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宏观贺骁束】疫情下的人民币汇率:驱动因素及宏观影响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贺骁束 

hexiaoshu@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去年12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2-20.01):受中国经济补库存预期、美国财政部取消中国所谓“汇率操纵”指控、以及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影响,人民币表现阶段性强势。

第二阶段(1.20-2.29):国内新冠疫情升温叠加美伊冲突升级,全球风险偏好阶段性回落;套息交易逆转带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元指数回升的同时人民币汇率表现趋弱。

第三阶段(3.1至今):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叠加油价暴跌,波动率抬升引发美元流动性条件持续收紧,基本面和流动性双重影响下全球进入第二轮风险资产抛售阶段,美元升值,人民币兑美元被动贬值。这一时段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仍相对强势。

第二,我们在前期报告《汇率的三个标尺》中曾对汇率定价框架做系统性阐述,汇率取决于购买力平价、利差与风险溢价。我们在这三个视角下对中短期做出分析。

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基本面相对差异将于中期决定人民币汇率。疫情走出较早叠加财政扩张,中国经济后续修复节奏可能略早于海外,这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从利差角度看,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在历史顶部。较阔的中美利差对当前汇率形成较强支撑。未来边际变化则要看政策节奏,以及后续对于中美债券收益率的预期。

从风险溢价角度看,如果海外疫情拐点出现,则避险情绪下降。美元避险功能下降会带来人民币被动上升。当然这里一个变数是拉美南亚等第三批疫情升温国家疫情扩散的风险。

第三,汇率变化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大体分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两条线。简单来说,贸易渠道下的本币贬值将在中期有助于出口产业链;金融渠道下的本币贬值将对经济基本面形成负面影响。我们基于ARDL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两大渠道的传导机制做定量分析,结论包含三个方面。

第四,从更长期的视角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影射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

报告摘要

去年12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体经历了先升后贬的三个阶段。去年12月初直至今年1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7.07升值至6.86附近;此后人民币汇率表现趋弱并经历两轮贬值,1月21日至2月21日,人民币汇率由6.86贬至7.04附近;3月3日至3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由6.98贬至7.12附近。

第一阶段(19.12-20.01):受中国经济补库存预期、美国财政部取消中国所谓“汇率操纵”指控、以及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影响,人民币表现阶段性强势。人民币兑美元于1月16日升值并突破6.90,并于1月20日升值至6.86;更能准确表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CFETS汇率指数进一步上行至93.0。事实上自8.11汇改以来,由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采取“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在强调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通过收盘价相对于中间价的变化来体现市场的供需关系,即意味着如果基于中间价的定价原则,CFETS人民币指数走势偏强更能直接反映人民币综合供求改善格局。因而从结售汇角度不难观察到,去年12月直至今年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分别录得36.4亿、82.8亿美元,外围资本持续流入推动人民币阶段性升值。

第二阶段(1.20-2.29):国内新冠疫情升温叠加美伊冲突升级,全球风险偏好阶段性回落;套息交易逆转带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元指数回升的同时人民币汇率表现趋弱。1月20日至2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由6.86贬至7.04。除国内消费、交通运输以及供给天花板等国内基本面冲击以外,疫情对于人民币的负面影响还会通过贸易顺差、以及金融账户压力实现传导。2月国内出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回落17.2%,贸易顺差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6.7%。此外金融账户亦出现直接投资、以及外资等流出压力,体现在金融账户下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由去年12月份的180亿美元,收窄至今年2月的59.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月中旬以来,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的连续下降推动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修复,外资阶段性流入并增持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兑非美国家交叉汇率(如欧元、英镑等一篮子货币)形成有效支撑。综合来看,2月CFETS人民币指数相较1月底持平,由93.0微幅回升至93.1。

第三阶段(3.1至今):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叠加油价暴跌,波动率抬升引发美元流动性条件持续收紧,基本面和流动性双重影响下全球进入第二轮风险资产抛售阶段,美元升值,人民币兑美元被动贬值。这一时段人民币对非美货币仍相对强势。3月3日至30日,人民币兑美元由6.98贬至7.09,3月23日最低贬至7.12。受海外疫情蔓延影响,2月下旬以来海外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加剧;此外3月初OPEC+俄罗斯未能就减产达成一致性协议,原油价格暴跌逾30%引发全球资产波动率进一步抬升。首先以波动率和资产相关性为交易参数的风险平价基金开启无差别抛售,基础资产下跌冲击下ETF等被动型基金大幅折价,流动性压力加剧并扩散至全球股票、商品、信用债等大类资产。避险情绪推动下美债收益率曲线重新倒挂,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后亦遭遇抛售。全球美元流动性条件收紧叠加美债收益率长端显著反弹,助推美元指数上行至100关口,人民币兑美元亦出现被动贬值。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兑非美国家汇率表现仍相对强势,2月底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综合指数由93.1最高升至95.7。

