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文朝 || 中国军人与中华诗词

关注并转发 小楼听雨诗刊 2023-04-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中国军人与中华诗词

———在全军驻京军以上老干部诗词班开班讲课提纲

(二〇一八年九月十三日·北京)

李文朝

 

尊敬的各位老首长、老战友、老同志:大家好!


首先感谢驻京局领导对弘扬中华诗词传统文化和老干部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安排我在这个场合向首长和战友们汇报自己学习弘扬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的体会和感悟,我确实感到有些诚惶诚恐。因为坐在听众席上的很多都是我的老首长,在老首长面前自然不敢造次。好在是汇报我学习弘扬中华诗词的体会和感悟,汇报中不当的地方,首长们随时可以批评指正。我今天汇报的题目就是------《中国军人与中华诗词》。


因为诗被尊为文学中的文学,而中华诗词则是中国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诗词文学素养对人的人文素质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让大家感悟一下诗词艺术的冲动,在正式讲课之前,我先放两个电视诗词艺术短片。一个是我创作的词《沁园春·四季画屏》,全篇没有半点政治术语,没有一句标语口号,全部将改革开放后中华大地的四季美景与各类物象,升华为生命的意象符号。正如著名诗评家张同吾先生所评述的:“他的《沁园春·四季画屏》又可视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宇宙图像,是人类向往的生命之歌。春之众草蓬茸,夏之万物蒸腾,秋之海碧江澄,冬之雪裹冰封,都显现出不同的色调,而又同样鲜活的生命形态,都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真正体现了诗歌超越历史的暂时性而走向哲学的永恒。”另一首是我创作的《五言古体诗·登泰山》,全诗以举世闻名的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中路登山路线为经,以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全景式描绘出泰山风光的雄伟壮丽和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诗评家称之为“精湛的艺术长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光盘(引出两篇诗词文稿):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沁园春·四季画屏

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余登高远望,观改革开放后的中华大地,蓝天丽日,林茂粮丰。遂思绪奔涌,勾勒出一幅锦绣山川景物的“四季画屏”,献给伟大的祖国。


残雪消融,原野酥松,万物复生。有嫩芽初露,幼苗破土;南风缕缕,溪水淙淙。桃蕾涂红,柳丝染翠,远近山峦着淡青。迎新雨,引百花吐艳,众草蓬茸。    蛰虫梦断雷惊。听池畔、声声蛙唱鸣。赏碧枝树上,莺歌燕舞;芳菲丛里,蝶恋蜂拥。鸭崽浮波,鱼苗逐浪,才绿荷尖待玉蜓。咏春意,看中华大地,一派昌荣。


植被芃生,山野葱茏,满目翠青。恰时值酷暑,生机旺盛;草荣木秀,水涨河盈。雨过天晴,彩虹飞架,带露荷花多样红。接天地,绘三伏画卷,饱蘸浓情。    炎炎烈日当空。似火烤、一笼万物蒸。笑犬舌伸吐,牛鼻懒动;马鬃流汗,蝉腹消声。绿叶低垂,太阳照射,营养光合稻黍充。莫嫌热,赖气温助长,林茂粮丰。


一叶镶黄,夏去秋来,金色盛装。望漫山遍野,果实丰硕;连阡接陌,谷物飘香。人影繁忙,农机轰响,催马扬鞭竞运粮。齐欢笑,饮丰收美酒,喜气洋洋。    适逢皓月银光。仲秋夜、团圆话语长。渐风轻云淡,空高气爽;蓝天丽日,碧海澄江。枫树更妆,菊花正旺,万里丛林舞彩裳。上极顶,祝年丰人寿,岁岁重阳。


落木萧萧,朔气呼号,兽遁鸟逃。正严寒横扫,植株凋谢;叶光地净,霜剑风刀。田鼠存仓,蛇虫蛰洞,垂死蚊蝇颤栗嗷。皆休矣,唤顽强生命,物种之骄。    漫天大雪飘飘。极望目、江山披素袍。看冰封雪裹,水凝地裂;原铺白毯,树挂银条。玉岭竹直,蜡峰梅俏,绝壁悬崖松挺腰。寄凌下,有急流欢唱,勇汇春潮。

