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宏观吴棋滢】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上升将会是中期趋势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吴棋滢

wuqiying@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对全球疫情防控来说,一则要依赖于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二则要具备扎实的医疗供给条件,比如重症病床数等。我们的优势在前者,发展空间在后者。前期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加快发展;一个反映财政导向的信号是,应急医疗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也新增进入了专项债使用领域。

第二,过去二十年财政口径下的医疗卫生投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SARS之后,医疗卫生支出曾经历过一个加速增长期;预计新冠疫情之后的第四个阶段可能会是另一个加速期,医疗卫生体系将经历一个“补短板”的过程。

第三,我们对财政部与卫健委数据进行了梳理。近年来财政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医疗保障(占比约为38%,主要投向城乡医保补助、新农保)、公立医院(占比约为15%,主要投向综合医院、中医院等)、公共卫生领域(占比约为13%,主要投向基本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占比约为9%,主要投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外中医药支出增长加快。

第四,医院收支主要由医疗业务和财政补助构成,其中财政资金与医院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相关度较高;收入端财政补助约在8%左右(公立医院10%),支出端财政专项支出约在4%左右(公立医院5%),而医疗业务支出中药品支出、人员经费等占据较大比重,硬件支出占比偏低。

第五,从现有问题来看,一是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二是在医院投入中,最终用于“医疗基础设施”的部分偏低,人均床位数偏低,ICU建设滞后,而高端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不足可能是背景之一;三是在前两个因素影响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头部效应仍比较集中,分级诊疗不易形成。

第六,未来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仍有较大空间,看点一是“硬件”,二是“体系”;中短期看,除医药研发外、医疗设备、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硬件”领域将获更多财政支持;长期看需要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支出重心转为预防建设和健康管理是长期改革方向。

内容摘要

对全球疫情防控来说,一则要依赖于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二则要具备扎实的医疗供给条件,比如重症病床数等。我们的优势在前者,发展空间在后者。前期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加快发展;一个反映财政导向的信号是,应急医疗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也新增进入了专项债使用领域。

对全球疫情防控来说,一则要依赖于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二则要具备扎实的医疗供给条件。比如德国,其医疗卫生费用与医疗设备水平位于世界前列,重症病床数多,就全球来说死亡率明显偏低。再比如韩国,其检测能力全球领先,与极广泛的RT-PCR检测装置配备有关。我们的优势在高效的组织管理,发展空间在医疗供给。王辰院士接受采访时指出,这场战疫很大程度是靠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加快发展。近日监管部门表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重点领域项目可通过发行专项债筹资;3月专项债新增许多防疫相关的医疗卫生项目也从微观上反映了这一政策导向。疫情之下,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再一次得到广泛关注。

过去二十年财政口径下的医疗卫生投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SARS之后,医疗卫生支出曾经历过一个加速增长期;预计新冠疫情之后的第四个阶段可能会是另一个加速期,医疗卫生体系将经历一个“补短板”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3年之前,医疗卫生财政投入较少、增速较慢,占GDP、总财政、总卫生费用比重均相对偏低;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11年,在非典和新医改的影响下,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加大,规模增速明显高于总财政支出增速、GDP名义增速、卫生总费用增速;

第三阶段:2011年至2018年,随着财政支出、名义GDP、卫生总费用增速中枢下移,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增速也由前期高速增长逐步放缓,占比总体平稳小幅微降。

第四阶段:2020年——,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一些短板与不足,近期政策端已多次强调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支持力度,参考非典时期经验,预计未来几年财政卫生医疗支出即将进入第二段加速发展时期。

我们对财政部与卫健委数据进行了梳理。近年来财政重点支持领域包括:医疗保障(占比约为38%,主要投向城乡医保补助、新农保)、公立医院(占比约为15%,主要投向综合医院、中医院等)、公共卫生领域(占比约为13%,主要投向基本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占比约为9%,主要投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外中医药支出增长加快。

先从分类大项来看,财政部口径下,财政支出重点方向为①医疗保障支出(38%)、②公立医院支出(15%)、③公共卫生支出(13%)、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9%),并且⑤中医药支出获得了较高增速;卫健委口径下,财政支出重点方向为①医疗保障支出(占比48%,下同)和②医疗卫生支出(42%),其中医疗保障支出占比近年来不断提升。

从细分科目来看,财政部口径下的重点支持领域中,“医疗保障”支出主要投向为①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其次分别为②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③城乡医疗救助;“公立医院”支出中主要投向为①综合医院,其次为②中医民族医院;“公共卫生”支出主要投向为基本公共为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次为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③重大公共卫生专项、④妇幼保健机构。