我们在前期报告《汇率的三个标尺》中曾对汇率定价框架做系统性阐述,汇率取决于购买力平价、利差与风险溢价。我们在这三个视角下对中短期做出分析。

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基本面相对差异将于中期决定人民币汇率。疫情走出较早叠加财政扩张,中国经济后续修复节奏可能略早于海外,这一点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意大利、德国等国疫情仍处于高位平台期;美国疫情2月底显性化,至今仍处于加速期。在疫情冲击下,后续欧美经济已有较大概率出现阶段性衰退。在疫情和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综合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影响明显;但中国经济疫情防控出现成果较早,虽未完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但3月整体已逐周边际改善。考虑到二季度消费条件恢复后,部分门类消费或向趋势值回归;同时汽车等大宗领域以及消费电子等新兴领域存在政策支撑;二季度国内经济或将排除硬着陆风险。此外国内财政政策和存款基准利率等重磅货币政策尚未落地,逆周期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从正常节奏看,中国经济后续修复可能会略早于海外,购买力平价视角下人民币汇率或于中期阶段性企稳。

从利差角度看,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3月180bp左右)在历史顶部。较阔的中美利差对当前汇率形成较强支撑。未来边际变化则要看政策节奏,以及后续对于中美债券收益率的预期。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月均值3月为180bp左右,基本上靠近与2011年三季度的历史最高点。较阔的中美利差对当前汇率形成较强支撑。

往未来看,海外疫情扩散以来美联储进一步加大回购协议投放额度并推出无限量宽政策,然而基于联储施行负利率的较大代价以及美债曲线难以持续倒挂两大理由,联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以及美债收益率长端下行趋势或将面临技术性修正。实际上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1%的重要心理关口后已面临部分流动性问题,当前风险平价基金无风险抛售,以及过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蕴含美债波动率上行风险。而从国内情况来看,近期逆周期宽松信号亦密集显现,未来货币政策仍有降准、公开市场操作量价宽松以及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等工具。但随着名义增长的企稳,利率继续下行空间亦不足。而且一季度偏货币政策,二季度将偏财政政策。从历史经验来看,长端利率整体走势取决于宽财政背景下的新增供给扩张,以及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金融机构追逐收益带来的配置压力。例如15年上半年地方债置换叠加伞形信托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流动性宽松并未驱动长端收益率确定性下行。总体而言,中美利率似乎都是上行空间略大约下行空间,利差取决于相对变化的速度,利差走势并不明朗。

海外疫情及原油价格暴跌催化之下,近期全球美元融资条件恶化,流动性环境趋紧以及隐含波动率抬升实际上是问题的一体两面,套息交易逆转为“flight to quality”并最终推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亦相应承压。从现有短期市场信号来看,LIBOR 3M-OIS以及欧日交叉货币互换显示离岸美元流动性压力尚存。此外,疫情拐点是影响风险溢价的关键线索,如果海外疫情拐点出现,则避险情绪下降。美元避险功能下降会带来人民币被动上升。当然这里一个变数是拉美、南亚等第三批疫情升温国家疫情扩散的风险,以及疫情压力下全球金融市场出现阶段性风险的可能。

汇率变化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大体分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两条线。简单来说,贸易渠道下的本币贬值将在中期有助于出口产业链;金融渠道下的本币贬值将对经济基本面形成负面影响。我们基于ARDL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两大渠道的传导机制做定量分析,结论包含三个方面:

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同时存在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我们采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作为贸易渠道加权汇率,人民币兑美元NDF作为金融渠道加权汇率(DWER),考察2002年至今的数据并基于ARDL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EER弹性为负表明人民币升值将使得贸易渠道下的实体经济趋于收缩,DWER弹性为正则表明汇率升值导致金融渠道下的经济活动趋于扩张。面板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DWER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长期弹性以及统计显著性。

出口表现对贸易渠道下的汇率波动(即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较为敏感;贸易渠道下的汇率贬值将于中期提振外需部门产品竞争力,有助于出口修复与经济扩张。NEER于当期升值1%将导致短期出口下降1.32%,抑制长期出口2.5%,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出口拐点亦具有较为稳定领先。简单来讲贸易渠道下的本币升值将在中期通过出口抑制经济表现。贸易渠道下的汇率贬值将于中期提振外需部门产品竞争力,有助于出口修复与经济扩张;同时本币贬值将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中枢抬升,进而形成本国的输入型通胀。贸易渠道下的汇率变动-进出口价格弹性受贸易依存度,以及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金融渠道下的汇率波动(即人民币兑美元NDF)对经济存在影响,主要逻辑过程是汇率升值有助于长期资本流入,以及企业部门进行离岸融资,自下而上的实现流动性及实体部门信用环境扩张。汇率升值通过离岸融资成本对资产负债表形成改善,DWER于当期升值1%导致长期均衡GDP增长1.25%。金融渠道下的汇率波动同时还对风险偏好形成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带动资本流入进一步扩张,结汇需求旺盛将导致流动性环境以及国内信用阶段性宽松,详见我们前期报告《跨境资本流动:相关影响以及主要决定因素》。总体而言金融渠道下的本币升值将有助于经济基本面实现扩张。金融渠道下的汇率传导机制则是考虑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由于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外债头寸以及本币资产错配,本币贬值将削弱本国资产负债表状况,使得离岸融资条件趋紧以及风险溢价抬升,从而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冲击实体经济活动。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影射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汇改以来,人民币正式进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更为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体现在汇率走势与中国经济占全球GDP比重密切相关,即汇率主要影射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往长期看,中国经济的要素竞争力是稳定的,中国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全产业链)、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丰富且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本,均奠定了经济发展结构的稳定基础。考虑到国内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具备良好竞争力,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

