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盛旭】基于2017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剖析:结构特征与动态演变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盛旭
shengxu@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宏观经济的行业结构:哪些行业增长最快?哪些行业附加值率上升?产业增加值结构如何变化?2017年投入产出表为研究中观产业特征及2013-17年产业结构变迁提供了更为具体的信息。为了更清晰展示产业脉络,我们将投入产出表的149个行业合并为56个大行业,并基于以下几个角度对行业结构进行了梳理:
1)哪些行业增长最快?从数据看,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分别为软件信息、商务租赁、科研服务、文化娱乐、土木建筑,集中在高新技术类、服务类消费与建筑类;增速最慢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中上游,也就是供给侧改革重点行业。土木建筑(基建)的年均增长率为14.36%,快于房屋建筑的9.63%。2)哪些行业附加值率上升?2013-17年期间,供给侧改革对行业结构影响极为深刻,中上游原材料行业附加值率改善最快;基建行业也改善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次之。3)产业增加值结构如何变化?增加值的结构变化本质上也反映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利润分配格局的变化,2013-17年间,利润分配更加倾向于居民与企业部门,劳动者报酬(人工成本)与营业盈余(企业盈利)比重上升,生产税净额(缴税因素)占比收缩。在一系列加速折旧政策的影响下,固定资产折旧比重显著上升。
4)三驾马车对经济的贡献发生了哪些变化?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让渡于消费,投资比重比较稳定。基建类行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上升,城镇加杠杆与农村老龄化显著加速(农村医药类消费上升),固定资本形成与对外出口更加依赖于建筑业和高新技术类。我们进一步依据投入产出表绘制了国民经济行业全景图。投入产出表可以用于观察和量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联动关系,区分强关联与弱关联。我们据此绘制了国民经济行业全景图(图)。产业之间的关联强度可以通过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进行量化,作为上游,租赁商务、批发零售、房地产、软件信息等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增强;作为下游,对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为房屋建筑、电子通信、化工制造、汽车制造等。2013-2017:动态观察产业链的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增长与结构演变,行业间投入产出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一方面主要缘于技术变革;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相对变化之下的材料替代也形成助推。例如装备制造业对原材料行业的依赖由黑色金属为主逐渐向有色金属过渡,电子设备业对有色金属的依赖向非金属材料过渡,工业消费品和建筑业对金属类原材料的依赖向化工品过渡。相比于之前“原材料进货-配件生产-成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其他行业产成品作为配件进行再生产。我们选取了几个产业链,并描述了其投入产出结构一些显著的变化特征:1)基建地产行业。房地产与基建在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建筑业对第三产业如科研服务、租赁商务的耗用增加,房屋建筑更加依赖于金属制品,土木建筑更加依赖于金融业融资,但对传统原材料如钢铁、建材等消耗比率下降。房地产对服务业发展越来越重要,可以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分一杯羹。2)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与高新技术产业。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在于这两大门类产品制造更加依赖第三产业,且装备制造业对电子电器类的依赖程度也显著上升,行业之间的划分界限逐渐模糊。汽车轻量化趋势下,对钢铁等耗用比例降低,电子通信与电气器械则更加依赖于非金属材料,对化工、金属类特别是黑色金属消耗减少。3)食品与消费品。食品与消费品生产都更加依赖于第三产业如租赁商务、批发零售等输出,而不是传统的工业原料和产品。食品对农产品耗用降低;纺服制造对纺织业依赖下降;家具对木材制品耗用减少。4)原材料制造。从原材料的下游变化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化工制品之外,主要原材料行业在它传统下游行业中的投入占比都出现显著下降。对电力耗用比重上升的行业主要为服务业,制造业耗电比重有所降低。5)第三产业。对金融业耗用增加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与基建领域。制造业与建筑业中绝大多数行业对批发零售的拉动增强。作为下游,酒类饮料、黑色冶炼、房屋建筑等对住宿餐饮类的拉动力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超预期;行业增速变化超预期
目录
正文
2017年投入产出表:中观研究意义
2019年9月,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149部门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行业)分类为基础,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来源与产出去向,以及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或消耗产品的联系和平衡关系。它解决了一个行业的产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和其他行业有何联系”三个问题。在结构上,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前两部分表格分别反映了宏观总量层面的经济投入(需求)与产出(供给)结构,第三部分的产品部门表则反映了中观层面的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形成的投入及产出关系。
