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生依食住,段触思识食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3-06-22

       

      善友问:人活着,每天都要吃饭,并吃一些不同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有充分的营养。但是,除了食物之外,人活着到底还需要吃些什么呢?听说佛教对于有情众生的食物,有“段、触、思、识”四食的说法,烦请法师解释一下。

     针对上述提问,笔者依佛教经典,略说一下:











众生依食住,段触思识食


      娑婆世界的一切情众生,活着都要吃食物,人人皆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道理。人由“物质和精神”构成,人活着,第一要吃食物,滋养自己的色身;第二有情众生除身体需要食物外,心理还需要精神食粮。从资益一切有情众生生命最强盛的作用方面来说,佛陀说“食”,总括为“四食”,梵语catvāra āhārā或āhāra-catuka,巴利cattāroāhārā,指长养有情生命之“段、触、思、识”。
     佛教认为:约一期生命说,有情众生生命的延续,必须不断地加进新的动力——“四食”。佛教四食,包含了一切有情众生的身、心食物资粮与精神资粮。《杂含·三七一经》卷一五说:
    “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是资益增长意思,就是世间人们常说的“营养”。食物,能使有情众生维持延长其生命,而扩展、长大。一个人从出生、发育成长到老年,每天都需要充足的食物,乃至心理的精神食粮。
 

        一、段食

     段食(梵语kavaḍiṃkārāhāra,巴利语kabaliṅkārāhāra),又叫粗抟食”,它来源于古印度人的生活习惯。所谓“段食”,顾名思义就是“分段而食”。例如:一日三餐,早、中、晚的饭食生活习惯。

     注意:饮食必须要能够滋养有情众生的身心,有助益于身心长养才符合“食”的定义。假如“服食毒品”等不能资益有情身心反而有损害身心,则于佛法中,不称为“”。

     佛教认为:“欲界”的有情众生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食,以口、鼻分分受之。“欲界”是佛教三界之一。

      三界是什么
   佛教把有情众生所住之世界分为三界(梵trayodhātavaḥ,巴tisso dhātuyo),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迷妄之有情众生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是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即有)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或称“三有”。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无边际,又称“苦界、苦海”。
1、欲界(梵kāma -dhātu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2、色界(梵rūpa -dhātu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无色界(梵ārūpya -dhātu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
       段食分类
     段食又分为:粗食与细食。
1、段食又分粗(梵odārika,巴odārika):普通食物中之饭、面、鱼、肉等;
2、细(梵sūkṣma,巴sukhuma ):酥、油、香气及诸饮料等。

    从有情众生一期生命的延续来看,段食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假如没有资益身体的食物,就难于维持生活下去,佛教修行者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经六年苦行后,舍弃无意义的苦行,接受牧羊女乳糜的供养,于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段食不但直接资益营养了有情众生的身体,而且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心理的健康精神间接资益有情众生的精神。作为未觉悟生命的一般世间俗人,其吃饭的目的与佛教真修行者吃饭的目的完全不同。

      一般人吃饭,为了活着,传宗接代、取悦他人、自娱自乐等等,不知老之将至,轮回六道之苦痛。那么,佛教出家修行者,吃饭的目的是什么?


     出家僧尼托钵乞食的目的在《增支部》145经中说:“比丘们,托钵乞食的目的”:     那不是为了纵情玩乐     那不是为了肥壮     那不是为了美丽     那不是为了装饰     只为了维持这个身体     让它能够支延生存下去     以便助于修习梵行     依照如此的实行     我将消除旧有的饥饿感受

      以致不令新的饱胀感受产生

     这样我才不致受苦     而得以无过的安住

      由上可知,佛教出家真修行者,吃饭的目的是为了“持戒、修定、发慧”,修习清净梵行,以达到生命的解脱,离苦得乐,广度有缘众生,趋向涅槃圣道。(下图:西澳觉智寺 行愿 摄)


