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宏观钟林楠】对“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解

钟林楠 郭磊宏观茶座 2022-01-11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zhonglinnan@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央行公众号发表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一文,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框架和思路。

要点一: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文章指出这一目标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内人民币要物价稳定;二是对外要汇率稳定。

对此我们有几点理解:

一)对内要保持人民币购买力稳定,政策要在经济上行周期中适度防范通胀与资产型通胀。

二)对外要汇率稳定,2020年单边升值是一系列宏观基本面背景下的特定结果,2021年可能更多呈现双边波动的均衡特征。

三)政策会重视经济的内外均衡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如全球没有进入加息周期,国内一般不会单边加息,否则人民币汇率会有单边升值压力;同样,在全球政策退出的周期国内政策也会回归中性。

要点二:“M2和社融要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这一原则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对此我们有几点理解:

一)货币供应本质上锚定的似乎还是潜在名义GDP。

二)“2018-2019年实现了大致相当”,这个可以当作我们理解基本匹配的一个参考。2018-2019年社融和名义GDP差值上的差别恰好隐含了政策的定位不同。

三)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M2与社融增速锚定的是潜在经济增速,增速偏高。2021年经济逐步恢复常态,M2与社融增速将回归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的模式。

四)在文章看来这个中介目标内嵌了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机制,这意味着政策对于稳杠杆,实际上已有了一个跨周期、更加内生化的理解。

要点三:“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我们理解在这一框架下政策利率的变动可看作是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改变的起点与信号。政策性利率没有变化,则意味着政策眼中市场利率是大致合意的。

要点四:“结构性工具与总量工具的协调配合”,对应多元化货币政策工具、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结构性工具存续期与服务的阶段性目标相适应”指向的是政策有序退出问题。

要点五:“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实际是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判

正文

央行公众号发表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一文,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框架和思路。

1月13日,央行公众号发表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一文。这篇文章包括“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意义”、“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大举措”等三个部分,可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框架和思路。

要点一是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文章指出这一目标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内人民币要物价稳定;二是对外要汇率稳定。对此我们有几点理解。

文章指出,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这意味着首先要保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对此我们有几点理解:

(一)对内要保持人民币购买力稳定,政策要在经济上行周期中适度防范通胀与资产型通胀。

孙国峰在2017年《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中曾指出,“当前主要经济体进入低通胀时期,在通胀低水平稳定的大环境下,金融周期应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货币政策继续盯住传统的通胀目标,比如危机前流行通胀目标制时确定的2%的通胀目标,就会导致货币环境偏宽松,引发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甚至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和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二)对外要汇率稳定,2020年单边升值是一系列宏观基本面背景下的特定结果,2021年可能更多呈现双边波动的均衡特征。

对于央行来说,“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而非单边升贬值是一个合意结果。2020年人民币更多以单边升值为主,部分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成为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民币资产具有绿洲效应有关。2021年海外经济进一步复苏,人民币定价的均衡性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三)政策会重视经济的内外均衡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如全球没有进入加息周期,国内一般不会单边加息,否则人民币汇率会有单边升值压力;同样,在全球政策退出的周期国内政策也会回归中性。

若美联储不进入加息周期,中国大概率不会出现单边的加息,否则人民币汇率容易出现单边升值,对出口部门亦会带来一定压力,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不符。和海外主要货币政策相比,国内货币政策仍处于常规货币政策阶段。但在海外主要经济体政策退出的阶段,基于内外均衡国内政策也大概率回归中性。

要点二是“M2和社融要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这一原则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此我们有几点理解:

(一)货币供应本质上锚定的似乎还是潜在名义GDP。

文章指出基本匹配不意味着完全相等,“M2和社融增速可以依据经济形势和宏观治理需要偏高或偏低,体现逆周期调节”。这意味着当经济增长偏低的时候,货币体现逆周期调节,即会在基本匹配原则下偏高;反之亦相反。“使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靠拢”。

(二)“2018-2019年实现了大致相当”,这个可以当作我们理解基本匹配的一个参考。2018-2019年社融和名义GDP差值上的差别恰好隐含了政策的定位不同。

关于这一标准下的货币供应,文章指出“2018-2019年实现了大致相当”。2018-2019年修正的名义GDP增速分别为10.5%和7.3%,社融增速为10.3%和10.7%,差值分别为-0.2个点和3.4个点。这里面包含着2018年去杠杆,2019年稳杠杆,“强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诉求。

(三)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M2与社融增速锚定的是潜在经济增速,增速偏高。2021年经济逐步恢复常态,M2与社融增速将回归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的模式。

在2021年名义经济增速10.5%的基准假设下,参考2018-2019年大致相当的经验,社融增速落在10.3%-13.9%之间。考虑到政策已不属于稳增长,但又没有2018年进入那样的显著去杠杆阶段,不会最终落在极致点上,11-12%左右的区间可能是一个合理预期。

