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贺骁束 郭磊宏观茶座 2022-01-11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贺骁束

hexiaoshu@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显著负增长,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仅为-0.9%,为2015年中国去产能后第一年负增长的年份。1990年以来的三十年中,全球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有十年,其中半数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

第二,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2%。历史上中国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更为少见,实际上1990年以来只有一年负增长,就是2015年。2016年以来主要还是“去产能”而非“去产量”。

第三,工信部年度会议提出“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简单理解就是,为推进碳中和目标,2021年政策将驱动粗钢产量负增长。2月8日工信部网站文章进一步指出要“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去产量”的政策大方向已经浮出水面。2021年经济增长进一步修复,粗钢消费量按说处于上升过程中,在这一阶段控制粗钢产量,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第四,粗钢下游包括建筑、汽车、机械、家电等行业,其中建筑业用量占比一般55%以上。从历史规律看,建筑业GDP与粗钢产量正相关。2021年建筑业投资增速预计将低于2020年,但在名义GDP扩张、政策不急转弯、地产销售相对旺盛、十四五首年城市群建设加快的背景下,仍有望保持一定速度,不会太差。

第五,从中钢协旬度粗钢产量来看,2021年1月日均产量286.1万吨,同比增速为7.6%,这意味着要实现“同比下降”目标,后面产量需要环比进一步压缩,至少严格控制产量增长为合意假设。

第六,总的来看,疫后经济修复及碳中和目标的双重影响下,工业原材料“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的逻辑一定程度上存在。这进一步佐证我们在《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中的观点,即2021年在宏观特征上有点类似于2017年。

正文

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显著负增长,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仅为-0.9%,为2015年中国去产能后第一年负增长的年份。1990年以来的三十年中,全球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有十年,其中半数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

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录得18.3亿吨,其中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钢企生产相对停滞,同期粗钢产量仅为8.76亿吨(2019同期9.3亿、2018同期8.8亿吨),同比增长为-5.6%。同期疫情影响下,中国国内电炉停产比例较高,长流程高炉检修比例增加,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仅增1.4%;十大产钢国中,德国钢铁生产受影响亦较大,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5.7%,意大利和西班牙产量亦受到较大冲击。下半年伴随全球基本面企稳回暖全年粗钢产量逐步修复,全年同比增速-0.9%(2019全年3.1%,2018全年4.7%),但全球粗钢产量负增长为2015年中国去产能后首次出现。

纵观九十年代至今,全球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仅占1/3,且多数分布于九十年代:例如1991-1992年产量转负的背景为美国经济衰退;1994年转负背景为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经济承压;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粗钢产量年均增长4.3%,近十年平均增速录得3.8%。其中仅2001年(科网泡沫破灭)、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国内去产能阶段)增速短暂为负。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2%。历史上中国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更为少见,实际上1990年以来只有一年负增长,就是2015年。2016年以来主要还是“去产能”而非“去产量”。

2020全年国内粗钢产量10.5亿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共计产量5.0亿吨,同比增长2.2%。下半年伴随基建地产活动秩序恢复,钢材需求端补偿性消费释放,叠加长流程高炉检修后投产比例增加,同期粗钢产量升至5.5亿吨,全年同比增长升至5.2%(19年7.9%,18年6.4%,17-19年均7.4%)。整体而言中国粗钢产量负增年份较为少见,九十年代至今仅2015年同比增速录得-1.6%,2016年虽处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但同期棚改货币化及二三线地产需求集中释放,仍拉动2016年粗钢产量增长0.5个百分点。

2018年行业实施《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之后,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整体效果突出,但“去产能”并不是“去产量”;由于新投产的冶炼装备生产效率较高,以及各类辅助冶炼装置技术进步,粗钢产量整体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叠加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秩序率先修复,逆周期政策影响下建筑业活动韧性较强,粗钢实际需求量在增加,去年下半年钢材市场供需格局进一步改善,全年粗钢产量则录得10.5亿吨历史新高。

工信部年度会议提出“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简单理解就是,为推进碳中和目标,2021年政策将驱动粗钢产量负增长。2月8日工信部网站文章进一步指出要“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去产量”的政策大方向已经浮出水面。2021年经济增长进一步修复,粗钢消费量按说处于上升过程中,在这一阶段控制粗钢产量,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1]2020年12月29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2月8日,工信部网站《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进一步指出要“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这里明确提出“去产量”,政策大方向已经浮出水面。

2020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即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按照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整体目标,钢铁行业作为工业部门中仅次于电力行业以外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位居31个制造行业之首,政策层面为推进碳中和整体目标,加大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力度,持续提升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限制粗钢产能产量增长势在必行。严格控制粗钢产量增长顺应政策逻辑。

2021年经济增长进一步修复,粗钢消费量按说处于上升过程中,在这一阶段控制粗钢产量,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一是减少碳排放,为全球应对气候问题做出积极贡献;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顺势推动制造业升级,推动低碳和环保能源发展;三是减少对上游资源品的海外依赖。

粗钢下游包括建筑、汽车、机械、家电等行业,其中建筑业用量占比一般55%以上。从历史规律看,建筑业GDP与粗钢产量正相关。2021年建筑业投资增速预计将低于2020年,但在名义GDP扩张、政策不急转弯、地产销售相对旺盛、十四五首年城市群建设加快的背景下,仍有望保持一定速度,不会太差。

粗钢下游主要包括建筑业(基建+地产)、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3]其中建筑行业为主的下游用钢比例达55%。