       二、触食

     触食(梵语sparśākārāhāra,巴利语phassākārāhāra),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之心所为体,对所触之境,生起喜乐之爱,而长养身者,此漏之根、境、识和合所生。根、境、识三者和合时所起合意的感觉,叫可意触;生起不合己意的感觉,叫不可意触
    《杂阿含》1171 经中说:"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
     有情众生,从此可意、不可意触,起乐受、苦受等。如:有人观看戏剧,终日不食也不感饥饿;又如孔雀、鹦鹉等生卵毕,则时时亲附、覆育、温暖之,令生乐触,卵则受此温热而得资养,故又称“温食”。人衣服、洗浴、按摩等属于“触食”。
   

       三、思食

     思食(manaḥ-saṃcetanākārāhāra,巴manosañcetanākārāhāra)又作意志食、意念食、业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滋长相续诸根者,《成实论》所谓:“以思愿活命”。意欲属于爱染的,思愿属于与爱染相应的意志力,人的思愿表现最强的地方是永远生存的自我意欲。自我意欲,是使有情生命无限延续下去的主要动力。

      又《大乘义章》卷八(大四四·六二0中)解释:“过去业思,是其命根,令命不断,说为思食。若如是者,一切众生所有寿命,皆由往思,不应言无。或当应以彼现在思想而活命者,说为思食。”如鱼、龟等出至陆地生诸卵后,以细沙覆之,复还入水,若彼诸卵思母不忘便不腐坏,若不思母即便腐坏;又如人之望梅止渴、精神食粮等。由上可知,佛教所说的思食,就是心理的精神食物,例如:人人皆知的“望梅止渴”,就属于思食类。(下图来自网络)


       四、识食

      识食梵语vijñānākārāhāra,巴利语viññāṇākārāhāra),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者,如无色界及地狱之众生“以识为食”。《杂阿含》376经中,说到了四食与四识住的关系:“诸比丘!于此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纯大苦聚集”

      对四食有贪喜,就增长四识住,因为:段食,增长人的身体力量,触食,增长人的感受的力量,意思食,增长人的希望希求的愿欲,识食,增长后有的力量。由上可知,段、触、思、识四义殊胜,故佛教特称为“”。其中,段食、触食含有能资益有情众生现身所依、能依之义。所依,即有根身,段食能摄养之;能依,即心、心所,触食能资益之。思食、识食含有能引生“后有”之义,于此生中,由于起动有漏之“”业,使业力熏习“”中之种子,从而引生来生不断辗转相续之生起。“四食”中,段食仅限于欲界,其余三食可通三界,惟依四生、五趣之胎生、湿生、人趣、天趣、鬼趣等差别而有所不同。
    《大毗婆沙论》卷一三0记载:欲界众生具有四食而“以段食为主”,色界具有三食而“以触食为主”,鬼趣具有四食而“以思食为主”,湿生具有四食而“以触食为主”。(下图:澳洲华人佛堂 行愿 摄)
   


      总之,“佛教四食”包括了一切有情众生,对身、心食物资粮的不同需求。其中,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对于有情众生,趋向解脱,离苦得乐的修道意义。因此,佛教所说的“四食”,它不同于世俗社会人们对于食物——“段食”的简单认知。若有心想要认识自己生命存在于世间所需的食物,有必要好好阅读佛教经论,去认识“人活着为什么要吃饭?”,除了吃饭,人还要吃些什么?

      当然,更不能因为自己要吃食物而杀害其它众生的生命。地球上的每一个众生都想好好活着,活着是每一个众生的权利。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活在地球上,我们应尊重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
      最后,愿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为了“持戒、修定、发慧”,修习清净梵行、解脱烦恼;为生命不再轮回,离苦得乐,广度有缘众生,趋向涅槃圣道。


        行愿     2023.6.16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文章:
诃梨勒药,健康之树
泰式如意素,吃饭的目的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鸽无粮天地宽
家事,请妥善处理
快乐的童心
逝者遗物,如何处理?
三角梅盛开,心安即净土
彩虹相伴,喜悦平安
【金榜题名】高考祈福顺心意,寒窗减压要自力
金榜题名:为考生祈愿文
净心第一,利他为上——纪念印顺导师
中国乡味,唐人街福盛豆腐