投入产出表在宏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展示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各自的行业结构;另一方面在中观层面展示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产出消耗关系。行业研究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分析多以定性判断为主,而投入产出表作为联系宏观总量与中观行业之间的桥梁,为行业之间产品消耗关系的量化与系数测算提供了可能。
2012与2015版投入产出表在研究应用中具有明显不足,2017年投入产出表更具研究价值。在2017年投入产出表公布之前,宏观研究中通常使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与2015年延长表,但这两版在应用中具有明显不足。2015版延长表的行业划分方式比较粗略,将整个国民经济仅划分为42个行业,且将很多重要行业进行合并核算,如黑色金属冶炼与有色金属冶炼合并为“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汽车制造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合并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筑业没有拆分为房屋建筑(房地产类)与土木工程建筑(基建类)。此外,延长表的编制并不是基于直接调查,而是根据前面一版投入产出表的资料编制。因此,2015版延长表在行业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不高。
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非常细致,共划分为139个行业,对宏观与中观经济图景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刻画,但相对比较陈旧,无法反映2013-18年这六年期间经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此外,2016-17年,我国经济结构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下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革,这是2012版与2015版无法呈现的,而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公布使我们从宏观与中观两个角度观察经济结构成为可能。我们将从静态(2017版本身)与动态(2017与2012版对比)两个角度观察经济结构的当前特征与演变过程。
行业梳理与合并规则。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虽然完成了基于2017版投入产出表、149个行业的一系列数据分析,但由于行业划分过于细致,很难梳理产业脉络并观察行业联动关系。我们在下文中将149个行业合并为56个行业,合并方式见下。
宏观经济的行业结构
GDP无疑是观察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统计指标,开展中观产业研究则需要更为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统计局在季度与年度的统计中公布了全国GDP与分行业GDP(增加值)的规模与增速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17年这五年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79%,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为信息软件技术、租赁商务业与金融业,增速相对较慢的行业为农业、工业与“其他行业”。这些数据固然可以反映经济的整体增长情况,但分类方式比较粗略,很难作为中观产业研究的依据。那么对于更为具体细化的行业增速与结构,我们可以在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寻找数据信息并进行加工,从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特征。
行业结构:产值增速与附加值率
GDP与行业产值增速是衡量经济最重要的指标。2013-17年期间,经济GDP年均增速为8.79%,从细分行业维度进行观察,增长最快与最慢的五个行业分别为软件信息、商务租赁、科研服务、文化娱乐、土木建筑;以及黑色采矿、黑色冶炼、石油加工、石化开采、煤炭开采。行业增长最快的行业出现在哪些领域?在56个合并行业中,增速最快的主要是高新技术类、服务类消费与建筑类行业(基建地产投资),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基建类)增速远远高于房屋建筑(地产类),也就是说在这五年间,基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地产。从增速情况来看,土木建筑的年均增长率为14.36%,也快于房屋建筑的9.63%。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规模低于基建投资(2017年两者分别为10.98万亿与17.31万亿),但在产值创造角度,房屋建筑(地产类)产值比土木建筑(基建类)高出一倍多(2017年分别为13.48万亿与6.21万亿)。这其中有统计口径因素,也有统计制度改革因素,我们在前期报告(《建筑业带动GDP?》)中曾经作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增速偏低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在供给侧改革影响下,很多资源品与原材料行业在这五年中甚至实现了年均负增长,其中黑色采矿年均增速-6.25%,黑色冶炼年均增速-3.51%。
供给侧改革行业也是增加值率改善最快的行业。对制造业而言,产值增长往往意味着产量扩张与附加值率的压缩,那么增速偏慢甚至负增长的中上游行业,也就是增加值率改善最快的行业。此外,基建行业增加值率也改善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次之。消费服务业产值增速虽快,但增加值率在下降。制造业中,除机械类装备制造业有所改善之外,多数下游行业的增加值率增幅很小,甚至出现压缩。
产出结构:从增加值看部门之间收入分配
经济与行业产值的增速变化固然重要,结构特征的剖析也值得关注。按照生产法统计,行业总产值是中间投入与增加值之和;增加值也称附加值,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有效劳动新创造的商品增加价值。那么在收入法角度,增加值核算包括四部分:分配给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分配给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留存在企业部门的营业盈余。