(四)在文章看来这个中介目标内嵌了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机制,这意味着政策对于稳杠杆,实际上已有了一个跨周期、更加内生化的理解。

文章指出“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债务增速的走势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锚定方式实际上将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机制内嵌进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中”。这意味着货币供应如果坚持和名义增长匹配的原则,则杠杆率的波动也会有所弱化。政策对于稳杠杆,实际上已有了一个跨周期、更加内生化的理解。

要点三是“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我们理解在这一框架下政策利率的变动可看作是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改变的起点与信号。政策性利率没有变化,则意味着政策眼中市场利率是大致合意的。

文章指出,在国际通行的两类做法中,人民银行倾向于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的方式。对此我们理解包括:

央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共同构成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并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有两种模式:一是OMO利率为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DR007)提供中枢参考,央行通过每日的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回购利率围绕OMO利率波动;二是MLF利率作为LPR利率报价的基准,央行通过“MLF—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影响贷款利率。

在这种调控方式下,政策利率的变化可以看做是央行政策基调变化的起点与信号。若央行对利率不满意,则会通过政策利率的变化,为LPR和DR007提供新的定价基准和中枢参考。

要点四是“结构性工具与总量工具的协调配合”,对应多元化货币政策工具、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结构性工具存续期与服务的阶段性目标相适应”指向的是政策有序退出问题。

孙国峰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中曾指出,后危机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的特点包括使用更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克服金融市场摩擦。

文章指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这一点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十四五规划中均有涉及,本质上是要求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功能,引导流动性向高科技产业、制造业与中小微企业倾斜。

同时,文章也指出“把握好结构性工具与总量工具的协调配合,结构性工具的存续期要与其服务的阶段性目标相适应,稳妥调整和接续特殊时期出台的应急政策。”

2020年应对疫情,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做了较多的结构性政策安排,如1.8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两项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结构性的工具是为了应对疫情环境下普惠小微企业收入下降、偿债难度加大的问题,属于阶段性政策。

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普惠小微企业恢复常态化经营,服务于防疫需要的政策应该退出。但由于防疫时债务规模大幅扩张,政策退出带来的流动性收紧可能会引发新的风险,故退出需要缓且有序。

要点五是“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实际是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判。

财政赤字货币化见于海外主要经济体的危机后政策应对,是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实践。“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实际是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判。

孙国峰在2019年发表的《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判》一文中曾指出,“现代货币理论是政府透支、央行埋单的‘铸币税’安排,将冲击总体价格体系,扭曲经济主体的决策,对实现经济金融稳定的目标南辕北辙。”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变化主要在哪些分项
【广发宏观郭磊】两个指标背离下的宏观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第三轮脉冲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环境收敛驱动BCI小幅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特征和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符合复苏中期的内生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广发宏观郭磊】寻找确定性——2021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继续上行印证经济环比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景气度继续上行,主要驱动项均未减速
【广发宏观郭磊】信贷为何少增
【广发宏观郭磊】从PPI到宏观面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10月经济的中观结构
【广发宏观郭磊】疫后出口的四个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从建议看十四五规划关键词
【广发宏观郭磊】10月PMI:哪些可关注的细节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从10月BCI数据看企业状况
【广发宏观郭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提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最新的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从三个表述看货币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GDP和疫情前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上
【广发宏观郭磊】油价波动带来PPI上行周期中的小回踩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需求偏强,供给大致中性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9月强劲的进出口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人民币汇率走势

【广发宏观郭磊】9月PMI:复苏格局继续,服务业有所加快

【广发宏观郭磊】9月BCI继续回升,中间品价格有所回落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修复路径:驱动趋势的七种力量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修复斜率上升:行业结构与宏观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货币供给增速若触顶会影响后续经济修复吗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产业链改善是当前至明年都值得关注的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趋势和融资环境仍是定价的双坐标

【广发宏观郭磊】商务活动指数走强,小企业仍偏弱
【广发宏观郭磊】从BCI数据看8月经济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整体继续改善,结构相对微妙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在加速上行,哪些价格偏弱

【广发宏观郭磊】通缩期结束后的价格弹性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机电产品回暖带动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内循环

【广发宏观郭磊】7月PMI和BCI数据传递的经济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持久战、双循环与锻长板:政治局会议精神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从一系列会议精神看下半年宏观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从衰退后期到复苏前期的逻辑转换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二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当前表现及未来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通缩交易与复苏交易:两种不同的资产定价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CPI温和、PPI触底是一个合意的组合

【广发宏观郭磊】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面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视角下当前像历史上哪个阶段

【广发宏观团队】预见下半场

【广发宏观郭磊】分化中的修复:宏观经济2020年中期展望



张静静篇

【广发宏观张静静】10Y美债收益率破1%释放怎样的信号?