卫塞月圆日,忆念佛陀恩

节日快乐:童心菩提天真佛
天鹅河:山灵水秀,紫雾蒙蒙
妄念找你,还是你找它?
证入念佛三昧,怎会被声音吓掉?
修好桌子,继续学习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
看花草,择善友
天鹅河边的梵音
说食终不饱,践行方为妙
文殊菩萨度生,接一千送八百
纪念朴老:知恩报恩,菩萨大行
愿你幸福、安稳、快乐
解脱生死的门径:居士受持八关斋戒

似金为正,舍弃真金,皆在人心

忙碌的人间,袅袅的炊烟
母亲,我生命中的观音菩萨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导读:大慈弥勒上生兜率净土,悲愍众生素食万世楷模
以爱的名义,吵啥
生命极短暂,修福出轮回
远离愚痴人,以智者为友
遇见护法关公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导读:弥勒佛土庄严,大慈普度众生
顿悟与渐修:一念见谛与次第见谛的实修实证问题
瞋心如脓疮,苦受谁在尝
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
五四快乐:青年佛教,菩萨大行
胜利护卫偈,安住常精进
《佛胜吉祥偈》: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五一快乐:佛陀耕田与农夫耕田的劳动成果差异
丝瓜种子知多少
我们都是地球人
五蕴皆空苦止息,心无挂碍观自在
姨爹家的温暖记忆
慈悲说法的佛像
提婆达多“破僧和合”事件
好家风,温暖着你
狮耳花,开心鸟
木瓜树上,开心鸟
你可以不爱护,请别伤害
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
又遇见,开心猫
哪块黄土不埋人?
蓝天白云飘,马牛羊吃草
天苍野茫见牛羊
天高云淡,乡村1918
福人培福居福地,禅者安禅住禅林
红红火火向菩提
离苦得乐: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简介
檀香花开,香飘法界
莫自杀轻生,请珍惜生命
去农场摘油橄榄olive
人间烟火,热闹市场
清明祭祖:青山无语叹人亡,祖宗血亲恩莫忘
清明祭祖:慈心慧语利先亡
清明祭祖,冥阳两利
清明,请用鲜花祭祖
清明祭祖,慎终追思
佛教戒律的精神:自净与僧团清净
佛陀遗命:小小戒可舍
依法摄僧:佛在僧中,非僧团领导者
生与死:谁在轮回?轮回主体是什么?
五蕴皆空得自在,执取五蕴轮回苦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如法布施断穷根,积善修福种菩提
财物五家有,不施悔恨迟
人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
修般舟三昧,念佛与见佛
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云水日记:早期来澳洲淘金的人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梅花香雪:纪念太虚大师
澳洲的沙雕海滩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生日快乐,普贤菩萨
街上,教禅修的阿尼法师
生日快乐:观自在菩萨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宝
佛门第一比丘尼的出家,男女修道意义上的平权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佛陀涅槃,弟子永恒怀念
《须深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花开富贵,自净其意
火龙果花开,静绽涌暗香
五蕴重担苦,渴爱连根除
满树莲雾,果实磊磊
竹子节节高,云水菩提道
苦瓜连根苦,知苦灭离苦
礼敬玄奘大师,中华民族的脊梁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在走过的地方,种下悲智菩提
《金刚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
千锤百炼的美丽矿石
放下忧苦,喜悦智住
晨光之歌,精勤不懈
【评论荟萃】舍利与舍利塔的崇敬供奉
致最爱的人:谁是你轮回中的情人
师父颂:勤苦参学利人天
布施波罗蜜,利济诸有情
印度洋的沉船,沿岸各国文物
悼念本如法师:闻法五老峰,重光净业寺
人命无常,在呼吸间
悼念星云法师:星光普照,法流五洲
群鸟吉祥乐,开心愉快过
长寿福吉巨龟
眼前时光,活在当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念天修天不升天,愿生佛陀正法前
初九斋天,增福吉祥
澳洲华人庆祝中国年
人人吉祥,快乐安康
恭迎定光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恭喜法财:健康是财,平安是福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地球上的财富,澳洲多彩矿石
佛陀正法,从恭敬中求
心如猕猴,降伏其心,令趣善道
人命无常呼吸间,病亡随重习忆念
向着光明,走在菩提道上
病时方知身苦,闻法践行疗治
麒麟瑞兽长颈鹿
安康吉祥龟
动物园中的人猿
好时光,须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