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发的皮肤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伴有多种皮肤表现,主要包括血管性病变如冻疮样皮损、网状青斑、紫癜、瘀斑、肢端紫绀、坏疽以及炎性病变如弥漫性红斑、麻疹样皮损、急性荨麻疹、水痘样疹。部分皮损类型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或唯一临床表现。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显示,COVID-19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厌食、肌痛等,部分重症患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随后临床医生发现部分患者可伴有皮肤表现。一项针对中国1 099例COVID-19患者的研究首次报道了2例伴有皮疹的重症患者。意大利学者报道88例COVID-19患者中18例有皮肤症状,包括红斑14例,泛发性荨麻疹3例,水痘样疹1例。随后,多国学者先后报道了COVID-19患者伴发的皮肤表现。本文对目前已有的报道进行了总结。
一、血管性病变
1.冻疮样皮损:
在COVID-19疫情期间,有研究者发现冻疮患者的数量异常增多,因时处春季,且患者外出活动受限,推测异常升高的病例数可能与COVID-19相关。意大利学者Piccolo等收集了63例冻疮患者,少数患者在发疹前有发热及胃肠道、呼吸道症状,其中11例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下简称核酸检测),有2例呈阳性。
此外,陆续有COVID-19确诊或疑似患者出现冻疮样皮损的报道。Colonna等报道4例5 ~ 11岁COVID-19疑似患儿出现冻疮样皮损,临床表现为发生于足底、足侧缘、足趾的紫红色斑块。患儿在起病前1周左右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同时,患儿的父母有发热、咳嗽等不适或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为COVID-19。但患儿及家长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例患儿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炎,浅层血管内有透明血栓形成,1 ~ 3周后皮损自行消退。Kolivras等报道1例23岁男性冻疮患者,皮损表现为双足外侧缘、足趾的紫红色斑块,发疹前3 d有低热、干咳等不适。核酸检测阳性。病理检查示界面皮炎,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散在的浆细胞。直接免疫荧光阴性。Alramthan等报道2例中东COVID-19患者,分别为27岁、35岁的女性,临床表现为双手指背紫红色丘疹,无系统症状。
上述患者的共同特征为儿童或青壮年、不伴系统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规检查基本正常、预后良好。患者的病理表现与冻疮样狼疮相似,推测其发病可能与Ⅰ型干扰素(Ⅰ-IFN)相关。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诱导Ⅰ-IFN的表达,在病程早期起抗病毒作用,随后,Ⅰ-IFN诱发微血管病变,产生冻疮样皮损。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在检测前病毒已被机体清除。
2.网状青斑:
Magro等报道1例女性伴有网状青斑的COVID-19患者,因发热、咳嗽、肌痛、进行性呼吸困难2周入院,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和休克,予插管治疗。随后,患者的胸部、四肢出现网状青斑,D-二聚体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深层静脉内血栓形成,无血管炎表现。Manalo等报道2例COVID-19患者出现一过性网状青斑,分别为47岁女性和67岁男性,在发疹前1周左右有发热、咳嗽、肌痛、头痛、鼻塞等不适。皮损表现为右下肢网状青斑,分别于20 min、19 h后自行消退。其中1例患者在发疹过程中同时伴有肉眼可见的血尿,提示与微血管血栓栓塞相关。
3.紫癜、瘀斑:
Zulfiqar等报道1例COVID-19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65岁女性,因发热、干咳、血氧饱和度下降住院治疗。在起病后第8天,患者出现双下肢紫癜及鼻出血,且血小板数量开始进行性下降,随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紫癜消退。Magro等报道2例伴有皮肤瘀斑的COVID-19患者,分别为32岁男性和66岁女性,入院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治疗。随后,2例患者分别于臀部、掌跖出现瘀斑,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1例INR升高,1例血小板减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1例表现为真皮深层动脉血栓栓塞,无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见补体在真皮血管壁沉积,另1例表现为表皮及附属器广泛坏死,真皮血管内血栓形成,间质及管周见中性粒细胞及核尘。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膜蛋白与补体在真皮血管壁共沉积,提示COVID-19引起的皮肤血管损伤与补体的激活相关。
4.肢端紫绀、坏疽:
二、炎性病变
1.弥漫性红斑:
Gianotti等报道2例伴有弥漫性红斑的COVID-19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发疹前1周左右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皮损表现为躯干、四肢弥漫性红斑,发疹5 ~ 8 d后皮损自行消退。1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浅层血管周围炎,真皮中层可见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周可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核尘;另1例表现为浅深层血管周围炎,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分布,真皮中层可见血管壁受损、红细胞外溢。
2.麻疹样皮损:
Hunt等报道1例出现麻疹样皮损的20岁男性COVID-19患者,因躯干、四肢弥漫性红色斑丘疹伴发热就诊,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 d后病情迅速加重,转至重症监护室治疗。Avellana Moreno等报道1例32岁女性COVID-19患者,表现为发热、肌痛、咳嗽、腹泻,起病6 d后,头皮、面颈部、躯干、四肢、掌跖、黏膜出现红斑、斑丘疹,瘙痒剧烈。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治疗4 d皮损消退。Sachdeva等[17]也报道1例77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躯干麻疹样皮损,经抗病毒等治疗后皮损逐渐消退。
3.急性荨麻疹:
杨婷等报道1例伴荨麻疹样皮疹的COVID-19,患者为49岁女性,皮损表现为全身水肿性红斑伴痛、痒,随后出现发热、乏力、胸痛、气短等不适,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肺部CT检查示肺间质性病变。提示荨麻疹可为COVID-19感染的首发症状。Henry等报道1例表现类似的COVID-19,患者为27岁女性,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性风团,随后出现发热、胸痛等不适,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van Damme等也报道1例71岁男性,以急性荨麻疹起病,随后出现发热、低氧血症等系统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此外,有中国学者报道了1例以急性荨麻疹为唯一临床表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皮损表现为全身散发性红斑,予抗组胺药治疗后消退,后又复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系统症状,仅肺部CT检查呈典型COVID-19感染表现。
4.水痘样疹:
Marzano等报道22例出现水痘样疹的COVID-19患者,中位年龄60岁,其中16例为男性。从起病到发疹的中位时间3 d,部分患者的皮疹出现在全身症状前,皮损主要表现为躯干散在分布的丘疱疹,约半数患者以水疱为主要表现,9例患者自觉轻度瘙痒,皮疹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 d。7例患者行皮肤活检,见基底细胞空泡样变、多核巨细胞、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符合病毒感染表现。3例患者最终死亡。
三、其他皮肤表现
除上述皮损类型外,COVID-19患者还可以出现玫瑰糠疹、登革热样皮损、Grover病样皮损等皮肤表现。
四、结语
目前已有的报道主要为病例报道的形式,COVID-19伴发的皮肤表现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角质形成细胞可能是朗格汉斯细胞活化后的次要靶点,从而引起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皮肤病理检查结果,血管性病变的产生与皮肤血管内血栓形成相关。部分重症患者血中D-二聚体、FD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体内有大量微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障碍。有研究对COVID-19患者进行尸检,也显示COVID-19可以造成多脏器血栓事件。
引用: 高萌, 姜祎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发的皮肤表现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10) : 932-934.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外生命支持应用时机及模式选择的专家建议
拯救脓毒症运动关于成人COVID-19的ICU管理指南:第一次更新
病例分享:肺CT呈典型磨玻璃,此时此刻,不得不考虑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