核心假设风险:海外疫情变化超预期,美元流动性压力超预期,人民币汇率超预期。

正文

去年12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体经历了先升后贬的三个阶段。去年12月初直至今年1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7.07升值至6.86,升值幅度超过1000个基点;此后人民币汇率表现趋弱并经历两轮贬值,1月21日至2月21日,人民币汇率由6.86贬至7.04;3月3日至3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由6.98贬至7.12。

第一阶段(19.12-20.01):受中国经济补库存预期、美国财政部取消中国“汇率操纵”指控、以及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影响,人民币表现阶段性强势。人民币兑美元于1月16日升值并突破6.90,并于1月20日升值至6.86。更准确表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CFETS汇率指数进一步上行至93.0。事实上自8.11汇改以来,由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采取“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形成机制,在强调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通过收盘价相对于中间价的变化来体现市场的供需关系,即意味着如果基于中间价的定价原则,CFETS人民币指数走势偏强更能直接反映人民币综合供求改善格局。因而从结售汇角度不难观察到,去年12月直至今年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分别录得36.4亿、82.8亿美元,外围资本持续流入推动人民币阶段性升值。

第二阶段(1.20-2.29):国内新冠疫情蔓延叠加美伊冲突升级,全球风险偏好阶段性回落,套息交易逆转带动避险情绪升温,美元指数回升的同时人民币表现趋弱。1月20日至2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由6.86贬至7.04,最严峻时期贬值幅度近2000基点。除国内消费、交通运输以及供给天花板等国内基本面冲击以外,疫情对于人民币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贸易顺差、以及金融账户压力实现传导。疫情出现以来,国内货物以及服务贸易出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2月国内出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回落17.2%,贸易顺差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6.7%。此外金融账户亦出现直接投资、以及外资等流出压力,体现在金融账户下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由去年12月份的180亿美元,收窄至今年2月的59.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月中旬以来,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目下降使得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修复,外资阶段性流入并增持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兑非美国家交叉汇率(如欧元、英镑等一篮子货币)形成有效支撑。综合来看,2月CFETS人民币指数相较1月底持平,由93.0微幅回升至93.1。

第三阶段(3.1至今):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叠加油价暴跌影响,波动率抬升引发美元流动性条件持续收紧,全球进入第二轮风险资产抛售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被动贬值。3月3日至30日,人民币兑美元由6.98贬至7.09,3月23日最低贬至7.12,贬值幅度超过1000基点。受海外疫情扩散影响,2月下旬以来海外市场动荡加剧,此外3月初OPEC+俄罗斯未能就减产达成一致性协议,原油价格暴跌逾30%引发全球资产波动率进一步抬升。首先以波动率和资产相关性为交易参数的风险平价基金开启无差别抛售,基础资产下跌冲击下ETF等被动型基金大幅折价,流动性压力加剧并扩散至全球股票、商品、信用债等大类资产。避险情绪推动下美债收益率曲线重新倒挂,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后亦遭遇抛售。全球美元流动性条件收紧叠加美债收益率长端显著反弹,助推美元指数上行至100关口,人民币兑美元亦出现被动贬值。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兑非美国家汇率表现仍相对强势,2月底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综合指数由93.1最高升至95.7。

我们在前期报告《汇率的三个标尺》中曾对汇率框架做系统性阐述。金融资产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远期凭证,它的定价由三个因素决定,一是预期收益,或叫资产盈利能力;二是贴现率,或者叫时间成本;三是风险,或者叫概率。股票、债券、商品的定价均不离这一基本框架。就汇率来说,它构成汇率定价的三个标尺: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风险溢价。

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基本面相对差异将于中期决定人民币汇率。疫情走出较早叠加财政扩张,中国经济后续修复节奏可能略早于海外,这一点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意大利、德国等国疫情仍处于高位平台期;美国疫情2月底显性化,至今仍处于加速期。在疫情冲击下,后续欧美经济已有较大概率出现阶段性衰退。在疫情和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综合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影响明显;但中国经济疫情防控出现成果较早,虽未完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但3月整体已逐周边际改善。考虑到二季度消费条件恢复后,部分门类消费或向趋势值回归;同时汽车等大宗领域以及消费电子等新兴领域存在政策支撑;二季度国内经济或将排除硬着陆风险。此外国内财政政策和存款基准利率等重磅货币政策尚未落地,逆周期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从正常节奏看,中国经济后续修复可能会略早于海外,购买力平价视角下人民币汇率或于中期阶段性企稳。

从利差角度上看,中美货币政策逆周期宽松力度将于短期决定人民币汇率。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月均值3月为180bp左右,基本上靠近与2011年三季度的历史最高点。较阔的中美利差对当前汇率形成较强支撑。