医院收支主要由医疗业务和财政补助构成,其中财政资金与医院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相关度较高;收入端财政补助约在8%左右(公立医院10%),支出端财政专项支出约在4%左右(公立医院5%),而医疗业务支出中药品支出、人员经费等占据较大比重,硬件支出占比偏低。

进一步对医院收支情况拆分。医院总收入主要由业务收入(2018年占比89%,下同)和财政补助收入(8.5%)构成,医院总支出主要由业务支出(82%)、财政专项支出(4%)构成,另一口径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34%。医院总支出增速由2011年22%下滑至2018年11%,其中财政专项支出增速由2011年36%下滑至2018年19%,占比由2011年的3%小幅上升至4%。

对于公立医院,总收入中2018年医疗业务收入占比88%、财政补助收入占比10%;总支出中,2018年医疗业务收入占比84%(其中药品支出29%)、财政专项支出占比5%,另一口径下的人员支出占比34%。另外,公立医院总支出增速由2011年21%高位逐年下滑至2018年10%。其中,与医院建设、医疗设备购置关联度较高的财政专项支出也由2011年36%的高速增长下滑至2018年19%,占比虽然逐年攀升,但最新数据依然不足5%。此外,“总支出扣除其他费用(人员经费、药品费和其他)”这一指标同比也由2013年17%下滑至2018年12%。受此影响,近年来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价值与数量增速均出现下行趋势。

从现有问题来看,一是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二是在医院投入中,最终用于“医疗基础设施”的部分偏低,人均床位数偏低,ICU建设滞后,而高端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不足可能是背景之一;三是在前两个因素影响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头部效应仍比较集中,分级诊疗不易形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7年中国“经常性卫生费用/GDP”比重为5.2%,低于2016年全球平均6.6%;2017年“广义财政医疗卫生支出/GDP”比重为2.9%,较2013年略提升0.2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广义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广义财政”比重为9.1%,较2013年下降了个0.3个百分点,这一比重亦低于2016年全球平均10.6%(图)。可见我国卫生总费用、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近年来占比提升增速较缓,广义财政中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甚至略有下降。

我国现有的医院数、病床数、重症病床数等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即使不考虑发达国家,与东亚部分地区对比(日本、中国台湾等),我国人均医院数、病床数依然偏低,ICU建设滞后。医院建设进程尚不完善也限制了硬件的完善速度。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指出,我国医药和医疗器械消费比为1:0.33,远低于1:0.7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1的水平。高端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国产化也仍待继续推进。

在前两个因素影响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头部效应仍比较集中,分级诊疗体系不易形成。在疫情阶段,会部分出现轻症挤占重症资源的情况。2018年卫健委曾发布《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

未来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仍有较大空间,看点一是“硬件”,二是“体系”;中短期看,除医药研发外、医疗设备、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硬件”领域将获更多财政支持;长期看需要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支出重心转为预防建设和健康管理是长期改革方向。

近期政策强调①医药研发、②医疗设备、③应急医疗救治设施、④公共卫生设施等领域;中短期看,除医药研发外,医疗设备、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硬件”领域预计将获更多财政支持。

在当前经常性卫生总费用中,预防服务费用占比仅为6.6%,远低于医疗服务费用。长期看医疗供给的优化依赖于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健康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将支出重心由治病转为预防建设和健康管理是未来的长期改革方向。

正文

前言:

对全球疫情防控来说,一则要依赖于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二则要具备扎实的医疗供给条件,比如重症病床数等。以德国为例,德国医疗卫生费用与医疗设备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此次疫情海外第二批国家中(英法德西美等),德国死亡率明显偏低。再比如韩国,其检测能力全球领先,与极广泛的RT-PCR检测装置配备有关。

我们的优势在前者,发展空间在后者。王辰院士指出,这场战疫很大程度是靠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前期,政治局会议强调了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加快发展;应急医疗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也新增进入了专项债使用领域。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加快发展。近日监管部门新增了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领域项目可通过发行专项债筹资;3月专项债新增许多防疫相关的医疗卫生项目也从微观上反映了这一政策导向。

因此,医疗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预计将有所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医疗卫生总费用增长基本高于同期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年加大对医疗保障、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的支持保障。那么,近年来医疗卫生财政资金的重点支持分项有哪些?疫情过后,财政又应该在哪些子领域加大投入力度?