二〇〇四年九月


五古·登泰山

公休假日,风和日丽,余陪远方来客,徒步登临泰山。饱览自然景观,细品人文遗产,倍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感慨无限,即咏成篇。


序曲

华夏一巨柱,雄峙东天边。

巍峨耸入云,拔地通九天。

太古成伟峰,千载胜名传。

五岳称独尊,紫气此为源。

文汇儒释道,缘结帝王仙。

妇孺竞爬拜,消灾讨福缘。

天工置神秀,人文布景观。

名注联合国,世界共遗产。

古今中外客,接踵登泰山。


第一部

起步岱宗坊,进门访名山。

右侧王母池,古称群玉庵。

曹植留诗句,时间越千年。

“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

步入一天门,始登盘路弯。

“孔子登临处”,碑刻“第一山”。

拾级上“天阶”,“红门”映眼前。

悬崖大藏岭,两片红石岩。

“万仙楼”一座,登临若飘然。

上祀西王母,下列众仙班。

神奇斗母宫,又名龙泉观。

叠瀑玉珠响,铺翠红楼间。

古槐似龙卧,奇景自天然。

稀世“经石峪”,风韵已千年。

石坪一亩大,久放山溪畔。

上刻“金刚经”,隶书兼草篆。

经字大如斗,风雨留剥斑。

钻身过柏洞,仙境入壶天。

笑指“回马岭”,玄宗留遗憾。


第二部

登上中天门,高阔又平坦。

不见黑虎神,喜看索道站。

下起凤凰岭,上至月观山。

总长两千米,高差六零三。

全程八分钟,飘然如升仙。

辞门登高去,即遇“斩云剑”。

突兀一巨石,如剑刺云天。

相传此为界,上下云折返。

冷热锋面雨,绝妙赖天然。

一座云步桥,单孔跨深涧。

飞瀑溅水雾,依稀云弥漫。

青松五大夫,秦代九级官。

始皇封禅至,遇雨在中坂。

松荫遮风雨,护驾悦龙颜。

越过“五松亭”,一树立道边。

恰似多情女,招手望君还。

又名“迎客松”,游人多流连。

穿过“朝阳洞”,迎面“对松山”。

乾隆留赞誉,李白赋诗篇。

远望不盈尺,长松入云汉。

岱岳最佳处,对松真奇观。

置身“升仙坊”,仰望一线天。

西依翔凤岭,东邻飞龙岩。

天门架云梯,危磴难登攀。

拔地五千尺,冲霄“十八盘”。

径从穷处寻,天在隙中见。

盘尽天门到,身入白云端。

门上“摩空阁”,碧峰宝石嵌。

仰步三天胜,俯临千嶂险。

太白清风来,齐鲁“未了轩”。

放歌“南天门”,声扬九霄间。


第三部

漫步天街上,不辨仙与凡。

游人逛街市,云雾绕身边。

店铺家家富,叫卖声声甜。

待客情意暖,逐却高处寒。

拜谒碧霞祠,天上真宫殿。

金碧映白云,霞光照青坛。

瓦垄三百六,象征夏历年。

人生吉祥事,祈祷香火烟。

继续登高处,蔚为仰大观。

唐代摩崖碑,御书纪泰山。

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间。

登上天柱峰,脚踏极顶巅。

伸手捧红日,举臂擎蓝天。

极目望四海,一览小众峦。

黄河飘金带,云海托玉盘。

晚霞正夕照,佛光现奇观。

岱顶观日出,东天红霞染。

祖国如旭日,四化宏图现。

战士责任重,卫我好河山。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注:①这首诗以举世闻名的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中路登山路线为径,以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全景式描绘出泰山风光的雄伟壮丽和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借着诗词艺术引起的激情冲动,我正式开始汇报,主要说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中华诗词的历史与现状;二、中国军人的诗词情缘;三、腹有诗书气自华;四、中华诗词写作举要。