哪些行业附加值上升?一般来讲,高附加值行业通常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这些行业的附加值率往往显著改善。然而数据显示,供给侧改革对行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极为深刻,2013-17年期间,附加值率的增加主要表现在采矿业、原材料行业,以及少数基建类、科技类第三产业;增加值率的降低则出现在工业消费品、房屋建筑业以及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表明中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空间打开的同时,不仅压缩了工业下游利润,也压缩了部分第三产业的利润。
增加值结构中如何变化?本质上,增加值的结构特征也就是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进行利润分配的特征。在整个增加值结构中,分配到企业部门的营业盈余比重显著上升,由2012年的8.0%回升到2017年的8.6%。这主要归功于中间投入,也就是原材料比重的下降(由66.5%到63.5%),但同时劳动者报酬,也就是人工成本出现上升(从16.5%到18.7%)。固定资产折旧方面,该项比重由6.8%上升到9.0%,这固然存在2009-2011年新增固定资产加速老化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财政局一再出台政策,促进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结果。
2014年开始,财政部、税务局等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政策通知。资产折旧政策改变的目的是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短期来看对短期的企业盈利影响偏负面,对政府税收影响偏负面,而延后企业的利润与政府税收,对收入法GDP的影响更侧重于分项即结构。表现在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变化中,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加速的同时(上升0.4个点),生产税在增加值中占比降低(下降0.4个点)。但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缩短收回企业投资周期,加快企业设备的更新,在供给侧提高产出效率,在需求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偏负面的情况下,营业盈余在增加值中的比重还是上升了0.7个点。2013-2017年期间,国民收入分配明显向企业部门(营业盈余项)和居民部门(劳动者报酬项)倾斜,随着2018-2019年一系列关于设备、器具类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以及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范围的政策继续出台,预计这一趋势仍将继续。
我们由此推测农村人口的消费习惯发生了以下变化:1、以农产品、农副产品、食品类计算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降幅接近1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降低4.4个点,农副产品上升3.3个点,表明农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不再那么依赖自产自销,而是更偏好于消费加工产品。2、基建与房地产在农村消费中占比上升,都上升了2.0个点。3、医药类消费上升,对比城镇居民对医药的消费反而下降,可能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科研服务、水利设施等少数几个行业,其中教育卫生占比从32.5%提升到36.7%。
固定资本形成发生了哪些结构变化?固定资本形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建筑业(59.8%),其中房屋建筑(房地产类)、土木建筑(基建类)、建筑装修类分别占比36.9%、17.0%、5.9%。其次是高新技术类无形资产,占比9.2%(信息技术5.4%,科研服务3.8%),汽车类占比7.0%。另外,建筑业和高新技术类也是这五年来贡献率上升最快的行业,土木建筑、科研服务、房屋建筑、信息技术、建筑装修分别上升4.3、3.3、3.0、2.2,0.6个百分点。这说明:1、基建与地产仍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基建发力强于地产;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3、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加速,建筑装修更多地以固定资本形式而不是消费形式出现,说明这一环节更多地由企业而不是消费者部门承担。
出口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在2017年出口中占比最高的行业是电子通信(22.4%)、批发零售(8.3%)、电气器械(8.2%)、纺服制造(4.9%)、交运仓储(4.9%)、通用设备(4.8%)、纺织业(3.8%)等,提升最快的行业是科学技术、交运仓储、信息技术、家具、电子通信、电气器械,这一变化是我国向海外进行高新技术产业与基建输出的体现。但2017年出口数据中还无法体现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我们基于产业间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行业全景图进行刻画。本质上,行业全景的形态是网状结构,但我们需要保留的是树状结构。这就需要计算行业间的关联系数,并保留强关联,删除弱关联。下图中是我们绘制的经济行业全景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每两个行业之间的箭头都对应着一个联动系数,为简明清晰起见,绘图过程中省略该系数。
在产业经济学中,关联强度是衡量产业地位的重要基准,即当前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在利用关联强度基准衡量产业地位时,可以使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这两个指标。产业影响力系数指的是该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化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感应度系数指的是该产业需求变化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两者的计算都要基于里昂惕夫逆矩阵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转变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具体计算公式为:
产业影响力系数 = 该产业逆矩阵纵列系数均值/全部产业逆矩阵横行系数均值的平均(主要针对下游行业)
产业感应度系数 = 该产业逆矩阵横行系数均值/全部产业逆矩阵纵列系数均值的平均(主要针对上游行业)
本质上来讲,这两个系数衡量的是当前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受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强弱,以及这种影响力在全部行业中的相对位置。我们将这两类系数的变化作为观察分析的重点。
如前所述,由于产业附加值创造能力的提升,2013-2017年的五年间,整体经济的增加值率33.5%上升到36.5%,增加值率上升的同时,必然意味着中间消耗比率的下降,也就是整体产业消耗系数的下降。这表示与2012年相比,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特别是影响力系数)的整体趋势以下降为主。
一部分行业对经济的感应度系数(也就是行业作为上游对整个经济的投入与供给)反而上升,这些行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如租赁商务、批发零售、房地产、软件信息、住宿餐饮。装备制造业对经济的感应度系数略有改善,而中上游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则由于产量下降,对经济的贡献也大幅下降,这种现象在采矿业还不太明显,在原材料生产行业更为显著,原因可能在于铁矿石、石油、有色金属等上游资源品定价权并不在国内,所以供给侧改革政策更多地抑制生产冶炼环节、而非上游资源品的采掘环节,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原材料行业的感应度系数更弱于采矿业。对于影响力系数(也就是行业作为下游对经济产生的需求拉动),出现上升的行业非常少,仅有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少数几个行业。
在影响力系数的角度,对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为房屋建筑、电子通信、化工制造、汽车制造、电气器械等,不仅行业产值高、在经济中权重高,而且涉及产业链比较复杂,对其他行业的综合拉动力也很强。
近五年来,随着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行业间投入产出结构也出现了变化。这一方面缘于技术变革,一方面也是由于在某些原材料价格变化的情形下,下游生产企业采取原料替代的方式以降低成本。例如,在原材料行业内部,由于不同细分行业限产政策力度不同,涨价幅度也不相同,那么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原材料产品之间可能会形成一定替代作用。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于,装备制造业对原材料行业的依赖由黑色金属为主逐渐向有色金属过渡,电子设备业对有色金属的依赖向非金属材料过渡,工业消费品和建筑业对金属类原材料的依赖向化工品过渡。
相比于之前“原材料进货-配件生产-成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其他行业的产成品作为配件进行再生产。另一个现象是,最终产品行业对原材料的耗用整体下降,而对其他行业最终品的耗用有所上升,也就是说,相比于2012年“原材料进货-配件生产-成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其他行业的产成品作为配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生产。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由于资源品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多个行业对废料回收业的耗用系数有所上升,尤其是黑色冶炼、造纸和橡胶塑料更加明显一些。
我们以重点行业作为观察角度,对其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进行剖析。在选取重点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以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行业分类作为基准,同时将第三产业中相关产业也同时纳入考量。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基建地产行业产业结构动态剖析:基建地产行业房地产与基建在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行业层面,基建地产涵盖了建造层面(第二产业)的房屋建筑、土木建筑、建筑安装与装修,制造业层面(第二产业)的电力供应,以及服务层面(第三产业)的房地产(房地产业并不是房地产建造行业)、交运仓储、水利设施,以总产值而论,这些行业在整体中所占比重高达21.36%,超过整个经济产出的五分之一,如果只观察终端需求,上述行业的比例达到31.68%,接近GDP的三分之一。在第二产业层面,建筑业的上游产品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第三产业的耗用增加,如科研服务、批发零售、租赁商务、建筑安装等。这一方面反映了基建地产投资对科学研究服务的拉动作用在上升,同时也反映了装配式建筑与大型设备租赁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房屋建筑更加依赖于金属制品,土木建筑和建筑安装装修更加依赖于金融业的信贷及其他融资,同时建筑业对传统原材料如钢铁、建材等消耗比率大幅下降。对于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基建行业,作为投入(供给方)的结构变化更值得探究。哪些行业对房地产业的消耗比率升高?答案是几乎全部第三产业都可以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尤其是租赁商务、居民服务、软件信息、住宿餐饮,也就是说服务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形成了越来越强的拉动力,而房地产业可以从几乎全部第三产业的增长中分一杯羹。基建的发展则得益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科研服务等。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原材料制造