往未来看,海外疫情扩散以来美联储进一步加大回购协议投放额度并推出无限量宽政策,然而基于联储施行负利率的较大代价以及美债曲线难以持续倒挂两大理由,联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以及美债收益率长端下行趋势或将面临技术性修正。实际上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1%的重要心理关口后已面临部分流动性问题,当前风险平价基金无风险抛售,以及过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蕴含美债波动率上行风险。而从国内情况来看,近期逆周期宽松信号亦密集显现,未来货币政策仍有降准、公开市场操作量价宽松以及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等工具。但随着名义增长的企稳,利率继续下行空间亦不足。而且一季度偏货币政策,二季度将偏财政政策。从历史经验来看,长端利率整体走势取决于宽财政背景下的新增供给扩张,以及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金融机构追逐收益带来的配置压力。例如15年上半年地方债置换叠加伞形信托资金进入权益市场,流动性宽松并未驱动长端收益率确定性下行。总体而言,中美利率似乎都是上行空间略大约下行空间,利差取决于相对变化的速度,利差走势并不明朗。

从风险溢价角度上看,全球美元流动性压力、波动率趋势性拐点确定,将对应于人民币企稳的关键技术点位。海外疫情及原油价格暴跌催化之下,近期全球美元融资条件恶化,流动性环境趋紧以及隐含波动率抬升实际上是问题的一体两面,套息交易逆转为“flightto quality”并最终推升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亦相应承压。从现有短期市场信号来看,LIBOR 3M-OIS以及欧日交叉货币互换显示离岸美元流动性压力尚存。此外,疫情拐点是影响风险溢价的关键线索,如果海外疫情拐点出现,则避险情绪下降。美元避险功能下降会带来人民币被动上升。当然这里一个变数是拉美、南亚等第三批疫情升温国家疫情扩散的风险,以及疫情压力下全球金融市场出现阶段性风险的可能,人民币兑美元被动贬值的关键技术点位尚待观察。

汇率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考察出口对汇率贬值的脉冲响应曲线不难发现:当期USDCNY每贬值一个单位,未来3个月内出口表现或将进一步恶化,此后6个月出现改善并上升至3.8。凯恩斯学派称此类时滞为“J曲线效应”,即汇率贬值且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前提下,贸易条件于当期进一步恶化的现象。理论上讲,贬值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将按照协议数量与价格执行,因此本币计价出口折算外币收入将趋于减少。即在已签订并在贬值后严格执行贸易协议影响下,出口数量难以增加并抵消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最终导致短期贸易收支趋向恶化。

“J曲线效应”宏观解释在于:汇率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包括贸易与金融渠道。贸易渠道是指①汇率贬值将于中长期提振外需部门产品竞争力,有助于出口表现与经济扩张;②本币贬值将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中枢抬升,进而形成本国的输入型通胀。贸易渠道下的汇率变动-进出口价格弹性受贸易依存度,以及行业竞争格局影响,总体而言贸易渠道下的本币贬值将通过影响贸易品价格和数量,进一步减少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出口需求和国内进口成本,从而对实体经济带来趋势性改善。

金融渠道则是指考虑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由于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外债头寸以及本币资产错配,本币贬值将削弱本国资产负债表状况,使得离岸融资条件趋紧以及风险溢价抬升,从而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相对而言,本币升值则通过估值效应强化国内外币借贷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降低外部融资风险溢价,外币信用获取更为顺畅,从而促进投资活动并提振经济。事实上在汇率贬值的初期阶段,金融渠道影响下的融资条件趋紧是出口回落的关键因素,我们进一步基于ARDL模型对人民币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的相对强弱进行实证考察。

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同时存在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我们采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作为贸易渠道加权汇率,人民币兑美元NDF作为金融渠道加权汇率(DWER)。为剥离两种渠道下汇率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并完善当期汇率冲击的长期动态特征,我们建立单变量自回归滞后(ARDL)模型,考察2002年至今的国内GDP以及银行代客结汇数据,作为总产出与出口表征相关指标,以定量测算两种渠道下GDP与出口对汇率波动的弹性。结果显示:NEER弹性为负表明人民币升值将使得贸易渠道下的实体经济趋于收缩,DWER弹性为正则表明汇率升值导致金融渠道下的经济活动趋于扩张。面板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DWER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长期弹性以及统计显著性。

结论①: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传导机制同时存在贸易与金融渠道。贸易渠道下的汇率升值将抑制经济,金融渠道下的汇率升值则将导致经济扩张。如表2所示,NEER弹性为负表明人民币升值将使得贸易渠道下的实体经济趋于收缩,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将导致短期GDP增长下降0.23%,长期GDP增长下降0.38%。DWER弹性为正则表明汇率升值导致金融渠道下的实体经济趋于改善。模型结果进一步显示,DWER对经济影响具有长期弹性与统计显著性,即金融渠道汇率与GDP增速在中长期具有均衡关系。

结论②:贸易渠道下的汇率升值(NEER)将抑制出口表现,从而影响经济。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将导致短期出口下降1.32%,长期出口下降2.5%。贸易渠道对出口影响在长短期弹性均显著为负,且长期弹性更具有统计显著性,这表明初始冲击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基于相对价格作用,人民币升值提高出口产品外国价格,抑制出口需求,表现为银行代客结汇承压下行。另一方面则降低进口产品国内价格,增强进口产品替代效应,国内通胀环境面临输入性通缩。鉴于贸易渠道的长期显著性,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出口拐点亦具有半年领先。