一、中华诗词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一部中国文学史,诗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诗歌,中国文学无从谈起。诗歌最早起源于劳动号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之前,通称为诗。集中305篇作品,代表2500年前约500多年的诗词创作。后来孔子称之为“诗三百”。《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作家文学总集,它是指两汉时期刘向将屈原和屈原以后的楚国诗人、文学家宋玉等,以及西汉时期模拟屈骚的辞赋,编辑成的一部诗人作品集,共16卷。后来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诗、宋词成为中国诗歌也是中国文学的两大高峰,并成为中华诗词标志性品牌。后来又有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独树一帜。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华诗词,就是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在内的中国传统诗词。中华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由于当时个别领导者思想上的形而上学和民族虚无主义,中华传统诗词一度被作为封建主义残渣同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不过这条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打不死的神蛇,在经过了被打击和冷落之后,顽强地开始复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闻一多先生曾经发出:“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的感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在传统诗词写作上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特别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以其传统诗词创作的伟大实践,为传统诗词走出低谷,走向复兴开辟了道路。1957年《诗刊》创刊,发表了毛泽东诗词十八首,昭示着传统诗词的逐步复苏,并开始走向新的时代。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人们以鲜花和诗歌,而且主要是旧体诗为武器,纪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充分展示了传统诗词的时代感和战斗性。到1987年5月31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成立大会上的祝辞中指出:“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全国性的诗词组织。现在,把这个空白补起来了。”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揭开了中华诗词走向复兴的新的一页。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华诗词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中华诗词学会有个人会员3万多名,团体会员260个。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遍及祖国大陆31个省市区和港澳特区。加上从省到市、地、县、乡镇各级各类诗词组织成员和网络诗词等方方面面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大军已有300万之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各类诗词刊物上千种,加上许多个人印刷的作品集,仅纸质媒介发表的诗词作品全国每年就有近百万首之多。加上各类网站、个人博客上的电子诗词作品,更是难以尽数。但仅靠数量之多,还不能说是中华诗词的真正振兴与繁荣,必须把精品力作搞上去,使中华诗词真正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强劲步伐,有力助推了中华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中华诗词和传统文化上更是率先垂范,把画意诗情引入伟大的中国梦,强调“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并亲自赋诗填词,引领一代风骚。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艺工作包括诗词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2014年5月份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先后六次邀请中华诗词学会相关领导和诗人词家代表,就如何促进主流宣传教育和中华诗词文化有效结合进行座谈。我有幸全部参加了这些座谈研究工作。中宣部领导强调,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让诗词文化积极参与到主流舆论宣传阵地,在时代大舞台上唱大戏,展风采,焕发魅力。为此,中宣部就诗词文化配合主流宣传教育工作启动了一系列相关品牌项目。如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时代楷模发布厅》等重要栏目和节目中,都相继增加了传统诗词的内容,使中华诗词进入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中华诗词学会组织诗人词家在完成中宣部赋予的各项任务中,锻炼提高了队伍,展现了传统诗词的风采。同时也推动了中华诗词在海内外的发展。央视成功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顺应了诗词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潮流,把全国上下、男女老少蕴藏的对中华诗词文化的热情激发了出来,使诗词爱好者的队伍迅猛扩大。据粗略统计,现在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有中华诗词组织或诗词活动,被称为海外诗词兵团。从五大洲来看,凡有华人、汉语聚居的地方,就有中华诗词的传播、创作和吟诵。从诗词大军人员构成来看,年龄结构、职业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年龄从老年人为主逐步向以中青年为主转变;其职业也从公务员、知识分子辐射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弘扬中华诗词,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灿烂春天,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中国军人的诗词情缘