一、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逐步深化的三个阶段

过去二十年财政口径下的医疗卫生投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SARS之后,医疗卫生支出曾经历过一个加速增长期;预计新冠疫情之后的第四个阶段可能会是另一个加速期,医疗卫生体系将经历一个“补短板”的过程。

2003年之前,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速与总财政支出增速、GDP名义增速、卫生总费用增速大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部分年份前者增速低于后三者;同样地,2003年前,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总财政支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总卫生费用两个比重也大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003年至2011年,受2003年非典和2009-2011年“新医改”启动影响,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加大,规模增速明显高于总财政支出增速、GDP名义增速、卫生总费用增速;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总财政支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总卫生费用这两个占比指标也由前期的下行趋势转呈加速上升的态势。其中,2007年增速录得45%的高位,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的试点工作开展有关,自此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财政总支出”开始高于“卫生总费用/GDP”。即我国财政自2003年加大对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并于2007年开始加大财政倾斜力度。

2011年至2018年,随着财政支出、名义GDP、卫生总费用增速中枢下移,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增速也由前期高速增长逐步放缓,但从占比变化情况来看,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总财政支出这一占比仍保持稳中微升的状态,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总卫生费用这一占比也基本稳定在30%左右,仅在2017-2018年略有下降。

2020年——,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一些短板与不足,如人均医疗设备、重症病床等,中央及部分地区政策已多次强调医疗体系补短板等重要性,参考非典时期经验预计年内及未来几年财政对卫生医疗体系的支持力度将明显加大,主要倾斜方向预计将为医院、医疗设备、重症病床建设等等。


二、近年来医疗卫生财政重点支持领域有哪些?

我国财政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以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为主,专项补助[1]为辅,其中地方财政承担主要投入责任,中央财政承担国家免疫规划、全国性或跨区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中央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事务以及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等。

对于需方,财政连年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支持力度,2013-2017年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由年均增长10.6%。

对于供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政府主要承担其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支出[2],2013-2017年财政投入年均增长11.5%,2017年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较2013年增长83%。此外,近年来政策引导财政资金下沉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在2017年各级财政对供方的直接投入中,投向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占67.5%。


一级分类来看,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领域获得较大力度的财政支持,而中医药支出分项增长较快。

先从一级分类大项来看,通过财政部口径,财政支出重点方向为①医疗保障支出(38%)、②公立医院支出(15%)、③公共卫生支出(13%)、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9%),并且⑤中医药支出获得了较高增速;通过卫健委口径,财政支出重点方向为①医疗保障支出(占比48%,下同)和②医疗卫生支出(42%),其中医疗保障支出自2003年起快速增长,占比不断提升。


对各领域细分项拆分,财政重点支持领域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医疗保障(城乡医保补助、新农保构成)、公立医院(综合医院、中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等专科医院)、公共卫生领域(基本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细分科目来看,财政部口径下的重点支持领域中,“医疗保障”支出主要投向为①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74%),其次分别为②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10%)、③城乡医疗救助(7%);“公立医院”支出中主要投向为①综合医院(59%),其次为②中医民族医院(13%);“公共卫生”支出主要投向为基本公共为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9%),其次为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8%)、③重大公共卫生专项(14%)、④妇幼保健机构(10%)。

卫健委口径下,我们观察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收入明细,占比较多的领域主要有:①医院(44%)、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其中,“医院”投向和财政部口径基本一致,主要有①综合医院(66%)、②中医医院(15%)和③专科医院(15%,主要投向精神病医院、肿瘤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有①卫生院(69%,主要投向乡镇卫生院)、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有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以市县级为主)、②妇幼保健院(30%,以市县级为主)。

具体分类口径见附录。


三、财政支出占比明显偏低,医疗设备支出空间有限。

结合上文,我们进一步梳理卫健委口径下医院等卫生机构的收支情况:

该口径下,我国卫生机构总收入由①财政补助收入(包含定额和定项补助)、②医疗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包括挂号、治疗等收入)、③科教项目/上级补助收入和④其他收入组成。2018年,医院收入端业务收入占比89%(公立医院88%)、财政补助收入8.5%(公立医院10%)。

总支出由①医疗业务支出(包括人员经费、耗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药品支出等)、②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③科教项目支出、④管理费用和⑤其他支出组成。2018年,医院支出端业务支出82%(公立医院84%,其中药品支出29%)、财政专项支出4%(公立医院5%),另一口径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34%。