结论③:金融渠道下的汇率升值(DWER)将提振出口表现,从而拉动经济。若其他条件不变,CNY/USD NDF每上升1%,将导致短期出口回升1.16%,长期出口回升3.7%。金融渠道对出口影响在长短期弹性均显著为正,且长期弹性大于短期。金融渠道主要影响外币信贷的供给与成本。未对冲的外币杠杆导致出口企业资产负债表对汇率较为敏感,人民币升值将通过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外债信用敞口、降低风险溢价与借款成本,最终驱动金融账户下的国际收支改善。由于外债杠杆的存在,出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币资产负债错配的影响,因而表现为出口表现对汇率变动显著的正弹性。

结论④:金融渠道下的汇率波动将对风险偏好形成明显冲击。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引发资本外流,外债去杠杆与恐慌性购汇需求将导致央行缩表以及流动性环境趋紧,此为新兴市场危机的典型范式。我们在报告《跨境资本流动:相关影响以及主要决定因素》中曾经提到,国内跨境资本流出以美元为主,且境外银行账户通过央行进行清算,因此汇率持续贬值将导致狭义流动性、信用扩张同步收缩,风险资产波动率抬升。

2月以来海外疫情蔓延以及油价暴跌导致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急剧升温,新兴市场以及人民币波动率大幅抬升。但实际上自8.11汇改以来,国内经常账户顺差相对稳定,已部分抵消金融账户逆差及避险情绪对于汇率的压力。因此在第一部分不难观察到,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自去年底的91.4升至当前的94.6,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呈现趋势性升值。考虑到海外疫情左侧拐点探明的概率将随时间增加,对于后续经济预期与资产定价过程而言,基本面压力亦将在一定时间内被充分“计提”。因此在第二部分我们提到的二季度国内经济或将排除硬着陆风险,以及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相对差异等中期逻辑,仍将构成人民币供求关系改善、吸引跨境资本流入的长期基础。最终提升人民币资产中长期配置价值。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影射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汇改以来,人民币正式进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更为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体现在汇率走势与中国经济占全球GDP比重密切相关,即汇率主要影射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往长期看,中国经济的要素竞争力是稳定的,中国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全产业链)、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丰富且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本,均奠定了经济发展结构的稳定基础。考虑到国内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具备良好竞争力,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基础。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变化超预期,美元流动性压力超预期,人民币汇率超预期




郭磊【广发宏观郭磊】从3月PMI数据看微观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左侧的特点【广发宏观郭磊】从3月的BCI数据看微观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的八个问题【广发宏观郭磊】对经济数据和政策逻辑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仍处左侧,但已有积极因素积累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降准及时雨

【广发宏观郭磊】就业目标与GDP目标是什么样的关系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趋势没有偏离市场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政策实质上要对冲三种力量

【广发宏观郭磊】需求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新老基建

【广发宏观郭磊】国内PMI属事实落地,海外PMI更为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财政政策力度将深度影响后续大类资产风格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疫情发生后的首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五年期LPR利率的下调

【广发宏观郭磊】疫情影响下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空间?【广发宏观郭磊】疫情对宏观面的影响和以往事件性冲击有何不同【广发宏观郭磊】如何中微观观测复工进度【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既有趋势叠加疫情初步影响【广发宏观郭磊】疫情对宏观经济及资产定价的影响浅析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降息预期与资产风格
【广发宏观郭磊】一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进口有扩大迹象
【广发宏观郭磊】稳字当先:2020年银行保险业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CPI可控、PPI回升是一个友好的组合

郭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依然存在【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开年的降准
【广发宏观郭磊】短周期第二阶段:经济企稳继续确认
2020的六种打开方式【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经济数据的初步企稳【广发宏观郭磊】回归均衡: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表现中性,内需对冲外需仍是主线【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如何定调2020年【广发宏观郭磊】经济边际企稳:基于PMI和BCI数据的分析一些研究心得:在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广发宏观郭磊】GDP修订会影响明年增长目标吗?
金牛分析师颁奖礼演讲:基建修复与2020年经济线【广发宏观郭磊】当前资产定价隐含的逻辑是滞胀吗【广发宏观郭磊】“稳货币、宽财政”的组合将进一步形成【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广发宏观郭磊】本轮猪周期和过去三轮有何不同:兼论政策可能取向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关税及RCEP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MLF利率调降背后的政策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未来五年的十大经济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待10月PMI数据的下行【广发宏观郭磊】从BCI指数看中小企业最新状况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中主要变量分别处于短周期什么位置?【广发宏观郭磊】三季度已大概率是名义增长短期底部【广发宏观郭磊】对通胀问题的七点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中美贸易摩擦带给贸易领域的三大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四季度会转向“调结构”吗?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9月高频数据展示了怎样的经济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PMI回升多大程度上源于季节性尚待观察
【广发宏观郭磊】单靠政策一个因素能否完成宏观择时【广发宏观郭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何继续走低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企业中长期贷款扩张,逆周期“四个空间”继续落地
【广发宏观郭磊】猪肉价格上行斜率超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吗?
【广发宏观郭磊】以内需补外需
【广发宏观郭磊】回看“稳增长政策的四个想象空间”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专项债稳增长的细节进一步落地
【广发宏观郭磊】从金融委第七次会议看稳增长定调升温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中的负面与正面信号【广发宏观郭磊】中央财经委会议的三点方向将影响深远【广发宏观郭磊】稳增长政策的四个想象空间【广发宏观郭磊】失业率上升或成为逆周期政策催化剂【广发宏观郭磊】基准假设仍是下半年通胀短U型【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怎么看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怎么看【广发宏观郭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宏观面?【广发宏观郭磊】大型企业生产为何逆季节性加快