中国军人与中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首先在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学宝库中,军旅诗、边塞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学术界对边塞诗的定义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但为国从军出塞、戍边征战的军中将士所赋反映自己戎马生涯和情感志向的诗词,以及一切歌颂军中将士勋业劳绩、真实反映他们戍边生活和爱国情操的诗词,无可争议的应属于边塞诗的范畴。伴随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问世,边塞诗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如编入十五国风《秦风》中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全诗共三章,每章五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表现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同仇敌忾的战斗友谊。是秦国军民为抗击西戎侵扰而创作的参军歌。再如选入《诗经·小雅》的《采薇》,长达6章24行48句,其中有“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的豪迈诗句。是西周宣王时代军中将士所创作高唱的出征歌。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九歌》中的《国殇》,又是追悼阵亡将士英灵的祭歌。开邦立国的三军统帅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魏国奠基人魏武帝曹操的《观沧海》,都是我国军旅诗中的名篇。许多军旅诗、边塞诗的名篇佳作,都是出自戍边将士之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激励了多少代中国军人精忠报国、壮怀激烈,成为千古绝唱。中华诗国星空有些耀眼的诗词泰斗,本身又是咤叱风云的统兵将帅。如与李白、杜甫、苏东坡并称为“李杜苏辛”的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所提的抗金建议,虽未被采纳,但其报国情怀却永垂青史。“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一首《破阵子》,千秋报国情。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镇守延州,也就是今天的延安,抵抗西夏,巩固边防。他的一首《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把战士们的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成为古代边塞诗词中的名篇,开了豪放派词风的先河。有些将帅虽非诗词名家,却也留下了名篇佳句。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就可谓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远的不在赘述,我党我军的缔造者,我军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绝代无双的伟大诗人。他的《沁园春·雪》成为我国诗词领域古往今来难以逾越的艺术峰巅。朱德总司令,陈毅、叶剑英元帅,也都是传统诗词创作的名家高手。解放军红叶诗社陆续编辑出版的“百年抗争”、“星火燎原”、“长征”、“抗日烽火”、“解放战争”等系列诗词选粹,就是近现代和当代军人诗词情结的生动写照。许多部队离退休的老干部、在职的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老兵新兵,也都越来越多加入到了中华诗词大军中来。可以说,中国军人与中华诗词的情缘,不仅源远,而且流长。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吟道:“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刻揭示了诗词学养与人的气质神韵的内在联系。增添古体诗词素养,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气韵风度,大有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把提高诗词文学素养与提升人的素质、气韵、情操的关系,作了深刻揭示。古往今来的名人大家对中华诗词特有的艺术魅力,都有过深刻论述和精彩阐释。在此不再赘述。这里所说的中华诗词,主要指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格律诗。中国格律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以前的南朝。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沈约(441-513),今存诗170余首。与谢朓共创“永明体”。他们十分强调诗歌的声韵格律,力主“四声八病”说。