医院总支出增速由2011年22%下滑至2018年11%,其中财政专项支出增速由2011年36%下滑至19%;受此影响,医院万元以上设备增速亦出现下行趋势。

下面我们以卫生机构中的公立医院为例,公立医院总支出增速由2011年21%高位逐年下滑至2018年10%。为捕捉公立医院支出中投入医院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的部分,我们通过两个指标:一是关联度较高的财政专项支出,二是也有一定关联度的总支出扣除其他费用(人员经费、药品费和其他)部分。

对于第一个指标,公立医院财政专项支出与公立医院总支出相似地,也由2011年36%的高速增长下滑至2018年19%,占比虽然逐年攀升,但最新数据依然不足5%。对于第二个指标,该项同比增速由2013年17%下滑至2018年12%,占比基本稳定在35%-40%左右。


四、国际对比,卫生支出比重、医疗设施投入占比依然偏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中国经常性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为5.2%,较2013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这一比重低于2016年全球平均6.6%;中国广义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为2.9%,较2013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截止2017年中国针对政府广义财政的医疗卫生支出占广义财政比重为9.1%,较2013年下降了个0.3个百分点,这一比重亦低于2016年全球平均10.6%。

从横向角度来看,中国卫生费用占比、财政卫生支出占比以及人均相关指标均弱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一定上升空间;从纵向角度来看,近年来卫生总费用、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重都略有上升,但增速相对较缓,而广义财政中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甚至略有下降,进而导致了我国医院数、病床数等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

此外,即使不考虑欧美发达国家,仅与东亚部分地区对比,我国人均医院数、病床数依然明显偏弱(下图)。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增速中枢整体下移,医疗卫生费用占比小幅微降。在有限的医疗资金投入中,最终用于“医疗基础设施”的部分(如医院建设[3]、ICU等医疗设备)也偏低,进一步压缩了它们的增长空间。最终致使我国当下的医疗设备水平在全球范围乃至东亚地区范围内仍处偏弱地位,更遑论人均水平。

受此影响,具备完备诊疗条件医院数量有限,医疗卫生机构的头部效应仍比较集中,分级诊疗不易形成[4]。

由此可见,财政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存在加大的必要性,疫情之下暴露的医疗系统短板(如医疗设备、重症病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进一步说明了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此外,“一纲要、两规划”提出的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要下降至28%左右这一目标,而2018年这一占比为28.61%,距离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为达到这一目标,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比[5]。


五、疫情之下,医疗卫生哪些领域还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根据第二部分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财政对医疗卫生重点支持领域为医疗保险补助,那么在医疗保障之外,未来哪些领域或分项可能获得较多财政支持?

短期来看,近期政策强调的①医药研发、②医疗设备、③应急医疗救治设施、④公共卫生设施等领域,预计将是财政重点发力领域,狭义财政中这些领域的占比预计也将提升。

除了上述的设施建设以外,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则是长期需要关注的方向,即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健康管理体系的改革,以及配套设备的建设,支出的重点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预防为中心。

早前在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部分出席人员就提出,在经常性卫生总费用中,80%以上用于治疗服务和医疗用品,预防服务费用占比仅为6.6%,远低于医疗服务费用。建议加大对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健全疾病防控的财政保障机制,对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基本和特殊分类管理,基本项目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直接保障,因地制宜的特殊项目由基层财政负担。


六、风险提示
(1)经济下行超预期

(2)海外疫情风险超预期

(3)财政政策超预期


备注[1]公立医院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医疗救助补助、重大传染病防控补助等。[2]对公立医院,政府还承担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等支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还承担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办法核定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对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政府还承担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等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3]2015、2016年以来,多地发文鼓励社会办医,但对医院建设的贡献度依然有限。[4]郭锋等《201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 “2012-2017年,卫生总费用(机构法)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费用年均增速为9.21%,低于城市医院(11.38%)和(10.14%)的年均增速;占卫生总费用(机构法)比重由8.86%降至8.31%,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医院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机构法)比重由39.09%升至40.44%。近几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增速较低和占比下降幅度较大,显示在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能力仍有待提升。”[5]郭锋等《201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三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均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提出“2020年和203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8%左右、25%左右”的发展目标。2018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仍达28.61%,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降幅有所收窄,按当前趋势,对于“一纲要、两规划”提出的2020年“28%左右”的发展目标仍存一定距离。


郭磊【广发宏观郭磊】价格为什么环比下降
【广发宏观郭磊】激活要素市场红利:几个关注点
【广发宏观郭磊、张静静】全球疫情新阶段:巴西、印度疫情升温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从3月PMI数据看微观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左侧的特点
【广发宏观郭磊】财政空间扩张确定,财政三架马车均有提及
【广发宏观郭磊】从3月的BCI数据看微观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的八个问题