【广发宏观郭磊】边际上趋于稳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当前处在库存周期什么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经济的七个关键问题【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与资产定价:Q3会否有不同组合【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背后的经济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同比压力渐缓,环比趋势微妙平衡【广发宏观郭磊】消费类资产定价背后的宏观钥匙【广发宏观郭磊】外部环境、内需与逆周期政策【广发宏观郭磊】利润背离于量价显示减税效果落地【广发宏观郭磊】穿过风雨:2019年中期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广发宏观郭磊】逆周期稳增长政策左侧【广发宏观郭磊】通胀可控有利于政策空间【广发宏观郭磊】谨慎看待未来2-3个季度的出口【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制造业链条仍是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见山仍是山:如何更全面地认识消费【广发宏观郭磊】哪些行业利润表现相对稳定【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状况【广发宏观郭磊】五个因素导致4月经济数据偏低【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4月通胀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出口特征与宏观面逻辑【广发宏观郭磊】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会是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的底部吗?【广发宏观郭磊】本轮牛市的五大宏观背景及其演变趋势【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的六个关键点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经济:寻找数据中的关键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从金融条件修复转向实体需求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基本符合预期,后续数据料短期分化【广发宏观郭磊】通胀中枢抬升与定价逻辑的逐步转化【广发宏观郭磊】再次提示工业价格可能的超预期【广发宏观郭磊】三因素框架下的企业利润【广发宏观郭磊、盛旭】PPI走势的逻辑及资产定价意义【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放缓继续,基建启动痕迹初显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社融全年目标大致确定,无非是节奏问题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以来价格走势整体偏强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有压力,但仍在正常趋势下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周期阶段与股票市场
【广发宏观郭磊】政府工作报告的四个关注点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退、政策进”的大逻辑继续【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的四个特征及资本市场映射【广发宏观郭磊】强化逆周期、强调传导机制【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变数及政策【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在下行周期中的韧性略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PMI的几个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原油和螺纹钢价格是观测企业利润的经验指标
【广发宏观郭磊】谈谈2018年和中期,以及年末和短期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就业与逆周期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原油和黑色系带动PPI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2019年上半年将是逆周期政策密集期【广发宏观郭磊】关于PMI:一些历史比较七个宏观问题:新浪财经年终策划宏观访谈郭磊篇【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定调稳增长【广发宏观郭磊】既定路径,既定趋势【广发宏观郭磊】峰回,路转——2019年宏观经济展望【广发宏观郭磊】企业盈利下行符合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为什么我对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不悲观?
张静静篇【广发宏观张静静】欧债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对当下有何启示?
【广发宏观张静静】衰退还是危机:实质差异及历史比较
【广发宏观张静静】物极必反:从美元重回100说起

【广发宏观张静静】货币空间狭窄,海外波动之源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疫情掣肘基本面;低油价冲击流动性
【广发宏观张静静】相比联储降息,更应关注中东疫情风险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债与黄金:安全资产亦有安全边际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关键词:“桑德斯效应”与海外疫情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黄金的风险收益比?

【广发宏观张静静】海外疫情风险或令跨境Carry Trade重现

【广发宏观张静静】如何理解海外尾部风险与日元突然贬值?

【广发宏观张静静】WTO框架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待遇差异?

【广发宏观张静静】10年期美债会否重现19Q3的巨震?

【广发宏观张静静】内外两维度看美股风险收益比
【广发宏观张静静】地产数据转差前美国经济或无衰退风险
【广发宏观张静静】金融危机后美国就业数据中的三大谜团
【广发宏观张静静】如何理解美国经济数据“打架”?【广发宏观张静静】由大宗商品分析框架看其短中长期逻辑【广发宏观张静静】2020年海外资产展望——怎么看未来一年海外资产走势?【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降息“中止”还是“终止”?——12月FED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制造业就业改善是最大亮点——美国11月就业数据点评【广发宏观张静静】冬至未至——2020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FED第三次降息靴子落地,年内再降概率低

【广发宏观张静静】原油研究框架及价格走势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菲利普斯曲线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有机扩表与QE有何差异?

【广发宏观张静静】国庆假期海外经济发生了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贸易摩擦、中东局势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空间【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债分析框架及美债走势归因分析【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就业数据中性无碍进一步降息【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意味着什么?【广发宏观张静静】若英国“硬脱欧”,FED或提前扩表【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研究框架及走势展望——海外资产系列(二)

【广发宏观张静静】兑现降息预期;提早结束缩表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居民杠杆与金融资产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经济韧性并不妨碍美联储降息【广发宏观张静静】非农数据确认暂无衰退,但降息概率仍高【广发宏观张静静】60年美国股市兴衰简史——海外资产系列(一)【广发宏观张静静】青萍之末:2019年中期海外宏观及资产展望【广发宏观张静静】FED降息时点或提前至7月【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何时降息?有何影响?【广发宏观张静静】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启示【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经济究竟处于什么周期阶段?