其中虽有苛细之处,但对格律诗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谢朓(464一499)与谢灵运(385一433)同族,时称“小谢”,为“永明体”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存诗200余首,被后人视为开唐代律诗、绝句之先河,受到李白、杜甫的极高评价。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诗词,之所以被推崇为中国文学艺术殿堂的阳春白雪和中国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无与伦比的内在之美。综合古今名人大家的相关论述,主要体现在:。格律诗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单音、四声、独体、方块为特征的文字。汉字把字形和字义、文字与图画、语言与音乐等绝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以拼音为特征的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格律诗具有“篇有定句”、“句有定韵”、“字有定音”、“韵有定位”、“律有定对”等基本要素,把汉字这些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格律诗的无比美妙和无穷魅力提供了形式上的大美支撑。仍以五七言律绝为例:它给人以声韵美、均齐美、对称美、参差美即节奏美和简洁美等大美的艺术享受。格律诗借助汉字的独特优势,创造出美的感情表达形式,它是先贤们在长期的诗词创作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后形成的“黄金定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艺术本质是追求美。当今学作格律诗,就要认真遵守这些“黄金定律”,以追求大美……。有人把创作格律诗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戴着镣铐自如地走打坐唱,给人以独具风采的悲壮之美。创作格律诗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像跳巴蕾舞,既然选择跳芭蕾舞,就必须按规则用脚尖跳。尽管这种束缚是“苛刻”的,但经过勤学苦练,一旦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会自如地跳出独具特色的优美舞蹈。正是由于传统诗词高雅大美的艺术特质,所以学习和掌握传统诗词,对于增长智慧,涵养德行,陶冶情操,砥砺品格,修养身心,升华气韵,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习和掌握传统诗词,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直接的效用。因为不论是做什么工作的,写作水平即文字表达能力都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一项基本功。我在给新闻班的学员讲课中,就专门讲过一章:“要懂点古诗词”。因为新闻、写作与文学,都是相通的。许多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都有过新闻写作和机关写作的人生履历。一定的诗词文学素养,对于提高新闻稿件和文章、讲话的文采、意境及艺术性,是必不可少的。古代许多文人才子都是以诗词造诣而成名的。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深远,意象美妙,语言精炼,音韵和谐,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中国当代文学巨匠茅盾说过:中国旧体诗,常用几十个字写出全部意境,尤其具有不可比拟的精炼。这个传统,应该为我们所积极学习和研究。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传统诗词知识,对于新闻写作与公文写作中拓展意境,升华境界,精炼语言,增强美感,都是有益的。我自己在新闻采写与电视宣传实践中,不论从新闻采写构思到电视节目创意,不论提炼新闻作品标题还是确定电视栏目定位,传统诗词的功底,使我受益匪浅。首长和战友们还会记得,从2001年1月1日,新世纪第一缕阳光首照祖国大陆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启动了大型电视系列报道“世纪初年走边关”。在策划酝酿这一重大系列活动时,我概括提炼出“世纪初年走边关”这一活动命题和“披世纪朝霞,走万里边关,领千般风情,颂不朽军魂”的活动主题,当时逐级上报总政宣传部和总政首长后,得到首长和机关的充分肯定,并把这一活动升格为由总政治部组织发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五大媒体的联合大型系列采访活动,被称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和中国电视史上的万里长征。当然,许多老首长、老战友都有得益于诗词文化素养的切身体会。今天在座的老首长、老战友中,有不少就是将军诗人。他们的将军雄风,加上诗词文化的儒雅气韵,就形成了雄风雅韵的儒将风采,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



