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寂诗境
“空寂之美”为中国诗词的最高成就之一。明末有“诗境贵虚”之说,王廷相主张“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王氏家藏集》卷二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诗论家熊东遨(2009)指出,诗之妙境,最是由心灵出发,静观万物。“心”乃由庄子主张之“心止于符”,融入孟子“心之官则思”,从而追求“听之于气” (《庄子∙ 齐物论》)。反身而诚,内在自省,外则通过五官,感知世界,令物我合一,最终感悟到“天籁之美”(陶礼天,2009)。通过虚幻空寂的境界,抒发淡雅高古之情怀。达致这一境界的外部条件为“静观”,虚而待物,去除“智”与“欲”的干扰,以成就“澄明之境”(陶礼天,200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摩诘,一代诗书佛,最是代表人物,而野夫诗作,深得其妙!试举数例如下:《别解域台,读新面斋兄微信感而秒成一绝 折腰体》一诗曰:
独悟无人山野中,尘心不与世人同。
为有迷尘问天去,人心如古静尘风。
俗世混沌,纷争不息,几时方能“人心如古”?尘风静寂?唯有诗人遁远,独悟山野,方能有此番观感。《戊戍夏登解域台》一诗则云:
空谷无人鸟独鸣,绿涛碧海漾稀声。
江湖绝处孤台隐,翰墨香樟共一坪。
空谷无人,孤台深悟,诗人遗世独立,宁静致远。司徒空《诗品》言“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清悟,悠悠天钧”,此之谓也。而诗人心灵之高古与清澈,则在其诗作中,处处呈现。野夫《题自拍《天河》图》曰:“我心高日月,但濯世尘清。” 《与青牛弟同登蓬莱阁二首》则云:“何方长不老,心到即蓬莱”;《访樟树阁皂山》又言:“若是桂花长结实,何妨遗世作真人”;《再登解域台》:“他年二域悟成后,瘦骨无从应俗流”;《香港公园月下独酌》:“红埃逐步竟忘尘…… 寒香轻点自由身。” 野夫这种“心远地自偏“的人生境界在其《登尖峰山》诗中有更为直接的表达:“海空帆影尽,心旷世尘遥。”明人谢肇滞认为:“诗境贵虚…… 诗情贵真…… 诗兴贵适…… 诗意贵寂…… 诗无色,故意语胜象,淡语胜浓;诗无著,故离语胜即,反语胜正”(《小草斋诗话》卷一,《明诗话全编》本)。诗人由心灵观照出发,领悟道机,创造出流淌性灵之自然空灵之诗境,物我合一,继而超然物外。
值得留意的是,野夫笔下的无尘之境,不仅清澈澄明,虚静空灵,且静中育动,暗藏生机,变化无穷,如其《返汕宿世勇叔家阳台听雨》一诗曰:
暑气动街尘,柠檬着雨新。
宵深光不晦,浑忘夜归人。
暑日新雨,深宵归人,皆静中之动。《解域台探兰》一诗曰:
连天寒雨绝雍鸣,皮袄加身怜世轻。
蛩蛰枝黄尘路远,空山许我并香行。
连天寒雨,鸟鸣幽绝,诗人空山远足,独步重峦,而幽兰缘道,轻吐馨芬,静谧之中,生机勃勃。《南海弘法寺赏月》诗曰:
松岗鸥落紫云腾,海国沙村渔火升。
小院风来僧欲醉,半山明月一檐灯。
归鸟投林,渔火闪动,山风醉人,禅院云升,月明灯移,所有这些,皆为静谧夜景增添动景,而这种动更衬托出静,一如王维“人閒桂花落”以花落之动来表现环境静极。《题岭南朱府梅花》 的末两句:“寒风更着酒腮色,一点枝头万户春。”由梅花之颜色,联想到醉酒腮红,与苏东坡“酒晕无端上玉肌”之句暗合,继而又由“一点枝头”,推知春日既临,万户同喜。由实而虚,由一生万,于淡泊、空寂的环境中,感悟灵秀淡雅的美感,动静相生,生气远出。空灵而自适,空灵而自足,字里行间,流淌宁静之愉悦。另一首诗《桃源居京东店荷物》起句“绿满棉飞絮”,生机隐现,末句“一物一桃源”,则道出心安之处是桃源的道理。这种虚而待物,从而在心中悟得大道的过程,或为野夫创作的心灵历程的真实写照。其《遮浪半岛奇观》诗曰:
翻疑素缎铺千顷,转眄惊呼雪万堆。
世事自来还自去,人生几度可重回。
潮起潮灭,一如世事无常,而人生蜉蝣,沧海一粟。刘履释曰:“且当观此佳境,遗去物虑,释然一悟,斯得派遣之道矣”(《选诗补注》卷六)。谢灵运《佛赞》曰:“惟此大觉,因心则灵,垢尽智照,数极慧明”(曹虹,2005)。观中有悟,悟不离观,静悟体察到山水中清新而微妙的律动,从而反思生命的意义。