【广发宏观郭磊】对经济数据和政策逻辑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仍处左侧,但已有积极因素积累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降准及时雨

【广发宏观郭磊】就业目标与GDP目标是什么样的关系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趋势没有偏离市场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政策实质上要对冲三种力量

【广发宏观郭磊】需求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新老基建

【广发宏观郭磊】国内PMI属事实落地,海外PMI更为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财政政策力度将深度影响后续大类资产风格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疫情发生后的首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五年期LPR利率的下调

【广发宏观郭磊】疫情影响下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空间?【广发宏观郭磊】疫情对宏观面的影响和以往事件性冲击有何不同【广发宏观郭磊】如何中微观观测复工进度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既有趋势叠加疫情初步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疫情对宏观经济及资产定价的影响浅析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降息预期与资产风格
【广发宏观郭磊】一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进口有扩大迹象
【广发宏观郭磊】稳字当先:2020年银行保险业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CPI可控、PPI回升是一个友好的组合

郭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依然存在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开年的降准
【广发宏观郭磊】短周期第二阶段:经济企稳继续确认
2020的六种打开方式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经济数据的初步企稳
【广发宏观郭磊】回归均衡: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表现中性,内需对冲外需仍是主线
【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如何定调2020年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边际企稳:基于PMI和BCI数据的分析
一些研究心得:在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广发宏观郭磊】GDP修订会影响明年增长目标吗?
金牛分析师颁奖礼演讲:基建修复与2020年经济线
【广发宏观郭磊】当前资产定价隐含的逻辑是滞胀吗
【广发宏观郭磊】“稳货币、宽财政”的组合将进一步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猪周期和过去三轮有何不同:兼论政策可能取向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关税及RCEP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MLF利率调降背后的政策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未来五年的十大经济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待10月PMI数据的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从BCI指数看中小企业最新状况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中主要变量分别处于短周期什么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三季度已大概率是名义增长短期底部
【广发宏观郭磊】对通胀问题的七点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中美贸易摩擦带给贸易领域的三大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四季度会转向“调结构”吗?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9月高频数据展示了怎样的经济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PMI回升多大程度上源于季节性尚待观察
【广发宏观郭磊】单靠政策一个因素能否完成宏观择时
【广发宏观郭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何继续走低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企业中长期贷款扩张,逆周期“四个空间”继续落地
【广发宏观郭磊】猪肉价格上行斜率超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吗?
【广发宏观郭磊】以内需补外需
【广发宏观郭磊】回看“稳增长政策的四个想象空间”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专项债稳增长的细节进一步落地
【广发宏观郭磊】从金融委第七次会议看稳增长定调升温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中的负面与正面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财经委会议的三点方向将影响深远
【广发宏观郭磊】稳增长政策的四个想象空间
【广发宏观郭磊】失业率上升或成为逆周期政策催化剂
【广发宏观郭磊】基准假设仍是下半年通胀短U型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怎么看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怎么看
【广发宏观郭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宏观面?
【广发宏观郭磊】大型企业生产为何逆季节性加快

【广发宏观郭磊】边际上趋于稳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当前处在库存周期什么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经济的七个关键问题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与资产定价:Q3会否有不同组合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背后的经济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同比压力渐缓,环比趋势微妙平衡
【广发宏观郭磊】消费类资产定价背后的宏观钥匙
【广发宏观郭磊】外部环境、内需与逆周期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利润背离于量价显示减税效果落地
【广发宏观郭磊】穿过风雨:2019年中期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逆周期稳增长政策左侧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可控有利于政策空间
【广发宏观郭磊】谨慎看待未来2-3个季度的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制造业链条仍是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见山仍是山:如何更全面地认识消费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行业利润表现相对稳定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状况
【广发宏观郭磊】五个因素导致4月经济数据偏低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4月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特征与宏观面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为什么不同行业对景气度感受不同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会是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的底部吗?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牛市的五大宏观背景及其演变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的六个关键点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经济:寻找数据中的关键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从金融条件修复转向实体需求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基本符合预期,后续数据料短期分化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中枢抬升与定价逻辑的逐步转化
【广发宏观郭磊】再次提示工业价格可能的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三因素框架下的企业利润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PPI走势的逻辑及资产定价意义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放缓继续,基建启动痕迹初显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社融全年目标大致确定,无非是节奏问题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以来价格走势整体偏强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有压力,但仍在正常趋势下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周期阶段与股票市场
【广发宏观郭磊】政府工作报告的四个关注点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退、政策进”的大逻辑继续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的四个特征及资本市场映射
【广发宏观郭磊】强化逆周期、强调传导机制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变数及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在下行周期中的韧性略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PMI的几个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原油和螺纹钢价格是观测企业利润的经验指标
【广发宏观郭磊】谈谈2018年和中期,以及年末和短期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就业与逆周期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原油和黑色系带动PPI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2019年上半年将是逆周期政策密集期
【广发宏观郭磊】关于PMI:一些历史比较
七个宏观问题:新浪财经年终策划宏观访谈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定调稳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既定路径,既定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峰回,路转——2019年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企业盈利下行符合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为什么我对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不悲观?