显然,建筑业是粗钢下游需求的一个大头。历史经验表明建筑业GDP、建筑业增加值与粗钢产量大致正相关。2020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延续修复,同时广义财政通过基建和棚改带动建筑产业链、以及需求后置+资产型通胀预期带动地产等因素影响下,建筑业GDP累计增长3.5%,Q3~Q4同比增长8.1%、6.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录得2.9%。粗钢产量作为建筑业活动晴雨表亦迭创新高。

2020年为对冲疫情影响,财政政策处于特殊背景下的积极状态;2021年稳增长压力减退,预计财政空间将大概率有所收缩。中性情况下我们预计狭义赤字率水平或将从3.6%以上回归至2.8%-3.0%中性区间,广义财政中专项债规模回归至3.5万亿元以内。

同时,由于“三道红线”基于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的融资新规,更多从房企自身出发限制有息债务增长,地产行业资金可得性会有所下降,地产投资可能会弱于2020年。

整体而言,我们预计建筑业投资将低于2020年疫情高峰期之后的时段(2020年基建投资全年增速3.4%,5-12月7%左右;房地产投资全年增速7%左右)。

但几个因素决定了建筑业投资只是适度放缓,不至于太差:

一是名义GDP增速毕竟处于扩张期,投资需求在扩张而非收缩,比如来自制造业的需求将明显上升;

二是政策不急转弯,财政政策预计仍将保持一定力度;

三是从趋势上看,地产销售仍相对旺盛,在既定库销比之下,地产投资仍面临需求端支撑;

四是在“十四五”首年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加快的背景下,建筑业投资也需要保持一定速度。

从中钢协旬度粗钢产量来看,2021年1月日均产量286.1万吨,同比增速为7.6%,这意味着要实现“同比下降”目标,后面产量需要环比进一步压缩,至少严格控制产量增长为合意假设。

从中钢协重点企业数据来看,今年1月国内粗钢日均产量为286.1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7.6%。至少就年初来说,产量下降的过程尚未出现。

考虑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为政策基准目标,则未来11个月粗钢累计产量需要更确定性的负增长才能实现,严格控制产量增长为合意假设。

总的来看,疫后经济修复及碳中和目标的双重影响下,工业原材料“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的逻辑一定程度上存在。这进一步佐证我们在《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中的观点,即2021年在宏观特征上有点类似于2017年。

在前期报告《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中,我们指出2021年和2017年在宏观特征上较为相似,具体包括:(1)均处于大宗商品见底后的一轮再通胀周期中段;(2)均处于一轮全球贸易景气修复周期;(3)均处于一轮名义增长和企业盈利改善周期;(4)均处于一轮控杠杆和防风险周期。

从本文所提到的这一点来看,2021年和2017年也比较相似,那就是上游部分原材料处于“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的状态,粗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领域。

关于这一特征的后续演进,仍需进一步密切观察。


核心假设风险:外需变化超预期;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



[1]工信部: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https://www.yicai.com/news/100895158.html

[2]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https://www.miit.gov.cn/jgsj/ycls/gt/art/2021/art_0f8841e24bd844f691c714adb079990a.html

[3]http://www.xinhuanet.com/2020-04/30/c_1125926405.htm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人口趋势及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PPI环比处于高增长状态

【广发宏观郭磊】美债收益率与资产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短期增长动能有变化吗

【广发宏观郭磊】疫情短期反复致非制造业弱于季节性

【广发宏观郭磊】2020年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有哪些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BCI数据、经济特征与货币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被低估的疫后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延续强势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变化主要在哪些分项

【广发宏观郭磊】两个指标背离下的宏观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第三轮脉冲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环境收敛驱动BCI小幅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特征和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符合复苏中期的内生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广发宏观郭磊】寻找确定性——2021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继续上行印证经济环比趋势


张静静篇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油价上涨的持续性及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经济结构变化或令中国出口结构切换

【广发宏观张静静】拜登刺激或将助力美股迎最后一波Risk-on

【广发宏观张静静】M1与地产将推动美国资本开支加速

【广发宏观张静静】对经济略显悲观的美联储在等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将迎风格切换:科技退潮;消费医疗跑赢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内政:长期拐点;温柔转向

【广发宏观张静静】未来5-8年全球进入大类资产均衡配置时代

【广发宏观张静静】10Y美债收益率破1%释放怎样的信号?

【广发宏观张静静】参议院民主党影响扩大利于拜登内政落地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货币财政大概率共进退,拐点或在21H2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地产:周期拐点还是昙花一现?

【广发宏观张静静】警惕预期差——2021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历史上美国再通胀回顾:现象、成因与资产表现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至2021年:专项债投向将发生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有哪些关注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债务率与财政环境

【广发宏观吴棋滢】回归再均衡: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微观复苏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春节期间的七条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贺骁束】商品房成交活跃,工业品价格分化

【广发宏观贺骁束】就地过年影响下的经济图景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疫苗接种情况简要梳理

【广发宏观贺骁束】猪肉价格为何出现一轮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趋势性——2021年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原材料表现强势,出口集装箱运价新高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映射需求,但不完全映射供给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DR007开盘价上调是否具有指示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流动性为何收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2021年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对“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0年最后一份社融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用收缩的三个规律

【广发宏观钟林楠】本轮信用扩张周期或顶点已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回归常态化——2021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近期信用环境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的七个信号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