这种空寂诗境也是作者抒写自己人生经历,并抒发感慨的基调:
半生清誉欲谁铭,苦涩辛甘炼一瓶。
解得市声街角退,十年诗酒慰曾经。
此诗是作者在其制作之养胃膏广州销售撤市十二年后偶见其电视广告片视频,所发出的感慨。回首往事,一番辛苦,尽付东流,唯有诗酒自慰,虽然没有徐渭“笔底明珠无处卖,閒抛閒掷野藤中”的苦闷,然而“十年诗酒”、“半生清誉”、“苦涩辛甘”,虚物对虚境,其中的辛酸与无奈,溢于言表。此外,诗人多年辗转粤港两地,由羁旅之愁,联系到人生无常,飘蓬不定。于是感慨系之,如《客第二故乡香港早望》曰:
无边细雨漫春寒,独抚瑶窗夜未阑。
纵有家山旧时月,如今祇合客中看。
细雨春寒,无边清冷,深宵寂寥,凭窗远眺,想到粤港阻隔,香港祖地难收,无限怅惘。雨夜的虚灵境界,侵浸乡愁,情境合一,意蕴悠扬。另一首以更为简约的五言形式,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同样的诗意:
已惯家山远,何堪落日红。
人生多少梦,风雨说萍踪。
乡关万里,江河落日,这些意象组合一处,织出一缕人生漠尘,韶华不再,萍踪浪迹的千古愁绪。
无论是关山阻隔,还是四海萍踪,如果说羁旅人生的感慨是空间阻隔所致,临古凭吊,则是因为时空的阻隔。一如杜牧感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李商隐写道“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怀古以开今,吊古以伤今,感时抚事。然野夫怀古诗与李杜不同之处,乃是其怀古诗有不少是借怀古以推崇古贤之金石品性。范公咏物自喻:“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岁寒堂三题 君子树》卷一)“耿耿金石性,雪霜不能老”;“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瀑布》卷四)。光明磊落、不同俗流、忠贞爱国、刚正不阿,这些都是野夫笔下所推崇的价值。名将功勋,已成枯槁;义妓忠魂,婵娟不再。剩得衰草桐阴,空许斜阳。野夫《谒汕尾金刚妈祖祖庭(郑成功胞妹祖禧墓)》曰:
望断后江三百秋,涛声渐减黑云浮。
英雄莫问魂归处,弱草依依也赴仇。
另一组秦淮诗,则怀念明末复社文士、香君旧迹:
《宿秦淮 三首》
绝色尤兼气节存,未将衰朽寄王孙。
时人直把香风醉,不见当年复社魂。
《访李香君故居》
八艳遗香此壁孤,华灯如昼乱文枢。
殷勤祇有桃花树,犹待门旁诉丽姝。
《再宿秦淮过武定门》
秦淮旧水去如倾,欲展红笺话不成。
武定城头风正烈,梧桐几处衍秋声。
野夫又寻陆游祖居地,“欲问当年兴废事,小河无语任流东”;“昔日孤村今也似,墓园不见故人来”;凭吊严羽,“功名自古黄沙覆,惟有沧浪百代师。” 逝者如斯,当年几多风流人物,今日已是荒冢一堆。
二,清新诗语
野夫诗境虚寂,而其诗句的表达,亦与之相协,既“清”且“新”。《桐江集》有言“清”而后能“新”。而何谓清者?“天无云谓之清,水无泥谓之清,月皎谓之清,一日之气夜清,四时之气秋清,空山大泽鹤唳龙吟为清,长松茂竹雪积露凝为清,荒迥之野笛清,寂静之室琴清,而诗人之诗亦有所谓清焉。清矣,又有所谓新焉。”(《冯伯田诗集序》《桐江集》卷一)元好问论诗绝句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此言可以论野夫诗语之“新”。其得明清诗文之笔法,空灵小品,字字清奇句句新。
“清”
野夫诗语之 “清” 首先在于言简意赅。绝句本以少言为特徵,而野夫更多作五绝,简之又简。其次,无深字奥典,所用文字多在三千基本汉字表中,妇孺皆识,然深有古意,如出唐宋人口中。如《访五台山》:
时风侵古寺,香雾罩青松。
峻岭重重过,无缘识主峰。
《广州萝岗香雪赏梅》曰:
为有虬枝悦,苍山入眼低。
莫言香色冷,花放与云齐。
其中,“时风侵古寺、香雾罩青松”;“莫言香色冷,花放与云齐”,言简如儿歌,朗朗上口,而又似曾相识。将野夫的诗句比较王维、常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王维《过香积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显然,两者频率一也,风格一也。