四、中华诗词写作举要

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传承弘扬中华诗词,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比拼和对诗词的记忆背诵阶段,而是要积极引领当代诗词创作,用传统诗词的艺术形式,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因此,学习掌握当代中华诗词创作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对于各行业、各类人员文学素养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今天是诗词班的开班课,我不可能讲的太具体,只能从诗词艺术层面,举要加以引导。


中国当代诗词创作的名家,在诗词创作实践中,感悟提出诗词创作“金字塔”原理,对此,我是非常赞同的。下面,我就借助这个“金字塔”原理,加上我个人的理解与发挥,给大家的诗词创作来当个入门向导:首先,我们画出一个金字塔形的三角,中间画两条与底线平行的横线,就构成了下宽上尖的三个层面。如图:

那么最底部是技术层面,即传统诗词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包括格律基本知识和音韵基本要求,如平仄,四声,押韵,拗救,对仗,粘贴等。这是初学者最大的拦路虎。许多人往往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其实,就凭我们领导干部的智商与文字功底,只要肯下功夫,真下工夫,一两天就能入门。因为格律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种样式,即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而每一种只有四种基本句型。即平起与仄起的规律变换,说到底,就是16种基本句型。而且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后,韵脚也只有四种格式,即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至于词,它有不同的词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曲的规定性则更加繁琐、严格。初学者不能想一口吃个胖子,可以先从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开始。这也是最具代表性、用途最广泛的传统诗体。当然还有韵,韵又有今古之分。古韵比较复杂,韵书也名目繁多,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为《广韵》,由宋初陈彭年、丘雍等奉旨编修。《广韵》之前有《唐韵》,《唐韵》之前有《切韵》。现存《广韵》有206个韵部,由于它的韵分得过细,不易掌握,也不便使用,加上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后又有多种韵书问世。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金人王文郁编纂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分106韵,因在山西平水刻印,故称“平水韵”。南宋平水人刘渊在此基础上编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韵107部,后人也称“平水韵”。平水韵一直沿用至今。后面还有《佩文韵府》、《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清蒲松齡在进一步简化《中原音韵》基础上,修订编成“十三辙”传世。由于古韵比较复杂,今人真正学懂弄通且付诸创作实践的并不太多。例如平水韵中的“一东”与“二冬”,即使当今名师大家也难以说明白它们的区别。但这是古人的硬性规定,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事实上,目前在诗词圈子里,真正能严格按平水韵创作的也不多,多数是约定俗成地保留入声字,采用宽韵。所以初学者作为一种业余诗词爱好,没有必要对古韵下太大的功夫,将来有了基础再循序渐进。可以采用普通话语音的新韵。因为中华诗词学会在声韵上的主张是“倡今知古,双轨并行”,即提倡新韵,了解古韵,允许双轨并行。近两年多来,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研究制定《普通话韵(中华新韵)》重要课题。2018年4月24日,由教育部语用司组织召开了《中华通韵》课题结项鉴定会。我有幸参加了这一课题研究论证的全过程。现已进入教学实验和广泛征求意见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将由国家统一颁发以普通话韵为审音规范的韵书《中华通韵》。这就为我们用普通话韵创作中华诗词提供了用韵依据。总之这些基础知识、技术层面的问题,听起来比较复杂,但一旦掌握了,还是比较容易的。诗词创作真正出彩的应该是在金字塔的中间层面即艺术层面和顶尖层面即哲学层面。艺术层面包括意象、意境、语言、韵味等;而顶尖层面的哲学层面则包括作品的立意和蕴含哲理等。而后面两个层面恰恰是将军和有领导工作阅历者自身素质的长项。我们完全应该有这种自信心。


诗词创作主要靠灵感,靠悟性,所以诗词创作没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尽管网上已有诗词创作软件,但那种毫无个性的词句拼凑,说到底,也只能算种文字游戏。为了启发大家的创作灵感,我把古今学者的创作经验和体会,择要列举如下,大家可以从中去感悟:


其一、学诗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这是宋代诗论家、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论断。我认为这对初学者非常必要。当然诗词创作完全属于个性自由,有些人可能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愿多费脑子,我们也只能悉尊其便。我是说要真想在诗词写作上下点功夫,出点成果的雅士文友,则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从传统诗词黄金格律的基础知识学起,并要树立创精品力作的崇高志向。“学诗首先要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


其二、学诗须多师,学古须忘古。清代诗文家、诗论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指出:“少陵云:‘多师亦吾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师也,善取之皆成佳句。”“后之人未有不学古人而能为诗者也,然而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简言之,就是要广学博闻,师古不泥古,善于吸收消化,推陈出新。


其三、诗写性情,以真切为要,以有我为高。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写性情,唯吾所适”。“诗情愈痴愈妙”。“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韩昌黎所以‘唯古于词必己出’也”。“诗有干无华,是枯木也;有肉无骨,是夏虫也;有人无我,是傀儡也;有声无韵,是瓦缶也;有直无曲,是漏卮也;有格无趣,是土牛也。”总之 ,要诗中有我,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四、诗以意为主,意要新,语要工。宋人黄彻在《黄彻诗话》中说:“故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上。”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借引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这样的诗学观点:“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进一步讲道:“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义,便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俱非诗也。”


其五、诗贵含蓄,当直则直,当曲则曲。清代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则讲道:“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孔子曰:‘情欲信,词欲巧’。……巧,即曲之谓也。”清末民初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明确指出:“向来写感情的,多半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


其六、诗可雄奇沉着,亦可自然平淡。清代史学家、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如李长吉‘石破天惊逗秋雨’,虽险而无意义,只觉无理取闹……青莲则不然,如‘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皆奇警极矣,而以挥洒出之,全不见其锤炼之迹。”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绚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诗词创作“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作了明确解释:“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亦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