【广发宏观张静静】强美元反映了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油价本身或难引发年内全球高通胀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欧洲经济:衰退还是企稳?——海外经济专题【广发宏观张静静】就业数据确认美经济或处放缓初期——3月美国就业数据点评【广发宏观张静静】为何全球紧盯美债收益率曲线?【广发宏观张静静】美紧缩周期即将结束,有何影响?【广发宏观张静静】美经济将令新兴市场进入“舒适区”—— 美国2018年四季度经济数据点评【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为何急于年内结束缩表?——海外经济专题【广发宏观张静静】欧洲央行会重启宽松政策吗?【广发宏观张静静】从就业数据透视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专题【广发宏观张静静】评估FED货币政策节奏的两个指标【广发宏观张静静】如何理解黄金、原油跷跷板走势
【广发宏观张静静】全球或已进入主动去库存共振阶段【广发宏观张静静】“流动性”收紧已成海外核心变量——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广发宏观张静静】从前两轮大牛市看黄金未来前景——2019年度资产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经济下行,货币转向,美债看好——2019年度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周君芝篇【广发宏观周君芝】2020年财政运行:从紧平衡到腾转扩张
【广发宏观周君芝】调降OMO利率的政策指向
【广发宏观周君芝】LPR换锚如何影响房贷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降准及时雨【广发宏观周君芝】存款基准利率:为什么以及怎么调【广发宏观周君芝】如何理解1月社融数据的放量【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五年期LPR利率的下调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疫情发生后的首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疫情影响下货币政策稳预期初启【广发宏观周君芝】融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均基本稳定

【广发宏观周君芝】如何理解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换锚?

【广发宏观周君芝】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或有影响
【广发宏观周君芝】DCEP或有运行机制
【广发宏观周君芝】如何理解14天逆回购利率的调降?
【广发宏观周君芝】从容不迫——2020年信用货币条件展望
【广发宏观周君芝】社融数据与政策导向【广发宏观周君芝】央地财事关系失衡了么?【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5年期LPR利率下降略超预期【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OMO利率的小幅调降?【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什么信号?【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广发宏观周君芝】信用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广发宏观周君芝】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广发宏观周君芝】社融连续企稳增大后续经济企稳概率【广发宏观周君芝】非标认定框架大致延续,细节留出弹性【广发宏观周君芝、吴棋滢】行业影响大于总量,长期信号重于短期【广发宏观周君芝】从LPR的角色理解LPR利率调降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企业中长期贷款扩张,逆周期“四个空间”继续落地【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关注LPR:一些关键点【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社融低于预期的背后【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稳增长与“中长跑”

【广发宏观周君芝】LPR的角色定位、定价机制及未来方向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社融背后的经济信号【广发宏观周君芝】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解析

【广发宏观周君芝】相机决策:2019年中期金融货币条件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特征将进一步清晰

【广发宏观周君芝】地方专项债的三重角色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什么【广发宏观周君芝】财政“大口袋”摸底【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4月社融数据?【广发宏观周君芝】财政“小口袋”知多少
【广发宏观周君芝】开年财政呈现“加力提效”特征
【广发宏观周君芝】一个关于社融数据估测的技术细节
【广发宏观周君芝】当前M1和M2增速缺口的尝试性解释【广发宏观周君芝】信用收缩状况边际好转【广发宏观周君芝】TMLF预示政策空间开启
【广发宏观周君芝】偏弱的融资需求和积极的政策对冲【广发宏观周君芝】由破向立,蜿蜒改善——2019年货币金融条件展望【广发宏观周君芝】新一轮政策继续修复二元信用环境【广发宏观周君芝】社融数据如何理解【广发宏观周君芝】中国居民杠杆:短期约束和长期方向【广发宏观周君芝】中国居民部门杠杆如何评估

贺骁束篇【广发宏观贺骁束】从高频数据看实体修复进程【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经济对出口的影响:测算及历史比较【广发宏观贺骁束】疫情影响下的复工与高频数据情况【广发宏观贺骁束】浅析本轮疫情对通胀的影响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价格变化:蔬菜、原油和铜

【广发宏观贺骁束】趋势轮换——2020年通胀展望【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高频数据展现什么样的特征【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猪肉价格和水泥价格的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9月高频数据展示了怎样的经济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高频数据提供了什么信息?【广发宏观贺骁束】有虑无忧:2019年中期通胀形势展望【广发宏观贺骁束】水果等农贸价格上涨如何影响CPI【广发宏观贺骁束】我们应如何观测投资数据企稳的先导过程【广发宏观贺骁束】下半年经济边际企稳的先导线索【广发宏观贺骁束】中枢平淡,错位继续——2019年通胀展望【广发宏观贺骁束】对本轮地产小周期的理解与推演【广发宏观贺骁束】消费:周期性趋势与结构分化【广发宏观贺骁束】贷款需求指数企稳的宏观意义【广发宏观贺骁束】库存周期的宏微观视角【广发宏观贺骁束】静水潜流——2018年中期通胀分析与展望【广发宏观贺骁束】跨境资本流动:相关影响以及主要决定因素【广发宏观贺骁束】跨境资本流动: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视角【广发宏观贺骁束】贸易摩擦、大豆与通胀传递【广发宏观贺骁束】从茅台价格与CPI相关性看核心CPI【广发宏观贺骁束】通胀:油价冲击对通胀影响几何【广发宏观贺骁束】制造业投资:技改驱动下的新阶段