张静静篇
【广发宏观张静静】流动性危机是否不可预测?
【广发宏观张静静】欧债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对当下有何启示?
【广发宏观张静静】衰退还是危机:实质差异及历史比较
【广发宏观张静静】物极必反:从美元重回100说起

【广发宏观张静静】货币空间狭窄,海外波动之源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疫情掣肘基本面;低油价冲击流动性
【广发宏观张静静】相比联储降息,更应关注中东疫情风险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债与黄金:安全资产亦有安全边际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关键词:“桑德斯效应”与海外疫情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黄金的风险收益比?

【广发宏观张静静】海外疫情风险或令跨境Carry Trade重现

【广发宏观张静静】如何理解海外尾部风险与日元突然贬值?

【广发宏观张静静】WTO框架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待遇差异?

【广发宏观张静静】10年期美债会否重现19Q3的巨震?

【广发宏观张静静】内外两维度看美股风险收益比
【广发宏观张静静】地产数据转差前美国经济或无衰退风险
【广发宏观张静静】金融危机后美国就业数据中的三大谜团
【广发宏观张静静】如何理解美国经济数据“打架”?
【广发宏观张静静】由大宗商品分析框架看其短中长期逻辑
【广发宏观张静静】2020年海外资产展望——怎么看未来一年海外资产走势?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降息“中止”还是“终止”?——12月FED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制造业就业改善是最大亮点——美国11月就业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冬至未至——2020年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FED第三次降息靴子落地,年内再降概率低

【广发宏观张静静】原油研究框架及价格走势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菲利普斯曲线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有机扩表与QE有何差异?

【广发宏观张静静】国庆假期海外经济发生了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贸易摩擦、中东局势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空间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债分析框架及美债走势归因分析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就业数据中性无碍进一步降息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若英国“硬脱欧”,FED或提前扩表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股研究框架及走势展望——海外资产系列(二)

【广发宏观张静静】兑现降息预期;提早结束缩表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居民杠杆与金融资产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经济韧性并不妨碍美联储降息
【广发宏观张静静】非农数据确认暂无衰退,但降息概率仍高
【广发宏观张静静】60年美国股市兴衰简史——海外资产系列(一)
【广发宏观张静静】青萍之末:2019年中期海外宏观及资产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FED降息时点或提前至7月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何时降息?有何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启示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国经济究竟处于什么周期阶段?

【广发宏观张静静】强美元反映了什么?

【广发宏观张静静】油价本身或难引发年内全球高通胀

【广发宏观张静静】怎么看欧洲经济:衰退还是企稳?——海外经济专题
【广发宏观张静静】就业数据确认美经济或处放缓初期——3月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为何全球紧盯美债收益率曲线?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紧缩周期即将结束,有何影响?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经济将令新兴市场进入“舒适区”—— 美国2018年四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美联储为何急于年内结束缩表?——海外经济专题
【广发宏观张静静】欧洲央行会重启宽松政策吗?
【广发宏观张静静】从就业数据透视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专题
【广发宏观张静静】评估FED货币政策节奏的两个指标
【广发宏观张静静】如何理解黄金、原油跷跷板走势
【广发宏观张静静】全球或已进入主动去库存共振阶段
【广发宏观张静静】“流动性”收紧已成海外核心变量——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广发宏观张静静】从前两轮大牛市看黄金未来前景——2019年度资产展望

【广发宏观张静静】经济下行,货币转向,美债看好——2019年度海外宏观经济展望


周君芝篇

【广发宏观周君芝】当前信用条件处于较阔状态

【广发宏观周君芝】定向降准的五个为什么

【广发宏观周君芝】2020年财政运行:从紧平衡到腾转扩张

【广发宏观周君芝】调降OMO利率的政策指向

【广发宏观周君芝】LPR换锚如何影响房贷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降准及时雨

【广发宏观周君芝】存款基准利率:为什么以及怎么调

【广发宏观周君芝】如何理解1月社融数据的放量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五年期LPR利率的下调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疫情发生后的首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疫情影响下货币政策稳预期初启

【广发宏观周君芝】融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均基本稳定

【广发宏观周君芝】如何理解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换锚?