从原材料产品的投入去向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化工制品之外,其他主要原材料行业在它传统下游行业中的投入占比都出现显著下降。非金属制品在建筑业比重降低,而在专用设备、金属制品、电子通信、电力供应等占比升高;有色冶炼在电气器械、电子通信制造中比重降低,而在金属制品、通用与专用设备、交运设备中占比升高;黑色冶炼几乎在所有行业中的比重都与2012年持平(少数)或者下降,建筑业与装备制造业尤其明显。煤炭在绝大多数行业的生产制造中的作用都在弱化。至于电力供应,对它耗用比重上升的行业主要为服务业,制造业的耗电占比则有所下降。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第三产业
对金融业耗用增加的行业(金融业下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与基建领域。制造业与建筑业中绝大多数行业对批发零售的拉动力度增强,特别是家具制造、木材制品、印刷造纸、房屋建筑、建筑装修、汽车交运设备等。作为下游,酒类饮料、黑色冶炼、房屋建筑等对住宿餐饮类的拉动力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行业增速变化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边际上趋于稳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当前处在库存周期什么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就业与逆周期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原油和黑色系带动PPI下行
张静静篇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有机扩表与QE有何差异?
【广发宏观张静静】国庆假期海外经济发生了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研究框架及走势展望——海外资产系列(二)
【广发宏观张静静】兑现降息预期;提早结束缩表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居民杠杆与金融资产
【广发宏观张静静】60年美国股市兴衰简史——海外资产系列(一)
【广发宏观张静静】青萍之末:2019年中期海外宏观及资产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强美元反映了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油价本身或难引发年内全球高通胀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欧洲经济:衰退还是企稳?——海外经济专题
【广发宏观张静静】就业数据确认美经济或处放缓初期——3月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经济将令新兴市场进入“舒适区”—— 美国2018年四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为何急于年内结束缩表?——海外经济专题
【广发宏观张静静】“流动性”收紧已成海外核心变量——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从前两轮大牛市看黄金未来前景——2019年度资产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经济下行,货币转向,美债看好——2019年度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周君芝篇
【广发宏观周君芝、吴棋滢】行业影响大于总量,长期信号重于短期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企业中长期贷款扩张,逆周期“四个空间”继续落地
【广发宏观周君芝】LPR的角色定位、定价机制及未来方向
【广发宏观周君芝】相机决策:2019年中期金融货币条件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特征将进一步清晰
【广发宏观周君芝】地方专项债的三重角色
【广发宏观周君芝】由破向立,蜿蜒改善——2019年货币金融条件展望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9月高频数据展示了怎样的经济特征
盛旭篇
【广发宏观盛旭】青岳未了:2019年中期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年初以来宏观数据的两种背离
【广发宏观盛旭】2019,经济韧性从何而来
【广发宏观盛旭】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说了什么
【广发宏观盛旭】密云不雨,叶落知秋——2019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由行业集中度变化看通胀传导的逻辑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微观工业品景气度——基于固定投资投入产出的分析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GDP口径的净出口与贸易顺逆差的差异是什么
邹文杰篇
【广发宏观邹文杰】返璞归真——2019年中期利率策略展望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利率市场需警惕风险偏好与流动性的叠加风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顺势而为,因势而动——2019年债券市场展望
【广发宏观邹文杰、周君芝】政策底夯实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风险重估红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收益率曲线结构中的Alpha:货基产品结构与利差压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流动性如何影响长端利率定价?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从"基本流动"到“合理稳定”流动性如何影响长端利率定价
【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库存特征到利率复盘——2018年年中债券市场分析与展望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PPP将进入有序发展新阶段——财金 10 号文的影响解析
【广发宏观】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仍然未减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