,2019-nCoV通过细胞表面受体ACE2直接感染ACE2表达阳性细胞。研究表明ACE2在肝细胞(2.6%)、胆管细胞(59.7%)和肝内皮细胞表面均大量表达,鉴于胆管细胞在免疫防御和肝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损伤可能是COVID-19患者发生病毒诱导肝损伤的主要原因。2019-nCoV可能直接与胆管细胞结合,通过直接损伤或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胆管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损伤。肝损伤也可能是通过病毒诱导的直接细胞毒效应介导的。Wang等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现了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
文献报道靶向药物如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导致COVID-19患者的肝酶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肝损伤。事实上,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的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类固醇激素和其他药物也可能引起肝损伤。尽管证据不足,但优化药物使用在抗击COVID-19方面的价值不可忽视。
五、COVID-19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COVID-19的特异性药物,关于胃肠道症状治疗的文献也很少。有研究提示治疗COVID-19最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因为这些抗生素可能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在一项纳入1 099例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57.5%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注射抗生素,这一数据显著低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期间,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中只有3.7%出现了腹泻症状,并且大多迅速好转。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物也可通过干扰素途径治疗病毒感染。因此,建议在COVID-19诊疗方案中使用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但还需进一步的证据证实其是否有效。轻型COVID-19患者的肝损伤往往是短暂的,无需任何特殊治疗即可恢复。当涉及严重肝损伤时,通常会使用保肝药物。
COVID-19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示了2019-nCoV有通过胃肠道传播的可能。在一项纳入73例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39例(53.4%)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了2019-nCoV RNA,且粪便RNA阳性持续时间为1~12 d;在17例(23.3%)呼吸道样本呈阴性的患者中,粪便病毒RNA仍呈阳性。同时,该项研究还从粪便中分离出了传染性2019-nCoV,进一步提示其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可能。这些结果有力地支持了2019-nCoV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染的可能性。因此,合理的消化道症状防治措施对抗击COVID-19也十分重要。
六、结语
综上所述,应当重视2019-nCoV在胃肠道和肝脏中的潜在影响。2019-nCoV既可以通过ACE2直接进入细胞影响胃肠道和肝脏的正常功能,也可能通过细胞因子风暴、肠道菌群等机制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疾病与COVID-19经常联系在一起使患者预后恶化,增高患者病死率。COVID-19与消化系统疾病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策略。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外生命支持应用时机及模式选择的专家建议
拯救脓毒症运动关于成人COVID-19的ICU管理指南:第一次更新
病例分享:肺CT呈典型磨玻璃,此时此刻,不得不考虑新冠肺炎?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