【广发宏观周君芝】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或有影响

【广发宏观周君芝】DCEP或有运行机制
【广发宏观周君芝】如何理解14天逆回购利率的调降?
【广发宏观周君芝】从容不迫——2020年信用货币条件展望
【广发宏观周君芝】社融数据与政策导向
【广发宏观周君芝】央地财事关系失衡了么?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5年期LPR利率下降略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OMO利率的小幅调降?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什么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周君芝】信用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广发宏观周君芝】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广发宏观周君芝】社融连续企稳增大后续经济企稳概率
【广发宏观周君芝】非标认定框架大致延续,细节留出弹性
【广发宏观周君芝、吴棋滢】行业影响大于总量,长期信号重于短期
【广发宏观周君芝】从LPR的角色理解LPR利率调降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企业中长期贷款扩张,逆周期“四个空间”继续落地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关注LPR:一些关键点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社融低于预期的背后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稳增长与“中长跑”

【广发宏观周君芝】LPR的角色定位、定价机制及未来方向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社融背后的经济信号
【广发宏观周君芝】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解析

【广发宏观周君芝】相机决策:2019年中期金融货币条件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特征将进一步清晰

【广发宏观周君芝】地方专项债的三重角色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什么
【广发宏观周君芝】财政“大口袋”摸底
【广发宏观郭磊、周君芝】如何理解4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周君芝】财政“小口袋”知多少
【广发宏观周君芝】开年财政呈现“加力提效”特征
【广发宏观周君芝】一个关于社融数据估测的技术细节
【广发宏观周君芝】当前M1和M2增速缺口的尝试性解释
【广发宏观周君芝】信用收缩状况边际好转
【广发宏观周君芝】TMLF预示政策空间开启
【广发宏观周君芝】偏弱的融资需求和积极的政策对冲
【广发宏观周君芝】由破向立,蜿蜒改善——2019年货币金融条件展望
【广发宏观周君芝】新一轮政策继续修复二元信用环境
【广发宏观周君芝】社融数据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周君芝】中国居民杠杆:短期约束和长期方向
【广发宏观周君芝】中国居民部门杠杆如何评估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疫情下的人民币汇率:驱动因素及宏观影响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高频数据看实体修复进程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经济对出口的影响:测算及历史比较

【广发宏观贺骁束】疫情影响下的复工与高频数据情况
【广发宏观贺骁束】浅析本轮疫情对通胀的影响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价格变化:蔬菜、原油和铜

【广发宏观贺骁束】趋势轮换——2020年通胀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高频数据展现什么样的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猪肉价格和水泥价格的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9月高频数据展示了怎样的经济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高频数据提供了什么信息?
【广发宏观贺骁束】有虑无忧:2019年中期通胀形势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水果等农贸价格上涨如何影响CPI
【广发宏观贺骁束】我们应如何观测投资数据企稳的先导过程
【广发宏观贺骁束】下半年经济边际企稳的先导线索
【广发宏观贺骁束】中枢平淡,错位继续——2019年通胀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对本轮地产小周期的理解与推演
【广发宏观贺骁束】消费:周期性趋势与结构分化
【广发宏观贺骁束】贷款需求指数企稳的宏观意义
【广发宏观贺骁束】库存周期的宏微观视角
【广发宏观贺骁束】静水潜流——2018年中期通胀分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跨境资本流动:相关影响以及主要决定因素
【广发宏观贺骁束】跨境资本流动: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视角
【广发宏观贺骁束】贸易摩擦、大豆与通胀传递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茅台价格与CPI相关性看核心CPI
【广发宏观贺骁束】通胀:油价冲击对通胀影响几何
【广发宏观贺骁束】制造业投资:技改驱动下的新阶段

盛旭篇

【广发宏观盛旭】怎么看全面推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疫情影响下的消费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疫情对工业景气度的冲击正在显现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这轮基建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从发电量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经济的影响

【广发宏观盛旭】疫情影响测算中的行业弹性与GDP弹性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判别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广发宏观盛旭】工业景气度可能在疫情结束后重拾回升

【广发宏观盛旭】企业利润短周期触底确认

【广发宏观盛旭】此伏彼起——2020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怎么看最新的企业利润数据?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这轮库存周期与产能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怎样理解这轮房地产周期