再次,野夫作诗,善用数字,且著意强调主体事物,数量稀少,这与上文所论述的空寂诗境相一致,如《宿过厝寮村 二首》:
节节清渠竹,苍苍古寨榕。
婴啼三两巷,月落一池中。
数枝苦竹,几棵榕树。两三人家,一池月影。少而见宁静,少而见虚寂,唯有如此宁谧虚明的境界,方能让诗人静观静悟,观照万物,悟道其中。《南海弘法寺赏月》中“小院风来僧欲醉,半山明月一檐灯”句,分明是清辉普照而说只有“半山”,分明是灯火明灭,却言僧灯一檐。“半”字与“一”字皆强调极少之数量,让人倍感清寂。
“新”
野夫诗语的“新”体现在采用新颖独到的叙诗手法,强化虚寂的诗境和“清”的语言风格。例如,上文提到用较小的数字,营造“清”的感受,其实,野夫诗语往往亦能予人“新”的感受,以其引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主体事物数量“少”的观感。《独步梅花•岭南梅》一诗写道:
丝雨润如脂,轻寒越岭迟。
处处芳菲竞,凌空祇数枝。
岭南春至,芳菲处处,而梅花祇数枝,这一数量对比显出梅花数量之少,而这种“少”恰恰符合了梅花高洁之品性。再如《观渔》:
掠岸鸥千点,匀霞酒一壶。
风波何处息,亭外看渔夫。
漫天鸥鹭,半壁云霞,诗人携酒一壶,看波澜起伏,渔夫撒网。“鸥千点”与“酒一壶” ,即风物景致的多,与诗人的只身孤影,形成对比。影孤而心静,如此方能于宁谧中参禅悟道。再如《登尖峰山》“一柱南天立,云烟万里朝”中“一柱”与“万里”对比,凸显海天辽阔,为首二句“心旷世尘遥”煊染了空寂的气氛。《邀南北众诗友红海湾听涛》“一湾红海月,不负古今涛。” 将孤月一轮与万古江波作了对比,突出时间的永恒。
其次,虽然野夫诗境乃王维、韦应物之风格,然其叙诗之语言取法甚广,唐李商隐,甚至明清诗风,皆可窥见。其中一种手法是将同一个字,或词语,反复使用,产生重叠效果。这种手法亦是取法古人,然其使用,恰到好处,仍然不乏“新奇“之语言效果。如《与青牛弟同登蓬莱阁 其二》云:“如此诗书如此悟,今生能不到蓬莱”,连用两个“如此”,让读者感受到此时此地此景之不同寻常;而《访樟树阁皂山》一诗中“万寿声中万寿毁,卧云不见古今愁” 则通过两个“万寿”揶揄所谓"万寿"之无稽。再如, 《访樟树阁皂山 三,误入紫阳书院》:“晚风吹落当年事,半入斜辉半紫阳”;《读胡老师句即成一绝》“半掩芸窗半掩春”,两句皆用两个“半”,取法“半入江风半入云”、“半卷湘帘半掩门”之句法,而有新意。《诗友会步韵笙吟兄秋月吟怀》一诗的叠字运用,效果最妙:
居临大海溯名川,未卜浮尘远世缘。
功败凭谁认鞍马,月生月落月空圆。
末句三个“月”字,叙述了“月”的三种状态,既指岁月流逝,亦暗示世事轮回,成败随缘。
再次,绝句并不要求对仗,然野夫时将对仗引入绝句中,同样达到“新”的表达效果,如《重访潮沙古渡》曰:
鸟觅鱼螺人觅榕,肥蚝桩里忆渔翁。
潮沙依旧承朝雨,古渡何时送晚风。
其中,“潮沙依旧承朝雨,古渡何时送晚风”两句,“潮沙”对“古渡”,“依旧”对“何时”,“朝雨”对“晚风”。对仗句式入绝句,平添几分隽永。
最后,偶尔用“比”的手法,咏叹世事沧桑,同样有新奇之感。如《红海湾白沙湖南望》曰:
瀚海平湖一线间,水云深处隐重山。
沉浮本是渔家事,忍听朱门说等閒。
张文勋(1987,页20-21)谓诗家之境,精深微妙,象外之象,虚实难明,如水月镜花,变幻无穷。此诗从渔家瀚海之浮沉,到朱门荣辱之浮沉,运用“比”之手法,意味深长。
严羽言诗者吟咏性情者也,其妙处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在境界的妙曼变幻,以及性情的流露表达之中,体现新意和创造力。野夫绝句正是如此,其结合空寂之诗境与清新之诗语,堪称当世妙品!
戊戌八月于芝加哥
郑洁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上海戏剧学院特聘研究员
严野夫,大夫,詩人,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