盛旭篇

【广发宏观盛旭】疫情对工业景气度的冲击正在显现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这轮基建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从发电量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经济的影响

【广发宏观盛旭】疫情影响测算中的行业弹性与GDP弹性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判别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广发宏观盛旭】工业景气度可能在疫情结束后重拾回升

【广发宏观盛旭】企业利润短周期触底确认

【广发宏观盛旭】此伏彼起——2020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怎么看最新的企业利润数据?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这轮库存周期与产能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这轮房地产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产量大致见底,价格正在寻底:企业利润拆解

【广发宏观盛旭】基于2017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剖析:结构特征与动态演变【广发宏观盛旭】整体偏弱之下,哪些行业景气度有改善?【广发宏观盛旭】 制造业投资:来自中观数据的解构【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企业利润增速的意外回升【广发宏观盛旭】地产竣工或已处在小周期底部区域
【广发宏观盛旭】利润特征可能包含减税贡献【广发宏观盛旭】 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微观映射【广发宏观盛旭】汽车周期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广发宏观盛旭】青岳未了:2019年中期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年初以来宏观数据的两种背离

【广发宏观盛旭】2019,经济韧性从何而来

【广发宏观盛旭】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说了什么【广发宏观郭磊、盛旭】PPI走势的逻辑及资产定价意义【广发宏观盛旭】宏观时滞:这一轮周期的同与不同【广发宏观盛旭】2019,宏观面更像哪一年【广发宏观盛旭】建筑业带动GDP?【广发宏观盛旭】什么是农村“三块地”改革?【广发宏观盛旭】密云不雨,叶落知秋——2019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由行业集中度变化看通胀传导的逻辑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去杠杆背景下的工业杠杆率回升
【广发宏观盛旭】由微观行业透视民间投资【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看M1的指示意义【广发宏观盛旭】统计制度调整如何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广发宏观盛旭】就业指标如何看?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如何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上调?【广发宏观盛旭】从量价规律看目前经济位置【广发宏观盛旭】社零是否能够完全代表消费?
【广发宏观盛旭】韧性与分化——2018年中中微观梳理与展望【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微观工业品景气度——基于固定投资投入产出的分析【广发宏观盛旭】猪周期失效了么?【广发宏观郭磊、盛旭】GDP口径的净出口与贸易顺逆差的差异是什么【广发宏观郭磊、盛旭】PMI是一个领先指标么【广发宏观盛旭】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特征:一个分析框架
邹文杰篇

【广发宏观邹文杰】返璞归真——2019年中期利率策略展望

【广发宏观邹文杰】利率交易逻辑:从Q1到Q3
【广发宏观邹文杰】理财收益率视角下的大类资产切换规律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如何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利率市场需警惕风险偏好与流动性的叠加风险【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顺势而为,因势而动——2019年债券市场展望【广发宏观邹文杰、周君芝】政策底夯实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风险重估红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收益率曲线结构中的Alpha:货基产品结构与利差压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收益率曲线结构中的Alpha机会【广发宏观邹文杰】通胀的宏观分解【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库存周期、上下游利润分配到交易逻辑【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流动性如何影响长端利率定价?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管中窥豹,从票据融资看微观信用市场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货币基金收益下行与资金流的迁徙【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从"基本流动"到“合理稳定”流动性如何影响长端利率定价【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库存特征到利率复盘——2018年年中债券市场分析与展望【广发宏观邹文杰】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政策意义
【广发宏观邹文杰】利率传导视角下的同业存单定价框架【广发宏观邹文杰】信用市场政策微调的意义与影响【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存款与货币基金的再平衡到债市的交易结构【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双支柱调控下的“四因子”利率分析框架
吴棋滢篇【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支尚未完全反映疫情影响【广发宏观吴棋滢】“新基建”七大领域年内投资规模有多少?
【广发宏观吴棋滢】广义“新基建”占基建比重多少?
【广发宏观吴棋滢】已发行专项债投向了哪些领域?【广发宏观吴棋滢】疫情影响下财政政策会有哪些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倾【广发宏观吴棋滢】年末财政数据暂时平淡
【广发宏观吴棋滢】蓄势待发——2020年财政收支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节奏与经济节奏

【广发宏观吴棋滢】9月财政支出处于积极状态

【广发宏观周君芝、吴棋滢】行业影响大于总量,长期信号重于短期【广发宏观吴棋滢】对财政收支数据及趋势的理解【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专项债稳增长的细节进一步落地【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数据怎么看
【广发宏观】最新财政数据简析【广发宏观】砥砺前行——2019年中期财政政策展望【广发宏观】财政的两个特征【广发宏观】PPP将进入有序发展新阶段——财金 10 号文的影响解析

【广发宏观】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仍然未减

【广发宏观】财政支出节奏前移加大经济企稳概率【广发宏观】开年财政呈现“加力提效”特征【广发宏观】收入承压,支出修复——2019年财政分析与展望【广发宏观】什么是“竞争中性”?
【广发宏观】地方专项债的偿债担保看什么?【广发宏观】什么是专项债?【广发宏观】严霜已过——2018 年年中财政政策分析与展望【广发宏观】年内基建投资边际改善的财政条件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