为了让大家感悟在当代中华诗词创作中今古诗人的艺术链接,我把自己步古人原玉的几首诗词在这里说一下,请首长和战友们鉴赏指正:

满江红·步岳飞韵颂岳飞

天日昭昭,烟霾雨,终归散歇。回望目,忠奸邪正,斗争激烈。佞相位权成粪土,英雄肝胆光星月。罪莫须,折了栋梁才,长悲切。    风波过,冤恨雪;奸计败,身名灭。看恢恢法网,不容残缺。白铁难辞阴险气,青山幸沃忠贞血。️️祭英魂,贼像跪碑前,陪灵阙。

(注:此联意象由岳飞墓阙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幻化而成。)


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阵子·朱日和阅兵一一步辛弃疾韵

警醒扬威亮劍,雄师百里连营。统帅戎装挥巨手,塞外金戈铁马声。沙场夏点兵。      利噐轰天动地,锋寒鬼怯魔惊。矢志打赢圆伟梦,报国为民不计名。強军虎气生。


附: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七律·飞越零丁洋步韵遥祭文丞相

动地感天生死经,光昭日月暗群星。

改元帝国沙飞絮,换代君臣水逐萍。

正气歌中扬正气,零丁洋上颂零丁。

人间多少匆匆客,千古文公耀汗青!


附: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然,诗词写作要领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但百说不如一做,真正领略诗词创作的奥妙,还要靠每个实践者去体察、感悟。我想引用宋代诗论家、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相信璀璨的中华诗词艺术之光,必将为各位首长、战友波澜壮阔的人生,增添儒雅的气韵和诗意的华彩!


谢谢大家!         

(2018年9月13日于北京)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授课人简介

 

李文朝,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少将军衔,高级记者,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四届常务副会长,中华诗书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华夏诗词奖第四、五、六届评委会副主任,首届沈鹏诗书画奖评委会执行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解放军《红叶》诗社顾问、转隶前的中央军委政治部老干部学院副院长。著有《李文朝将军诗词选集》、《李文朝诗词诗论选》及新闻专著等11部。参与主创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好新闻奖等。诗词作品及手稿著作分别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作者 | 李文朝   编辑 | 章雪芳 

戳它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98)

每周试玉(92):嘉宾【苏小隐 天许 大有同人】

李文朝 ‖ 五古·登泰山

李文朝:古风·血肉筑长城

中央7套视频:《沁园春.四季画屏》之春,夏(李文朝)

中央7套视频:《沁园春.四季画屏》之秋,冬(李文朝)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叶嘉莹 周退密  杨逸明  林岫   

郑欣淼  寇梦碧 曹长河 周笃文 李树喜  范诗银

赵仁珪  王蛰堪 熊东遨 叶元章 魏新河 赵京战

楼立剑 熊盛元 钟振振 刘征  吴祖刚  蔡世平

王翼奇 尚佐文 林峰 杨金亭 刘庆霖 田遨 星汉 

陈仁德 安全东 林从龙 邓世广 周啸天 梅庐

王海娜  苏小隐 郑力 蒋世鸿  陈良  李文朝

崔广礼 谭伟媛  殊同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郭定乾  谢莹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刘川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秦绍遥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杨敏 张淑萱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 王海亮   凡无尘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冉长春  康福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章旭

白秀萍 孙延红 毕小板   胡逆风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了凡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蔡世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时间鸟 空空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诗词家人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省吾 张梅琴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姚泉名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古求能 烛焰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楚成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李育林 李梦痴  寒颤星 一粟斋 兰心 梅子卿卿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平沙

李宗健 胡社桥   沈沪林  王卓平 四知堂主人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建军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倪卓雅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寒剑 蓝青  

北极狼獾 周向东 何湛兮  孙德生 杨厚均

王善同 赵宝海 寤堂 张比 白衣卿相 李经纶

冯仲平 杨雪窗 钟家仲

李元洛  杨叔子 王玉明 吴硕贤 刘鲁宁 章雪芳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等平台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