【广发宏观盛旭】产量大致见底,价格正在寻底:企业利润拆解

【广发宏观盛旭】基于2017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剖析:结构特征与动态演变
【广发宏观盛旭】整体偏弱之下,哪些行业景气度有改善?
【广发宏观盛旭】 制造业投资:来自中观数据的解构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企业利润增速的意外回升
【广发宏观盛旭】地产竣工或已处在小周期底部区域
【广发宏观盛旭】利润特征可能包含减税贡献
【广发宏观盛旭】 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微观映射
【广发宏观盛旭】汽车周期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广发宏观盛旭】青岳未了:2019年中期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年初以来宏观数据的两种背离

【广发宏观盛旭】2019,经济韧性从何而来

【广发宏观盛旭】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说了什么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PPI走势的逻辑及资产定价意义
【广发宏观盛旭】宏观时滞:这一轮周期的同与不同
【广发宏观盛旭】2019,宏观面更像哪一年
【广发宏观盛旭】建筑业带动GDP?
【广发宏观盛旭】什么是农村“三块地”改革?
【广发宏观盛旭】密云不雨,叶落知秋——2019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由行业集中度变化看通胀传导的逻辑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去杠杆背景下的工业杠杆率回升
【广发宏观盛旭】由微观行业透视民间投资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看M1的指示意义
【广发宏观盛旭】统计制度调整如何影响固定资产投资?
【广发宏观盛旭】就业指标如何看?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如何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上调?
【广发宏观盛旭】从量价规律看目前经济位置
【广发宏观盛旭】社零是否能够完全代表消费?
【广发宏观盛旭】韧性与分化——2018年中中微观梳理与展望
【广发宏观盛旭】如何理解微观工业品景气度——基于固定投资投入产出的分析
【广发宏观盛旭】猪周期失效了么?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GDP口径的净出口与贸易顺逆差的差异是什么
【广发宏观郭磊、盛旭】PMI是一个领先指标么
【广发宏观盛旭】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特征:一个分析框架

邹文杰篇

【广发宏观邹文杰】返璞归真——2019年中期利率策略展望

【广发宏观邹文杰】利率交易逻辑:从Q1到Q3
【广发宏观邹文杰】理财收益率视角下的大类资产切换规律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如何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利率市场需警惕风险偏好与流动性的叠加风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顺势而为,因势而动——2019年债券市场展望
【广发宏观邹文杰、周君芝】政策底夯实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风险重估红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收益率曲线结构中的Alpha:货基产品结构与利差压缩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收益率曲线结构中的Alpha机会
【广发宏观邹文杰】通胀的宏观分解
【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库存周期、上下游利润分配到交易逻辑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流动性如何影响长端利率定价?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管中窥豹,从票据融资看微观信用市场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货币基金收益下行与资金流的迁徙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从"基本流动"到“合理稳定”流动性如何影响长端利率定价
【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库存特征到利率复盘——2018年年中债券市场分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邹文杰】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政策意义
【广发宏观邹文杰】利率传导视角下的同业存单定价框架
【广发宏观邹文杰】信用市场政策微调的意义与影响
【广发宏观邹文杰】从存款与货币基金的再平衡到债市的交易结构
【广发宏观固收邹文杰】双支柱调控下的“四因子”利率分析框架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支尚未完全反映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新基建”七大领域年内投资规模有多少?
【广发宏观吴棋滢】广义“新基建”占基建比重多少?
【广发宏观吴棋滢】已发行专项债投向了哪些领域?
【广发宏观吴棋滢】疫情影响下财政政策会有哪些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倾
【广发宏观吴棋滢】年末财政数据暂时平淡
【广发宏观吴棋滢】蓄势待发——2020年财政收支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节奏与经济节奏

【广发宏观吴棋滢】9月财政支出处于积极状态

【广发宏观周君芝、吴棋滢】行业影响大于总量,长期信号重于短期
【广发宏观吴棋滢】对财政收支数据及趋势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专项债稳增长的细节进一步落地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数据怎么看
【广发宏观】最新财政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砥砺前行——2019年中期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财政的两个特征
【广发宏观】PPP将进入有序发展新阶段——财金 10 号文的影响解析

【广发宏观】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仍然未减

【广发宏观】财政支出节奏前移加大经济企稳概率
【广发宏观】开年财政呈现“加力提效”特征
【广发宏观】收入承压,支出修复——2019年财政分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什么是“竞争中性”?
【广发宏观】地方专项债的偿债担保看什么?
【广发宏观】什么是专项债?
【广发宏观】严霜已过——2018 年年中财政政策分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年内基建投资边际改善的财政条件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