【广发宏观张静静】参议院民主党影响扩大利于拜登内政落地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货币财政大概率共进退,拐点或在21H2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地产:周期拐点还是昙花一现?

【广发宏观张静静】警惕预期差——2021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历史上美国再通胀回顾:现象、成因与资产表现

【广发宏观张静静】RCEP落地,全球贸易共振、助推强资本开支周期

【广发宏观张静静】两因素明朗前美联储或维持鸽派——11月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大选后两院分裂概率上升,总统施政或受约束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通胀之谜:菲利普斯曲线失效、宽货币失灵与再通胀之路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大选的关键节点、变数及或有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地产热度何时降温?

【广发宏观张静静】海外黑天鹅事件中各类资产复盘:兼谈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从第一场辩论看谁更接近白宫

【广发宏观张静静】为何至今仍要关注英国脱欧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宽货币退出时间或取决于大选结果

【广发宏观张静静】原油价格:供给博弈、风险偏好与疫苗

【广发宏观张静静】关于美国大选结果及其影响的沙盘推演

【广发宏观张静静】FED会否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有何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未来两年黄金运行节奏?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元周期的本质是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若财政刺激落地,海外市场或再现Risk-on——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债收益率为何保持低位?何时反弹?

【广发宏观张静静】海外资产或将由共振期转向分化期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结构性缩表会否持续?有何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数据将由“惊喜期”转入“平淡期”

【广发宏观张静静】酝酿中的变化——海外宏观经济2020年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收益率曲线管理意味着货币溢出效应加剧——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会有再通胀,难有高通胀:美国通胀前景分析

【广发宏观张静静】疫情、两党分歧与美国大选

【广发宏观张静静】何时选黄金,何时选股票?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就业数据最差月份已过——美国4月就业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超涨迹象再现

【广发宏观张静静】鲍威尔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三点目标

【广发宏观张静静】疫情过后:中国的股票和美越的地产——穿越疫情系列(三)

【广发宏观张静静】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穿越疫情系列(二)

【广发宏观张静静】疫情过后全球或迎来一轮强资本开支周期——穿越疫情系列(一)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回归再均衡: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微观复苏

【广发宏观吴棋滢】棚改对基建的分流没有进一步扩大

【广发宏观吴棋滢】新预算法实施条例落地带来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经济修复

【广发宏观吴棋滢】9月专项债投向:基建持平前期,棚改占比提升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顺周期回升

【广发宏观吴棋滢】7-8月专项债:投向有哪些边际变化?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继续改善,支出节奏将进一步释放

【广发宏观吴棋滢】5-6月专项债:旧改与公共卫生高速增长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重点由抗疫转向稳投资

【广发宏观吴棋滢】落地后的绽放:财政政策2020年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继续回升,收支矛盾边际减弱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状况继续改善

【广发宏观吴棋滢】4月投资项目审批维持上月高增趋势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专项债投向的边际变化看政府投资导向

【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额度扩容节奏超前期预期

【广发宏观吴棋滢】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上升将会是中期趋势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支尚未完全反映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新基建”七大领域年内投资规模有多少?

【广发宏观吴棋滢】广义“新基建”占基建比重多少?

【广发宏观吴棋滢】已发行专项债投向了哪些领域?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猪肉价格为何出现一轮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趋势性——2021年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原材料表现强势,出口集装箱运价新高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哪些工业品价格在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发电耗煤增速放缓,织机开工率新高

【广发宏观贺骁束】涨价比较集中的七个领域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品价格短期调整,品种间分化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映射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品价格修复的比较研究:2016与2020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价格7月涨多跌少

【广发宏观贺骁束】如何看雨季对国内通胀的扰动

【广发宏观贺骁束】如何看雨季对建筑业新开工的扰动

【广发宏观贺骁束】30城地产成交增速转正,食品价格反弹

【广发宏观贺骁束】渐变中的潜流:通胀形势2020年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品价格变化背后有哪几种力量

【广发宏观贺骁束】发电量映射内需,防疫品带动出口

【广发宏观贺骁束】宏观高频指标与股价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复工率、就业与水泥价格:4月高频数据综述

【广发宏观贺骁束】油价冲击将影响国内通胀中枢

【广发宏观贺骁束】疫情下的人民币汇率:驱动因素及宏观影响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高频数据看实体修复进程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经济对出口的影响:测算及历史比较

【广发宏观贺骁束】疫情影响下的复工与高频数据情况

【广发宏观贺骁束】浅析本轮疫情对通胀的影响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0年最后一份社融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用收缩的三个规律

【广发宏观钟林楠】本轮信用扩张周期或顶点已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回归常态化——2021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近期信用环境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的七个信号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